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不到3 % 的人
关注了思弩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20年前,中国学生要想到美国留学,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更别说哈佛、耶鲁这种殿堂级别的大学,在当时很多学生心里应当是神话般的存在,可望不可即。
就在那样的一个年代,1999年4月12号,《成都商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出了一篇文章《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这则报道中详细表述了成都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女孩,成功申请了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还荣获了全额奖学金。
而在她出国后一年,她的父母将培养她的过程写成了一本书,就是那本至今着保持火爆销量记录的——《哈佛女孩刘亦婷》。
看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父母也给孩子买过,或者90后有没有读过这本书的呢?当年这本书畅销全国,有幸被诸多家长和老师奉为育儿经典。但是在现在看来,未免太过浮夸,比如介绍刘亦婷15岁就开始学习语言、六岁时测智商显示远远超过平均水平等。说回刘亦婷被四所大学录取的成功,大家都知道出国留学至少得考的两样儿吧——SAT和托福:
AT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也可以被称为“美国高考”;
托福考试则旨在检定非英语为母语者是否具备合格的英语能力的考试。
而她只考了托福,SAT并没有参加。所以问题来了,她是凭借什么申请哈佛等几所名牌院校的呢?
说来也巧,刘亦婷在参与一次赴美的夏令营时,住在了前美国司法部总检查长助理、美国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委员会主席、世界第六大律所高级合伙人拉瑞·席慕思的家中。
刘亦婷很幸运的,在这段寄宿的日子里,因为她的谈吐和口才能力得到了拉瑞的赏识,拉瑞主动做了她的申请推荐人。而拉瑞与刘亦婷申请成功的四所学校中的三所,一直保持着很友好亲密的关系,在推荐刘亦婷之前,也成功推荐过两名中国学生。所以可以说,刘亦婷申请高校成功的原因,倚靠的是一封来自拉瑞的重量级推荐信,并不为过。
在这个令人惊叹不已的的故事里,刘亦婷取得的成绩倘若与现在的留学生相比,确实算不上什么,过分被“神化”和追捧给她镀上了一层又一层面纱。
我们很轻易的想到,刘亦婷能那么顺风顺水被保荐名校,离不开拉瑞的推荐,离不开当时母校背后的财团支持,但同时也离不开她自身的准备。
然而当年那样高调地踏入哈佛的刘亦婷,现在怎么样了呢?很多报道形容她的时候,都用上了“泯然众人矣”这句话。
现在的刘亦婷嫁给了同校的美国同学,没有像她日记里写的那样回国将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建设,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
我以为虽然说不上“泯然众人矣”,但跟当初的“哈佛女孩”相比来说,确实有些高进低出了。我今天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呢?我是在看到#40名大学生旷课多被直接退学#这则新闻的时候想起了当年的刘亦婷。6月18日,河北体育学院官网发布40名学生退学公告。其中一名因旷课退学的学生称,他在6月26日收到导员的微信通知才知道被退学了,但他不认可,所以没去办理退学手续,他认为学校擅自给自己退学太粗暴。
这件事在处理结果上是合乎校规的,但或许程序上存在缺陷,有网友认为应当给学生一个申诉的机会。
而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述,每个学校都根据每个学校的情况,根据高等教育法,根据各个学校的章程、规章制度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的要求;他们希望让学生天天打游戏、睡大觉、谈恋爱这样荒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果千辛万苦费尽心思地考入高校,是为了被退学做准备,那何必这么麻烦的走这一遭?与刘亦婷相比,努力提高分数挤进去,最后却被默默退学,未尝不是另一种“高进低出”了?可是又无法与那位“奇女子”相比,至少她做过准备并且给自己留下了一条无忧的出路——作为“秦岭资本”的合伙人,美国的中产阶级,在90后努力买车买房的现实里,谁能说她“泯然众人矣”呢?
我不否认刘亦婷多姿多彩的前半生存在很多的幸运与侥幸,但之后没有了幸运加持的路是她自己走出来的,说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强过了许多她的同龄人包括现在很多的90后,不是吗?反观那些被退学之后陷入迷茫与懊悔中的学生,被网友戏说“退不退都一样,不耽误当保安”,是不是就如愿以偿了?
是不是也曾经想过踏入大学校园就意味着拿上了本科学位证,就为以后铺下了一条锦绣大道了?
殊不知,即便双脚踏进了校园,纵情玩乐的态度也可以将你双脚赶出去;即便你走进的哈佛大学,也不意味着稳过:2018-2019年度,哈佛大学本科生院共计劝退50名学生。
所以,为什么总是在最好的年纪,做着最不切实际的梦,干着最糟糕的事情呢?
刘亦婷最起码一直保持着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态度,想要去拥有更高的踏板,而那些被退学的学生呢?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家长负责,不对社会负责,那最后就对自己的所做所为负责吧。
《人民日报》曾经刊登过一篇真实地描述着当代大学生现状的文章——《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其中有一句很现实的话:“如果我们考一次试追求小聪明、考研也追求偶然性、找工作要偶然通过,那么谁又会偶然给你高薪,偶然让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呢?”我想,很难有吧,刘亦婷的故事在特定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次,而没有准备、不想学习的你,机会落在你头上你抓得住吗?我希望我们都能意识到,我们正拥有着的当下,或许也是别人正满心向往的未来;如果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但愿首先能学会吃得起苦,抓得住已经握在手心里的、这一次一生的机会。
关于思弩微博:思弩_陈子一一个不承认自己文艺青年身份的伪文艺青年思弩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