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篇文章说,年过35岁、具有多年互联网经验的中年人,如今成为了HR们不愿接纳的对象。
有些互联网CEO甚至还下达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刚从大厂出来的中年人,因为他们油腻、工资太高、不经打,背后的生活担子太重,影响工作状态。不如选择那些刚毕业一两年、有基本职场经验,好学勤奋,并且体力好,有韧性还便宜的新人。
看到文章有理有据地分析为什么“30-35”岁会是互联网人最焦虑的年龄段时,心里阵阵发凉,有些人被市场淘汰,是无声无息的。
排查了一下身边35岁上下朋友的状况,有很高比例混得还不错,并非文章所说的成了职场鸡肋,相反,他们做事生机勃勃,精力饱满,能做事也能扛事,依然在重要的位置放光发亮。
一个人是否成为公司的眼中钉,年龄不是分水岭,有能力的人不管几岁都是抢手货。
市场最先过滤的不是中年人,而是有中年心态的人。
中年心态在我的定义里就是,心灵疲惫而油腻,这样的人脸上虽看不到法令纹,但养老的心态比法令纹更深,明明可以活得清澈上进,却选择窝囊圆滑,不关心世界的变化,得过且过,不做实事却多管闲事,还没努力就开始丧气,年纪轻轻却活成了街道大妈大爷。
在我看来,有以下苗头的人,无论有多鲜肉,都已有走向中年的端倪。
缺乏好奇心的人很少关心新鲜事物,不关注世界变化,他们的心是麻木的。
问她对最近比较有人气的电视剧、电影、综艺有什么感想?她苦笑说,自己对这些不感兴趣。
问她下班会看业务相关的书吗?她说没有,回到家只想躺着玩玩游戏、刷刷朋友圈。
行业内需要她关心的话题她不关心,新媒体人应该关注的运营技巧她不主动学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态度,注定是被辞退的结局。
身边有不少的年轻人,跟这位同事很相似,他们不在意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也不关心大环境的趋势和工作有什么关系,只关心自己小世界里的一亩三分地。
刘希平在《天下没有陌生人》里说:年轻人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关注当下的热点。只有这样你才能清醒地明白自己当下处于一个怎样的社会大环境中,足够大的信息量可以让我们在社交中更加从容。
其实,好奇心不仅仅让我们更加从容,还能让我们跨界地融合知识,开阔眼界,不管在什么年龄,都保持思维灵活。
创办奥美广告公司的“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在书里谈到,最好的广告创作者是那些“对天底下一切事物都总是充满好奇”的人。
某次培训大会,两位新同事被分别派去拍现场照片,同事A比同事B拍的照片更有质感,B只会用手机自带的功能,而同事A在拍照前研究过拍照软件,知道用哪个软件拍出来效果更好。
就算是拍照片这件小事,有好奇心的人也会做得更好。
虽然他们两个都是新人,但更有研究精神的同事A更容易转正。
我一个做设计的朋友,坐地铁时会留意周边的广告牌,认真观摩别人的图案创意、广告词,周末也会抽空去看很多艺术展,他的很多创意灵感都来自于好奇心,从无意中观察别人的作品而来,虽然他人到中年,但他的创意从未老过。
有好奇心就是了不起的才华,有好奇心的人会有动力去学习新东西,更有可能将潜力发挥到工作和生活的创意里。
他们做事也更积极,更具有探索精神和想象力,从而能够想出好点子,无论做什么都会比别人做得更有品质。
03没有学习力,未老先衰
年纪轻轻未老先衰的特征之二是,没有学习力。
在银行做事的师妹C,上班负责审核票据,没有含金量,业余时间也没进修,本来想得过且过挨到退休,但近年来银行业不景气。她想跳槽,但无能为力。
她人还没到中年,但中年心态早已把她的能力腐蚀得一干二净。
70岁还头脑灵活、运筹帷幄的任正非说:“我的工作就是读书,无论去哪儿出差,我都会带上一本书,别人飞机上睡一觉的功夫,300页的书我就翻完了。”
大神查理•芒格也喜欢随身带着书,他说自己只要有书在身边,无论等多久飞机、客户,都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任正非、查理•芒格、王石已步入老年,但他们好像比年轻人还要年轻,有无穷的活力和精力。
最快看清一个人的身价,心态比年纪更准
2013年,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围绕300名长者展开了一项研究,逐年测试他们的思考和记忆技能。每位参与者离世后,他们都会去检查他的痴呆迹象。
结果显示,在排除物理原因对大脑的影响后,那些终生都保持大量阅读和写作的研究对象比起只有平均阅读量和写作习惯的对象,其智力衰退的速度会减缓三分之一。
04不惜力的人,生机勃勃
年轻人最大的资本是什么?
在我看来,大概是在没有太大的生活担子下,可以放手全力去干的底气吧。
曾经被邀请到一个互联网公司参观,员工的平均年龄大概在26岁,每个人的工作效率都很高,虽然团队很小,但每个人都能独立打仗,即使工作压力很大,脸上也看不出疲惫感。
该公司的HR对我说,虽然他们是小公司,但是培养出的人好用,有拼搏精神,有些人后来还被500强公司挖去了。
做事不惜力、全力拼搏的人,头上就像有个聚光灯,闪闪发光。
在职场上,努力和不努力的新人有什么不同?
这让我想起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安迪。
一开始,她坚持固有观念,身在时尚行业,品味却老气到别人以为她拿了祖母裙子来穿,多次被大boss米兰达翻白眼、瞧不起。
但后来,她调整工作态度,找到缺陷尝试改变自己,装扮一新,拼尽全力去工作。甚至因为能力优秀,取代了第一助手艾米莉,即使最终跳槽也得到了不错的工作机会。
最快看清一个人的身价,心态比年纪更准
对于年轻人来说,除了身体好可以有无穷精力去拼搏外,没有更多资源可以挥霍。
认同蒋方舟那句话:人一旦堕落,哪怕是短暂的几年,上帝也会以最快的速度,收走你的天赋和力量。
05
无论什么年纪,只要没有中年心态,就不是真正的中年人。
打不死、做事勇敢有力量的大S不算中年,但做事没主见、主持没突破、一脸疲惫的小S走入了中年。
演技炉火纯青、对演戏有敬畏感的老戏骨一点也不油腻,但哭来哭去没眼泪、发怒只会瞪眼睛的鲜肉小花让人觉得很老气。
在职场里与时俱进、认真做事、专业感十足的资深员工十分活力清新,但做事马虎、热衷八卦、挑拨是非的年轻同事反倒暮气沉沉、浑浊不堪。
所谓的中年危机不一定降临在中年人身上,年轻人也有中箭的机会。
不是说中年人就要被淘汰,心态和能力才是滤网,过滤掉没有竞争力的中年心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