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糕先生接孩子放学回来,一进门就气呼呼的:“今天差点和一个家长打起来。”
“不是小宝,是小宝挨着的两个孩子,互相推搡了两下,结果,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凶神恶煞的扑上去推了另一个孩子,还嚷什么‘再找事儿看我不打死你’,你说说有这样的人吗?孩子们的事儿当家长的居然上手了,气得我呀,肚子鼓了好几鼓,几次想过去质问他……”
“那个小孩儿怎样了?”
“把人家孩子都吓哭了,如果他对咱们家小宝这样,看我不和他拼命!”
拼命?我震惊的看着年糕先生,他气冲斗牛的拍着孩子的肩:“可不,他要是今天推的是小宝,我一准和他玩儿命了。”
“你的命也太不值钱了吧,因为这点事儿就去拼命?”
被我一怼,年糕先生有点词穷,不过依然嘴硬:“如果咱家小宝被他这么吓唬,不拼命吗?”
“当然不能拼命,你拼了命显得你很行吗?因为两个孩子打闹,当家长的把命豁出去了,这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
“……”
“你也五十岁的人了,说话做事要有脑子的,不能脑袋一热啥都不顾了。遇到这样的垃圾家长,你扑上去和他拼命,被人打坏或者打坏别人都是事儿,小事儿变成大事儿,如何收场?”
“……”
“而且,你这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因为点不值得的小事儿就可以搭上性命,合着你的命就这么不值钱啊,我们教育孩子要从小树立大志向,就是让他不要在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过于在意的。”
“你……你……你说怎么办,如果是小宝,就这么忍气吞声了?”
“可以和他理论几句,理论不了,警告孩子以后离这样的孩子远点就是了。这样的家长,虽然这个事儿貌似占了便宜,但如此熊的一个人,孩子不可能教育好的,早晚生活会替所有人教育他,所以,他熊他的,我们做好自己就是了。”
我和年糕先生沟通的过程中,小宝一直仰头静静的听着。最后,看到词穷的年糕先生,他跟着我笑:“妈妈说你不能太冲动,听见没?”
年糕先生噗嗤一声笑出来:“滚蛋。”
02
现在的孩子,在谁家都是宝,但是,孩子不可能只在家长手心里捧着,他要上学,要出门和小朋友交往,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正是借由这些“社交”,才能逐步培养一个孩子完善的性格。
带小宝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年代有太多熊家长了。像年糕先生这种看到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气得山崩地裂的不在少数。比如他见到的那个熊家长,因为孩子们打闹当家长的居然上手了,明着看是给孩子出了一口气,实际上,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了一个非常坏的示范作用。
被家长如是纵容,孩子只会越来越“毛包”:“你们敢蹭我,我爹我妈会替我出头的。”
这种孩子的确没人惹了,但是,孤家寡人,妄自尊大,能有出息吗?
因为孩子打闹接茬熊家长挑衅的家长呢,表面看是“你熊我也不怕你。”实际上却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处理负面情绪的坏榜样:因为一口气的事儿,小事折腾成大事,理性何在,智慧何在?
言传身教,这四个字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但现实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能意识到的,真心不多。
家风这个词说起来好像非常高大上,但是,行走在江湖中的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都带着自己家风的logo。
之前有个读者看我写女孩儿的择偶标准,找我说:“枣姐,您也写下男孩儿择偶应该注意什么吧。”
你别说,这个问题还真让我想了好半天。
男孩儿择偶应该注意什么?高矮胖瘦,学历家境、兴趣爱好,等等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挑选的标准,但最关键的一点:看女孩儿原生家庭的家风,尤其要看女孩儿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看女孩儿母亲的素质素养要大于女孩儿父亲呢?因为,母亲是一个家庭的根基,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一面镜子。
03
作为著作等身的翻译家,王智量先生在耄耋之年,谈及人生时说了一句话:我深深感激我的母亲,没有母亲,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智量先生感谢母亲,不仅感谢母亲给了他生命,更感激母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
他说了几十年前的一件往事。
在他还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课间,和同学们正在教室外面坐着,远远的看到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人往这边来了。那个人越走越近,他忽然发现,这个人居然是他的母亲。
“那时年幼,看着母亲穿得这样破烂,觉得面子上好难堪,正不知怎么办,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呼啦一下都进教室了,我磨磨蹭蹭走到最后,等所有同学都进去,赶忙跑过去拦住母亲,让她立刻走……”
母亲真的走了,到了周末,他回家。白天里母亲忙忙碌碌,并没有说这件事儿,王智量于是放下了心,也开始愉快的玩耍。到了晚上,母亲非常严肃郑重的叫住他:“孩子,妈妈前几天去学校看你,你是不是觉得妈妈穿得破烂给你丢人了?”
