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家长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吼骂责打最好能不用就不用。
还有的家长反驳说:
“我孩子太皮了,你们的方法根本没用,用吼的他才听,吼一顿骂一下立刻就乖乖的了,你说有用没用吧?”这个家长还有点小得意地说:
“现在我小孩非常省心,前天在家里不小心摔个杯子都会马上跟我说‘对不起’,还自己打扫干净。”孩子的这种行为,在父母看来是“省心”,可在我们看来,却只剩下“担心”了。
01
孩子正在变成“讨好型人格”
一个调皮的小朋友打碎了杯子,他可能会高声叫唤家里人说杯子破了,也可能会偷偷溜走装作这事不是自己干的,但绝对不可能会第一时间就跑去乖乖认错说“对不起”,还自己把碎片扫干净。
那为什么那个孩子会这么做呢?
只可能是他被吼怕了,不想再听到那些刺耳又可怕的噪音,于是察颜观色,小心翼翼地讨好父母,就跟摇着尾巴的小狗一样。
孩子认为只有父母高兴了自己才能轻松点,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获得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孩子会把别人的情绪作为自己的准则,为了让别人高兴他会忽略掉自己的需求,委屈求全。
这样的刻板行为一旦生成,孩子可能一生都不会知道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是什么样的。
因为他们只懂得讨好他人。一开始可能会因为自己摔碎了杯子道歉,发展到后来则会变成哪怕是其他人摔了杯子,他们也会第一时间道歉,变得没有底线和原则,只为了讨好。
02
孩子挨骂变成讨好型人格只是众多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原因是孩子知道自己很弱小,想要生活得轻松一些,就必须讨好自己的父母。
但其实除此之外,孩子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心理问题:
1
撒谎
在孩子无法长久压抑自己的时候,他会选择另外的宣泄渠道。但他也知道这会与父母相冲突,为了不被打骂,孩子会怎么办呢?自然而然地,孩子就会选择撒谎。
2
脾气暴躁
这类孩子通常不是在家里脾气暴躁,他知道在家里自己发脾气会挨骂挨打,所以他会把自己的情绪倾泄到外人身上。
一来是因为孩子缺乏正确纾解情绪的渠道;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孩子从父母身上没有学到正确的处理情绪的方式。
除了打和骂,孩子并不知道还可以沟通,于是当与外人有了矛盾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暴躁粗鲁,也只晓得用打和骂去解决问题。
3
许多孩子在长大后,都会被父母贴上“怪”的标签,特别是在青春期到来以后,孩子都会变得格外沉默。
但这样孩子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拒绝和外人交流。青春期的孩子其实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关怀,不然很容易在成年以后变成“孤僻的怪胎”。
4
许多父母在对孩子打骂完以后开始后悔,但他们从不道歉,而是变着法的在物质方面去满足孩子。
但孩子可不会知道这是父母在变相地道歉,他们只会觉得父母的行为奇奇怪怪的,对自己时好时坏。而孩子也会在这样的影响下发展成喜怒无常的性格。
5
喜怒无常也会造成孩子敏感多疑的性格,让孩子在跟父母相处的时候跟走钢丝一样提心吊胆,这样的孩子承受力会非常弱,而且容易钻角牛尖,很容易胡思乱想,并且是心理抑郁的高发人群。
所以认为打骂对孩子非常有效的父母,请停下你们的沾沾自喜,好好地看一看孩子的行为表现,不要真的认为只靠打骂就能把孩子给教好了。
尤其现在新闻中总时不时出现孩子跳楼轻生的报道,往往只是为了一部手机、一点作业等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批判现在孩子承受力低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思考,父母的行为,有没有变成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