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满洲候选人》影评10篇
日期:2022-05-17 02:07: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满洲候选人》影评10篇

  《满洲候选人》是一部由乔纳森·戴米执导,丹泽尔·华盛顿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列维·施瑞博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满洲候选人》影评(一):至少还有亮点可看

  其一,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其实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片子里出现的很少,但就是那仅有的两小段,就值得你看这部片子,尤其是她说服幕僚们选雷蒙德当副总统候选人那段

  其二,结尾:雷蒙德人性的复苏,当他把国会勋章还给本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他要和她的母亲一起死了

  《满洲候选人》影评(二):短评写着写着就长了

  挺不错的电影,丹泽尔华盛顿的演技没话说,梅姨也把有极强控制欲的政治家形象刻画的很好!当最后丹泽尔把小队合影放入海水中,仿佛所有人得到了安息!影片极力表现出即使是小人物,在世界的车轮中也是有价值的,不是被统治阶级任意挥霍浪费的材料!人的生命不应该为了极少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而是为了自己信念中的事情!

  《满洲候选人》影评(三):结局

  那个总统想和他母亲同归于尽,所以把手机交给那个男的,让他受到催眠暗杀自己旁边那个人,然后故意抱着他母亲走到星星位置跟他母亲同归于尽。我猜八成洗澡的时候母女发生了些很恶心的事情。。。所以母亲以为赢得了儿子的心但实际上把儿子逼上不归路将计就计一死百了。 看洗澡是他母亲说的话,八成他爸也是被他娘亲手弄死的。。。

  顺便说句母亲中枪时旁边那个跳舞妹子很萌哦

  《满洲候选人》影评(四):满洲候选人....这名字...

  好奇怪.呵呵.

  不就是里面那主导公司的名字嘛.很容易让人误会的.

  不过 丹泽尔·华盛顿 果然不是吹的.

  另外一个 里夫·施雷伯 也是,觉得都是可圈可点的哦.

  听说故事是翻拍1962年的东西.

  那时候是说 朝鲜战争.现在说的是海湾战争.

  我倒是很想看看1962 年的那个版本.

  还有一个...那女政客.真的让人知道了.什么叫最毒夫人心 了.我觉得。哈哈。

  《满洲候选人》影评(五):迷乱的神经

  wars are fought one battle at a time. battles, you win one bullet at a time.

  战争是一场场战役打下来的。战役是一颗颗子弹赢下来的。

  乔纳森·戴米的软科幻+政治战争翻拍作品。在双重记忆里迷走,节奏是硬伤。丹泽尔·华盛顿不用说了,演技扛扛滴,对飙的列维和梅姨,一点也不逊色。可是除了出众的演员,剧本庸沓、结局平淡,尤其ROISE这个角色,总感觉不是FBI这么简单。有点搞脑子,有点悲凉。

  说幕后黑手是军方的,论据在哪里?

  《满洲候选人》影评(六):又一个生不逢时的电影

  可惜这关于洗脑的片子上在2004年,那时候全美国人民正在被以小布什为核心的共和党洗脑,没人愿意去听反面质疑,所以票房挺糟糕。

  Danzel Washington, Liev Schreiber和Meryl Streep,看他们的演出真是没的可挑剔。剧本也够悬疑够精彩,典型的政治惊险片。就是当作娱乐片看看,也挺有质量保证的。

  这片子比较恶趣味的第一点是母子俩(主要来自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没办法,当妈的是一个失望于丈夫,但又野心勃勃,不甘老的女人;而做儿子的偏巧又是一个长的挺好看的乖乖男。

  第二个恶趣味是Raymond Shaw微笑着走向祭坛的设定,我管这叫耶稣情结。谁来演这种讨喜角色,谁就是剧作的梦中情人。派拉蒙的老板Sherry Lansing,一个财大气粗的老女人钦点带有德国风情的型男Liev Schreiber来演这个角色,算不算翻他的牌子?

  《满洲候选人》影评(七):转:《满洲里候选人》与洗脑——从冷战妄想到反恐妄想

  【作者】 李公昭;

  【摘要】 美国朝鲜战争小说《满洲里候选人》讲述了美国战争英雄肖上士在朝鲜战场被俘洗脑后回到美国,在苏联间谍机构操纵下试图刺杀美国总统候选人,夺取美国政权,最终被挫败的故事。小说表面讲述了苏联共产党人企图颠覆美国政权的行动,实际却通过作品人物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朝野的冷战妄想症。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是,苏联间谍机构并不能颠覆美国社会,真正威胁美国社会的是麦卡锡等政客炮制的冷战妄想与恐共歇斯底里。近半个世纪后,在21世纪美国全面反恐的条件下,《满洲里候选人》(2004年)被重新搬上银幕,朝鲜战争变成了海湾战争,冷战妄想演变成反恐妄想,恐共歇斯底里变成了恐怖主义歇斯底里,惟一不变的是各个时代的美国政客利用各种妄想进行权力斗争、谋取私利的本质。

