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他拥有35个博士学位,仍在寻求人生的意义:路在脚下,各有宽窄
日期:2019-02-18 09:01:10 作者:领读人Jane漂漂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阅读:

他拥有35个博士学位,仍在寻求人生的意义:路在脚下,各有宽窄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云湾的领读

  音乐| 清白之年-朴树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陪你读书,也是你陪我们读书。

  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有【麦家陪你读书】。读书这条路,感谢有你,一路相伴,一路温暖

  本周,我们将陪伴大家共读的是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在读这本自传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传记文学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层次,很大程度决定了他是怎样的人。结交优秀的朋友能够让我们扩大眼界,受益终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有一个问题,我们普通人困于身份地位差别可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难接触到那些杰出成功人士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开阔自己的眼界,汲取那些能够成就事业、获得家庭幸福精神养料呢?

  其中一个途径就是读传记。

  当我们大量阅读杰出人物的传记,就等于跟他们交上了朋友,近距离地聆听他们的人生智慧

  透过他们波澜壮阔一生,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他们那个年代历史,而且能够通过这些杰出人物的生平成长经历,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

  《四十自述》的作者胡适先生一生不仅热衷于结交、帮助各路朋友,而且他在各种演讲中也一直鼓励青少年朋友多读传记。

  在开始《四十自述》的共读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样的早教能起到最大作用

  一个人的思想学识,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构建起来?

  如果走错了路,你知道如何走回正途吗?

  你认为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这些关于自我成长与教育话题,在本周的共读中,你或许会找到答案。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启本周的共读。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笔名胡适,子适之,是现代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以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其一生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胡适文存》和《白话文学史》等。

  《四十自述》是胡适先生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它最早成书于民国二十二年。书中的七篇自述是作者先前发表杂志上的文章

  胡适原本打算是把本书的写作分为三个阶段留学以前为一段,留学的七年为一段,归国之后为一段。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胡适只写完了第一段的六章内容。而这前六章内容写到他十九岁考取官费出国留洋,也就结束了。

  胡适曾对朋友说:“四十岁写儿童时代,五十岁写留学时代到壮年时代,六十岁写中年时代。”

  1938年10月4日,胡适到华盛顿就任中国驻美大使

  下车时与前来迎接的美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握手

  但当他满五十岁时,正担任中国驻美大使,恰逢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后十天,没有空闲写自传。而他六十岁生日时,又处在祖国沦陷的第三年,他也没有心情写自传。

  有意思的是胡适先生是一位出了名的“半部书先生”。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和《白话文学史》都只有上卷。

  民国著名语言学家黄侃曾经调侃胡适是“著作监”,说的是他写书总是“绝后”。胡适晚年,在台湾时想把欠的下部书都补齐,但他又忙于《水经注》的考据,依然没有办到。

  那么,说起胡适先生写作《四十自述》的初衷,也是寄予着很多美好愿望当时胡适深感于“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因此,他经常劝说自己的老辈朋友们写自传。

  其中最遗憾的要数梁启超先生,他只活了五十六岁,没有来得及用他“笔锋常带情感的健笔”写自传就去世了。这被胡适称为“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现代文学一桩无法补救的绝大损失

  梁启超

  胡适先生当年出版这本传记,也是想抛砖引玉希望社会上的事业有成之士能够像他一样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四十自述》这本书从胡适母亲订婚开始讲起,让我们得以窥见两个重视品德、有教养的家庭,是怎样组合在一起,为教育后代奠定基础

  而胡适在家乡接受的九年教育,让我们见识到在教育上富养的孩子,到底是怎样学习的,以及胡适的慈母对他一生的成就究竟有何影响

  作者:胡适

  同时,在这本自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胡适在思想上也经历了有神论到无神论的一个过程,这其中的思辨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而当胡适终于走出家乡到上海求学,其间换了四所学校,这成为了胡适先生人生的第二个阶段。而他是怎样到国外留学的呢?在今后的共读中,我们也将一一展开叙述

  在学术上胡适先生提倡大胆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五四运动之后,鉴于当时社会倾向于谈主义,胡适看到了这种趋势危险,就发出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警告

  他告诉我们有价值的思想产生具体的问题。发现问题,找到原因,这是思想的第一步;而提出种种解决办法,这是第二步;推理每一个解决办法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是第三步。

  在《新生活》的文章中,胡适告诉我们不要过“糊涂的生活”。糊涂生活就是没有意思的生活,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某事。

  当我们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做”的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人与畜生的分别就是因为人会问“为什么”。

  胡适先生在他的文章《容忍自由》中写到:“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要重要”。容忍那些跟我们不一样的人,谁也代表不了上帝发言,有很多错误是因为“深信自己不会错”而铸成的。

  胡适先生除了伟大的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之外,他的为人处事是非常为人所称道的。民国时期,非常流行一句话,那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他所交往的人上至文人学者,下至贩夫走卒。林语堂当年在美国留学,学费断了,写信向胡适求助。胡适一下子就给他汇去一千美元,还故意说这是工资预支款,等学成归国,约他到北大任教。

  林语堂

  而哈佛毕业后,林语堂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又跟胡适预支了一千美元。等林语堂学成归国后,如约到北大任教,找到校长蒋梦麟致谢,才知道学校并没有给他寄钱,他收到的钱是胡适个人出的。

  受胡适资助才子除了林语堂,还有沈从文、季羡林、李敖等。

  当时胡适不仅资助有志学子,在平民百姓中也有他的朋友。有一位卖烧饼的袁瓞有一次去胡适家闲聊,胡适说起自己的鼻子里长了个小瘤,呼吸不畅。

  袁瓞也说他鼻子里也长了一个瘤,恐怕是癌症。胡适当即写了一封信,让袁瓞交给台大医院院长

  胡适在信里说,这是他的朋友袁瓞,一切费用由他来负担

  胡适不仅对朋友有情有义,对待他的旧式妻子江冬秀更是满怀慈悲

  作为留美归国的博士,胡适没有放弃母亲为他定了十五年的小脚妻子。他归国后,亲自到江家去探望未婚妻

  胡适与妻子江冬秀

  而未婚妻却受制于封建礼教慌张地躲了起来,面对这种情况胡适本来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尊重体谅

  他受的家教和多年教育让他明白:不能伤害一个等待自己多年,又用心照顾自己母亲的女人

  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就这样一脚踏进了旧式婚姻,娶了一位小脚夫人,这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

  蒋介石在胡适逝世后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新文化中的旧道德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我们今天研究胡适的思想,解读胡适的作品,就是为了吸收这些精神的养料,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惊叹于胡适思想的广博深厚,又让我们想要进一步去探究,到底是怎样的家庭成就了他这样伟大的思想者。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与做人格局,与他的原生家庭是分不开的,而母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更深刻

  那么胡适到底有着怎样的原生家庭,他的母亲是怎样跟父亲结缘的呢?幼年胡适受到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是怎样的呢?

  下一期的共读,我们将在《四十自述》的“序幕”和“九年的家乡教育”这两篇文章里寻找答案。

  第85本书回顾

  《局外人精读第1天:我们都活在命运设的局里,而他却是一个局外人

  领读人:Jane漂漂。

  主播:云湾。暖心宝哥哥,每晚用声音伴你入眠。公众号:听云湾()。

  责编:胡杨

  插图文中插图来源网络,著作版权属于原作者。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2019年读书打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他拥有35个博士学位,仍在寻求人生的意义:路在脚下,各有宽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