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为一个在婚姻里摸爬滚打近十年的正室,今天和大家聊点闲篇。后面欢迎朋友们留言区发表自己的看法哦,橙子这里欢迎各种见解前来碰撞。
长期倾听各种光怪陆离的感情故事,会不会也对感情持怀疑态度,导致内心处于亚健康状态。
确实,这两年来倾听过非常多的故事,已婚未婚的,离婚再婚的,复婚又离的,离婚后第三者却悔婚的……
感情存续期间矛盾重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分离的,来讲述的人里面,有自省能力、可以看见自我不足的人特别特别少,不夸张地说,那些出了问题的婚姻讲述者,基本都将具体的根源归结在了另一半身上。
而在矛盾生发的过程中,往往又把对方的问题归结为一个相对集中的指向:
“都是因为他(她)的原生家庭不好,所以造就了他(她)如今的这种性格。”
然后对对方的父母恨之入骨,要不是你们养出了这样一个小孩,我怎么会遇到这样一个他(她),过成现在这个鬼样子?
但事实上,很多夫妻即便恨对方的家庭入骨,没有走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也还是会凑合着在一起,但是又不甘心,于是就想尽办法要对方为此做出改变。
但事实上,一个人成年后的秉性与业已形成的观念,早就根深蒂固到你根本难以撼动。不是你对对方好,就一定能取得成效的。
如果对方没有发自内心地意识到自己的缺陷,想要依靠外在(另一半)的力量去推动,你所做的苦求也好,引导也好,利诱也好,在对方看来,基本都是一种绑架式的情感胁迫。
一方尽力在拉,一方全力在躲,内耗由此产生,夫妻之间的关系,反而因此更加恶劣。
就像革命,一方要革命,一方不愿革命,起来革命的不一定能将不愿革命的人带动加入在自己的队伍。
很有可能压力施得急了,触发对方反革命,最后革命的被反革命的给杀了。
贰
你的引导毫无用处,怎么办?
相信大多数人会告诉你:
“那你得找内因啊!从根源处去找找对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三观?深挖根源才能看见问题实质,你在解决对方身上的问题时才有针对性。”
那内因怎么找?
这几年心理学的普及空前繁荣,我个人是赞成身处婚姻中的男女,业余时间学点心理学的。
但不赞成学了一点皮毛之后,就把婚姻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拿心理来说事,譬如——
他(她)是依恋型人格,根源就在于从小父母宠坏了,所以要崭断跟他父母的所有亲密联结;
他(她)从小没吃过什么苦,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所以要收缴钱包,严格控制他(她)的日常花销;
他(她)自小穷怕了,对物质有种偏执性的占有欲望,所以要压制、改变他(她)的物欲;
他(她)父母关系不好,导致他的个性自私狭隘,所以要给他不停灌输甜蜜关系的范本相处模式以消除影响;
等等……
结果你越去改变对方,并坚信自己掌握了改善情感关系的不二法门,对方越在既定的轨道上偏移得越远、关系越来越差。
对方甚至会认为,你去学什么劳什子的心理学,不就是在潜意识里将我当成病人了么?
曾经有个读者,是全职主妇,生活条件优越,因为男人挺挣钱,没什么别的坏毛病,就是平时脾气大了点。
她成天觉得自己婚姻不幸福,于是总琢磨别家的男人脾气怎么就那么温柔?
闲来无事于是听从一个朋友的建议,去上了一个关于心理学的培训课,这一听听上瘾了,觉得这心理学真神奇,把男人女人那点心思及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都给琢磨透了。
没想到她不学还好,生活照常运转着,学了以后麻烦来了,此前她觉得婚姻不幸福的感觉是因为男人脾气大,导致自己缺乏被尊重感。
学完心理学后,她开始把心理学知识不断地往男人身上套,往男人的原生家庭上套,从此为自己的婚姻不好找到了各种合理化的高大上的借口,这个思路一深挖,男人身上的各种缺点就都有了源头,最后得出结论:
“我之所以婚姻不幸福,就是因为这个男人自身跟他原生家庭的各种问题导致的。根据观察,他的父亲也是这种脾气性格对待他母亲的,所以耳濡目染他才养成了这样的脾性。那么,只要让他意识到,他的父亲在几十年婚姻中对他母亲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不应该活学活用,那我的婚姻就好了。”
但结果如何呢,当她用心理学知识跟丈夫指出他身上存在的问题时,他开始是不屑一顾,后来听她说的多了,转而恼羞成怒,家庭关系恶化不已。
因为在男人看来:
“你就是闲得蛋疼,我在外拼死拼活,你不理解指责我也就罢了,连我的老父亲也要被你探究来探究去,我妈都没跟我控诉过他,你倒来横挑是非,究竟是你有病还是我有病?”