  《满洲候选人》影评(八):中国式洗脑

  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日后如果没有什么成就,只能说明他陷溺中国应试教育太深,脑子已经废了,是很多人,也是我。

  我初中毕业就没怎么上过课,但是三年时间足以侵害我很多想法,深度腐蚀我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永远都是优胜劣汰的游戏。公共关心的时间及问题即政治,而一个场儿里有一个政治。

  每个人都被迫在他们所处的阶级家庭学校公司历史时代等环境中站队。除非地球上全部都是同一智力水平并大致关注相同事物的人,否则公平与平等根本无从谈起。

  只有经济领域内的平等才是一切自由平等的基础。中国的遗老和少年必要从平等及公开这些戏文的阴影下抽身,才能看清楚更多幕后制造的公共感受。没有共同事业或理想,一切都是个人应付大众,所以本质上没有什么是能够真正公开的。

  凯恩斯有句名言,In the long run,we are all dead。在中国,生前随性最重要,哪怕死后洪水滔天。安心闭上眼睛,你什么也不会错过。

  以前同学跟我说,喜欢的就是神圣的崇高的,所有人都是,你爱上一个姑娘,就觉得这姑娘拉屎一定是香的,阴道是非常完美的,终身处女。我哈哈大笑,我觉得这么想才是积极健康的,这么想才像21世纪中国新青年。

  加油你们是好样儿的。想跟中国人打交道吗,别忘了带上你的绳子。

  《满洲候选人》影评(九):傀儡?

  丹泽尔华盛顿为什么能成为影帝,在这部电影里的演技确实配得上奥斯卡小金人了,不过他倒不是我想要主要说的对象。这又是一部容易让人因名字而误会的电影,本以为是一个无聊的政治类型电影,无非是讲美国政治黑暗的那些东西,不过我好像又错了......虽然电影确实是说了这方面的话题,选举的被操纵等等,但是我注意的却是另外的东西,两个完全被操纵的傀儡的斗争。更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主人公本(华盛顿),而是肖。肖是一个让我很感动的人,从他和本的对话,从他临死前的坚定和微笑,我真的很感动。就像本说的,头脑也许被操纵了,但是某些东西,某些深深埋在心底的东西是永远无法被操纵的,而那里才能找到自己,而肖选择了死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是无法操纵的。肖说他不配那块奖牌,但是我觉得到了最后他的死使那块奖牌已经配不上他了。反观自己,我们没有被植入这种那种的高科技的芯片而被控制,但我就能说自己不是傀儡吗,自己不被控制吗?而我又有勇气去打破这种控制吗?

  《满洲候选人》影评(十):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2004)

  投訴:這套是美片,但在豆瓣的檔案名稱竟然冇英文原名。不是第一套外語片是這樣。第一位開檔的兄台大姐拜托...

  看過1962年版本就很難禁住不與2004年版本比較。兩個故事都是講洗腦,40年過去了,民智應該有所開化,從前那種像變戲法式的洗腦解釋已經沒有說服力。新版本蓋上了基因工程、高科技晶片,這樣的百搭解釋,普羅觀眾又有什麼話可嘰咭呢。

  新版本的情節似乎簡化了,幸好改動也算有「誠意」,但比較起來還是喜歡舊版的那種咬落卜卜脆的層次感。兩個版本的大意都是講「人算不如心算」,洗腦催眠儘然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思想,但終極還是勝不過植根人內心的基本信念。

  比來比去,人的原始本性就是有鋪比較癮。具理智具感情的人都應該有能力分出不同事物的優劣,可以是理性的計算,也可以是主觀的感覺;可以是單論整體,也可以拆項評分。文明社會著重主見,你的觀點可以不隨波逐流,但只要你能給出理據便可,那怕是天馬行空或是擲地有聲。若你來套「各打五十大板」,偽善的老外便會對你笑笑,心底則偏見地對你的民族打分。

  中國人是被洗腦了。談到比較,談到意見,我們最擅長說「見仁見智」,「各花入各眼」。在沒有言論自由的生活空間,我們都是不知不覺地受了這些口號的催眠,誤信這種「偽中庸」作處世之道。或者,內心是有意見的,但不知何解就是不敢發聲表態,也許,怕是得失對方,怕是暴露自己的愚昧。

  話說回頭,人的本性是淹不住的,所以中國人特別喜歡在私底下時或在網上論壇時才誇誇其談,把人評頭品足,好讓本性有所疏發。剛才談到口號,有一句倒有點意思--「人比人,比死人」。身為炎黃子孫,為著我的親友的生命安全著想,我絕少拿他們來作比較。但情人則例外,因為在任的永遠比離任的好。

  按:看到有些網民不明新版的結局。我的想法是:日本人耍家的,中國人耍家的,美國人要耍可以耍得更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满洲候选人》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