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家族》是一部由刘观伟执导,元彪 / 李赛凤 / 林正英主演的一部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僵尸家族》影评(一):人世间的真情
看来人性本善
因为,人世间的真情
实际上,只存在于
小孩子们之间
人家僵尸夫妇又招谁惹谁了?
偏要被消灭
偏要被所谓的正义人士
弄得心神俱灭,还被美名"早日超生"
《僵尸家族》影评(二):英叔式茅山道士
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部恐怖电影吧,当时自己读小学五年级。英叔的僵尸恐怖片,其实融入了不少搞笑的成份在里面,演技很到位,一度让我认为他是真的茅山道士。让后来的我,只看他出演的僵尸片,即便看了无数次,一直都会去反复的看。英叔可谓是带火了香港的僵尸恐怖片啊,虽然后面有很多类似的片子,但没有英叔的存在总觉得少了一点味道
《僵尸家族》影评(三):打亲情牌加了一颗星
现在看这部片子,是在是没什么出彩之处,但是毕竟是快三十年前的片子了,不能苛求。也许小的时候看,对自己会影响蛮大。本不想写什么影评,但是还是想想,父亲和儿子洗完的时候的一段对白,实在有趣,其次就是亲情牌,给这部片子增加的些内涵。加一颗星。
《僵尸家族》影评(四):典型的爆米花僵尸动作喜剧
和前作一样走的是喜剧、恐怖路线,编剧依然是黄炳耀,这位超级无敌铰剪脚真是个天才(话说“铰剪脚”这招其实来自一部西片,父子都会用),虽然香港的编剧导演都离不开抄桥,但黄炳耀举一反三、不断创新的能力比什么王晶黄百鸣们都要厉害得多。
这个情节相对简单,也没有什么潜故事,也没什么内涵,可谓爆米花式僵尸片。
小僵尸与人类小孩子交朋友这个很明显是致敬了《E.T》。
还有盗墓的情节,据僵尸而发财,很像《金刚》,发现金刚,俘虏,带回城市展览发财。
延迟剂这个创意绝了。不过还不够慢镜头化,还不够搞笑。想到了《疯狂动物城》。
《僵尸家族》影评(五):僵尸也有家
这回直接到现代了,九叔直接变成了林正英,师傅还是洪金宝,哈哈。婷婷还是那么漂亮。
“尔身非本身,此身非玉身。烈火焚此身,以此得重生”,这就是道长的工作。
《僵尸家族》影评(六):即便题材新奇,剧情也是王道
首先对僵尸题材挺感兴趣的,本以为有这样新奇的题材,不管剧情如何,总不是观赏的乐趣,然而并不是。
无论什么时候,剧情都是非常重要的。
即便是有萌物,剧情也不能糟糕的一塌糊涂。
没什么笑点,就差全程冷漠脸了,即便是迟缓剂那个地方也没笑,反而挑剔起演技问题了,因为那段戏演的并不太好,没演出迟缓的感觉,反而时快时慢,还经常透出灵活来。
然后是小僵尸,竟然和那群小朋友友好相处,不得不说那小孩心可真大啊,家长也没有发现。
一直有些不解僵尸片中僵尸的设定,还存在一定智慧吗?嗜血?感觉设定并不统一,而是根据剧情需求而变化,比如小孩子就吸血了,也不攻击人类?那两个僵尸的攻击力量也是时强时弱。总之,槽点还是挺多的。
另外,打斗部分也算是个看点吧。只是不是那种酣畅伶俐的打斗,看着不够过瘾。
其实僵尸片是一个很特别的题材,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即便多年之后看仍然可以觉得精彩。
《僵尸家族》影评(七):失败的续集
1986年,喜剧恐怖僵尸电影《 僵尸家族》
也许这个电影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也许这个电影很多人觉得很搞笑,比如迟钝剂。
也许这个电影很多人觉得有点小感动。
也许这个电影很多人觉得有讽刺,还有英叔挺好的。