看,这就是原生家庭关系不好带来的必然恶果。真后悔嫁了这么一个男人,幸福感从此更低了,但她又不可能因为这样就离开这份婚姻,于是愁苦烦忧比之前多了更多,徒增悲戚。
其实她真的用错了方法。
她之所以觉得在婚姻中缺乏被尊重感,不是男人出了问题,而是她自己出了问题——
因为全职在家,经济上自然不独立,经济不独立的结果是精神也难以独立,一不独立就会敏感,就会觉得对方看低自己,认为自己没用,所以他才会有脾气。那如何扳回这种局面?那就运用心理学找到他的脆弱点,找准他的原生家庭缺陷,这样,你也是一个有问题的人,那跟我就扯平了,你再继续这样对我,就是错误的。
这就是她的思维。
真正精神独立的女人,即便在家做全职主妇,也是非常自信的。
她们会坚定地相信自己在这个家庭中所起的稳固大后方的作用,觉得自己有能力给予对方需要的情绪价值和生活陪伴价值,不会敏感地捕风捉影,而是在关系相处中懂得就事论事。
她如果足够理性,就应该看到,男人的脾气正是因为受他原生家庭的影响造就的,并非是因为跟她在一起后形成的,那这跟她有什么关系呢?
只能说明男人原本就是那样一个人呀,实话实说,有点本事的男人大多有点小脾气,你没事敏感什么劲儿,这不是自找不快么?
叁
当然不排除极少数具备自省能力的人,在你运用心理学知识跟他(她)沟通时,会给予相应的回应。
但恕我直言,一旦一个男(女)人,需要你耗费苦心苦修心理学借以改善夫妻关系,他(她)大多数也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的执拗货,通情达理、懂得家庭责任感的人,根本不需要你如此殚精竭虑。
很多人学心理学不是为了认清自己,而是为了认清别人,进而改变别人。
这就本末倒置了。
认清自己,你才能清醒地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更适合自己,才更能对他(她)给予理解与接纳。
任何探索别人内心源头后,想要改变别人的想法的背后,都潜藏着一种想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想要对方转过头来关照自己内心情绪与感受的隐秘诉求。
但实际上,这种诉求基本都不太可能得到。
人和人之间要有界限,你是你我是我,丈夫也只是一丈之内才是你丈夫,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负责,即便是在最亲密的关系,如父(母)子,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你放下探求对方的执念,转而更多的探寻自己,很多问题便开始有了破冰的可能。
如果对方是个平淡却自得其乐的人,而你觉得对方没有上进心无法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又贪恋他身上的温暖与居家气息,那就自己努力多挣钱,开创自己事业的新天地,而让家庭内部的事务多让他承担从而达到新的平衡,而不是一味地陷在抱怨对方的泥潭里不采取任何行动空耗时光。
将想要改变他人的执念,转化为改变自己的行动,才是改变关系最有效的方式。
当然,如果对方身上压根就没有任何值得你贪恋的东西,那你更不必苦心积虑想要改变对方,因为根本就是徒劳。
但改变自己仍然是必需的,因为只有你自己更好更有力量了,才能真正心安理得地过上想要的生活。
我更赞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的那句: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接受现实,他(她)就是这样一种人,在你们认识的当初,他(她)其实就是这样,只是彼时的你沉浸在爱的冲动与激情中,选择性地忽略了而已。
当然,严格地说爱有两种:
一是如上所述的接受与接纳,接受对方的过去、现在及将来,不为难对方,此为爱他人;
二是在看清自我,明白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确信内心始终也无法接受对方的现成状态之后,放弃另寻,不为难自己,此为爱自己。
改变他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才是神。
当你走出偏执、孤独和自我的状态,生活中的一切就都会迎刃而解。
—END—
好物《那个亏了一百万的清华美女,后来怎么样了?》点击标题即可进入
逢场作戏
友谊炮
《前任就该烂在心里》
《猪年情话》
(戳上方标题直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