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连载这套安野光雅的数学绘本《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1。
不是一伙的
魔力药水(下)
顺序(上)
顺序(下)
今天我们开启新的一章——《比高矮》(上)。
主题图上,两个小矮人看着自己的影子,似乎想要比比高矮,这时又来了一个“聪明的”小矮人……他是怎么帮两个小矮人比高矮的呢?他的方法和结果正确与否呢?
以下图文涉及剧透,加粗字体为绘本原文,其余为解说。图片来自绘本实物拍摄,仅供预览,感兴趣的读者请购买正版。
两个小矮人正在比高矮。
比高矮时,只要站到一起,马上就能知道谁的个子高了。
可是,如果是跟住得很远很远的人比高矮,那就很难比较了。
把这些棍子放在一起比一比,即使是住得很远的人,也能方便地比高矮。
像这样:
这是红白球投篮比赛,把白球和红球分别一个一个地叠起来,就像一根棍子,哪种球较多,马上便能一目了然。
这比分别数清每种球的个数容易得多。这也是比高矮的一种。
下面来称一称大家的体重。
比较弹簧拉伸的长度,也可以看成是“重量的比高矮”。
看看谁最重?谁又最轻呢?
把这些贴纸集中起来,排列成一根棍子,也可以比高矮。
谁出勤率最高,谁请假最多,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哪个容器里装的水最多呢?
把装在不同容器里的水倒入粗细相同的瓶子中,我们也可以给他们比高矮。
这些都可以想成比高矮用的棍子。
像“有多么可怕”、“有多么漂亮”等,是没办法测量出来的,就不能做成棍子了。
(未完待续)
-------------------------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测量、比较的方法,可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呢?
当两个人背对背站着比高矮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分别测量他们的身高(虽然身高的数值是随时可以测量的),“直接”比较就好了。
而当我们没办法直接去比较的时候,比如和远方的人、古时候的人,或孩提时代的自己比高矮,就必须把测量结果变成数值,来做“间接”的比较了。
这就是用数值来代替的意义。
除了高矮,数量、重量、时间、距离等等,都可以通过数值来作比较。
而把数值看成一根棍子,然后把不同的棍子放在一起,就是用图表的方法来作比较了。
有了图表,我们同样不需要知道具体的数值,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比较的结果。
这就是本章的最基本的思考方法。
作者还提醒我们要警惕“伪图表”的迷惑,因为像“快乐”、“美丽”之类主观的感受,是无法被测量的。
所以我们在看到一张图表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它的结果,还要看它统计和制作的全过程是否科学严谨。
这才是应该有的科学态度。
在下一期中,我们会提升难度,测量一下水的“甜度”。我们下期见喽!
喜欢这套书的,下面可以购买:
本文图片来自实物拍摄,仅供预览,感兴趣的读者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