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151 部 每 日 一 片
耶稣会也有句格言:“把孩子交给我,只要7年,我就能还给你一个男人”。
这两句话有相似的含义,都认为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一生的成就和命运。
我们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未来的各种机遇、意外,都将使人生无法被从小限定。
但不管你信不信命,这句古话并不是毫无道理。
《人生七年》(英国版)
(the up series)
作为英国最家喻户晓的纪录片,每隔7年,英国人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等待这部纪录片更新。
因为《人生七年》不只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个系列。
每一期豆瓣评分都不下9分
从1964年开始,《人生七年》节目组从英国不同阶层挑选了14个7岁的孩子。
他们有的来自伦敦贵族家庭;有工人家庭的孩子;有来自农村的孩子,有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
纪录片会展现他们当下的生活,他们在镜头前谈论梦想,雄心壮志,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对爱情的看法......
然后,每7年重新回问他们这些问题。
而时隔7年,它最新的一期如约而至:
《63up》
这是《人生7年》系列的第九部,当时的7岁孩子们,
已经变成63岁老人。
《人生七年》原本是一个类似于新闻调查的节目,只在BBC的第四频道播出。
他认为那些从小就读私立学校的富人孩子们,无一例外都将成为他们这一代的律师,大律师,政治家和整体社会“精英”。
而那些像非法居住的黑人,或在农村山区长大的孩子则不会有机会走进上流社会。
它完整的展现了半个世纪里英国社会的变革,个人的选择、他们成长的历程,在社会中的变化,虽然中间也有过拍摄对象缺席,但大多数人一直参与。
观众曾在BBC第四频道投票,将它选出他们认为纪录片制作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从左到右,21岁的Bruce,John,Peter,Andrew,Jackie,Lynn,Tony,Neil,Charles,Sue,Simon,Paul,Suzy和Nick
那么,在所有“主演”都到了六十而耳顺的花甲年纪,这部纪录片是否验证了导演最开始的设想?
别急,我们先从他们小时候说起。
7岁
有人计划读牛津
有人不知道大学是什么
第一部中,正在伦敦贵族私立学校读书三个贵族孩子约翰,安德鲁和查尔斯在唱完拉丁语歌后,被导演叫住询问他们的业余爱好。
安德鲁说自己每天都会读《金融时报》,因为他喜欢关注报纸上自己的股票涨跌情况。
从左到右,7岁的约翰,安德鲁和查尔斯
他们对英国社会的阶级制度侃侃而谈,思考英国面临的社会问题,语气丝毫不像只有7岁的孩子。
读剑桥,牛津,当律师,从政。
“在这里毕业以后,我会去布罗德斯泰斯-圣彼得学生公寓,再去切特豪斯学校,然后进入剑桥大学。”约翰说。
与此同时,住在东区的工人家小孩托尼,正在公立学校里和别人打架玩耍。
在公里学校读书的不止一个孩子,在导演问想读什么大学时一脸茫然地问:
“大学是什么意思?”
这些生活在中下阶级的孩子抱怨英国让有钱人受到更好的教育,但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完整的规划,人生似乎更具备不确定性。
三人中的约翰,安德鲁进入了牛津大学法律系,查尔斯则入读杜伦大学历史系。
14岁和28岁的约翰、安德鲁、查尔斯
又过了7年,28岁的约翰和安德鲁成为了律师,约翰最终成为了皇家律师,安德鲁为知名企业担任法人。
再看另一边,想当赛马师的托尼最终没能如愿,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并一直工作到了63岁这一年。
当年说穷人必须要工作的西蒙,
不知道大学是什么的保罗,都成为了一名工人。
似乎正好验证了“七岁看老”,以及阶级无法逾越的理论。
但也有例外。
生活在农村家庭的尼克,最终依靠奖学金读完了寄宿学校,考上牛津大学。
逆袭者尼克
他成为14个孩子中唯一一个逆袭走向上层阶级的人。
虽然在影片中只是少数人的个例,却也正说即便阶级鸿沟难以跨越,但只要足够努力,仍然有改命的机会。
当然还有其他的“例外”。
牛津毕业后没有选择高薪工作,而是投身教育行业,选择去非洲支教,最后回到普通中学教书。
富人的孩子并没有按照计划走向上流社会,穷人孩子逆袭成为教授。
也能看出人生并不是只被阶级所限定,原生家庭的影响、个人的选择、眼界、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
才最终影响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
多的是你“没想到”
“人生有三坡,上坡,下坡,没想到”。
而当你一部一部纪录片看下来,将成年后的他们和童年时的他们作对比,你会发现比起上坡和下坡,
人生莫测,多的是你想象不到的事。
片中最让导演意难平的是成为自己“同行”的查尔斯。
成为BBC纪录片制片人的查尔斯,明明应该最了解纪录片对拍摄对象完整呈现的重要性。
但他却在21岁那年之后退出这个系列的拍摄。
其他人虽然也有在某一部选择退出的情况,可后来都会回归,但查尔斯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也是这部纪录片让人最感到戏谑的一点。
让人想不到的不只是查尔斯。
还有片中辍学流浪的尼尔。
7岁时的尼尔,回答问题时大眼睛一闪一闪,始终带着可爱的笑容,在当时受到很多观众喜爱。
谁也没想到他会在青春期时患上精神疾病,从大学辍学,流浪了近20年。
成为皇家律师的约翰。
约翰出生于政治世家,曾曾祖父是保加利亚第一届首相,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有着从政的理想。
接受精英教育,娶了保加利亚外交官的女儿,当律师也是为了未来从政铺路,连同意继续拍摄纪录片,也是为了能宣传他的政治理想。
然而,直到63岁,约翰的童年玩伴都成为了部长议员,他依然只是皇家律师。
他的确是其他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约翰对纪录片最为不满的,是纪录片前几部将富人孩子包装成了一出生就享受所有优待。
随随便便就能上牛津当律师。
他在老年时终于忍不住抱怨自己并不是一帆风顺。
还有从农村走出来的核电学家尼克。
当我们都以为他靠自己赢得了更好的生活时,他却道出自己42岁时被学校停止研究。只好选择去教书。
“人生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展开”。
他无奈的说。
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学学者,在最新的一集里第一次露出了疲惫的眼神。
以及林恩。
林恩的人生没有那些大起大落,她做儿童图书管理员、致力于为孩儿童提供图书的服务,一直做到了50岁。
几十年来,面对镜头她的神情总是充满对社会、对工作前景的担忧。
除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展露笑容。
而就当我们想看看63岁时她退休后的生活是否会变得舒心时,等来的却是她几年前就已经离世的消息......
观看完了林恩的一生。
尽管导演并没有说什么时候结束这个系列,但我们可以想象,7年之后,或许还会有受访者过世,今年72岁的导演Apted,也有可能挺不到下一部拍摄。
63岁的他们拿着自己7岁时的照片
但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最伟大的地方。
看着他们每一部又胖了一点,多长了几条皱纹,他们的声音变得低沉了,他们的孩子长大了。
我们身处的社会、阶级、环境、家庭都可能会影响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可归根结底,都是个人的选择。
你的原生家庭伤害过你,就不要让自己的下一代也拥有同样的不幸。
观看他们的人生,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自己的节奏,对人生有更明确地布局,对当下有更具有未来意识的判断。
挺住,就是一切。
《人生7年》,我们7年之后再见。
(点击下方图片可直接跳转至文章)
【和V姐聊聊】
如果你想对7年后的自己说句话,
你会说什么?
点“在看”,让更多人了解这部伟大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