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被查封的网红店,戳穿多少“伪精致”谎言
日期:2019-05-08 20:27:02 作者:睿智。启点 来源:图书馆 阅读:

 被查封的网红店,戳穿多少“伪精致”谎言

  被查封的网红店,戳穿多少“伪精致谎言

  2019-05-06 睿智。启点

  可有些时候出名,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前段时间,南京某高档网红寿司拍摄了一支颇为高大上宣传视频迅速“走红”。

  做了22年厨师老板手法娴熟。给自家店铺食客也定了不少规矩

  食物不打包;不批量生产;人不到不开席;食物端上桌需要在一分钟内食用

  没有菜单,想吃什么提前预定;每餐只接待10人;不接受陌生客人,只能老顾客新人来……

  不少老顾客给予这家店高度评价:“除了他家的日料,基本上其他地方我都不碰的。”

  只是,如此“有格调”的视频,引来的却是“全网群嘲”。

  有人指出,老板在视频中一再强调吃的是“食材本味”,却在片头表演了寿司上挤蛋黄酱、喷枪烧黄油

  蛋黄酱、黄油都是相对廉价“万能调料”,加在寿司里也不少见

  但是,用了蛋黄酱、黄油,就意味着再高级的食材都会被调成同一个味道,打着“本味、高档”旗号的店,这种行为的确难以理解

  也有网友翻出了店老板去年十月做寿司时的照片左手手背上,有一处明显伤口

  而宣传视频中,也有许多老板带着手表处理食材的镜头

  由于做寿司,厨师的手要和食物多次接触,所以必须保证手部干净卫生,并且不能佩戴手表这种容易藏污纳垢”的饰品

  几乎所有处理食材的镜头都戴有手表

  宣传片里写着“坚守规矩,忠于本味”,可最该守规矩的厨师本人,似乎对自己要求颇低。

  遭群嘲后,老板出面回应

  先是说自己做的是创意料理,而非日本料理,坚持好吃就是标准,伤口是被烫的,戴手表是为了看时间”。

  后来,他承认了戴手表处理食物,是违反食品安全条例的行为,需要整改。

  但对于手上伤口,他有话要说:“我的手是没有问题的,网友是扒我四个月之前的微博,说我手这样那样,然后把事情放大,现在我没法说这个事情。”

  视频也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目前,店铺已经被责令停止经营、接受调查处理。

  其实许多网红店铺、网红食品,并不见得有多“高大上”。

  精致是假的、格调是装的,可能只有贵是真实的。

  看得到的,是包装营销后,广受追捧的网红产品

  看不到的,是这些店铺、食品背后的卫生隐患、安全隐患。

  而可能暗藏风险的,远远不止这一种。

  网红冒烟冰激凌

  所谓“冒烟”,实际是液氮挥发的场景

  餐厅的冷拼盘,或者刺身等食物,常常以液氮作为陪衬

  一是可以保持食品冷鲜,二是营造出一种烟雾缭绕的美感

  冒烟冰激凌同样利用“冷鲜”和“美感”。

  利用液氮制作冰激凌球,理论上可以更好锁住奶油,让食材成型。

  实际上,它对口感影响并不大。

  液氮的加入,更多是会让冰激凌吃起来很“酷”:吞云吐雾给人一种刺激感受

  许多口味不好的冰激凌,利用烟雾效果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爆款

  前段时间,有大V实名批评冒烟冰激凌,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说它特别粘,嘴巴难受

  更严重的是,吃冒烟冰激凌,嘴巴可能会冻伤。

  确实如此。

  常压下液氮的温度是零下196度,将其倒入冰激凌碗内,多数液氮会因为气温高而挥发,但有时会留下液氮残留

  将它们吃入嘴中,或者不小心洒在身体上,两秒的接触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冻伤,让皮肤或者内脏细胞直接坏死。

  去年8月6日,柳州一名小姑娘在吃冒烟冰激凌过程中,不小心将一些冰沙状的物体倒在身上,一会儿就起了个水泡

  医生说这部分细胞已经坏死,且疤痕无法消除。

  很少有商家会在包装上标明液氮可能产生的危害

  所以,尽量别为了“吐雾”,去接触这种网红食品。

  实在想打卡发朋友圈,也得等到冰激凌中的烟雾散尽之后,再吃掉它们。

  自热火锅

  自热火锅,也叫“懒人火锅”、“方便火锅”、“速食火锅”。

  因为不用开火,免于去饭馆等候价格也相对便宜,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原理简单,火锅分两层,上层是底料和食材,荤素搭配

