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握书姑娘
前两天,我亲眼看着表妹和妹夫之间的一场矛盾,由一开始的小吵小闹,火速升级到非要离婚不可。
而导火索,就是表妹冲口而出的一句话:“你跟你爸一样没出息。”
事情源于表妹的公公担心儿子创业变数太多,所以苦口婆心劝他还是找个稳定的工作好。
吃饭间隙,妹夫随口跟表妹谈起爸爸的想法,表妹先是有意无意说了句:你爸呀,就是个老封建,这都什么年代了还非让你找个铁饭碗,能不能跟上时代。
妹夫听完这话,脸色有点儿不太对劲,但碍于我在场,也就随口说:你又不是不知道,爸在这件事情上就是喜欢唠叨,他也是为咱们好。
但是你爸关于这事都已经念叨了多少遍了,以后的日子谁能说得准啊,他连自己都过不好,还总是操心别人,先把自己安排明白不行吗?
表妹的话说得有点儿重了,我赶紧上前劝解,生怕两人吵起来。
可无奈,表妹的话还是立刻勾起了妹夫心中的怒火,两人瞬间吵了起来,怎么都劝不住。
最后一句话,彻底激怒了妹夫,他生气地说:你连我爸都看不起,还过什么,离婚算了!
这一场争吵,最后以两人冷战结束。但我知道,它在妹夫心里肯定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一个自己最爱的枕边人,却看不起自己最亲的亲人,任谁都会伤心的。
两个人过日子,因为如何处理与姻亲的关系而发生冲突,总是在所难免。可这个时候,如果一方口不择言地讽刺对方的父母,引来的,必然是不可收拾的残局。
无论感情还是婚姻里,不吐槽对方的家人,永远是两个人最基本的自觉。
妻子做月子期间,因为老家那边的习俗是不能吃辣的,所以婆婆做的饭都比较清淡。
然后妻子就挑三拣四,认为婆婆肯定是对她有意见,才故意做不符合她口味的菜。
后来,两人买了房子装修时,丈夫因为实在太忙抽不开身,爸爸妈妈就帮忙装修。
一天爸妈正在贴瓷砖,妻子看到后一脸嫌弃地指着瓷砖指责:这是谁选的,什么东西啊,丑死了。
更严重的是,妈妈在帮忙照顾小孩期间,感冒发烧了需要打吊瓶,结果妻子跟朋友在外逛街,死活叫不回来。
还说,婆婆就是感冒一下,带一下孩子能有多累,我晚点回来又没有关系。
丈夫心里都是不满,他说:“你有没有想过,你感冒的时候要休息多久,还要我好好伺候,可是我妈年纪那么大了,你不但不体谅,甚至在我面前怀疑我妈可能是装的。”
看得出,妻子对婆婆的态度,让丈夫心里憋了太多不满。
“夫妻之间,最有可能因为怎样处理与姻亲的关系而发生分歧。
对方的家人你可以不喜欢,但是千万别去吐槽,因为那是生他养他的人,你每一句贬低他家人的话,都是在给你们的婚姻制造麻烦。”
想起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不要让他满怀怨恨地生活,不要让他连他最亲的人都不能爱。
婚姻里,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你对伴侣家人的夸奖,都会留下无尽的温暖,而任何一句看似无心的吐槽和贬损,都会埋下不可估计的隐患。
有个高赞回答我很喜欢:婆婆不是人民币,有厌恶情绪很正常,但讨厌并不代表就要骂她。成为一家人需要磨合,产生了厌恶情绪,并不代表就要搞事情。
的确,生活里,太多的人无法做到对伴侣的家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喜欢就可以直接指责和吐槽。
身边的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跟男朋友谈恋爱期间,男友总是对自己乡下的父母瞧不起。
有次两个人吵架了,正在气头上的男友指着她骂,她父母是乡下的,什么都不懂,所以才教出了这样的女儿。
后来两人分手了,朋友说起这件事也已经变得云淡风轻,但她的一句话,到现在一直都让我记忆犹新。
她说:父母不能换,但伴侣可以换。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对方的父母当然也不例外,可生养自己的父母,哪怕另一半再不喜欢,都注定换不了。
所以,无论是对待自己老去的父母,还是对待年迈的公公婆婆或者岳父岳母,尊重是最基本的素养。
正如“雪姨”王琳最近在一档综艺里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男人得到尊重,女人得到爱,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家庭。
给男人足够的尊重,给女人足够的爱,这无疑是一个小家庭的最佳模式,但给双方家人足够的尊重,才是大家庭其乐融融,和谐美满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