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狂野的爱》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22-04-08 03:01: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狂野的爱》经典影评10篇

  《狂野的爱》是一部由安德烈·祖拉斯基执导,苏菲·玛索 / 弗朗索瓦·乌斯特 / 切基·卡尤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狂野的爱》影评(一):垃圾的法语怎么说?

  这部片子要是没有苏菲玛索,完全就是一部垃圾。

  这部片子因为有了苏菲玛索,简直就是超级垃圾。

  如果大家都不知道法语的垃圾指什么,看看这部片子就知道了。

  我只有一个疑问,苏菲玛索在这部戏里怎么会脱得那么干脆和彻底?

  难道仅仅因为导演是她的情人?

  《狂野的爱》影评(二):爱

  多年前,在玛丽还是少女的时候,她的妈妈被她的父亲和另外2个朋男人注射了毒品(致幻剂)并在身上洒了酒(or 酒精)点燃并把烧到一半的身体推到楼下。回家的女孩目睹了母亲的坠楼和父亲的放浪无耻。

  多年后,女孩的男友为其复仇。不想男友的同僚爱上了女孩。情变。

  《狂野的爱》影评(三):苏菲玛索为爱接烂片还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乱七八糟、不知所云。里面夹杂着什么阿拉伯、匈牙利、移民、胜利来临,似乎导演想隐喻什么政治社会问题。每个人都像疯子一样歇斯底里唾液横流,真的有点羊癫疯。黑帮拿着枪在街上到处跑,男女乱搞。片末录像带播放的好像是苏菲玛索演的玛丽11岁时看到母亲被一群男的诱使吸毒打乱搞然后用火烧死,她看了说现在自己也是被男的打,那些杀她母亲的凶手被这些男的开枪打死,又像复仇又像黑道火拼。警察最后对一个混混说他是玛丽的父亲然后开枪把他打死,玛丽被其中一个情人用刀慢慢插入心脏而死,另一个坐在铁轨上自杀,他眼睛竟然是黄色的,真见鬼了。

  《狂野的爱》影评(四):与《搏击俱乐部》,以及毕加索的 神经质分析

  注:第一次知道这个导演。不懂法语,全程无字幕观看。

  没有接触过bdsm剧情的观众,大概认为《狂》角色都是神经病!!!

  更加凸显,戏剧化角色的行为。

  知道苏菲玛索还是从 《初吻》。可爱。感性。看了几部她的电影。真实而感就是她本色出演。这部《狂野的爱》也是同样的青春,疯狂,肆无忌惮。

  15年时候看了《搏击俱乐部》,在那片子里出产生了对生命的感悟。关于生命的意思的主题。《搏》高分高评价。

  《狂野的爱》也在向观众展示,导演眼中的世界。bdsm剧情,疯癫狂妄的感情宣泄。赤裸裸。

  私认为,相比而言。《搏》安静内敛,《狂》狂野奔放。

  暴力,恐怖,欢愉,快感,虐,恋,神经。这些看似不关联,乱糟糟的情绪情节。恶趣味像'吐屎'一般,扑面而来。是够观众消化的。

  就像毕加索的作品,梵高的作品,有人就是认为"吐屎",有人会追捧。这部片子够小众。如果非要打分,给我个人感觉7分吧。

  tw,觉得这导演对苏菲的口,赞!

  《狂野的爱》影评(五):人生的枷锁

  无意中在某水果视频网站看到六七年前杨澜采访苏菲的视频,好奇去网上搜到这部电影。电影没有中文,看的不知所云,除了苏菲漂亮的裸露以外。记得采访视频里杨澜问她为什么接那部影片。她的意思是,对这个片子有兴趣(好奇难道是因为来源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的爱情么?),而只需要拍三天,但她原经纪公司的老头子们(oldmen)骗她说要拍三个月,她觉得受到了欺骗,她不想被操控(原话就是不想being manipulated),而后解约拍了这部片子,随后也陷入了经济困境,遭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她也承认,这个后来和她一起生活了十八年的男人(就是让她拍了不少色情电影的老男人导演),给她带来了很多发现。

