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孟晚舟攻读“狱中博士”:比坐牢更恐惧的,是逃避这3个问题
日期:2019-09-22 23:46:05 来源:治愈系心理学 阅读:

孟晚舟攻读“狱中博士”:比坐牢更恐惧的,是逃避这3个问题

  作者 | 刘娜

  来源 | 闲时花开()

忧虑只会让人像发疯一样原地打转,然后把情况变得更糟。不如接受最坏的结果,然后拼尽全力在所有最坏中,做点有意义事情来。所谓希望,就是这么诞生的。 

  01  

  任正非接受央视《面对面》记者董倩采访时,谈到他被羁押加拿大的女儿——华为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满面笑容地这么说了寥寥几句:

  “我女儿很乐观,她自己自学五六门功课准备读个‘狱中博士’出来。

  被软禁这半年,一直没闲着,每次打电话,都说很忙。”

  孟晚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去年12月1日,在加拿大转机时,她被美国长臂执法逮捕,后获得保释。

  但24小时生活监控中,脚戴GPS卫星定位监控,只能在规定区域活动,定期向官方汇报自己的行踪……

  在大国博弈强权打压下,以莫须有罪名被羁押,全天候暴露在监控下,时不时还要出庭应对

  形势诡异前途未卜家族缔造并仰仗的华为,又遭遇前所未有生死考验……

  这时候,身为任正非的长女,孟晚舟攻读“狱中博士”的长远打算坚韧定力着实人意外。

  我想,在被逮捕之初,面对这突如其来不幸,孟晚舟肯定经历思想情绪的波动。

  但她很快接受了现实,并将这不可控灾难转化成自我成长的蝶变。

  这中间,家人支持、华为的自强、祖国的交涉、同胞的呼救,对孟晚舟是莫大的慰藉

  但最重要的,是面对无法左右的困境时,她自己沉实的心。

  她这种打持久战的安然,不仅让年过七旬的父亲任正非放心,让全面迎战的华为员工奋起,也让关注她的同胞获得启迪

  没有谁愿意亲历苦难。但如果不幸已然,我们不如接受现实,并奋力在不幸中凿开一个窟窿,让阳光进来,驱走黑暗

  知道,很多时候,灾难来临之时,亦是修行之日。

  就像,下面这位身患数种癌症老人

  来源:摄图网

  02

  “打垮我们的,不是命运刁难,而是我们自身的恐慌焦虑绝望。”

  这是8年前,我遇见一位老教师时,他说的话。

  彼时,老人开着破旧三轮车,带着老妻游遍大半个中国后,刚回到家中。

  桌上厚厚的三本影集和邮戳,见证了他们相濡以沫走过的风雨山河

  详聊中,我才知道,过去10年间,老人曾身患三种癌症:肠癌、胃癌肝癌

  反复的手术化疗,让他消瘦如柴,也让他生不如死,即便病情控制,他仍噩梦连连

  有天晚上,老伴入睡后,失眠许久的他站在自家4楼的阳台上,问了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你在担心什么?你怕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如果你知道最坏的结果,你最想做什么?”

  这样的三个问题,让他很快冷静下来。看着满天星斗,他回答自己:

“我最害怕的是死。如果死是必然,我最担心的是我老伴。我怕死了,就没有人能再陪她,照顾她。

  来源:摄图网

  退休前的40年,我只知道工作,欠她太多。退休后,我本可以带她去看世界,却又病倒了。我想带她四处走走,在生命允许日子里。”

  第二天早上,老教师把昨晚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老伴。

  老夫老妻抱头痛哭,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开上三轮车周游世界

  他们带上药,带上钱,带上衣裳,还带上一个电磁炉,一路走走停停

  三年过去了,老人的癌症不仅没有复发,体重增加了10公斤,整个人健康开朗许多。

  他和老伴的感情也在一路风雨一路歌中,更加融洽深厚

  来源:摄图网

  翻看昔日的采访本,70多岁的老人用生命传递教训,在泛黄的纸上清晰可见

   

  “忧虑只会让人像发疯一样在原地打转,然后把情况变得更糟。

  不如接受最坏的结果,然后拼尽全力在所有最坏中,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

  所谓希望,就是这么诞生的。”

