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他怎么想的?
不在乎父亲的去世吗?
14岁“熊孩子”小彭通过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万多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
诸如此类的事情近两年来频见报端,除了直播平台有责任,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之外,我们也不禁有疑问:
但为何在普通家庭,甚至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也频频出现这种花钱不眨眼的土豪孩子?
Number. 1
廖鹏为人大方豪爽,交际很广,经常请朋友吃饭,别人找他借钱,如果数目不大,一般就不用人还了,不熟悉他的人,都以为他家里很有钱。
廖鹏的妈妈是私人诊所的护士,经常需要值夜班;爸爸所在的工厂关了,于是租了个房子开了个麻将室,自己也经常上场玩,通宵不回家。
两个人经常吵架,一吵架,爸爸就去打麻将,妈妈就拿廖鹏撒气。
平时,两个人对廖鹏都关心不够,但又比较溺爱,经济状况明明很一般,但给儿子零花钱却不含糊,廖鹏从来不缺钱,但是却经常没父母陪。
青春期时,廖鹏有一次赌气离家出走,想让爸妈着急一下。过了三天回家后,爸妈竟然都没发现他离家出走过,以为他上哪个朋友家玩去了。
从此,廖鹏再也不对爸妈抱有什么希望,经常和外面认识的朋友在一起玩,吃吃喝喝,养成了习惯。
有天晚上廖鹏又和朋友吃饭喝酒,回家路上被车撞了,肇事者跑了。虽然没有危及到生命,但是腿被撞伤,做了个手术,住了一个月院。
当时他已经工作了几年,但大手大脚习惯了,没有一分钱存款,是他爸妈替他支付了全部费用。
后来廖鹏说,幸好还不算大事,要是大事,连累爸妈都完了。
Number. 2
家里的经济状况,有多少存款,孩子不清楚;
每个月家里有哪些开销,用于哪些方面,要做哪些储备,孩子不清楚。
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忙于讨生活,忙于工作,本来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很少,家长自己也没有对孩子进行金钱方面的教育意识。
要么在钱方面很苛刻,管的很紧,这没钱买,那不许买,即便是孩子的正常要求,也常常拒绝。孩子总是处于不满足的状态,要么导致自卑心态,要么就导致心里对金钱极度渴望。
要么就怕孩子吃苦,即便勒紧裤腰带,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导致孩子对金钱满不在乎,大手大脚,以为钱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懂得父母赚钱的辛苦,等自己开始赚钱以后,也会嫌弃工作太累,赚的太少。
这两种在金钱方面的极端,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走出了家门,就是社会。
父母们即便在家里能管一下,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链接越来越紧密,如果没有小时候就养成好习惯,那么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
Number. 3
现在很多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就那么多,但是想要的东西却不少:包包、口红、新款手机、漂亮的衣服、游戏充值......
没钱了怎么办?
借呗、花呗、微粒贷、校园贷....欲望一旦有了渠道去支持,就根本无法停止。
但是学生自身并没有能力还钱,拆东墙补西墙,还不起借款而造成的悲剧一个接一个。
前两年,还曝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裸贷事件,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拍摄裸照,向借款平台贷款,用这些钱去消费和享受,最后却陷入了利滚利,无法还清的泥坑中,有的被逼去肉偿,被包养,来抵消欠款,有的女孩子甚至绝望自杀......
还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虽然没有陷入借贷这种事情,但也是月光族,说起来并没有买奢侈品,可是钱却不见了。
大堆用不着的小玩意,便宜却穿不了几次的衣服,买了就不喜欢的帽子等等......
在没钱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生存而不是消费。
Number. 4
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金钱教育:
01
现在生活便捷,都是手机支付,孩子可能对钱没什么概念,家长应该从生活各个方面让孩子认识“钱”,哪些地方需要花到钱,让孩子对钱产生概念;
只有让孩子充分的参与家庭事务,他才可能体会父母赚钱的辛苦,珍惜每一分钱;
正确的金钱观,会在孩子的成长中,帮助他去抵抗外界的诱惑,以正确的方式赚取财富,提高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品质,获得更好的人生。
02
那些打赏主播,沉溺游戏,在外乱花钱和朋友吃吃喝喝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的,内心空虚才会在网络和外界找补偿。
在和主播的互动中、游戏的胜利中以及朋友的围绕中找到了存在感,被虚幻的认同所迷惑,从而不能踏实的在现实中学习、生活。
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能非打即骂,粗暴式管理,这样孩子只会越来越叛逆,离家长越来越远。
平常也可以培养孩子一些兴趣爱好,给孩子讲一讲正面榜样的故事,让孩子找到目标,产生积极的动力,孩子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有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和活动,就很难会被游戏和主播之类的吸引。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一棵小树将来长成什么样,父母的责任是最大的。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都应当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