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有很多事情,是快要离职时才知道要去做的。
日期:2019-07-23 23:30:14 作者:卢回&温迪 我 来源:我要WhatYouNeed 阅读:

有很多事情,是快要离职时才知道要去做的。

  晚上好

  最近身边有不少准备离职的朋友普遍印象里,主动辞掉工作的人,离职之前的状态大概放松的、开心的

  但他们的表现,似乎不全是如此。

  今天的文章,也许能给曾经或者正在处于离职阶段的你,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最近,有一个同事奇怪

  他的智齿明明不痛,却还是花了 980 块,去医院把智齿拔了出来。

  他告诉我,这样做是为了在离开广州之前,把医保卡里的钱花完。

  这是他在离职前,给自己定的 to do list 里的,其中一个项目

  在这个 list 里,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项目。

  要把买了却一直拖着没去的七节健身私教课,在两周内上完;然后,去自己充入了两千块的发廊多做几次头发,不能再剪发了,那就洗头、烫发。

  还有,再去吃一次,那家在他心目中全广州最好吃老字号牛腩粉。

  这些都做完以后,这位同事还留着最后一件事情,他说这是他的清单里,最重要的一件事 —— 给自己即将转租的房间拍一套「写真」。

  作为一个常年加班的摄影师,他的房间在租下的一年多以来,都没有过什么整洁时候原本在网上下单买来准备存放杂物的一个大柜子,因为找不到时间组装,所以一直没有开封,杵在卧室门后。

  前两天,他特地挑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把房间里的摄影器材生活杂物和周围挂放的衣服都搬到了房间外面,然后精心摆放房间里的每一个物件设计好了构图和拍摄角度,还不忘给房间打光。

  一切就像是他平时拍一个模特时的样子

  “其实我也把这个房间当作是一个人来拍了。就好像这个人跟我生活了一年多,给他拍一套照片,当作告别礼,才不会有遗憾。”

  这个生于湖北、在中山长大的同事,即将要离开生活了五年的广州,前往陌生的上海。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这座给了他未来前行方向城市里,“不留遗憾”。

  他很幸运,能把遗憾一点一点地剔除,然后再拍拍身子,扎进新的生活里。

  相比之下,离职前的阿广,就显得有些唏嘘

  “我以为,我会风光一点离开的。”阿广说。

  阿广是某家创业公司联合创办人之一。陪公司一起走过了五年之后,阿广开始停下来审视了自己当下的状态,发现自己已经想不出新的点子,也似乎没办法为公司贡献更多的价值了。

  几番挣扎后,阿广还是决定离开这个和他一起长大的团队

  这几年来,阿广和其他合伙人也目睹过其他公司崛起后,又因为各种内部矛盾、斗争而走向没落。

  于是他们很早就约定,无论是谁,到了该离开的时候,都要体面地离开。

  阿广想要给自己的体面的离开方式,是和每一位同事都单独吃一顿饭。

  “其实有很多同事,我都没有真正地和他们认识过,我觉得两个人吃一顿饭,敞开心扉地聊一聊天,那也算是好聚好散。

  这样的一饭之缘,会让我们在五年十年后有机会再见到时,两个人的情感能立刻找到一个交点

  它就像一台电脑马上要格式化了,而这顿饭是它的备份档案

  我们的感情,可以备份进这顿饭里。”

  这是一顿饭,在阿广眼中的意义

  可惜,阿广并没有能真正地约上几个同事。

  原因是,原本还有两周才离职的他,早早地进入了闲散的状态。老板看他无所事事,于是问他:“你要不要提前走?”

  “我没有问题。”

  于是,他就在预期之外地、提前了两周离开了公司,约饭计划也只好戛然而止

  和阿广所想象的在饭局郑重地说再见不同现实是,他草草地收拾好了自己的桌子,还留下了几本看完的书,然后匆忙地消失在办公室走廊拐角,一共只有三四位同事看见他,和他挥手说再见。

  “其实我在公司里也做了很久的 HR,人来人往,都是常态,我也没有很在意

  只是,你问我这样有没有遗憾的话,那肯定有的。”阿广说。

  大概在走向离别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找到一件事情,或者一样东西,来存放自己的感情

  阿广把自己的感情存进每一顿和同事相约的散伙饭里,而阿广曾经的同事次次,她用来存放自己感情的东西,是办公桌上的玩偶

  入职一年以来,次次的工位上陆陆续续地,一共摆上了 9 个布玩偶。

  前两天,次次把那只安静地悬挂在办公桌右上角的雷丘(皮卡丘的进化版)领了回家。至此,办公桌上的玩偶,只剩下两个。

  这时候,距离她的离职日,还有 14 天。

  次次告诉我,那天晚上她和这只雷丘一起回家时,雷丘的眼睛正好对向车窗,看起来像一个忧郁小孩

  “也难怪,毕竟今天带它离开公司,它就不会再回去了。”

  次次很喜欢这间公司,这种喜欢在将要离别的时刻蜕变成了一种叫做「依恋」的感情。

  这份「依恋」被次次寄托在玩偶们身上。每带走一个,她就告诉自己,要把这份「依恋」,收回来一点。

  这样一点一点地抹掉自己的痕迹,就像提前把离别的情绪分流,以防在真的要走的那一天,面临情绪崩盘的局面

  这一次离职,对于次次而言的另一层意义是,她即将要离开媒体行业

  大学四年、读研两年、工作两年,在这个行业里,她已经待了八年。

  提起这件事,次次和我分享了一件有趣往事

  在她十几岁的时候,那会儿的媒体大多只会报道一些杰出人物、一些伟光正的故事,很少很少,会记录普通人的生活。

  有一天,次次跟爸爸说:“我以后要记录普通人的故事。”

  她爸笑她:“谁爱看普通人的故事啊,你这个想法以后怎么赚钱噢!”