但是吧。。我总觉得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电影的整体格局和节奏都非常的不好,只是当时披着现代背景下的搞笑打闹的僵尸电影。。和茅山道士与僵尸。。这个大的舞台并没有什么关系。
感情牌确实加分,模仿和尝试的痕迹非常的重。也不是大家想看到的那种东西。。作为僵尸先生的续集。。确实是不合格的,如果说是外传也许还能蒙混过关的说。
-------我是一家子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5/10分),不伦不类,比较失败的续集呢。
《僵尸家族》影评(八):经典的僵尸三部曲之二
1、黄岳泰掌镜的经典僵尸片。
2、主打温情、众星云集,有笑有泪。剧情抓人。
3、迟钝剂太搞笑,虽然限制了元彪的动作,但还是表现了他的喜剧天赋。
4、交通警察很逗,口口声声 皇家警察,看来警察在香港至尊无上啊。
那句“英女皇万岁”是恶搞吧。
5、政府机关各部门领导争抢干尸真有趣,曹达华、文隽、冯淬帆,似乎在调侃香港政府部门制度的精细化,最后四眼来捣乱竟然出现了 移民局走私处等风马牛不相及的单位。搞笑。
6、僵尸闹市跳车、胡先生家里的追逐都热闹好看。
7、最后皇家警察的高科技干掉僵尸很牛叉,不愧是亚洲最佳的纪律部队啊。
8、林正英没咋发挥,主要是冷幽默啊,和元彪的对话很冷,
9、小僵尸很可爱,
10、歌曲很好听,虽然是粤语。
11、李赛凤在里面的阿芝不如僵尸先生里的性感!
这也是一部初中时在村子里商店门口看的影碟,当时小伙伴们说“快去看僵尸片,大家就全呼去了”
《僵尸家族》影评(九):你还记得当年蹦蹦跳跳真可爱的小僵尸么?
我有个习惯,总是在心情不够舒畅的时候,喜欢找来几部代表的香港僵尸片来看,好在是童年的时候一片记忆,那时候经常跟着哥哥和弟弟藏在家里一整天不出看着VCD,当然呢,英叔的僵尸系列片自然被列到儿时经典电影片单里面了。
不可否认的是,英叔已经成为了香港僵尸片纯正的代言人了。
“香港的僵尸电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香港影评人吴昊先生这句话说的倒也一针见血。
今天重温了《僵尸家族》。
其实《僵尸家族》做的真的不够好,较之它的前作《僵尸先生》真的逊色不少。无论是在噱头上或是情节推展上面,都远不及《先生》里面做得充足。但是《僵尸家族》与同期的香港僵尸电影的最不同之处是僵尸有了感情,僵尸原本被描绘成毫无人性只觉得怪物,而片中这三个僵尸因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自然舐犊情深。小僵尸误落人间,与几个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温馨有趣的小把戏,明显是抄自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的故事,虽然只借了皮毛,僵尸倒也稍沾了些亲情友情气儿。
看僵尸片,自然少不了林正英、黄炳耀、王小凤这几个人名,英叔是一眉道长,王小凤代表一大批僵尸扮演者,而黄炳耀则是僵尸片系列达到辉煌的剧本创作者。可是,自从黄炳耀和英叔相继离世,僵尸片逐渐走向了灭种。九十年代后期出现一大批雷斯将电影的《生化寿尸》、《丧尸危机》、《千机变》等影片,但是时代已经将这个片中推向了灭亡的边缘。尽管2002年徐克监制出的《僵尸大时代》,可也无法改变这一片种的颓势。
香港僵尸片只是存活于八十年代后半叶的一个片种,一个时代结束了,他们这群蹦蹦跳跳的活死人就真的死了,像是被一道灵符贴在额头上,永远也醒不了了。当年的那个跳跃着的小僵尸,只能留在我们的VCD里面或者是记忆之中了。
相见不如怀念,纵然香港僵尸片真的风云再起,但世间已无“九叔林正英”,又有什么意思呢?