  这样的感慨,也属于下面这位连遭不幸的女子

  03

  伟大哲人叔本华说:

  “在踏上人生旅途时,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接受现实。

  因为,心甘情愿地接受现实,是战胜之后所有困难的第一步。”

  我曾在情感专栏写过一个女读者故事

  32岁时,因为迟迟没有生育,男人和离婚。她在自我怀疑和人言可畏中,患上抑郁症

  她怕别人说三道四,就掩盖病情强作欢颜抑郁症愈发严重人际关系糟糕,工作屡屡出错,后被单位劝退。

  接二连三的背叛伤害,让她觉得自己很失败老天不公

  她两次选择自杀,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捡回来一条命。

  后来,她索性不再伪装,接纳自己种种问题,并反复询问自己:

  什么是最坏的结局?我能不能接受它?怎么去做才避免更多的不幸?

  “我已经失去了婚姻,丢掉了工作,患上了疾病,我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不如就这样轻装上阵。”

  她边治疗继续学习,考上了注册会计师

  她在考试时,遇见了一个比她小3岁的男人,俩人相恋结婚,联手开了一家会计事务所

  36岁那年,早被宣判无法生育的她,怀了自己的宝宝

  文中,我引用了她在来信中写的这么一段话:

人们都说,孩子在没有出生前,在天上挑妈妈。以前,我觉得这是一个笑话,今天,我觉得这是一句实话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以受害者自居,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和怨憎,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挑选我。

  后来,我接受了自己不完美,袒露了自己不够好,甚至允许自己犯错误

  哪怕今天,我依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不再是一个逃避的人,一个虚伪的人,而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真实的人。

  所以,我的孩子,他在天上选中了我。”

  是的

  不幸和幸运,本在同一个路口

  一味抱怨和逃避的人,在喋喋不休和恐慌乱窜中,拐向了左。

  接受现实去迎战的人,在解决问题和坚韧平和中,拐向了右。

  这样的感悟,其实也属于我自己。

  04

  面对风险未知恐惧和焦虑是我们的本能反应

  5年前,纸媒开始滑坡时,我有段时间,整夜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还患上乳腺增生。

  多少个夜晚,我都问自己: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拿什么应对?我该怎么去努力?”

  如今,5年一晃而过,我在不停读写、自学苦读中解决了上面3个问题,早已不再恐惧,也更加安然自信

  这样的亲身经历,让我看见:

  ①比意外更可怕的,是我们对意外的抗拒

  人生处处有意外和风险,这是生命的实相常态

  接受意外,分析问题,寻找出路永远胜过掩耳盗铃,心存侥幸,消极抵抗

  要知道,凡是我们抗拒的,早晚有一天会得到更狠的清算,不管是工作,还是情感。

  ②比灾难更可怕的,是我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灾难发生时,尖叫恐慌,指责抱怨,嚎啕大哭,可以有,但不可以太久。

  因为,这只能排解一时的情绪,而无法解决长久的问题。

  不如,在纸上写下这样三个问题: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这个是真的,我要怎么做?我如何去做?

  切实直面并有效行动,去解决这3个问题,就能解决人生大部分难题

  ③比绝望更可怕的,是我们一直错失现在。

  耶稣在布道时说:

  “不要为明天忧愁,因为明天自有明天要忧愁的事儿,每一天承担当天的忧愁就够了。”

  是的,不管是沉浸在过去耿耿于怀,还是幻想未来异想天开,都是愚昧的。

  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是当下,是今天,是此刻,是行动。

  好好珍重当下每天,和每个充满未知的日子共舞,像孟晚舟那样去读书,像老教师那样去旅行,像不幸女子那样去逐梦。

  如是,才能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最后,请让我们一起重温20世纪伟大思想家雷音霍尔德·尼布尔的这段话:

  上苍赐予安宁心境,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并给我无尽的勇气,让我去改变那所能够改变的事情;

  再赐予我足够智慧,去分清这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

  加油。

  作者简介:闲时花开():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理性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END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孟晚舟攻读“狱中博士”:比坐牢更恐惧的,是逃避这3个问题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