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深夜秀》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19-11-04 23:2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深夜秀》经典观后感集

  《深夜秀》是一部由尼萨·加纳特执导,艾玛·汤普森 / 敏迪·卡灵 / 约翰·利思戈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深夜秀》观后感(一):《深夜秀》一次对当今好莱坞职场细致观察

  故事很像#穿普拉达的女王# ,在讲述一个一老一少两位犀利女性职场故事的同时,也反应了目前好莱坞追求多元性带来的争议。片中一个男性编剧说:“少数族裔女性如今比白人男性在找工作时有优势很多。” 这是事实影片对此有调侃成分,但同时也反应出当少数族裔女性获得这个机会时,要怎么把握展示自己才华才更为重要

  敏迪·卡灵(Mindy Kaling)出演的编剧正是因为她是少数族裔女性,又很上进、敢言获得了被她最喜欢节目录取为编剧的机会。这在片中被称为“多元化录取”(Diversity Hire),为了达到公司员工多元化目标,而幸运获得机会。她当然也因此被男同事们奚落和不信任。她的上司脱口秀女主播Katherine Newbury (Emma Thompson)是一个尖酸刻薄古板的女老板,不尊重也不在乎下属,并正在遭遇事业危机。幸好这位新来的女编剧真的帮助了她,两个孤独的女性并因此形成了共患难友谊

  片中顺带讲述了女主踏入一个曾被老白男霸占的职场,面对的各种讽刺压力,并且要努力证明自己作为“多元化录取”的幸运儿确实配得上这个职位。影片也通过电视栏目制作前后的过程,展示了娱乐业职场上的残酷与多变性:任何人如果无法与时俱进调整自己,随时可能淘汰。甚至影片也不忘调侃了当下动不动就“揭发丑闻“打垮一个名人风气。可以说,本片时一部对好莱坞业内现状、美国社会现状敏锐又细致的观察,语言十分犀利,但又很诙谐,讽刺意味极强。

  很多名星,包括赛金花,史蒂夫马丁,RDJ等被提及,也调侃了复联,真人秀和油管红人比各种专家更红的现象

  虽然说故事的构架老套,但算是一部针砭时弊优秀喜剧。Emma Thompson把臭脸的女主播演得非常出色,几乎每句话都在换着方式骂人。虽然傲慢又难搞,但最终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终于卸下防线袒露自我时,又特别真诚动人很喜欢她这次表演

  《深夜秀》观后感(二):关于抑郁的《深夜秀》

  2019 年的电影《深夜秀》(Late Night)中,深夜秀 Late Night with Katherine Newbury的主播 Katherine(Emma Thompson 饰)在长期受抑郁困扰阳光的 Molly Patte(Mindy Kalin 饰)对这种抑郁的症状表示不解、充满敌意(toxic)的工作环境表示不满,她问 Katherine 曾经在节目中透出国抑郁症的一点是否是真的

Were you really depressed? Or was it just part of the act? [...] God, why can't I express my admiration for you?

  Katherine 带 Molly 看了她的一堆金球奖,她的这样回答

No. I don't want you to take this the wrong way, but your earnestness can be very hard to be around. [...] Because successful people hate their own admirers, and we're suspicious of people who compliment us.

  当然实际上并不止限于成功人士(successful people)之间,只不过成功的人更容易让人不解罢了。无法相信自己的成功、无法相信对自己的赞扬、持续地想要让别人接受自己对自己的那个不好印象,恐怕是对抑郁症状况相当精准概括了。

  虽然整部片子的剧情只是差强人意,但这个对话之间对抑郁状态刻画我相当喜欢。

  《深夜秀》观后感(三):多伦多媒体首映-纽约城的梦与现实

  Katherine Newbury (Emma Thompson) 是拿了十幾座獎杯的深夜脫口秀主持人,多年來擁有眾多粉絲的她習慣了觀眾的掌聲與追捧。除了事業風光得意,她還有一個愛她的丈夫Walter Lovell(John Lithgow)。 Katherine的做事風格讓人畏懼,說話做事一絲不苟、咄咄逼人。在她的世界裡,只有完美,沒有瑕疵

  公司裡的所有人都害怕她,沒錯,她就是不顧他人感受,隨時解僱員工的女惡魔。有趣的是,她的公司沒有一位女性員工,所以有媒體稱她為“討厭女人的女人”。於是Katherine想要聘請一個女性員工來證明這並不是一個事實。就這樣,一個履歷並不符合要求的Molly Patel(Mindy Kaling)陰差陽錯的成為了Katherine 公司裡唯一的一位女性作家。 Molly Patel從小便崇拜Katherine Newbury,視她為偶像,這也是她想要應聘這個職位的原因,當然,也因為她熱愛脫口秀。

