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弗林效应与智商降级
日期:2019-02-26 09:37:08 作者: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阅读:

弗林效应与智商降级

  弗林效应智商降级

  这些年,“网红”泛滥,这个词不仅指一张张审美趋同的美女脸,还有网红咖啡店、网红食物、网红打卡地点。最近有个新闻,短视频软件带红了杭州的粉黛乱子草,阿姨辛苦苦种了3年,3天就被赶来拍照的“网红”踩得七倒八歪,彻底毁了。

  这乌泱乌泱赶来举着相机的人,比蝗虫吓人人们喜欢管这种行为叫“无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赶一波热点再说。

  比“网红”更可怕的,是背后那些“无脑”的追随者。这种从众的习惯直接带动了一个产业:水军;贡献了一个新词:带节奏。通常在一个事件下,大家都给排名第一的点赞,呈现不同观点评论越来越少,除了“粉圈”对骂。

  《乌合之众》里早就说过,群体的智商会低于群体里每个人正常智商,独立声音稀有宝贵

  微博网友“琢磨先生总结说,这是智商降级,充斥着阴谋论、浅薄化和从众化。

  消费降没降级咱不知道,智商降级却是显而易见的。

  20世纪80年代,《自然杂志发表过“弗林效应”,说人类的智商每年都在小幅增加。不过这个结论不断被“打脸”,比如挪威有个测试显示,1975年之后出生的男性,智商分数平均一代减少7分;法国对新兵智力测试,10年里下降了4分。

  咱先不讨论这些研究科学性,先看看自己,是不是越来越傻了?

  恋爱降级是没有表白淡定吵架,随时分手;文化降级是碎片文字表情攻击经典书籍阅读障碍

  计算机搜索引擎代替了人自身的计算记忆和联想能力电视网页公众号填满时间空白,人只被动接受信息,懒得主动思考

  在地铁餐馆和就寝前的床上,手指一划就是一屏。写一篇文章门槛史无前例的低,只要有东拼西凑段子,加点“亲”“宝宝”,再配几个表情包,就完成了一次“创作”。如果再调和点刺激性的语言情绪,那分分钟生产出一篇“10万+”。

  传媒界没人再讨论开启民智,研究的都是用户下沉。

  这个规律电影界也适用。为啥烂片这么多?只要有流量明星坐镇,或是圈个大IP引流,再讲一些过时笑话,看上去比春晚的过气段子集锦还让人尴尬,就差影院给每个人发个痒痒挠,不笑自己挠。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人是为了思考才被创造出来的,无意识即死亡。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有人说生活本身已是痛苦,我就想追求点浅薄怎么了,成天思考,不累吗?

  是啊,思考是累,所以人喜欢纵容自己在轻松诱惑丧失深刻。一遇到要动脑子时候,就耍赖、撒泼,顶着高铁不让关门,飞机延误扇地勤耳光脑袋里没有行事逻辑,只有横冲直撞的情绪。

  人在浅薄时,特别容易被声音最大的人吸引,更倾向于从众。而如果带节奏的人指向阴谋论,那舆论大旗就会倒向越来越歪的方向

  “阴谋论”的一个特点固执,无论如何去解释辩论、给出证据,它都毫不动摇,甚至反而把这些反对意见当作自己信念证明

  比如总有人认为美国阿波罗登月是假的,说宇航员插美国国旗时,国旗明显被风吹动,但月球上应无空气。又说登月照片中咋没有星星

  其实这些现象都能用科学来解释。提出疑问可以,这是学习前提动力,但偏执相信“总有刁民想害朕”,就有点傻了。

  其实,当人们不理解一些事情的时候,就喜欢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解释。原始人面地震、山崩、洪水,解釋不了,就相信一切被神灵操控。

  这正好给人类提供了思考契机,也是一次智商升级邀约。在面对未知时,学习知识,勤于动脑,独立思考,我们才从猿慢慢变成人

  对了,据说大脑只占身体重量的2%,却能消耗20%的能量。多动动脑,有助于减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弗林效应与智商降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