王智量憋了个大红脸,一时不知说什么。
母亲认真的看着儿子:“儿啊,妈妈去看你,是听说你病了,心里放心不下,很担心。为了去看你,我走了整整七十里山路,到了学校,你三下两下就把我推出来了。儿啊,你知道吗,妈妈又得一步一步走七十里山路再走回家,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妈妈的话让王智量无地自容,他说:“那一天,妈妈给我结结实实上了一堂课,她让我知道,妈妈的爱是无价的,更是有尊严的。”
人到中年之后,在一些场合,经常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事业有成的中年人,提起母亲时,脸上都会不自觉的有一份动容。
这些中年人在江湖里可能个个都是杀伐果断的大牛,浑身上下披满铠甲,似乎没有一点一滴的软肋。但是,提到母亲,他们的面色马上就柔和温暖起来。
“我的母亲是个非常勤劳的人……”
“我的母亲非常温暖贤惠……”
说起母亲,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柔情和眷恋。对于这些人来说,母亲是早就故去的母亲了,为什么早就故去的母亲依然能成为孩子心中的一座丰碑?
他这样叙述母亲时,其实不仅是在追忆母亲,更是以自己的母亲为骄傲。
04
昔日的网红县委书记、现在的网红公益人陈行甲在《我是演说家》的总决赛中,提及母亲时用了一句话:“我活了这么多年,见过了那么多的女性,没有一个女性有我母亲美。”
陈行甲在演讲中历数母亲的美:善良、仁义、乐施好善、勤劳简朴……
所有人听陈行甲提到母亲,内心都被深深打动了,更有不少人也跟着想起,自己的母亲其实也是这样美好的一个人。
每看到类似追忆的场景,感动之余,我都会想到这些年听过、见过的一些女性,一些新时代女性。
想到这些新时代女性时,会连带想起她们的故事、人生理念和毕生追求,继而又想到,她们的孩子将来回味她们时,又会记起母亲哪些美德呢?
执意剔除封建传统美德“糟粕”的某些新女性,致力追求的是个人终极幸福,在婚姻中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斗士”,提及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从来都是一句话“凭什么我要忍!”
这样的母亲也是爱孩子的,但是,这种爱,不是能够滋养孩子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而是把孩子带偏的关键力量。
随便找一个吐槽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女性来聊人生信仰,她们基本对“隐忍”“宽容”“忠厚”“慈和”等词语完全无感。
从小细节来看,这些女性面对孩子时的母爱也很丰沛,可丰沛的母爱若不能成为传世的家风,这母爱就是一份妥妥的戕害。
坊间的老话,一个好女人旺三代。指的就是一个好女人所具备的美德,可以成为传承最少三代的家风。
人人都讲家风,什么是家风呢?
曾国藩写给大儿子的家书中,有这样三句话:家败离不得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一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一个骄字。
他又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唐太宗李世民在留给儿子李治的《帝范》中,反思了自己从政期间的铺张浪费,非常后悔,教诲李治要“有节制、有约束”
以上这些都是名垂千古的家风,也是靠这些家风的滋养,才有了这些家族人才辈出的现实。
及第登科、建功立业,更是现在所有家长对孩子的期许和盼望,但是,对照这些经典家风,请每个人都摸着心口窝想一下:您具备培养一个优秀杰出人才的素质素养吗?你给孩子创造了能够站得住脚的家风基底吗?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您这个当妈的天天好吃懒做、不思进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终生追求除了爱情再无他物,这样的品性能滋养出怎样的家风?这样的品性能够培树孩子成才成名?
自古忠臣出孝家。您每天和婆婆打得鸡飞狗跳,提起婆婆分分钟睚眦欲裂,这样的状况会造成怎样的家庭环境?这样的家庭环境能生长出怎样的家风?
基于此,每遇到各种对婆婆恨之入骨的读者,我都有一种深深的遗憾,一个锅里抡马勺,无论对错,这样做都是错误的。
错误的根源是什么?
一个智慧的女人爱孩子,不仅是爱孩子,更懂得给孩子创建一种符合正能量主旋律的家风。要创建这种家风,身为女人,首先就得有格局。这种格局就是宽厚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
母亲的格局直接决定家风的良莠。一个良好的家风,不但是孩子灵魂的终生滋养,更是未来儿孙灵魂的永远滋养。
这才是一个家庭的根脉。
所以,您想孩子未来成为有出息的人吗?那么,从今天起,去做一个有格局的人,去做一个能够凝聚良好家风的人。
唯如是,您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母亲。
近期好文推荐
《你那么流弊,为什么没有成功?关键在这里!》
- END -
枣姐:知名自媒体人,百万畅销书作者,儿女情长,烟火道场,徒手微光写就霹雳文章,带你邂逅智慧、温暖和希望。
爱我,你就点一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