  没想到,长大后她真的成为了一个讲述普通人故事的人,成为了小时候想要成为的人。

  只可惜,和同事一起运营微博账号因为 KPI 迟迟未能达标而被老板喊停;在选题会上大家滔滔不绝时,次次张开嘴巴,却发现自己其实没什么表达欲。

  甚至,在和同事合作写稿时,被质疑过“你能做什么”。

  次次终于明白到,她要面对的,是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的事实

  “不过,无论如何,八年的学习和工作后,媒体这个行业的气质已经注入我的血液里。

  也许我不会再继续小时候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了,但我知道,我不会和小时候的追求及想法背离。

  我知道我不会背离。这就够了。”次次目光坚定地说。

  “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很幸运,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的。”

  这是 Acher 的妈妈杏姐常对 Acher 说的话。

  杏姐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幼儿园老师,而她在 18 岁时也的确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杏姐工作的幼儿园倒闭。当时镇上的幼儿园只有两所,另一所幼儿园的岗位又已经饱和。

  迫于无奈,杏姐唯有转行。她开始自学此前一窍不通会计学,并顺利成为了一名会计。

  可能当时年轻的杏姐也没有想到,在这个她难言喜欢的工作岗位上,自己一干就是 30年。

  今年 51 岁的杏姐,因为三十多年来日复一日的工作,熬出了严重职业病。最严重的时候,肩膀痛得连菜刀都抓不稳,要停下来涂药酒,休息十几分钟才能继续做饭。

  她意识到自己“实在干不动了”,于是在今年六月提前退休

  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月里,杏姐表现得和往常很不一样。

  比如说,以前她是八点钟上班的,这个月七点钟就往公司跑。

  又比如说,以前她基本没试过把工作带回家里做,这个月却扛着一叠账本回家,晚饭过后便伏在桌子上开始“给自己加班”。

  这些都源于,公司最近新招了一名刚刚毕业的女会计,她即将接替杏姐的岗位。

  “我想把公司这几年来比较大的账目例子做给她看。

  我得现在就写下来。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害怕自己睡一觉起来就忘了。

  下个月就走人了。但我还是希望能把经验留给她吧。毕竟是小女生,刚接手一份新的工作,肯定很慌,很怕犯错的。我当年也一样。”

  杏姐这样说。

  在最后这一个月里,杏姐和这个女生聊了很多。

  她聊到算好了一笔账,和公司的领导聊起天来就可以自信很多;

  聊到了即使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算账的人”,也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只有那样坚持做下去,每天上班才会找到意义。

  在公司的最后一天,杏姐把自己的工牌仔仔细细地擦干净,然后把自己在公司三十多年来的照片都整理好,夹在一本本泛黄的、写满字的老账本里。而用剩下的账本,杏姐全部送给了那位女生。

  “虽然现在年轻人都用电脑做账了,但我还是更偏爱笔记

  看着这些账本一本本地被写满,会很直观地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这是电脑屏幕上几个简简单单的表格做不到的。”

  尽管会计并不是杏姐的梦想职业,但她依然这样一丝不苟地干了 30 年,直至离开岗位的最后一天。

  最后想分享,

  编辑温迪的一点感受

  我还没有经历过正式的离职。但说实话,毕业一年来,我已经经历了不少的“职业危机”,让我一度想要放弃这份工作。

  比如熬夜熬到天亮时走出办公大楼,我却连欣赏心情都没有,只能拖着疲倦身躯回家,澡也不洗,一头栽倒在床上。

  又比如上个月妈妈因心脏病住院,家人却瞒着身在南方的我,不想让我担心。当我无意中知道以后,便开始在脑海计算着,接下来的十年,我还能再回老家爸妈多少次。

  考虑到这些问题,我早晚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上做出一些抉择

  也因此,跟以前被动地、甚至有些冷漠地看职场上的人来人往不同,我开始主动留意身边朋友的离职状态,并记录下他们的感受。

  拔牙、给房子拍写真的同事,正在提前清算、整理自己在一个地方留下的印记

  带玩偶离开公司的同事,正在小心翼翼地处置自己对一个地方的情感剥离;

  做了 30 年会计的杏姐,正在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匠心,传授给下一个上岗的人。

  离职,可能只是我们人生的很多次离别中,较为平凡的一种。

  却因为它平凡,所以每走一步,都像是在自己身上试炼一种成长的状态。

  希望我们都可以熬过每一次试炼,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状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有很多事情,是快要离职时才知道要去做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