“约会中我可以迟到,但是你不可以。”
“我可以因为追剧不理你,但是你不可以因为玩游戏不理我。”
“我可以看你手机,但是你不可以看我的。”
有人说,人的本质就是“双标汪”,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01
成年人的大型双标现场其中一点,就是她的“双标”——
有一集剧情中,她下决心追求赵医生,让闺蜜帮忙查对方的情感状况。
闺蜜说:“万一查出来对方有女朋友呢?”
当安迪问她:“赵医生有女朋友你也追啊?”
这些“金句”听起来,好像很酷?
可是回放一下前几集,她刚开始看见安迪开豪车,就断定人家是小三。
她还说过:“我曲筱绡啊,平生最讨厌小三小四。”
这不是“打脸”的节奏?
“筱绡做人有两套标准。既然有两套标准,对谁使用哪套标准,心里就有个衡量。筱绡就很明确,她对谁好,看得起谁,她就对谁什么都好。反之,她就事事针对。”
02
什么样的“双标族”最讨厌?恋爱中的“双标”现象,处处可见。
在《非诚勿扰》中,女嘉宾们提起“爱情双标”,可以聊个三天三夜:
男人工作就是主要任务,女人工作之余还要照顾一家老小才称得上贤惠;
男人穿个汗衫大裤衩就是爷们,女人就是每天要穿戴漂亮得体,不然就是不够精致。
有一年光棍节,杭州举办了一次相亲大会。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男士,提出了很严苛的偶标准:
1、身高1米63以上,差0.1厘米都不可以;
3、要瘦一点;
这种“双标”的讨厌之处在于——
当你挤上公交车之前,总盼望别人能往里面挤一挤,给自己腾出更多空间。
对于双标族来说,倘若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会本能地采取各种措施来“止损”。
并不是有双重标准,而是只有一种标准——
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准。
“严以待人,宽以律己,造就双标。”
03
「一以贯之」是成年人的素养在北京相亲角,一位29岁的北京男士说,如今的相亲都过于“商品化”:
“现在的人都‘双标’,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而忽视自身条件。”
一开始,2号男嘉宾希望自己找一个“独立成熟,能照顾自己”的姐姐类型。
他也借此理由,拒绝了前面的女嘉宾。
可是,故事剧情很快迎来反转——
一个个开始自我辩护:“她激起了我的保护欲,是我一直等待的人”。
最终女嘉宾很失望,对全部男生灭灯。
孟非总结道:“我们每个人说过的话,每一个表情,每一次表态都会记录,不是说我对这个人可以这样说,换一个人就那样说。”
“当你遇到一个觉得特别喜欢的人时,你有没有想过——那个人凭什么喜欢你?”
一以贯之,是成年人应有的世界观。
“选一条路一以贯之,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和方便,今天掏出了这个世界观,明天又掏出了那个世界观。”
所谓的“双标”,很多时候是一种“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的做法。
“当你要求别人时,你是否有问过自己能不能做到?”
就像一位女嘉宾说的:“每个人都希望找一个疼自己的人,但我心中理想的关系是:你把我宠成小女孩,我把你宠成小女孩,我们在彼此的世界里,可以做个‘宝宝’。”
我们都无法接受,在最需要互相扶持的婚姻中,对方却在锱铢必较着,每一分一寸的得失。
在他的心里,可能只有“我”,没有“我们”。
------------------------
插图|文章插图来自网络,不做商业用途.封面图片来自微博@CNU_balnk.
不要忘了将我设为“星标”点在看,拒绝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