《僵尸家族》影评(十):《僵尸家族》:看了又看
这是一部对我童年产生影响的影片。我至今还比较清晰得记得那两对僵尸长着苍白的脸,一跳一跳,力气无穷,专门吸人血,如果谁不幸地被他咬到脖子的话就成僵尸了,多么恐怖,多么狰狞。那时我还是在幼儿园读书,是在一个凉凉的秋夜在朋友家里看录象带的。从此,我开始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这类活死人,他们隐藏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也许就在我家附近,也许某一天我会不幸地遇到他们。
僵尸始终是神秘的一类物体(不知道算不算生物的一种),也不知从何说解释“死人复生”的现象。小学的时候,林正英的电视剧《僵尸道长》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它巩固了我对僵尸存在的看法,让我不敢看下去,所以导致了我现在产生了重看的想法;中学的时候,《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诞生,我相当佩服编剧陈十三的高超想象力,新时代的僵尸不再恐怖,能力是越来越强,而且像人一样有情有义,可惜命运坎坷,还出现了激烈的正邪的对抗。除了第三部,我对该剧的科幻、浪漫色彩及紧凑的情节十分佩服。
林林总总的僵尸片很多,我看得不多。前段时间我看了《鬼吹灯》,我对僵尸的产生原因也有了个了解,竟然是关于风水的。
我的童年已经消逝,但是我仍念念不忘我对僵尸片的首次触电——《僵尸家族》(1986年)。于是,我于10月12日晚重新看了一次,而之前看了一回1985年出品的《僵尸先生》。
事隔十多年,我对这些香港商业恐怖片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原来这些片一点都不恐怖,由于当时的观念、技术及化妆水平有限,僵尸都具有同质化的特点:一律是脸色苍白,指甲是黑色或绿色,一定会穿着清朝服装(男性穿官袍,女性穿着贵族的女装),跳的方式是一样的,力气也是超级惊人,永远不会累,用**符基本就能镇住他们。这也反映了香港商业片的“僵尸模版”,它让观众一想到僵尸就是电影中创造出来的那样。与现今的恐怖片相比,那时是纯粹用化妆技术吓人,现在更多是用镜头语言,当然化妆技术也是更上一层楼了。可见,如今的观念和创新是很重要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打破了传统,独创于往常的僵尸片,难怪会受欢迎。
其次,与其说僵尸片属于恐怖片范围,倒不如说是属于动作、喜剧片范畴。人与僵尸斗争就如同一场比武,打斗的场面多得不得了,往往是人化被动于主动,虽然受点小伤,但采用了n种方式终于制服了他们,获得了胜利。这类电影肯定有些专门“搞笑”的小配角,如被僵尸咬了的徒弟,追求美女的反派人物,甚至在打斗过程也会穿插着搞笑的清节让观众放松神经。
最后,借《僵尸家族》为例,以毫无感情的僵尸之间的亲情、小朋友之间纯真友情、僵尸的感恩对比了人性的丑陋(贪婪和冷酷等)。如果不是人类铤而走险将他们从山洞里带回来,不是作为科学研究而是为了卖出赚钱,又怎么会弄出一连串的祸患呢?当政府发现了他们之后,各个所谓局长想到的是从他们身上榨取价值,甚至吵起了架。最后警察动用了相当强大的武器来征服他们,那气势怎么看怎么恶心,有赶尽杀绝之意,可怜的僵尸们想走却走不了,最终葬身于高科技的威力之下。表面上看是僵尸犯了天大的错误,实际上却是人类自作自受的后果,真够讽刺。不过剧中还是出现了正义的人,拯救了社会和僵尸。
香港的商业片无论多么搞笑,剧情多么荒诞,却也坚持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呈现了中国人的道德观,才被广大观众所接受,也才那么繁荣。
十多年后再看此片,心头不再是恐惧,而是朦胧地被感动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