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潘叔过得有点惨。
因为在《王牌对王牌》节目上,没有认出蔡徐坤而被黑。蔡徐坤的粉丝直言潘老师眼睛有问题,自家爱豆那么红,怎么会不认识呢?
承受不住压力的潘叔发了一条微博,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质问不认识蔡徐坤难道犯法吗?还笑称姓蔡的只认识蔡明。
很快蔡徐坤本人在潘叔的微博下道歉:
“潘老师您好,您一直是我敬仰的前辈。网络暴力向来伤人,许多无辜者深受其害,我们别在意,别让别有用心的人得逞。”
也有蔡徐坤的粉丝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辱骂潘叔的是黑粉,希望他不要在意。
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原本潘叔和蔡徐坤没有半点交集,更谈不上矛盾,但是因为一些毫无下限的网络喷子,让他们之间的事情引起了关注。
有些网络喷子就嫌事情不够大,看不惯谁就骂谁,因为造谣骂人的成本太低了,所以他们肆无忌惮,嘴巴臭的要命,好像不开口骂人就不会说话了。
这些人一边享受着用键盘审判别人的快感,一边诠释着所谓的正义。全然不知自己的言语,对于网络另一边的人来说能造成多大的伤害。
很多人会觉得,在网上说什么都是自己的言论自由,出现问题是因为别人承受能力太差,与自己没有半点关系。
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如果被谩骂的人是你呢?你还能云淡风轻的这样说吗?
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有罪,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肆无忌惮的谩骂终究会毁了你自己。
02
在十五届东盟博览会上,一名中国官员“拿倒”了手册,这张图片很快刷爆了朋友圈,有网友调侃“会议手册封面装订错了”,也有网友称与会人士“倒看如流”。总之,他们觉得这样的官员给我们丢脸了。
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啪啪打了自己的脸。
很快,央视新闻称,为方便阅读,一些国际会议的会议手册是中英文正反印刷装订的,也就是说正着看是汉语版,倒着看则是英文版。
这名官员英文水平极高,所以他选择了英文版,没想到自己这个小小的举动,竟然遭到了网友的谩骂,甚至觉得我们国家的脸都让他丢尽了。
不明白真相,张口就来,骂人似乎不用承受代价,痛快嘴的时候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当真相出现时没有一句对不起,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怎么了,简直毫无素质可言。
有句话说的很好,很多时候,不是你认为的,就是你所想的,而你所想的,不一定是你看到的,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一些人躲避社会群体,独自面对电脑敲键盘或用手机进行网络评论,他们毫无顾忌对社会各方面进行评头论足的的人。他们自以为自己微小的言论对社会带来了积极作用,但不过是宣泄了情绪,制造了网络垃圾。
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但这并不是你攻击他人的筹码,不站在善良基础上的发言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可能是一辈子。
03
六一儿童节,他和自己的女儿拍了三张自拍,发微博庆祝六一。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没想到有一位网友留言说:“这个孩子丑得,湖北村货的基因,没差了。”
一句话,短短几个字,基因炮、地图炮,该开的全开了。无辜的孩子好像突然之间犯了大罪,她甚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陈铭怒斥这位网友用最低俗的字眼去攻击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女孩。看到女儿被谩骂,陈铭真想和他理论一番,幸好被自己的妻子拦住,妻子劝他不要和“键盘侠”一般见识。
经历了这件事后才,陈铭才明白“键盘侠”是一种会传染的情绪状态,当他激怒你、使你愤怒地反击他时,你就离“键盘侠”不远了。
我们基本生活在一个冷漠的时代,却又处于如此庞大的他人信息的包围之中。只要想做,就可以轻易获取这些信息。可就算这样,我们对别人还是几乎一无所知。
不要为了一时爽而毫无顾忌地发泄情绪,这样只会让你更浅薄无知。
04
前段时间,一名叫做naomi的模特,因为不堪网络暴力而割腕自杀,最后被送进了医院,幸运地是性命无碍。
因为自己和前男友分手,于是键盘侠们便在网上爆出她“出轨”、“与多个男人有染”等八卦消息。而所有的实锤,不过是几张照片和一堆无法查证的故事。
这些人并不去查证事情的真假,但只要攻击她就舒服了,他们用十分恶毒的言语来辱骂这个几乎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aomi最终在别人的谩骂中,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闺蜜实在看不过眼,站了出来帮她说话,还发出了她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照片。照片里的她,手腕上的伤口触目惊心,另一只手拿着电话,似乎在向别人哭诉着什么。
竟然有人在闺蜜的这条微博下面评论:“割腕是死亡率极低并最容易获得同情的自杀方式”。认为割腕的举动不过是为了骗取大众的同情罢了。
还有人说:“割腕血这么少,我不信,还没有我的鼻血多。”一副高高在上很牛逼的样子,恨不得人家死了,他心里才痛苦。
05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可以轻易评判别人,那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些话的分量有多重!根本不用为自己说出的话负责。
如果造谣严惩,那么这些网络喷子应该会知趣的闭上嘴吧。
这些人和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别人用刀,他们用嘴,那些被伤害的人殒灭后,他们闻着血腥味寻到下一个目标,无所顾忌的“开着玩笑。”
是非对错,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又何必用伤人的言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呢?
— END —
只需三步,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番茄
推 荐 阅 读
◆作者:番茄,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知名三甲医院部门主任,专注于女性自我成长,擅长用文字为读者解答恋爱、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的困惑。公众号:遇见番茄()微博@番茄的村庄,,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