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姑姑
01
准备打卡下班,更衣间出来一个漂亮同事,手里拿着两个包,一红一白,问我该选哪个。
发现这几年社会没白混,不怎么和人走心,又善于观察人心,看到人家眼睛在红色上面停留片刻,就知道,这人,不是真心问我建议,而是寻求自我肯定,她心里早就选好了,我的建议并不重要。
那就说她想听的话,假话比真话好说,张口就来,这没啥,她乐,我也乐,至于真假?她不在意,我也不在意。
以前不是,以前很执拗,愣头青一个,最在意真假,什么事都要和人说实话,最不屑那种虚伪作风。
别人问我:你觉得我这个做的怎么样?你觉得这个妆好看吗?你觉得这篇文章还要不要改一下?
我很认真,既不分人,也不分情况,一视同仁,一点一点跟别人细抠错处,还沾沾自喜:我这么用心,很真诚了吧?很够朋友了吧?不像旁人,净说假话,那种朋友,不交也罢。
02
然后悲剧了,人类接受真话的程度很低,对自己劣势的承认度也低。
后来别人劝慰我,这没啥,那些因为说实话而失去的人,都是不值得的人,没了就没了。
我信了,认定够朋友,就得讲真话,人际交往要绝对真诚,然后说上面那段话的人也渐渐疏远了我。
我又开始日常反思了,人际交往遭遇瓶颈,陷入一种矛盾:害怕说真话会影响感情,产生隔阂,又害怕不说真话让人觉得敷衍,依旧产生隔阂。
我在这种矛盾中不断试错,然后就变成文章开头那样比较圆滑的老油条。
圆滑,老油条,没有贬义的意思,我挺喜欢现在的社交状态,也意识到,说真话本来没错,错的是当年没有学会分情况分人分性格。
以为是好朋友就该绝对真诚,但友情和爱情一样,注重感觉,绝对真诚往往伤人,伤人就会伤感情,要先有所保留,维护彼此底线。
接下来就要开始分人分性格,说白了,就要自己想办法琢磨清楚,眼前这位朋友是不是一个能接受别人说实话的主儿。
就好比,面对恋爱脑的人,不要和她争论“爱情无用,注重自我”一样的道理。
我的办法:先夸,在夸的间隙里,试探性提出建议,再看对方的反应,人家想不想改,人家愿不愿意听。
试个一两次就知道了,知道对方是希望听到我的真话,获得建议,还是只希望听到我的夸赞,博得认同。
过得挺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