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作家廖一梅曾说:
每个人都很孤独,
在人的一生中,
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理解!
所谓理解,
就是在某一时刻,
最终这样“在一起”的时刻,
在婚姻里,
当你被你的伴侣理解,
拥有越多“在一起”的体验,
相反,如果你总是不被理解,
所以,
更敢于表达情感和爱。
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越来越封闭自己的情感。
当婚姻缺少了理解,
情感便不再流动,
两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
- 2 -
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
常常是因为无法区分这一点
说到理解,很多人会脱口而出:
“我很理解他啊!他的问题是……!”
“理解他,我做不到,他的想法那么不靠谱,我总不可能还支持他乱来呀?”
“我为他付出这么多,他看不见吗?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理解吗!”
实际上,
比如有人把理解等于挑毛病,
有人把理解等于认同,
的确在某些时刻,
藉由在彼此的理解的基础上,
表达认同或者满足对方,
那么,真正的理解是怎样的呢?
是你试图去懂得对方感受的过程中,
当你所表达的体会,
和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越来越贴近的时候,
理解就发生了。
所以,
真正关系里的理解,
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不是某个人默默在心里表示理解,
也不是我get到了你的意思,
就要去努力满足你的需要,
而是:在某些时刻,我可以陪着你呆在自己的感受里,让你知道你的感受很重要,且值得被看见!
真正的理解,
没有自以为是地觉得我已经懂了,
也没有快到立刻要为对方做什么的程度。
然而,在婚姻里,
以为自己懂了,
其实是站在自己角度看,
对方可能并不认为你理解了他;
马上用行动满足对方,
但如果你习惯了只做不说,
当在你无法满足对方的时刻,
可能连理解也给不出去。
所以,
之所以在关系中要做到纯粹的理解这么难,
是因为我们常常误以为理解是别有目的的,
比如:
你理解我,就该听我的;
你理解我,就该认同我的想法;
你理解我,就应该满足我!
实际上,理解就是理解,
如果把理解等于认同、
那这样的理解一开始就站错了位置。
如此,
附着在这些其他形式上的理解也会随之瓦解。
而如果你在错位的理解里呆得太久,
你也会不知不觉地认同这种畸形的理解,
一方会要求对方必须做什么,
所以,
许多婚姻里缺乏理解,
是因为许多夫妻都忽略了把理解和其他需要分开对待。
- 3 -
多问这三个问题,
你也能通过理解让婚姻更幸福
在婚姻里,
理解是让两个人可以保持情感贴近的根。
理解越多,
你会感觉越来越幸福,
相反,理解越少,
你会越来越痛苦,
从而促使彼此越来越封闭和自我。
然而,
每一对夫妻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对于婚姻最大挑战就是:
如果两个人有很多不同的观念,
那还能通过理解,去通往情感的共鸣和同频吗?
因为我们仅仅是需要理解,
我们不需要改变对方,
这与夹杂着其他目的的理解有根本的不同。
当这个关系的根变好了,
情感开始因为理解开始流动了,
所以,
如果你总是感觉婚姻里缺少理解,
希望通过理解让婚姻变得更幸福,
你可以多问伴侣和自己这三个问题:
1、问伴侣:
当我这么做,这么说时,你有感觉到被理解吗?
你能就这一点,跟我多说一说吗?
2、问自己:
当对方这么做,这么说时,你有感觉自己被理解吗?
还有哪些地方,是你想要被理解,却感觉没有被理解的?
你能就这一点,多说一说吗?
当你可以这么去问伴侣时,
你就打开了一个可能理解对方的空间,
如果对方愿意说,
你需要认真地听对方说,
不要争辩和打断,
尽可能去理解对方当时的感受。
当你可以这么去问自己时,
你就打开了一个理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