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总是痛的,星标我们陪你
文/陶瓷兔子,头图基于CC0协议使用 1我想对很多人来讲,99%人际关系中的痛苦,都跟“失望”有关。
一半的失望来自于他人----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焦虑、失望、自责、构成一个讨厌却自洽的螺旋,明明带着一颗想要跟人好好交往的心,却总是身不由己。
2
第一个是刚工作了三个月的小姑娘,说自己在职场上受到了冷遇,一把辛酸泪。
她前一天自己搬完家累到半死,第二天起晚了又遇到堵车,开会迟到了十分钟就被一通数落
想要厚着脸皮加入下午茶闲聊,可她发起的话题别人不搭茬,别人聊的她又总是接不上。
几乎不用问,她想象中的职场一定是老板亲切同事友好,每天要如班主任一样跟在后面问“你都会了吧”,还要像慈母,时时体谅她的生活她的心情。
期望值太高,失望就在所难免,哪怕她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其实是最为简单的“客气有规矩”,她也觉得难,觉得苦。
于是把正常的距离看作是冷漠,把公私分明当做不好相处,把别人的不迁就当做是对自己的敌意。
而类似“预设”的习惯,往往也是让一个人陷入被动最常见的原因。
“觉得”舍友就该是朋友,别人只要表现出一点点疏远,自己的玻璃心就先碎一地。
“以为”别人都应该自觉像你对他们那样对你,只要别人不照做,自己就先生一肚子气。
“想着”我不说对方也该明白,直到被误解的时候,才发现百口莫辩。
所谓无限调低对他人的期待,其实并不是要“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他人”。
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你会如何对我。
让你理解我,是我的任务,所以才要有话直说,有话当面说,有话好好说。
而是要争取理解,互相照顾,证明自己是个值得被善待的人。
把管理关系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才是提高人际幸福感的不二法门。
3
她说,开学的时候有个舍友向她要走了一盒笔芯,大概是用的顺了,前几天又向她伸手。
她跟这位舍友关系平平,加上本能反感对方这种“反正你家开文具铺,给我几根笔芯怎么了”的理直气壮,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说自己带来的笔芯用完了,等下次有空回家再拿一点。
巧就巧在,当天晚上另一位不知情的舍友从她抽屉里取东西,恰好看到了一沓笔芯放在最外面,随口打趣她:你买那么多笔芯当饭吃是不?
那个跟她龃龉的舍友就在下铺,闻言探头一看,冷笑一声:
她又尴尬又窘迫,明明自己才是有理的一方,却莫名其妙的变成了那个小气,自私的撒谎者。
可既然不愿意白给,完全可以用一句“你这么喜欢,那我进价给你不赚你钱好了,一盒十五”来堵住对方的嘴,何必偏要扯一句谎呢?
明明看不上这样的人,明明不稀罕这种关系,却偏偏要给自己立一个“脾气好,性格好,不计较”的人设。
以为戴上面具就可以扮演另一个形象,可每一次的往来都是对耐心和温情的无限碾压,等理智情感双双崩盘的那一刻,才发现不仅无法让自己尽兴,还往往得罪了别人。
eople see good, and they’ll expect good from you.
4
我曾经跟一个女生搭档,做一个需要频繁出差去美国的项目。第一次出发前,办公室里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跑来求代购。
因为装不下,所以带不了那些跟网购只差几十元,但极其占行李箱的纸尿裤;
因为不想每次都被麻烦,所以带不了易耗品如奶粉,婴幼儿辅食,以及去随便一家大型超市,都能在货架上找到的进口巧克力。
以及因为没时间,也带不了那种需要专门弄退税的高档化妆品和奢侈品包。
我可以帮忙的,是最新款的电子产品或者是营养品,性价比非常可观,体积不大,更换频率也不会太高。
我跟那个女孩在机场碰面,我一个26寸的箱子,她两个28寸的,一见面就愁眉苦脸的跟我抱怨,说清单记了几十条,光是想买齐都得耗不少功夫,自己得先贴钱,还要被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多找几家,找最便宜的哦”。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带不了?我问。
可方便之门一旦打开,就再没了关上的可能。有的人不光要自己买,就连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需求也托付给她,直到有次因为冗长的清关手续错过了转机,她才痛定思痛的拒绝代购的要求。
可他们又是怎么说她的呢?
而是“你上次都帮XXX带了,这次为什么不帮我”。
在人际关系里,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一开始的拒绝与得罪,而是被满足了太多次之后,又突如其来的失望。
这样的失望常常会引发彻头彻尾的否定,无论你做过多少好事,从人设崩塌的那一瞬间起,你就只能是个骗子。
不要预设别人会如何对你,不要去凹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人设。
"你有什么特长?""否定我自己"
在2019年夏天想明白的几件事
♥
陶瓷兔子
解局情绪化,专治玻璃心
你的独家成长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