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
诗人海子,1964.3.24—1989.3.26
1989年3月26日,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他的遗言是:我叫查海生,我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死后,他的诗人好友西川前去他的住所整理遗物时,说,“主人在离去前,那间房子好像被打扫过,干干净净,像一座坟墓。”
1979年,年仅15岁的海子,以超出录取线八十多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也是在那一年,《诗刊》杂志发表了北岛的《回答》,一个被称为「朦胧诗」的时代也由此开始了。
彼时的北京,一切都是崭新而轻盈的,在文化宽松的大环境下,成功激发了一批文学青年的创作热情。
他们将自由,理想,与对生活的无限期盼,全部放进了自己的诗歌之中。
1984年10月,牵动人心的《亚洲铜》一经发表,便引起热议。
亚洲铜,亚洲铜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亚洲铜》
1988年,十几位北京诗人决定组织一批对中国诗歌有贡献的人,成立一个叫做「幸存者」的诗歌俱乐部。
冉冉升起的新星诗人海子也在被邀请的名单里,这让他颇感意外又十分惊喜。
但没想到的是,在第一次创作会上,海子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与尴尬。
那时的文化氛围十分自由,诗人乐于直言评论彼此的创作。据诗人芒克回忆,一向快人快语,言辞激烈的诗人多多曾出言不看好海子的一首长诗。
更令海子不能接受的是,有人说他的这首长诗《太阳》的创作是犯了历史性错误。
因为那首长诗《太阳》是海子非常珍爱的一首,这样的评价显然严重影响到了他那颗细腻敏感的心。
在海子自杀七天后,第一届幸存者艺术节在北京如期举行,因为自己的直率而深深伤害了海子的诗人多多,一度失声痛哭。
在对于诗歌创作的一时评论中,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竟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海子。
太阳中的人到底是谁呢?
到底是谁呢?伴随了我的一生试其刀刃光芒那些树下的众神还会欢迎我回到他们的行列吗?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
——《太阳》
海子将自己的一切都寄予在诗歌创作之中,他眼看着身边的好友一个个从意气风发的诗人变成下海经商的商人,就连最后,他的弟弟都劝说自己应该去多写一些武侠小说。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祖国(或以梦为马)》
面对现实的改变,海子不是没有挣扎过,但仍旧无法说服自己放弃诗歌。
作为一个诗人的海子,像一个孤勇的战士,走向了一个更为自由、空旷且无比孤独的小路。
同样是在1989年春节,海子曾经深深挚爱过的初恋女友,即将移民美国。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人说,海子是中国近代诗歌的界碑,因为在他死后,近代诗歌的黄金年代一去不返。
在海子短短的7年创作生涯里,他留下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成为了当时勤奋又多产的诗人之一。
1989年3月26日的清晨,海子带着《圣经》、《康拉德小说选》、《瓦尔登湖》和《孤筏重洋》,走向了那条冰冷的铁轨。
或许那「铁轨」就是他曾经在诗歌中提过无数次的「天梯」,可以通往自由与纯粹的天梯。
——《活在珍贵的人间》
写下「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的海子,最终选择离开人间。
他在春天里,来了又去。在二十五岁之前,留下了自己的所有天真,多情,深沉,大气磅礴的诗句。
最后他说,“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给一个陌不相识的人。”
- 完 -
# 留言互动 #
你最喜欢海子的哪一首诗?
3月28日,果麦麦会随机挑选三位留言的真爱,分别送出一本《海子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