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腕》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10-04 01:1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大腕》观后感10篇

  《大腕》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葛优 / 关之琳 / 英达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腕》观后感(一):葛优的英文

  蛮搞笑的,纪录片,不过以前也向往着葛优演的那个人的生活,一个很大的地下室,既是工作间又是休息室,然后也算个艺术家.

  那个喜丧蛮好玩的,不过这个好莱坞导演拍的是末代皇帝吗?我觉得有点像

  《大腕》观后感(二):“他醒了。”

  这部戏的高潮之巅,浓缩在这一句“他醒了。”尤优说的!

  当然泰勒的话语都很发人深思直白讨论

  精神病人的那些话很讽刺,话说这就是京味幽默

  好的电影值得一看再看。冯小刚导演的都值得一看再看。

  《大腕》观后感(三):何为大腕?

  生活中无论大腕这个词具有怎样的含义,我至少知道知道大腕这部电影是成功的,它至少教会了别人怎样演才称得上喜剧电影,怎么刻画才具有现实意义才能在十年后仍然受人喜爱,甚至乐此不彼地去看,这就是我想说的,也是我看后的感受

  《大腕》观后感(四):语录

  应该是,哪里需要……就变成哪里人。

  广告做的大,假的也成了真的了。

  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大腕》观后感(五):功亏一篑

  冯导差一点儿就把自己弄成个公共知识分子了,然而就差了那么一点儿。无论房地产商的歇斯底里,还是国际名导的温情主义,都显得那样沐猴而冠,那样力不从心。大团圆的结尾,似乎有几分自我辩护的味道,然而相对于前面某些片段那种卯足了劲儿力度,这无论如何是功亏一篑。

  还需要补钙——中国导演、中国编剧们都需要补钙!

  《大腕》观后感(六):一种现象

  大腕是一部吊儿郎当的喜剧电影,观影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人物塑造方面没有突出地方,因为人物在塑造方面本身没有难度。电影最大的看点和现实意义在于尤优和王小柱操办葬礼那一段,广告赞助满天飞,各种公司产品三教九流,于嬉笑怒骂中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电影的内容充实故事发展主线清晰,电影结构想象比较奇特

  《大腕》观后感(七):冯氏喜剧巅峰

  这部影片是我心中冯氏喜剧的巅峰。2001年的时候是,现在仍然是。虽然冯小刚在这部电影中竭尽全力讽刺的广告漫天飞得现象被他在天下无贼为首的一些流续作中灵活运用……但是本片不失为绝佳的讽刺佳作

  正好那会我也从事广告业,那一句“你跟工商抖这机灵?回头他一条广告都不让你上”真是太给力了。虽然那时没有给力这个词。

  《大腕》观后感(八):每平米4000美金起

  2001年岁末,《大腕》上映,

  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

  2000美金?那是成本!4000美金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我们 做房地产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2010年,以上的台词已经变成了现实,甚至已被超越了。

  看来冯小刚也有好作品的,虽然不多。

  《大腕》观后感(九):大腕

  整部影片如一袭旗袍华美但不庸俗创意迭出、意外不断,恰似一出悬疑剧将观众的心紧紧抓住,结尾更应了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堪称经典

  记得里面现在还在经常说的就是。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儿)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大腕》观后感(十):无比欢乐

  人生就不能太认真了,太认真倒无趣了。

  你拿死亡当个严肃的事,可这个严肃的事,它也能成为一桩喜事

  冯小刚的幽默,葛优的表演,无比的欢乐。

  葛优天生的一张毫无生气的脸,可就是这张毫无生气的脸,它倒让充满生趣的语言和表演越发鲜明起来。

  别太认真了。

  你看,这平民式的欢乐,不是比贵族式的矫情动人心弦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腕》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