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成为自己的老师,做个优秀的人生攀岩者
日期:2019-09-10 19:15:08 作者:萧秋水 萧秋水 萧秋水 来源:萧秋水 阅读:

成为自己的老师,做个优秀的人生攀岩者

  昨天下午我去看了IMAX版的《徒手攀岩》。第一遍看完后,我写下《<徒手攀岩>:如果你需要力量,也许这部片子可以给你》,也推荐了《孤身绝壁》这本书,书,我已经看完了,和电影一样,还是强烈推荐。其实我很后悔,如果第一遍就看IMAX版就好了,那将会是更加震撼体验。即使如此,IMAX的超大屏幕,还是有不一样的体验,即使我已经知道亚历克斯成功登顶的结果,在看他攀爬的镜头时,仍然手心里捏把汗,并不因为知道结果而松驰。一部片子,值得这样做吗?看两遍,还要读书。我认为值得。之前,我对攀岩了解不多,也不知道还有徒手攀岩这回事,看了电影和书,我也并不会被激发攀岩的兴趣,那是我做不到也不想做的事,但是,通过电影和书,我获得了攀岩的体验:这肯定真实的体验不同,但就间接体验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我要的不是攀岩,而是奋斗精神、专注的力量。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学习成长途径。我并不需要亲自去攀岩才能获得。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是初步了解攀岩的状态了,我是去探究亚历克斯为什么能够做到那样,他的天赋,他的热爱,他不懈苦练,他的人性闪光点,他能够给予我的启迪。我注意到书里的一个细节:亚历克斯有时候在攀岩时,会带一点水和能量棒,饮完水后,他并不会把瓶子丢掉,而是放回袋里,背回原地,他是一个彻底的环保主义者,不会因为在那样危险情况下,就放弃原则。有人关心他的收入,而他关心比他生活困苦的人,无保护攀岩,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他从事自己喜欢事业,获得收入,再把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基金会,他不是一个徒有觉悟夸夸其谈的人,他用行动攀上顶峰作为攀岩大师的他,刷新了人类对于极限认知。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想到很多关联东西:亚历克斯和《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像的,只是谢尔顿胜在智商,恰恰身体敏感,或者说,身体这个容器无法盛载他的高智商,而亚历克斯的身体强健,像锥子一样,专注于攀岩这件事上。亚历克斯在光滑岩壁上攀爬的情景,也让我想到武侠小说里的轻功,我以前觉得那是臆想出来的功夫,但亚历克斯的身法,其实和轻功类似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愿意去相信,但当有人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他们做到了以及怎么做到的,我们的认知就不断刷新,也因此,永远不可以封闭自己,否则,就会僵化。不知道从何时起,“有钱”、“很有钱”似乎就成了“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有没有钱”也成了很多人交朋友的标准。在亚历克斯成名之前,他和世俗之间,是有着距离的,功成名就,他身边热闹起来,但他仍然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不会在聚光灯迷失了自己,相比电影,书里描述得更详细,这也是我推荐好好阅读这本书的原因。亚历克斯热爱攀岩,对他来说,这是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他固然有登顶的成就感,但,并不认为那是征服,他心中始终有对大自然敬畏感。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亚历克斯的笑容那样纯真清澈,在成人世界里,这不多见。对于亚历克斯来说,徒手攀岩是兴趣,是事业,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登山是带有功利性的(看了《徒手攀岩》后,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大佬们去登山而不攀岩)。2011年的时候,有位朋友转发一条微博,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山早就在那里,没有人能够征服山。我想要学习的,是像亚历克斯这样征服自我的精神,是对外界杂音的屏蔽,专注于心中所想的强大力量。陈丹青为贾樟柯传记《贾想》所做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发人深思营销号说:“你所有的焦虑迷茫,来自于没钱寸步难行。”我说句让很多人不舒服的话:被营销号牵着鼻子走的人,也是奴才思维。我不做奴才,我要做自己的主人。在我面前,也有一座无形的山,是我始终在攀爬的,它们是我来这世间使命、我需要肩负的责任梦想抱负。见天地,见众生,我是人生攀岩者。关心我的朋友,对我恨铁不成钢,觉得我在赚钱上太不用心,然而我的快乐,那种发自内心充沛快乐,我的确非常满足,我没有穷到需要仰仗别人,也不愿意为了赚钱而营营役役,更不愿意昧杀良心。我的榜样,是像亚历克斯、陈丹青这样的人,满地都是追逐便士人们,而我希望自己成为能够仰头看到月亮的那个。当一个人学会了师从万物心怀敬畏,而非一切朝钱看,被利益蒙蔽一切,他就成为自己的老师,成为救自己的人。所以,各位老师们,加油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成为自己的老师,做个优秀的人生攀岩者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