  然而有一天公司決定這一季的節目將會是Katherine Newbury的最後一季。 Katherine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她並沒有意識到,時代不斷在變化,觀眾們的口味也隨之改變,越來越多的網絡紅人變成被人追捧的對象。而Katherine還是守著幾十年的主持風格和笑話一沉不變。而在此時,Molly Patel勇敢的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將Katherine真正的問題提了出來。 Katherine一開始當然是無法接受,但是隨著觀眾、媒體及員工真實聲音的出現,她漸漸意識到自己確實有問題。於是她開始召集自己的作家團隊,開始研究如何改變她的節目內容。她意識到,應該讓觀眾們了解她個人的想法與生活,從而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當然,這樣的變化與Molly的啟發與幫助息息相關。而Molly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和另外的男作家們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最後在眾人的努力下,Katherine突破自我,用嶄新的面貌保住了屬於她的節目。與其說這是Katherine挽救自己事業的過程,不如說這是一個讓她打開自己心扉旅程

  我覺得本片的導演,來自加拿大的Nisha Ganatra,選擇演員特別到位。老戲骨 Emma Thompson 能演悲也能演喜,一頭帥氣的短髮與西裝造型,讓人一下子就能感覺到她強大的氣場。當然,她的喜劇氣息還是會時不時的自然流露出來。而由Mindy Kaling 飾演的Molly Patel更加符合大眾的生活。她並沒有魔鬼身材,美麗的面容,也沒有傲人的學歷和精彩的履歷。她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位上班族,有著自己的愛好、熱忱及勇氣,在紐約城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我相信,這樣的形象更加能夠打動觀眾,減小觀眾與電影故事的距離感。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主角是兩位女性,故事當中也多次涉及到社會及職場中的性別歧視及女性主義的問題。再聯想到前一陣子的喜劇電影女主角後來美國總統的《long shot》。越來越多的女強人形像出現在大屏幕中,這是一個有趣及值得探討的有趣現象。

  推薦指數7/10

  《深夜秀》观后感(四):两个世界的斗争

  影评第423话《深夜秀》——两个世界的斗争

  影片《深夜秀》于6于7日在美首映。

  影片讲述了如下的故事:埃玛·汤普森所主持了二十多年的直播娱乐节目《深夜秀》即将面离被取代的危机,而门外汉敏迪·卡灵能否解救埃玛·汤普森于水火之中?

  两位女一号的冲突实际上是两个世界,两种截然不同人生观世界观的冲突。

  影片中的埃玛·汤普森是一位美国教授在抛妻弃子之后,扶正上位的小三,她集高贵优雅美丽智慧一身。她誓愿丁克也要顾及其事业的成功。

  埃玛·汤普森也曾成功,但随着时间流逝和未能紧跟大众热点媒体(从未看过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她的《深夜秀》已经每况愈下接近下台的边缘

  敏迪·卡灵则是一位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印度移民。她的出身即使放在印度也是极为卑微的。

  没有富裕家境,更没受过良好教育(仅仅读过社区大学)的卡灵和一堆家人拥挤地住在一起。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偏僻的山里的化工厂里做一个质检员,卡灵快乐的做着自己,也把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位工友

  但卡灵永远坚信着“Never give up”(永不言弃)。

  埃玛·汤普森雇佣卡灵仅仅是因为不想被别人说自己不雇佣女性雇员

  卡灵的梦想对于汤普森来说仅仅是对外界的一个掩盖。

  而员工对于汤普森来说仅仅是一个个可以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代号棋子。稍有不顺意,就是“You're fired.”(你被解雇了)

  白人一向固有的傲慢和固执,与美国有色新移民的坚韧和永不言弃,在影片中频发发生强烈碰撞

  卡灵冒着被解雇的风险,为了履行自己去参加表演的承诺,并没有对自己的女老板跪舔。

  这一点是所有的虚伪的白人男同事都做不到的。

  当然,心直口快的卡灵最终还是被女老板解雇了。

  作为一部喜剧,两位女一号的冲突最终肯定会是以和解收场。

  两位女一号的冲突从另一个侧面也代表着美国白人和第三世界国家人种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与冲突。

  汤普森不愧为奥斯卡影后人物形象拿捏十分到位。而卡灵在本片中的表演亦是可圈可点

  向大家推荐这对欢喜冤家

  《深夜秀》观后感(五):艾玛·汤普森 The Guilty Feminist 访谈听译

  《深夜秀》上映前,两位主演到播客The Guilty Feminist作客,举行了一场放映会+影后谈。Emma和Mindy都有亮相,但明迪只呆了不太久一会儿,主要还是主持人Deborah和Emma在聊,主题当然还是喜剧与女性。这里简要翻译一下Emma的部分。文中除括号内的注释外,所有内容均来自于播客The Guilty Feminist, Ep.152, 06/03/2019。

