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天 陪 你, 一 路 读 行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一 读
那些在朋友圈刷屏打卡的人,
背地里其实……
文| 橘子
如今,基本上我们每个人的微信里都有打卡群,朋友圈里也少不了各种花式打卡。
有这种的:
也有这种的:
自从知识付费、打卡社群火了之后,打卡人士和微商群体各自占领朋友圈的半壁江山。
曾经我也信誓旦旦加入一个打卡群,但是几个月下来发现自己单词量还是没长进,每天在截止时间前,赶紧打卡发朋友圈变成了主要任务。
至于单词,我还真的没有记住。
我一直以为只有我自己这样,直到某天和一个朋友聊起来打卡这件事。
她那段时间,一直在健身,每天雷打不动的半个小时运动,然后去朋友圈打卡。
我刚要称赞她,结果她说:“我可是交了钱的,不管运动效果怎么样都得去打卡,有时候太累了,就随便简单运动下。”
本来的目标是减肥瘦身,最后却变成了朋友圈的花式炫耀。
另一个朋友也说道,自己每天都会花时间打卡,觉得很忙,至于忙了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大家都打卡锻炼学习什么的,我自然得赶紧跟上。”
我问他目标是什么,“打卡啊”。
可如果打卡是跟风,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落于人后,那这种无效的努力,充其量只能麻痹自己。
盲目地去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努力的样子,在别人看来真的好努力啊。
当有些人在盲目地打卡,走个形式的时候,真的牛人都是在有目的地努力。
曾听到一位经理说,在公司裁员期间,他把那位经常加班的员工辞退了。
我当时一脸诧异,难道公司不都应该鼓励加班的吗,这充分说明了工作态度呀。
原来这个实习生每天都走得很晚,但是这几年下来,他的业绩几乎没什么变化。 他加班的唯一结果就是下班比别人晚。
“看起来他很努力,但他真的从来没有想着去提升自己,难道加班就是给领导看的?”
他提到自己当年,很少加班,但回家后就去网上学习,他晋升那么快,就是因为知道哪里是自己的短板,然后每天下班回来自己去学习弥补。
想起一位老师曾说过的:“你根本不知道一个人下班后去干嘛了,有可能半年后,那个下了班就走了的人,最后晋升得最快。”
因为这些人永远都知道自己现在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他们更知道,为了加班而加班的话,对自己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对比着自己的目标在努力,而不是盲目地勤奋,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
奇葩说里的邱晨为什么那么厉害,经常爆出金句,还收获一大票粉丝。
就像她说的:“永远带着一大箩筐的问题,相当于永远怀揣目的。”
有目的地去用力,最后才可以毫不费力,而为了加班而加班,为了打卡而打卡,最后可能是白费力气。
在四川,有一种毛竹,叫“鬼竹”。
这种竹子在前五年的时候看不出来什么变化,一直都很矮,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它生长的极限。
但是第六年的时候,它可以在半年的时间长到三十多米。夜深人静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
原来,这种竹子前几年并不是不生长,而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下疯长,虽然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它的根部一直在地下蔓延。
想起有人说起她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从不对别人说自己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字,大家一直以为她是那种很普通的打工族。
她静静地在微信里呆着,朋友圈都很少更新。
直到有一天她在一家平台上看到了朋友的采访,才知道原来她一直在坚持写文章,还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很多人都是在默默努力,他们想干成一件事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大声宣扬,而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用力生长。
真正的强者,是看不出来的,也是没有声音的,就如同村上春树所说的“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这几年科幻作家刘慈欣火了,他的《流浪星球》被拍成了电影,但曾经他的朋友看到一本科幻作品,还对他说:“这个作者的名字和你一样唉。”
真正努力的人都在默默用功,根本没有时间去炫耀自己,而打卡人士打完了卡,还会等着别人点赞和回复评论。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位健身教练写道“我为什么不建议你在朋友圈打卡,因为赞美可能会害了你。”
仔细想一下,好像真的是如此,如果我在朋友圈得到了别人的肯定,然后真的会以为自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心理学家提到过一个名词,叫“社会现实”,当别人称赞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满足,然后动力会降低,也会因此而懈怠。
真正想要实现目标的人,可能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毕竟在他们眼里,努力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为了努力本身,更不是为了拿给别人看。
当打卡变成了一种获得满足感的手段,那打再多的卡最后也只是让自己的朋友圈看起来好看。
奇葩说曾有一个辩题,“TA真的很努力,真的是一句好话吗?”。
如果朋友圈满屏都是打卡截图,自己也止于这种满足的时候,那真的只能换来一句:“TA真的很努力”。
可是,看起来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真正要做的,应该是怀揣目标,默默努力。
毕竟,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有对得起自己,才会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