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漠胡杨”实践团队:“一带一路”下的经济文化调研和支教工作
日期:2019-08-28 16:36:46 作者:赵颖艺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大漠胡 阅读:

“大漠胡杨”实践团队:“一带一路”下的经济文化调研和支教工作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大漠胡杨”实践团赴新疆木垒县进行一带一路”下的经济文化调研支教工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规划与建设,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新疆木垒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保护现状对策进行研究;对木垒县哈萨克民族刺绣产业实地调研,分析影响其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并且还开展“浓情暖边疆,支教爱相连”的支教活动,为边疆的孩子送去温暖

  “一带一路”下的新疆木垒县传统古村落文化调研工作

  “大漠胡杨”实践团赴新疆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村进行传统古村落文化调研。水磨沟村经济发展以旅游业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但受到新疆当地自然和人为条件限制,农业经济的收入较少。水磨沟村在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坚持立足于特色农业人文资源,打造具有自然生态乡村观光民俗文化体验、生态农业建设等主要功能的生态旅游特色村。“大漠胡杨”实践团还赴月亮村进行实地文化考察。早期月亮地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近些年来,木垒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握“一带一路”重要机遇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旅游+”战略,充分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旅游业创收实现井喷式增长。月亮地村作为经典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是目前新疆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也是木垒县入选国家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7个村落之一,被中国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一带一路”下的文学艺术延伸和刺绣产业发展

  “大漠胡杨”实践团赴著名作家刘亮程及其团队在天山菜籽沟设立的木垒书院进行参观学习。著名作家刘亮程带领团队进驻菜籽沟,在木垒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首个艺术家村落由此诞生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成功设立中国最接地气的“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奖”。 木垒书院办院宗旨是“立足生命之学,安心之学”,并关注乡村文化建设与传统国学复兴依托“菜籽沟丝绸之路乡村文学艺术奖”、文化艺术讲学、乡村建设课题研究等传播内容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大漠胡杨”实践团赴新疆木垒县哈萨克族刺绣文化产业园进行 “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传统工艺发展为主题的文化调研。哈萨克族刺绣文化产业园集刺绣品加工展示销售培训和旅游购物、特色餐饮及民族特色文化演艺一体综合园区,是木垒县刺绣产业孵化中心。作为中华文明物化载体象征的刺绣,木垒刺绣文化产业将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逐步走在开放创新的道路上,走向世界舞台

  “一带一路”下浓情暖边疆支教活动

  “大漠胡杨”实践团队在新疆木垒县新户镇学校开展支教活动,近四十名孩子参加了此次的支教活动。支教活动开始实践队员们与孩子们进行破冰活动,互相交流自己未来期望梦想,并给孩子们播放了山东理工大学介绍短片以及理工大学子们送给新疆木垒县新户镇学校孩子们的鼓励祝福视频

  支教活动期间,实践团队的成员利用专业所学,开展英语、趣味地理、乐理知识、益智体育美术手工等多种课程教学,其中,为了积极响应***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沿线地区教育学术等人文方面的交流,支教老师开设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眼中的家乡”主题绘画课程,支教老师讲到,新疆作为祖国西部面向亚欧的门户,世界“四大文明”曾在这里集聚。支教老师向孩子们讲解简单的构图技巧,并向孩子们询问了眼中家乡最美的地方。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利用支教的优势,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将美术绘画课程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从而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增强懂得保护家乡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此次“大漠胡杨”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到中国现存“一带一路”上传统古村落现状及保护开发古村落文化遗产问题深入探索民族特色刺绣技艺的传承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而支教活动也依附于“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主题,带情进天山,浓情暖边疆,为大漠边疆的孩子带去希望。此次实践,“大漠胡杨”实践团队成员学以致用,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让队员在校内专业学习之余,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研策划等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大漠胡杨”实践团相信青春无悔,未来可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漠胡杨”实践团队:“一带一路”下的经济文化调研和支教工作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