  Emma首先谈起年轻时做喜剧的经历。她一开始做的standup,到25岁她想,要是一直做单口,不到30岁她就会舞台吓死的。后来在BBC4做过小品电视节目,节目出产过程并不顺利,BBC4的领导看了剧本觉得get不到笑点结果Emma跑到他办公室从头到尾演了一遍,最后终于逗笑领导,获准制作。但其时媒体反响不好,大家都说她仇男,她本人认为这是没问题的,一台节目做出来观众有不同意见正常独立评论说这台节目很重要,是在扩宽喜剧的边界、为喜剧提供不同的声音,卫报却直接说who the fk gave this woman the money to make this shit? 卫报这篇充满主观色彩的评论让Emma感受到了恶意,之后决定转做正剧(drama)。但她不完全同意当时的整个体制都在排斥女性喜剧人这个说法,毕竟在当时已经有出品人在有意识地帮助女性和少数族裔。

  Deborah特地提到了女性之间的互相帮助问题。她认为来自各个行业的女性都遇到过孤立无援境况,而当这些女性尝试去帮助其他女性的时候,身边的男人就会开始不信任她。这种情况在电影中,Katherine站在Molly一边时也有体现。Emma就表示男性进入任何行业中都像行驶在高速路上,到处都是路标,到处都是引导;而女性通常要走到悬崖边才知道此路不通需要回头,因为一路上没有人提醒她。这在喜剧行业特别突出,因为大众普遍认为女人没有幽默感。而男人习惯于取笑女人,例如经典的老笑话“多少个女权主义者聚在一起才能换成一个灯泡呢(How many feminists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其实并不好笑,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很多男性天然认为女性就是缺少幽默感。Emma表示要是女性没幽默感,我们早就死绝了。在《深夜秀》中,Katherine作为喜剧行业中的年长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是Molly的领路人,她很欣赏这一个设定。不过(辩证思维又来了)她也承认职业生涯中无人领路,也是一个发挥的好机会。例如她23岁时做的单口相声里经常把性病放在嘴边,这其实是来源于她的真实经历,当时她的澳大利亚男朋友通过性行为传染给了她炎症,于是她经常在表演时问观众里的男人,“你平时有没有好好洗几把?”被问到的男性通常会支支吾吾,而他身边的女伴就会很紧张地说“有的有的,他会洗的!”Emma就会追问“你别替他回答呀。你有没有从里到外,从上到下,认认真真洗几把?”她很热衷于跟观众探讨个人卫生问题。八十年代的人治这个病,没那么多一片片的消炎药,她们就会用棉条沾上酸奶,放进去,来帮助消灭真菌(这个我查了,真的有),而Emma由此写出的笑话是,一次她叫男朋友帮她拿点酸奶来,那位澳大利亚男朋友还很十分讲究地选了个热带水果味。

  明迪为Emma量身定制了《深夜秀》的剧本,其实Emma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惊大于喜,因为她收到过的那种“为她而写”的东西大概都是讲一个中年男人,地理老师,在大几十岁的时候终于发现了爱,由此获得勇气,坚持做自己之类的那种感人故事,她都听累了。但收到明迪的剧本48小时后她马上打了鸡血,下决心一定要做这个戏。这个剧本是明迪一边上着班一边写出来的,每个礼拜六写一点,前前后后一共写了三年。电影取材于身为comedian的明迪的生活,她既是那个办公室里唯一的少数族裔女人,又是那个冲进办公室把下属骂一顿就走的雷厉风行的上司,于是电影中的两个主角都有她的影子。Deborah则从电影里Molly遭受男同事排斥的情节联想到她的自身经历,她在职场遇到过的许多男人都十分迫切地想表明“我是好人”,意思是“我不是韦恩斯坦那样的坏人”,但他们无一承认自己已经占据的优势。每当有女人和有色人种进入某个行业,这样的所谓支持平等的白种男人表现得就像是他慷慨地把自己的蛋糕分了出去,这种意识似乎已经在白种男性心中根深蒂固了,但其实本来这个蛋糕就不该是他们独占,而是各种人都有权分一块的,他们甚至并不是理所当然就该是先拿的那一个。而《深夜秀》的剧本很好地展现出了团队多元化构成的重要性,正如Katherine让Molly进入团队,就是不想让整个团队都用同一种方式想问题,这种多元化不仅是象征性的招个少数族裔女人入队(token and representation diversity),更是思维的多元化。

