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5 周五
宜
向前
有书君相信,在座的各位在小的时候,都多多少少学过画画、舞蹈之类的特长,可能有的人还会想,哎呀,我小时候,那可真是多才多艺啥都会啊,你瞅瞅现在,啥都忘了,小时候学得那点特长,一点用都没有!
等等,你可别这么着急下定论,也别那么功利,谁说学个画画,跳个舞啥的,就非得成为一个艺术家,才能算有用?
“我们虽然不能每个人都成为大艺术家,但是并不妨碍我们进行艺术的创作。不要把它们当成一种技能,因为它们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剂品,还能帮助我们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今天要聊的《艺术概论》这本书啊,读完之后相信大家会对艺术有了一种全新的历年,产生兴趣,并热爱上它。
艺术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状态。那么它的起源是怎么样的呢?
有很多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比如:原始人跳的舞蹈来源于被狩猎的动物的动作;劳动时的呼喊、号子声,后来发展成了诗歌;还有在劳动时叮叮当当发出的各种声音,为人类提供了音乐的灵感。
还有人认为,事实不是这样的,艺术应该源于游戏才对!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大文豪雨果,就曾经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
他认为我们的任何创作都可能只是一种休闲和游戏。因为当我们沉醉于某项艺术创作时,可能一天下来都不会去管什么正经事,没有什么实际的利益和目的,创作的初衷就是很单纯的享乐。
对于这两种观点,作者蒋勋却觉得,不管艺术起源于什么,它们其实都不冲突。也许艺术是基于劳动形式创造出来的,不过人们的艺术创作却是在玩乐中形成的。
说完了艺术的起源,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咱都知道,现在的小孩,幸福得很,很轻松就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有什么绘画、轮滑、唱歌、跳舞等,可是,等他们到了初中,父母就会把孩子的兴趣班都停了。
因为他们希望孩子能花更多的心思在学校的学科上,各种数学英语的辅导班开始取而代之,这个时候,艺术重要性就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
其实,咱们非常能够理解家长的苦心,或许他们会觉得,这画画什么的,只是一种兴趣爱好,不能当饭吃。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事情,平常人有几个能成为艺术家呢?但如果你这么想,就会失去艺术创作带给我们的好处了。
虽然学习艺术不能让我们获得及时的利益,但我们却能获取很多无价的东西,比如通过学习绘画,可以培养人们对色彩、造型、质感的感觉,培养我们的情操。
学习唱歌,可以培养人们听觉的敏感度,能够帮助我们舒缓压力。而且像唱歌、舞蹈和画画等这些艺术活动,还能够陪伴我们一辈子,帮助我们度过那些孤独的岁月,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试想一下,当你尝试要去欣赏一首歌或者一幅画时,你是抱着何种心态来做这件事?
作者认为,艺术欣赏,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不得掺杂一丝别的想法。比如,你在欣赏画的时候,希望通过欣赏这幅画,能够学到一些技法。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片面的欣赏,无法从画中感知到全面的信息。
就像我们在欣赏后印象派主义梵高的名作《星空》时,你可能会被《星空》里粗狂的画面所吸引。
画中的天空就像一个漩涡一样,旋转着,流动着,有着梵高强烈的个人情感在里面。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他在表达着自己的情绪。
这种艺术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我们几乎不需要过多的去了解梵高本人的情况,只凭感受,就能理解作家的情绪。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仅凭感受的我们,不能片面地去表达个人对作品的喜恶。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使用到的材料,作者的背景等,最后再做出详细的评价。
可能会有人觉得欣赏一个作品,还要去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实在是太麻烦了,但其实这个过程,恰恰能够帮助我们透过艺术作品,去提升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
怎么样,听了有书君说这么多,是不是有小伙伴打算重新拿起画笔或者演奏自己曾经学过的乐器了呢?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陷入日复一日忙碌奔波的死循环中,让生活多一些艺术,让自己多一些对于美的信仰。
重磅提醒:微信又改版了,我很慌。为避免我们在茫茫人海走散,大家快按照下方示意图给轻读实验室加星标,第一时间看轻读,还能得到不定期的赠书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