  她相信爱。

  她觉得自己已经很有fame了,所以她觉得也没有必要去好莱坞发展,而且她说,好莱坞不会轻易给一个女演员一个好角色的(章子怡也是这么说过)。

  在看她的那些色情电影,都有大龄男人的出现。在看她后来选择和那个老导演在一起,不禁唏嘘。

  从她选择了狂野的爱以为自己摆脱了经纪公司那群老男人的控制后,便走入了下一个被控制区域。

  在看安吉丽娜朱莉。

  在看我们自己。

  人生来有枷锁,而人生并没有太多选择。

  《狂野的爱》影评(六):祖拉斯基之疯人暴力史

  “菲迪亚斯不是根据某种看得见的样子来塑造了宙斯,而是把宙斯塑造成他想让我们肉眼看到他时所必然出现的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他的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俄国式的残忍,安德烈.祖拉斯基用他的镜头给我们描绘出法国式的暴力。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白痴》的时候恰逢农奴制改革,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让农奴成为自由人,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白痴》这部作品多了些现实批判性,在这部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了一个善良的的公爵,然而这个公爵却被人们视为白痴。然而他的善良并没有成为他专属的道德颂歌,尽管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依然相信“美丽拯救世界”。安德烈.祖拉斯基的电影《狂野的爱》和《白痴》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影中的爱情故事完全来源于《白痴》,但是在角色的塑造上,祖拉斯基融入了更为丰富的元素,周而复始的暴力接力,碎碎念式的台词,荒诞戏谑的行为,让电影展现出一个更为奇特的世界。

  暴力:

  影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呈现出一个荒诞的暴力世界,我一直觉得影片拍摄的年代和当下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八十年代的法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失业率,电影的开头,一帮年轻人带着面具去抢劫银行,这恰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失业率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而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优势催生暴力生长的温床,导演把这样的背景放在自己的电影中,让我们看见了隐藏在浪漫外衣之下的法式暴力,如果说上世纪的暴力是因为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遗传,那么近代法国暴力便是源于从优越的殖民者沦为二流帝国的暴躁和无能,在影片中,我们多次看见有关战争的词汇,不知道是战争催生了暴力,还是暴力催生了战争。

  癫狂:

  祖拉斯基一直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导演,他拥有着另类的才华,他喜欢给角色赋予一种“非常态”的性格,疯狂,躁动,歇斯底里,都是人性中最隐晦的角落,他用自己的镜头把人性中最复杂,最隐秘的部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祖拉斯基给人物赋予这样的性格特点,并不是因为这类人具有“普遍性”,而是因为他想让观众看见这些“典型性”。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电影拍摄,普世价值永远是主流观念,然而这些和常态背离的生命形态模式作为特例不仅能够代表某一类人,也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社会状态。祖拉斯基出生在1940的苏联,他的童年是在战火和硝烟中度过的,这段残酷的经历直接影响到了祖拉斯基后来的电影风格,极端的人物情绪,癫狂的行为状态,猛烈的灵魂撞击,阴暗的情欲死亡,这些词汇几乎贯穿了祖拉斯基的所有电影。

  爱情:

  这部电影之所以命名为“狂野的爱”和影片中人物的癫狂以及泛滥的情欲息息相关,在整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见性和爱的对立面,或许,这是祖拉斯基的爱情观,是他的经历,他所处的年代给予他对爱情的认知和理解。当苏菲.玛索扮演的角色狰狞的徘徊在两个男人之间时,歇斯底里的抓狂让爱情之间的情欲之未在不经意间散播开来。影片的结尾向我们讲述了苏菲.玛索癫狂的原因,依然是年幼时候的恐怖经历,母亲失败的婚姻,突如其来的死亡,这让她丧失了最基本的安全感,所以,她才会徘徊在两个男人之间。爱情和安全感有时候并不能完美的融合,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安全感比爱情更重要,遗憾的是,她到死都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份爱。短暂的高潮并不意味着恒久的爱情,她最终还是死在了情欲之间,这种死亡凄美而哀伤。

  死亡:

  死亡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

  影片的结尾用一个空镜头告诉了我们死亡的最终意义,生命就是一段旅程,不管你多留恋旅程中的风景,最终还是逃不了生命的衰亡。两条相互交织的铁轨暗示着某种选择,或许是爱情,或许是人生,或许是情欲......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一切都是未知的。整个故事在暴力中开始,用死亡作为结束,生活依然没有改变,暴力,癫狂,爱情,死亡依然会在新的轮回中继续上演。

  祖拉斯基的这部电影和戈达尔的电影《周末》很相似,同样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一群癫狂的人,歇斯底里成为他们镜头中的生命常态。戈达尔也喜欢用极端的表现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点上,祖拉斯基和戈达尔极为接近。虽然相似,但是并不存在明显的借鉴痕迹,只是在同一种状态之下,演绎不同的悲喜人生而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狂野的爱》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