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清源
当清晨窗外的一声声清脆的鸟鸣,一阵阵飘渺的花香,交融于细细的微风之中时,春天的气息便越来越醉人心脾。
在这初春的时节,人的精神似乎也随着陌上花开,春之归来而变得格外的抖擞,仿佛是经过一个冬天沉寂后的蛙儿,彻底迷失在自己奏响了的春之旋律中。
古往今来,一谈到春天,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洋溢着阳光般幸福的笑容。
文人墨客都是喜爱春天的,因为它是希望的象征,是生命的勃发,是追梦的开始。春天在诗人词人的笔下往往显得格外的令人遐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韩愈长安城楼所见的唯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春日策马徐行时的悠闲。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是诗人刘方平对春夜气息细腻的感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仿佛看到诗人信步于烟雨中的那一份坦然与自得。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是词人秦观对村野小园春色的细腻剪影。
而春风细雨则化成了朱服笔下“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的有形有色。
聆听一曲元曲,春天还美在动人情思。
《牡丹亭》中二八芳华的杜丽娘在春天游园所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于是才有了与柳梦梅的最美相遇。
从古人的唯美文字中抽身,置身于这陌上花开的时节里,怀着一份真挚的情谊,在这充满朝气的季节里,从室内来带室外,顿时会发现心被春天的气息牵系。
于是在春天里,实在值得去看一树桃红柳绿。“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笑东风”。二月之际,郊野桃园里的桃花一夜之间,仿佛是商量好了似的,竞相开放。
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灰色的枝条被挤得没有一丝空隙,偶尔在红花相应之间夹杂着新抽的嫩叶,绿的耀眼,便成了最美的点缀。当然还有一些结着花骨朵的小团球,也露出微红的羞涩。
桃林之中,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各种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争先亮起歌喉,而这一片桃花似乎成了它们舞台最美的装饰。
走到桃园的一侧只见一湖碧绿的深水,湖畔则栽满了垂绦的绿柳。在水汽的氤氲下,飘逸的柳枝如女子的秀发,倒影在碧绿的水中,若此时微风过处,唯见杨柳依依,似是默默含情。
如镜的湖面仿佛也作出了回应,起了一圈圈细细地觳纹,由内而外逐渐扩散开来,直到消失。在桃红柳绿之间,不仅桃花醉了,人亦醉了。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桃红柳绿,莺燕呢喃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游赏,但不能错过的是春日里的江水之秀,尤其小城梧州的胜景“鸳江春泛”,只有在春日时节,才可真正领会到“吾爱中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之美。
之所以称为“鸳鸯江”,主要是桂江与西江的交汇处,桂江之水碧绿如天,而西江之水则较为浑浊,一碧一浑,则如鸳鸯交颈相会。
会览江水之秀,应站立于高楼之处俯瞰,则见桂江之水碧绿如带,蜿蜒回环穿城而过。江水之上往来游船、商船、渔船秩序井然,两岸芳草萋萋连远道,绿草、红花倒影江水之中,互为点缀。
若逢下点细细的小雨,则会更为唯美。斜风细雨,游船悠悠,一曲渔歌动人心。烟雨之中的一江两岸,水雾弥漫,近处的楼台,远处的山峦,都笼罩其中了,仿佛是一幅水墨丹青,浓淡相宜,在眼前缓缓地打开,不知不觉之中,看风景的人痴醉了,便也成了画中的风景。
春天里,也是适合幻想的,桃红柳绿,春水如碧,莺歌燕语,这一切是美的,是醉人的,但这也只是我对春天归来的局部剪影。“秋来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在不同人的眼里,相信都有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感悟。
昨天在好友的朋友圈中看到了各地关于春天的图片,实在也很吸引人心,有北方冰河破冻的图片,隔着屏幕似乎都能感受到北方冰河一裂开,春回大地的声音,也有江浙一带杏花烟雨江南的唯美诗意,同时也有各种百花争艳的缭人眼目。
但看到有一好友发的桃花配图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不由的深有感触,春天过去了,仍旧会再回来,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赏花的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但我想,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在岁月之中不念过往,不惧将来,活于当下。于是我不由的写到:“花有重开日,人如少年时。”因为自然流转,非人力所为,但心境则可自适,正所谓“四季本自然,溪山本无异,所不同的在各人的心境罢了。”
作家林清玄也说:“作为平凡人的喜乐,就是每天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智慧的鱼,时时在凡俗的生活中捞起一些美好的鱼。”
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作为平凡人的我,只能在当下的季节里,尽情的把握当下最美的一刻,春天到了,花已经开了,我仍会怀着喜悦去与之相约。
心若阳光,纵雨也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