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孩子突然不愿意去幼儿园,晚上噩梦连连。是遭受了校园暴力吗?
日期:2019-11-05 11:10:15 作者:图书 来源:图书馆 阅读:

孩子突然不愿意去幼儿园,晚上噩梦连连。是遭受了校园暴力吗?

  孩子突然不愿意去幼儿园,晚上噩梦连连。是遭受了校园暴力吗?

  在我的孩子初入幼儿园时,我最忧心的不是分离焦虑,也不是孩子的适应能力,恰恰就是类似这样的事件

  今天,我又在网上看到一位家长问题求助

  【女儿三岁,在幼儿园怀疑遭受校园暴力,最近几天不去幼儿园,做噩梦被吓醒,怎么教导?】

  因此,我想结合这个问题,扩大思考维度,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谈谈对类似事件的处理办法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要想解决问题,就得挖掘根本原因。

  要解决“怎么教导?”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发生了什么事”,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方能有的放矢

  如果,孩子的这些不安表现,实锤是遭受了校园暴力,那么家长第一时间除了安慰孩子,最需要做的应该是找到“加害者”,解决外部矛盾

  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晚上做噩梦被吓醒”,是因为分离焦虑、安全感缺失、自理能力不足社交障碍等原因,那么,家长才需要考虑如何教导孩子,令其更快融入集体生活。

  家长如何确认孩子是否在幼儿园遭受了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即校园欺凌,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百度百科释义“校园暴力”

  一般而言,幼儿园的孩子间的冲突多半是玩闹性质父母先要冷静,别让这种臆想的焦虑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更不要轻易把一些现象贴上“校园暴力”的标签,这会令孩子恐慌,影响她在今后社交中对别人的友好感

  但如果在幼儿园真实发生了恶性暴力事件,恐怕是极少数师德有亏的教师所为,正如上面的新闻事件,并不鲜见。

  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根源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3岁孩子的生理特点

  ①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有时会词不达意,甚至用错词汇

  ②无意识“说谎”,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些会将想象现实混淆,或者张冠李戴

  ③语言理解能力、行为控制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冲突解决能力都相对较弱;

  以上都是这年龄段孩子的正常表现,而孩子又各有其天性,有些谨慎敏感,有些粗枝大叶,也有些“早慧”的孩子,比同龄孩子更早学会言观色……

  这样的一群大脑尚在篷勃发展中的“小幼苗”们聚合在一起,难免状况百出,比如,因误解了别人的表达(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而感觉受到了伤害;而也有些孩子粗枝大叶,往往意识不到别人的表现出来的不满

  其次,家长需要观察沟通、取证

  我认为,父母首先要保持平静理智,通过提问加观察的方式掌握客观事实,切忌先入为主,用自己主观臆想引导孩子的表达,从而可能曲解了事实,作出错误判断

  ①检查孩子身上是否有明显伤痕

  ②问问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受的伤?你希望妈妈为你做些什么?”

  ③请孩子说说事情来龙去脉,观察孩子在回忆和表达时的情绪反应——

  如果孩子表现得较为平静、甚至无所谓,家长大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应对(或许她只是自己不小心摔倒了,或许是跟朋友玩耍时的小意外,如果伤情严重,孩子清醒状态下的情绪又稳定,家长只需从旁观察,无需插手);

  如果孩子情绪不稳定,家长则需要引起重视。比如低落不语、紧张激愤、哭闹不止,噩梦连连,家长需要通过与孩子沟通,并向老师、其它学生和家长侧面了解,掌握情况

  ④是谁向孩子实施了暴力伤害?是老师还是同学?是否有其它见证者

  ⑤孩子遭受的是语言暴力?还是肢体暴力?

  接下来,便是解决冲突的时刻

  在孩子幼儿年时期,父母就应该是为她摭风挡雨的大树,是为她成长保驾护航的盾,是为她披荆斩棘的剑……

  在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父母展现出的平静、沉稳智慧力量,都将影响孩子未来为人处事;同样的,如果父母关心则乱,心浮气躁,暴力解决等方式,也一样深刻地影响孩子哦。

  解决了外部矛盾,需要再解决自身的问题

  1、通过沟通、调查、取证,如果已经排除了孩子遭受校园暴力的可能性,家长可能会纳闷,那孩子为什么做噩梦呢?

  ①梦是怎么产生的?

