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个荷里活》是一部由陈果执导,周迅 / 陈英明 / 黄又南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港有个荷里活》影评(一):声色啊
烤乳猪似乎很好吃;短手接的真实的让人反胃.猪身的毛笔字让人会多想;秋千很扎实,几个人也没荡跨;周迅跟荔枝一样又黑又干瘪.
承认有政治隐喻,但看的时候觉得社会问题的关注可能是导演的重点.
甚至只是简单的为了表达这种状态,只是一生中决裂开的一小块.好比说,香港的好来钨与加州的并没有太多联系.
《香港有个荷里活》影评(二):如果没有政治寓意,就好了
有些讽刺性的黑色幽默,讲述人性黑暗,却又不止如此。如果没有政治寓意,就好了。或者说,不是在寓意大陆,就好了。
观看的时候不知道什么东方红啦,观看时只是在想本身已经不太愿意看这种很现实很底层很粗糙的讲述人性黑暗的剧情片。还好小胖仔缓冲了一下压抑感。是不是到了一定年纪,有些人对于不美好的东西的承受能力会变得比任何时候都脆弱呢。
故事本身很好,应该不少于四星,但是为了讨好外国人加入的那一点点外国人爱看的东西真的很恶心。
黄又南插周迅那段怎么脚都泡在污水里,不会感觉不舒服吗。周迅勾引烤猪的胖子真够胆啊,也不恶心,够骚。其实蛮阴险,自己16岁把对方精液留下敲诈告对方骗5万港币,害的皮条客黄又男手被砍。连杀猪一家也不放过,阿细还是她好友,就为去美国。朱老板因为敲诈生气不小心把自己的女伙计推到钩子那叉死,只好把她分尸喂猪。周迅去了美国,留下一群悲惨的人和事。两个被砍手的人捡到对方的手接上去,变成一个人两个左手一个人两个右手,但一个后来又砍掉了,一个却用的不错
《香港有个荷里活》影评(四):色欲是祸
崩跟我丫扯什么政治隐喻,最烦你们这帮成天拿不痛不痒的政治开涮的俗逼,政治是你们丫挺玩儿的吗?你们丫的玩儿得起吗?
一切的宁静,都被那个正妹给搅了,上过她的人都被整得很惨。
色欲熏心的人,最终就会像烤炉里的挂着的脆皮烧猪一样,
被煎烤着熏灼着,滴下的油,让欲火燃烧得更旺,最终焚尽了自己。
结论很简单:色欲是祸。
=============俺是食色性也滴分割线=============
今天路过烧腊店,要了3两脆皮烧肉,啧啧~好吃好吃。
说到城市电影,平日里当然也喜欢有着宜人风光和细暖人情的主流城市片儿,不过偶尔也会窸窸窣窣找些城市的dark side表态影像出来看,就好比杨德昌的台北,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陈果的香港。
因为明天出发去香港,特地二刷《香港有个荷里活》,“非主流”陈果最躁的一片,其中真的魔幻现实到爆:荡秋千,五指山,烤乳猪,挥大旗,砍手,虎头蛇尾,接了两只左手,母猪出逃,九龙皇帝题词猪身上,猪叫娘娘,与娘娘共枕,老村拆迁,屋顶跑,“走”。至于周迅所饰演的“北姑”妓女角色——东东,芳芳,红红,
《香港有个荷里活》影评(六):看似文艺片,实则政治片
故事围绕一个既叫红红又叫东东的年轻妓女,将香港底层社会的现状用一种反讽的手法表现,文艺经典,确实精彩。 本片依旧是从底层小人物的视角揭露出社会的病态,控诉着对社会的不满,喜剧片的外表下包裹的其实是一部带着赤裸裸讽刺意味的政治电影,能把电影玩的那么隐喻,真是鬼才一个。
砍手,杀猪,碎尸,喂猪……小市民和女骗子的酸楚事儿,青春期的懵懂和萌动,两只左手和两只右手的人——诙谐及黑色幽默等等,可以说是最好的文艺类港片之其一,好过伊莎贝尔很多,几代人的味道,塑造得各自都活灵活现,不过故事线有过乱的嫌疑,理得不够有条理。
《香港有个荷里活》影评(七):我这样关心兰兰是为了什么呢
河西三十八路四十七号
兰兰的发廊整夜透彻着
简单而又放荡
请记住门前有几棵树
每到冬天,就掉尽落叶
某一些梦
早上的兰兰
吃着三元钱的牛肉面
中午的兰兰
吞着削了皮的苹果
晚上的兰兰
开叉的旗袍溜开了线
我这样关心兰兰是为了什么呢
我又不是梅毒
我又不是政府
《香港有个荷里活》影评(八):妓女三部曲之二
陈果,以写实的风格出名,作为妓女三部曲之二,《香港有个荷里活》却充满了太多的政治寓意,主题似乎更为升华,感觉却没有上一部《榴莲飘飘》那么平实了,这一次更注意镜头的运用,画面的色调搭配,甚至周迅的演绎也带上点魔幻风格,虽然不得不承认,周迅的造型在这片子里很迷人,依稀能看到点《苏州河》里的样子,但是和陈果的风格搭配起来,效果却完全没有秦海璐的那么协调。。。
《香港有个荷里活》影评(九):小人物
陈果的电影一直在描写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我是在看完香港制造和细路祥感觉到的,这也很合我的胃口。香港有个荷里活描写香港底层原住民的生活,和回归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其中政治隐喻不说,但有一些情节我还是看不懂。就是朱仔记杀了他老婆这个情节到底想在说什么,导演安排这个情节在说些啥呢?
不过对于香港电影描写的小人物,大多带着一股江湖气。在这些人里面,皇法是解决不了问题。一切都要通过自立更生,或者打打杀杀来谋求安稳。这让我很困惑,究竟现实里面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是不是真的就是这样。communism带来的内容太过深奥,一时半会在这片土地上小人物还是做不了主,情况又会不会像电影里面的一样呢?
挣扎求全还是殒殁待屠,我觉得里面很值得把玩。
《香港有个荷里活》影评(十):很有寓意
分水线清晰,前后1/2时间两篇叙述,繁华的都市和破旧村子,美女和肥仔,左手和右手的衔接处等等。但我想聊的是寓意。
很显然,如果仅仅这些冲突,那没有多少意义。但这些冲突后面有寓意,如下疑问。
1、东东 芳芳 红红, 是什么?
2、吕医生的口音,来自大陆哪里?职业和借兔借猪生仔,这个事情贯穿了核心的时间。最关系吕医生的态度,什么都会、自以为是。
3、周迅的上海身份?
4、香港的荷里活广场,周迅想存钱去美国,花这么大代价去美国肯定用心良苦?
5、虎头蛇尾?
6、左右手,两个人,两双左手,两双右手,手和身不对应,某种割裂、隔阂、不和谐、排斥?。
7、黄最后一幕砍下了接错的左手,决心?
8、最后有人去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