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没见面的大学师兄,忽然联系上了,他说你跟以前大不一样。我客气了两句:哪有,照片都是P过的。
师兄立刻反驳:不,你就是不一样了,你以前胖胖的,脸上都是痘,一头黄毛,很威风的。
噗。
(翻出一张十八岁的照片,当时我的脸还有盆子那么大)
这就是为什么我十几年来从来不加老同学,也不去同学会的原因。老同学一见面,为了联络感情,总要提提以前那些丢人的事。有的人年轻时候是他的鼎盛时期,人到中年特别爱回忆当年高大英俊,头发最茂盛的时候,有的人,比如我,18岁的时候丑得触目惊心。
师兄不依不饶,继续告诉我,你当年最喜欢的W师兄,前几天我跟他一起吃了饭。
???
W师兄当年是学院校草,高大英俊帅气,戴一副黑框眼镜,完全符合我梦中情人的样貌。印象中我跟W师兄一起爬过一次山,上山途中我琢磨着:都约我爬山了,应该就是对我有意思吧。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在山顶听W师兄唠叨了一小时的人生理想。
最后我们下山了,我啥也没捞到。当时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什么不对我表白呢?过十几年后我再想到当年的自己,答案简直一目了然,神呐,我当时长得一副什么鬼样。
W师兄应该是抱着逗闷子的想法,约我一起爬了一趟山,毕竟当时我走豪爽路线,不要说爬山,就是铁人三项应该也会陪着一起去。当年经常陪着喜欢的男生,一起去吃烧烤,吃火锅,烈日下暴晒看人打篮球,发现师兄找了女朋友后,失落得买一堆甜食回寝室修复心情。
真蠢,当年我怎么那么喜欢吃饼干?如果不吃那么多饼干,根本就不会那么丑。
我一直以为大部分人都对甜食上瘾,每次别人告诉我,自己对甜的东西不感冒,特别这个人是女生时,我心想,假的吧,甜食这么好吃?竟然有人不喜欢?
前段时间才知道,这真的是命。我做了个基因测试,结果显示自己对甜味敏感度超级高,基本是一个连白馒头都可以吃得津津有味的人。那就是十多年前肥胖的根源,对爱情求之不得,转身拿个刀切馒头,日子好像也过得下去。
十多年后才大彻大悟,现在跟以前不一样,完全是因为人已经彻底矫情化。
以前是什么都吃,什么都不拒绝,不然显得自己很做作,不就是出来吃个饭吗,至于这么挑三拣四吗?
现在我坐在座位上,会精准报出想吃的食材:扇贝,香菇,木耳,这些可以点吗?
啊,你喜欢吃这些?
我是过了三十岁,才开始逐渐意识到,那种想象中的艺术家生活,昼伏夜出,白天在阴暗的房子里猛灌咖啡,夜晚出门随便吃点东西,像《死亡笔记》里的L一样大把吃甜食,这样活着看起来很酷,肆意。
其实对普通人是种完完全全的灾难。别的不说,曾经跟别人说,随便喝咖啡一点没事,有段时间每天喝第二杯咖啡,就觉得有点手抖。
到底为什么?我苦思冥想许久,后来才明白,那段时间工作太忙,完全没时间运动,没法代谢掉咖啡因。
这么多年靠自己的经验总结,才找到了一条看起来还行的路。比如各方面状态最好的时期,是几年前在大理小住的时候,那时每天早上起来,去朋友的咖啡店要一杯咖啡,喝完后要么散步去苍山,要么骑车去洱海,每天都感觉自己犹如春风满面。
我现在才知道,我属于咖啡因耐受度一般的人,每天喝完一杯咖啡去锻炼,正好代谢了咖啡因,早上锻炼状态最好。
折腾来折腾去,花了十几年时间,才算找到了一个适合的生活方式。
三十多岁,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皮肤需要抗糖,从此买的面霜都是最高级版,知道自己能喝,但是要少喝,因为虽然喝不醉,喝完酒后几天,人看起来总是格外丑。
对自己大概了解一番后,再看做的这份基因测试,有了惊人的感慨:当年我特么为什么要跟自己的基因过不去?
如果时间再倒转一次,十年前我一定不会再做一个豪爽派女生,男生说去喝酒,我坚决说,不去,能喝,但是喝了会丑。路过小卖部,一定不会再买那么多糖。
我需要晒太阳,一直钻在阴暗的地方,会缺乏维生素D,我又需要防晒,因为基因报告说,我的抗斑能力并不出众。
不过老实说,虽然走了很多弯路,看到报告的瞬间,只是觉得,噢,原来我对自己的矫情是对的。
师兄热情地给我传了一张他和W师兄的合影,中年人一起唱K喝啤酒,当年男神一般的W,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平平无奇的中年人。
人啊,真的不要跟自己的基因做对,与其迷信命运的安排,不如扼住自己的基因。
这种基因测试我以前也做过,不过这次做的是更精准的测试,跟我的祖先是哪儿来的一毛钱关系没有,里面三份报告,营养美肤运动各一份。我看完营养美肤两份报告,受益最大,人过了三十岁,再不矫情点,还怎么趾高气扬活下去?
过两天就是520,曾经用过的基因检测品牌正好在做促销,营养、美肤、运动三项只需399。一顿火锅的价格就能让你对自己有更深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