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写了这么一篇应该已经没有什么热度,但适合冷静之后再看的文。
一
距离杨超越第一次在大众面前露脸,仅仅过去半年的时间,但恍惚间总让人以为她已经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许久。
这大概跟她走黑红路线有着扯不开的关系,在这样的娱乐圈玩法中,杨超越被推到了前台。越多黑点,就吸引更大的流量,将她推到更前的位置。
作为一个刚出来半年的新人,化身“锦鲤”,成为热搜常客,年末在各大颁奖典礼现身,拿奖拿到手软。
直到她捧起那个叫做“影响中国”的奖杯,一切又开始变的有些不一样了。
当杨超越与沈德咏、单霁翔、王贻芳等人一同登上中国新闻周刊年度人物封面那一刻,她可能还不知道,后面还有四次热搜,和万人的嬉笑怒骂在等她。
“杨超越凭什么?”
“杨超越影响了中国什么?”
“杨超越怎么好意思上台领奖?”
这样阻不绝的言论,正在慢慢发酵,一点点地向杨超越反扑,只是还没到爆发的那一天罢了。
二
对于一个娱乐圈的新人来说,杨超越是不可争议的横空出世,现象级的当红炸子鸡。
就拿刚出炉的2018十大网络用语来说,第一条便是“锦鲤”,其后还有“c位”、“燃烧我的卡路里”,杨超越无疑是承包了今年网友的网络流行语。
再从综艺来看,从《创造101》里高位出道,在《心动信号》、《超新星运动会》和《送100个女孩回家》中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吐槽大会》更是创造了单集播放量新高。
杨超越无疑是老天爷赏饭吃,颜值是能力的一部分,综艺感与观众缘也是能力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她的一言一行总能掀起话题,这一点恰恰适合网络时代,适合当今的娱乐圈。
小小年纪一夜爆红,它并没有因此而冲昏了头脑,她清醒地说:“我更要牢牢地抓住老天爷的这碗饭,多吃几口。”
因为她真正地在生活的泥潭里挣扎过,所以珍惜着娱乐圈的每一个机会,骨子里的那股坚韧更给了她逆着嘲讽往前的力量。
三
可当她被以娱乐艺人的身份出离娱乐圈,拿下这个影响中国年度演艺人物奖,我依旧感觉有些不适。
当然,我的不适和那些怒骂她不配的人不同,更多的是如今晚标题的一种不适:可怜。
如果要具体来说,也不是来自杨超越本身,而是中国新闻周刊的给她的颁奖词:“这个年轻女孩身上折射出一个时代普通人的奇迹与梦想。”
杨超越能拿这个奖,并不是因为她能力有多突出,也不是说她影响了中国,而是因为中国新闻周刊觉得那是一个阶级的飞跃。
阶级,多重的一个词啊。
作为草根出身,两代贫农,16岁辍学外出打工,20岁这年在一个节目里爆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成为了万人瞩目的明星。
这些主流媒体,他们太需要去塑造标杆了,就像几十年前他们发明劳模一样。
而杨超越也只是应景的出现了,她被他们抓起来放上了那个永远不会停下的政治传送带。
杨超越方自然也乐得其所,顺坡下驴,接下了主流媒体主动披上的这件皇帝的新衣。
但到头来,再漂亮,也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四
很显然,不能,不仅不能,这根本就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社会价值。
是那些喜欢她,把她捧到这个位置的人的胜利。
无论她说了再多积极向上的话,但落在实处,作为一个女团成员,她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你根本无法拿出能让她代表阶级,担起“奇迹“这个词的作品。
粉丝却又乐于装瞎,看不到她技能的不足,作品厚度的不足,只是死死的守着一个草根人设,把所有的批评都引导到出身阶级的这条路上。
就这样,支持杨超越,成了一种所谓的政治正确,这个女孩的肩膀上也逐渐不再是她本想代表的东西,而是一些超越明星的社会标签。
但最要命的是,她走的这条成名之路远远不能让农民阶级的女孩真正突破阶级固化。
五
当然,你若说她对中国没有任何影响,好像也不尽然。
同事里新来的实习生特别喜欢杨超越,看到这几天因为得了奖而被网友骂,她在办公室里愤然发表意见:
“杨超越为什么不能得这个奖?她影响了95后!你只之前见过她这样的明星吗?是不是没见过?所以她是第一个,这还不够有影响吗?”
前几天朋友拿着一个女生的照片问我如何,我说挺好看的,也挺网红的。
他说那是他的表妹,正在做野模。本来在读着专科,结果看到杨超越一夜爆红,书也不读了,直接跑出去接活。
我以为这只是个例,结果昨天跟小哥聊天,他说他见过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父母从小培养她学习音乐,也有着不错的天赋,可当她的父母想让她去报名音乐学院的时候,她很恼怒,对她父母说,不需要那么麻烦,只需要让自己当网红,或者去参加节目便够了。
写在最后
按目前的风声来看,我估计我们写完这篇文之后没多久,可能手头就会出现一个关于杨超越演技的推文选题。
对,杨超越一定会开始演戏(甚至可能已经开始了),这是中国市场的流量尿性。
当然,我们不知道她会演得如何,也许好,也许坏,我不会预设什么偏见,这对她不公平。
更害怕她被捧的那么高,如果她依旧找不到那个让她真正发光的领域,会不会直接一头撞上那个本就不高的娱乐天花板。
要知道,很多时候,捧的背后,跟的都是个杀。
图/网络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