  Emma解释了她所理解的“男性喜剧”和“女性喜剧”的差别,这是她很多年前就与剑桥脚灯剧社里的搭档Ben Elton讨论过的(在扣熊深夜秀上也讲过),把喜剧带来的快乐与性快感相联系起来。男性做喜剧习惯把材料一点一点积累,最后来一个爆点(punch line)(相当于中文的做包袱和抖包袱吧),这个过程就像射精一样。Emma回忆起很久以前去妈妈工作的排练室看男人讲单口,妈妈即使完全没有被逗笑,也要在包袱抖出来的时候礼貌性地笑一笑。而女性喜剧的笑点循环往复,会带来持续性的快感,当整件事结束时,观众便能够得到巨大的满足。然后Emma开始跑火车:“那些让人开怀大笑、笑出眼泪的时刻,其实比性更快乐。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世界上有比性更快乐的事,总觉得这种说法会让他们显得不够酷,但我可以,因为我都六十岁了。不过既然今天我老公也在现场,那我这么说吧,对我来说世界上没有比和我老公的性更快乐的事,但笑出眼泪比和其他人的性都要快乐。”另外电影中有Katherine和年轻男人的情事,这与一般的电影设定是相反的,一般电影里都是六十岁的男人与年轻漂亮的女孩擦出火花,他的妻子被塑造得十分疏离,要独自承受羞辱,还要大方原谅丈夫——就像《儿童法案》里的 Stanley Tucci 一样,出轨完还能说“我在远处爱着你"。这也与Emma本人正好相反,现在要是有年轻漂亮的小男孩来向她示好,她一定会逃跑的。这里Emma用了播客的固定句式:I'm a feminist but——她依然难以平静接受自己被取悦这件事。

  Deborah还提到一点是尽管《深夜秀》里有众多的男性角色,而且他们确实在故事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承担了喜剧效果,观众却由始至终不需要用他们的眼光看问题,他们被炒鱿鱼就炒鱿鱼,前后的故事都不需要交代,一旦跟两位女主角互动完,他们就离开观众视线了。这样的角色在传统电影里通常是女性来承担。传统电影叙事是如此习惯于从白男角度看世界,以至于所有人都很擅长于与白男(角色)共情,《深夜秀》则做到了摆脱这种圈套。同时,它没有让受挫的Molly去印度洗涤心灵,被路上遇到的白男loser救赎、继而和他幸福快乐地在一起,也没有尝试去“治愈”Katherine的工作狂。这些都是《深夜秀》特别之处。Emma也说电影宣传期她接受了许多记者的采访,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全都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部电影所讨论的议题(issue),但事实上这些并不只是议题,这就是女职业人每天面对的生活。

  讲回电影的制作,拍摄一直在延期,前有Emma家里出事,后有明迪怀孕,一拖再拖,终于在去年凑出25天在纽约完成拍摄,整个过程人人都没有工资。Emma说也许以后真的会出现女深夜秀主持人,但她做不了,因为她十点钟就要睡觉了,只有参演SNL《周六夜现场》时例外。说到SNL也是很有趣。首先写作室里确实龙蛇混杂,各种肤色的男女都有;其次节目组的工作时间表从七十年代开始沿用至现在,所有人都是白天睡觉、鬼混,晚上才来写东西;原来真的有人会不愿意出演女人写的小品,那是已故演员John Belushi,但Gilda Radner写的可以例外;Emma请求大家尝试着白天写,结果这群年轻人都困得不行,老人家Emma发出感叹:这种时间表真的没必要;排练的时候她在舞台上被拖过来拽过去,拉下来又扔上去。一切都更让她感慨二三十年前这个行业中女性的艰辛。Deborah则分享了在美国演员Amy Poehler在书里写过的一段经历,当时她在一个喜剧组里写了一个关于卫生巾的笑话,所有男同事都说没听懂,但她坚持要演,说既然这个笑话是有一半人口会懂的,为什么一定是你们来衡量它好不好笑?结果观众的反应证明这个笑话很成功。Emma表示认同,她认为很多人都学会了假装觉得“男性喜剧”好笑。扮演Katherine给了她一个毫不留情地叫男写手闭嘴的机会,现实生活中她绝不可能这么做。单口演员Hannah Gadsby也说她有时会被认错成男人,她完全不会不高兴,相反这对她像是一种放松。

  Late Night这部喜剧片里没有抖太多机灵,它的智慧都在更深层的剧情里。Deborah呼吁播客的听众都去买票看这部电影,因为如果是男人做的电影票房不好,人们会说他没做好;而这样一部女性电影票房不好,人们直接就会总结说女人不行。如果想要看到更多以女性视角为中心的喜剧,就一定要撑起票房。

  最后Emma主动请求再次合作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深夜秀》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