  人在睡眠时,大脑神经细胞会处于抑制状态,当大脑神经细胞处于完全抑制状态时,你将会睡一个无梦的踏踏实实的觉。而当大脑神经细胞没有被完全抑制时,大脑皮层就会有少数区域的神经细胞不受管束地处于兴奋状态,这时,梦就产生了。

  ②儿童本身容易做噩梦

  据研究表示,做噩梦的频率还可能与年龄有关

  在5~12岁儿童中,大约有20%常常被噩梦惊醒。这是因为儿童的大脑还在发育,情绪更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有些敏感的孩子,白天看到别的孩子被家长打骂,或是看了较激烈电视剧情节,都有可能引发做噩梦。

  ③其实,引起孩子做噩梦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心理因素:白天或是睡前过度紧张、过度兴奋、各种内心冲突和焦虑情绪均可诱发做噩梦。

  饮食因素:研究调查显示,白天吃高脂肪食物越多,睡眠质量越差,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能对梦有消极影响;晚睡前吃辛辣食物,醒来的次数更多,因为辛辣食物能提高体温,从而扰乱睡眠;

  据说孩子缺钙,也容易做噩梦。

  ④做噩梦的外在原因

  有些孩子喜欢闷在被子里睡觉时。

  人在睡眠时,心和肺的活动能力较弱,当嘴和鼻孔被被子挡住或胸部受到压迫时,心脏活动就会受到阻碍呼吸变得困难。这种来自外部的刺激很快就会传到大脑皮层,引起大脑一系列正确的反应,于是,噩梦就产生了。

  二、而孩子突然不愿意去上学校,可能与“分离焦虑障碍”有关

  注意!注意!注意!

  “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状态,而我现在要说的是非正常状态的“分离焦虑障碍”。

  “分离焦虑”是发展心理学术语,这个表现在孩子八九个月时开始出现,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他就特别黏人,出现我们所知道的分离焦虑现象。

  大约在孩子14到20个月期间,分离焦虑到达顶峰,之后在整个婴儿期和学前期,强度逐渐减弱。

  而3〜5岁的一些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去幼儿园哭闹,其实不是因为分离焦虑,他不一定是离不开妈妈,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对幼儿园的环境适应不良,而产生了“分离焦虑障碍”。

  新学期经过去近两个月了,如果孩子突然不想去幼儿园,我猜很大可能是由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家长可能要关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习惯方面,在4岁之前,多数孩子早晨起来都能独立穿衣服了。能一边看着扣子一边系,但最上边的扣子还系不上。系带子也还比较困难。早晨洗脸当然要他自己做,也可以使用牙刷女孩子能对付着使用梳子。吃饭时,可以端起碗,拿筷子,但用筷子夹东西还是很笨拙的。自己也能饭前洗手了。

  喝果汁汽水后,为了冲刷掉沾在牙上的糖分,要给孩子喝些凉开水养成零食后自己刷牙的习惯。洗澡也要渐渐引导孩子自己洗,但此时孩子还不能擤鼻子。”

  ——【日】松田道雄《育儿百科》

  现在一些家庭,尤其是隔代养育的家庭,凡事包办溺爱,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就会呈现出多种不适应,若是再有淘气小朋友嘲笑她,她很容易会有挫折感,老师表现出的不耐烦,也可能令孩子产生厌学心态

  生活自理能力,实际上是父母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饭自己吃、衣服自己穿、玩具自己收拾,稍大后做家务、收拾床被,为自己负责……这样,孩子从很小便被父母赋予自我掌控自信

  ②缺乏安全感,生性敏感

  邻居家的小西,爸爸长年在外地工作,妈妈独自带她,脾气暴躁易怒,小西生性敏感,“多泪体质”,往往别人不小心碰到了她,她便会向老师报告,说是某某同学打了她;别人不经意一句话,也会惹得她眼泪连连。

  久而久之,小伙伴们都疏远她,而她又觉得被孤立,内心受到了伤害。

  ③社交障碍,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弱,或生性内向羞涩

  有些孩子生性羞涩敏感,即使她很羡慕别的孩子一起玩闹,但总是静静在一旁观望,不敢融入。

  我家孩子幼儿园时,班上有位女同学,语言能力发展相对弱,往往只有老师们很认真听,才能明白她在讲什么,她自己也自卑,平时很少与人交往

  有一次,我去学校当义工带领孩子们绘本,我从她眼里感受到她渴望参与,但我一邀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孩子突然不愿意去幼儿园,晚上噩梦连连。是遭受了校园暴力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