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无数人的生活教科书,你想要的答案都在里面了
日期:2019-10-14 06:16:05 作者:驿路奇奇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阅读:

无数人的生活教科书,你想要的答案都在里面了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简宁的领读

  音乐 | Don McLean - V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与你的约定:20年共读1000本好书

  每天清晨6点30分,邀请你共赴阅读之旅。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领取我们为读者朋友准备福利~

  本周,我们将陪伴大家共读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

  感受迷惘走向希望,从浑噩走向清晰的一段人生

  从故事中我们或可照见自己,或可有所感悟,但不论怎样,都祝愿大家能遇见光明

   

  开始阅读之前,我们不妨先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时代洪流冲击下,你是否仍然应该坚守梦想

  2.在选择相伴一生伴侣时,什么样的特质才是最该被看重的?

  3.当世俗眼光都在有意无意地打压你时,你是否该保持克制忍耐

  4.依靠酒精这类精神刺激带来的快感,是持久可靠的吗?

  5.当起起伏伏的人生归于平静,应该如何自处?

  这些问题都将会在本周的共读中找到答案

  欧内斯特·海明威被认为是20世纪著名小说家之一。

  他是“新闻体”小说创始人,是“迷惘的一代文学命名者,也是这个流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海明威的一生获过很多奖项,1953年,《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其最负盛名作品《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1899年,海明威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医生家庭

  中学毕业后曾任报刊记者,在战场上受过伤,辗转多家报社,后因供养家庭需要结束了他的记者生涯

  他的一生情感经历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迷惘和彷徨

  以文坛硬汉形象出现的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他依照“冰山原则创造简洁流畅、凝重浑厚文体,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这种只表现“八分之一”的写法至今为广大读者称道。

  海明威的作品没有华丽语言,大多从日常口语提炼而来,既朴实无华,又具有生命张力,放射异彩

  写景状物形象鲜明生动逼真,使人身临其境

  刻画人物客观再现外部言行,不加任何概括渲染,却总能深刻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初看似乎枯燥干涩,但细细品味,总能发现那看似平静之下的饱满情感和深切意味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籍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经济危机影响下,欧美青年普遍没能从战争的影响下脱离出来,孤独而彷徨,悲苦感伤

  作为曾经经历战争的一员,他深切体会到青年一代的迷惘,于是创作了这部作品,反映社会现实

  也让世人了解“迷惘一代”的内心世界,在感悟之余,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小说序言有两个引用,“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引自海明威与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一次谈话,据海明威在《流动盛宴》中回忆

  彼时,我刚从加拿大回国,斯泰修车遭遇不顺,向车行老板申诉,老板批评那个当过一年兵,态度认真年轻人是“迷惘的一代”。

后来斯泰因在面对海明威时,进一步充实了这一观点:“你们就是这种人。你们全都是这种人,你们这些在这场战争中当过兵的所有的年轻人统统都是这种人。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你们对什么都无所谓。你们嗜酒如命,醉生梦死……”不容置疑的观点,明确指向《太阳照常升起》这部作品的母题:个人可能入迷惘。 另一段引自《圣经·旧约全书·传道书》中的句子这样写道: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日出日落的凡常,让人从中看到希望,当下的迷惘不代表永久。

  一代人的迷惘未必会一直延续,我们仍然要满怀信心地面未来,因为——每一天的太阳都会照常升起。

  两段引述结合,才构建出作品完整的精神内核

  尽管在某些时候时代发展尽如人意,尽管在特定时期陷入迷惘几乎是一种必然

  但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仍有光明,仍有亮色,我们不该就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明确了时代背景和创作动因之后,我们不妨先来简要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巴恩斯,这位美国青年在一战中遭遇不幸脊椎受伤,失去了能力

  身体残缺相伴的,还有自信的日渐消退,精神的日渐萎靡理想的日渐远离,他不得不掩藏起真实的自己。

  孤独而彷徨的他,战后在巴黎当了一名记者,稳定收入可以用来维持生计,但也使他失去追逐理想的热情,成了行尸走肉般的躯壳

  后来巴恩斯与英国人布蕾特相爱,在交往中,他发觉这个女子一味追求享乐、新鲜和刺激。

  他对此并非全然麻木,却默许她与不同男子保持恋爱关系,当独自一人之时,他只能借酒浇愁,靠酒精麻醉自己。

  布蕾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战争让她失去了刻骨铭心初恋,她企图放浪方式让自己沉醉,仿若置身一个迷离的梦,最好永远不要醒来。

  对一个女子而言,在不得不选择坚强时刻,尽管内在会有一股强大的助推力,但背后仍然少不了一份默默的支持鼓励

  身体残缺的巴恩斯无法满足她的生理需求,但从心理需求而言,巴恩斯是她的一份依靠,相似的经历让他们靠近彼此,也让她觉得这个男子才是真正懂她的人。

  挣扎在理想与爱情中的巴恩斯是迷惘的,徘徊在不同男子之间的布蕾特也是迷惘的,同样迷惘的还有这个故事里其他的人。

  巴恩斯和布蕾特与朋友们相约去西班牙潘普洛纳参加了斗牛节,这种激烈运动,能让他们得到暂时的释放和精神的片刻欢愉

  然而,一旦所有表演落幕,人们心中反而是黯然而落寞的,甚至于比追求精神刺激前更为空虚

  与布蕾特相爱的另外两名男子科恩和罗梅罗,虽身份有别、信仰不同,但他们注定都是其生命里的过客

  要么真的不爱,要么年龄悬殊,她又不忍心让对方和自己一起沉沦堕落,毁掉大好前途

  于是,布蕾特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一早就清楚最懂彼此的那个人在哪里,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原点,是初心,还是为了不孤单,也许并不重要

  因为,他们都清楚:就算精神世界无限接近,彼此永远都不可能真正结合在一起……

  从21 岁到 27 岁,海明威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旅居巴黎,困顿疯狂

  他挚爱文学、心高气傲,却只能做着记者的工作强度日,生活潦倒的他没有放弃社交,依旧喜欢看打拳击和斗牛。

  偶尔戏谑,不时浪荡,巴黎、伦敦、纽约那些友人的生活印在他脑子里,自己则陷在情感纠葛里难以自拔。

  也许,除了大的时代背景,这些真实可感的经历也是触发其书写这部作品的诱因

  此后,海明威从一个无名之辈变成了万众瞩目焦点,迄今为止还会有人在有意无意中提起“迷惘”这样的字眼,这足以证明声名影响力

  或许,海明威早已预见到不同的青春里有着同样的迷惘。

  于是,他告诉我们:青春会成长,迷惘会散去。黑夜过后,太阳照常升起!

  从明天开始我们将正式认识主人公巴恩斯、布蕾特以及他们的朋友。

  从这些中青年身上看到迷惘一点点生长,看到在他们理想中挣扎、在爱情中困惑的种种,感受他们和我们之间同亦不同的点滴凡常。

第119本书回顾《商市街》精读第1天:萧红:一路不幸相伴,她却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领读人:驿路奇奇。皮皮电影特约作者简书百万专题主编微信公众号:驿路1989。

  主播:简宁。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安宁。个人。

  责编:栎树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背景音乐:Don McLean - V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金秋十月,点击阅读原文记录读书的日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无数人的生活教科书,你想要的答案都在里面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