  下层则是一些化学物质,遇水发生反应,升温发热,将上层的食材煮熟。

  但是,劣质的自热火锅,也存在不小隐患。

  一是部分食材安全措施不到位,经常有人抱怨各种肉菜的味道不纯正

  吃出烟头虫子头发现象,也屡屡发生。

  更危险的是在加热上。时常有人因为操作不当,引发灾祸

  去年年底,上海一位方先生,倒完水担心热度不够,又加了个盖子,直接导致自热火锅爆炸

  溅出的汤汁,使得方先生右眼受伤,视力可能受到影响。

  自热火锅加热时内部压力很大,必须有出气孔让其泄压,如果堵上,便可能引起小型爆炸。

  央视也曾携手消防部门做过自热火锅的压力实验

  第一次实验中,消防人员将加热包加入水后,堵住火锅盖子上的加热孔。

  大概半分钟后,自热火锅就开始膨胀,并发出白烟。

  又一次实验中,将加热包中的材料放入矿泉水瓶里。水瓶放在地上几秒后立刻膨胀,底部还喷出了高压气体

  因此,如果要食用这种小火锅,请一定要选择口碑好、信誉高,并且有正规生产和售卖资格厂家购买

  同时,对于产品的外包装盒和加热包,也要检查仔细。

  包装外壳一定要选带有QS标志和PP5材质字样的。

  QS代表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而PP5塑料则耐高温,不会在煮制过程中产有害物质

  切记不要堵住加热孔,避免危害发生。

  享受美味的同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网红灯泡糖

  网红食品,也许因为新奇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但“好奇心害死猫”也不是没发生过。

  前段时间,一名男子吞食“灯泡”的买家秀走红网络,并称“真的是拔不出来了”。

  只能去医院求助医生

  其实,男子吞食的“灯泡”并不是真的灯泡,而是按照1:1大小定制的“灯泡糖”。

  “灯泡糖”大多数直径约6厘米,长约10厘米,从远处看几乎能以假乱真

  这种看上去似乎荒诞糖果,却在去年圣诞节前后,成了人们争相购买的网红食品。

  有些人是为了恶搞亲戚朋友,有些人是为了“一睹真容”,还有一些人是为了亲自尝试是不是真的拿不出来。

  是真的拿不出来,所以还是不要模仿了 / 微博

  但“灯泡放在嘴里拿不出来”,不是空穴来风

  正常人口腔开度大约为3.5~4厘米,多数灯泡糖直径在6厘米左右,塞进去之后会填满整个口腔。

  这时,巨大的“灯泡糖”会影响颞颌关节的滑动,肌肉随之产生反应性收缩,使得颞下颌关节无法正常活动

  而颞下颌关节是人体口腔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肌肉作用下进行咀嚼、吞咽等活动。

  由于颞下颌关节受到牵制,“灯泡糖”在口腔的左右、上下都难以滑动,最后就拿不出来了。

  许多尝试“灯泡糖”的人,在塞进嘴里的那一刻会心怀侥幸,糖融化了就可以顺利取出来。

  但是医生表示,这种“灯泡糖”一旦卡住就会占满口腔,造成通气道的阻塞,有窒息的可能。

  另一方面,哪怕等到了糖果融化,长时间张口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不可逆性损伤

  因此,与其侥幸期待“灯泡糖”会自己乖乖化掉,不如提前杜绝这种闹剧甚至是悲剧的发生。

  毕竟比起硕大危险的网红“灯泡糖”,还是乖乖选择超市一块钱一根的普通棒棒糖吧。

  脏脏包、脏脏茶、熔岩蛋糕气球布丁

  火遍全网的“脏脏包”“脏脏茶”、“熔岩蛋糕”……

  其实很多尝过的人都给出了较低的评价。

  除了口感和卖相华而不实,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一些健康风险。

  去年,沈梦辰和吴昕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吃“脏脏包”的照片。

  看着明星们脸上沾满巧克力粉末,不少网友开始关注这种食物。

  于是,“脏脏包”一跃成为当时微博热搜榜第四名,话题阅读量超过了3500万的“超级网红”。

  但人们必须承认,这些食品,其实体验感一般。

  无法避免的甜腻口感、四处溢出的巧克力酱、随风飘扬的巧克力粉末,让很多蜂拥而上的网友心有戚戚

  除此之外,一个“脏脏包”的热量约为450大卡,差不多成年人每日建议摄取热量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摄入两碗白米饭

  许多类似“脏脏包”的甜品为了增加口感,往往在面团里添加了更多奶油、酥油,内芯选择含糖量更高的巧克力。

  如此一来,厚重的丹麦面包加上溢出的巧克力酱,再撒上一大把巧克力粉,热量足以让一周的健身努力白费。

  而不论是糖分还是油脂过多摄入都可能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近两年,网红食品、网红店如同潮水一样层出不穷

  要打卡、要拍照、要精致、要仪式感、要美好生活……

  身处在大环境中,不愿“众人皆有我独无”,这种心理很正常。

  可事实上,所谓“精致美好”,也许只是表象,因为没有人会把生活中琐碎铺陈出来。

  你所看到的,或许也只是营销包装后的“假象”。

  盲目地追捧“伪精致”的网红店、网红景点、网红食品,反而可能错过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想要过的生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被查封的网红店,戳穿多少“伪精致”谎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