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杂种》是一部由张元执导,崔健 / 李委 / 臧天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杂种》影评(一):难过
难过
所以要向现在中国所有还在坚持做地下摇滚乐的乐手与音乐人 致敬!
看到了臧天朔 键盘手
没有什么新奇
却感觉非常难过
《北京杂种》影评(二):放空
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中国人不多也不少。可是有些人过去了就真的再遇不到再找不回。我说,某某某某,我把你的名字刻在烟上然后深深吸进肺里,因为那里离心最近。
可是,你是谁啊?
一切都是乱的
虽然和自己的生活有所不同,但觉得和谣传的“80年代”很神似。总体感觉就是:算是领教了。
《北京杂种》影评(四):11.2
仰慕已久的片子啦.
虽然我为了图方便,从优酷上看的.(那效果,太造孽了... )
每次只能被音乐吸引过来..
挺实在..
相比之下北京乐与路要花哨一些.
《北京杂种》影评(五):杂种叶鲁
这样的一部电影显得多少有一些凌乱,或许能找出张元以前拍摄MTV的痕迹。
因为我挺晚才看到这部电影,所以电影里的音乐已经很熟悉了。
是黄叶鲁这个人物让我对这个电影深深眷恋,在电影里,叶鲁喝酒,用北京话骂人,但我从他身上找到了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我觉得正是为数不多像叶鲁这样的青年,支撑着我们民族的脊梁。
这是我到欧洲看到第一步所谓国内禁演的片子,看完觉得这帮摇滚偶像们怎么是这样呀?到这里已经10年了,又翻出来看,觉得跟现在的社会比起来土的掉渣儿,但是绝对的真实,因为我又老了10岁。在这个“社会大酱缸”里又泡了10年,社会就是这样的。有青涩的小杂种,更有那些恶心的老杂种。
坦白地讲,这是一部北方人看的片子。我不是北京人,但我是北方人。我们是杂种,那他们呢?
《北京杂种》影评(七):所谓“杂种”
片子里的“杂种”,并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两性关系混乱生出来的狭义上的“杂种”,它代表着更广泛的“杂种群体”,他们有自己认为的充实的生活,有自己的无奈,也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只是他们实现生活价值的方式与不在“杂种”范围内的人不尽相同罢了。所以他们并不改为他们身为“杂种”而付出什么代价之类,更不该为此而受到鄙视或谴责。也许鄙视他们的人自己本身就是被列在该范围之内的,只是不自知罢了。
《北京杂种》影评(八):【影记】北京杂种
⑴张元。1993。热爱艺术的青年的北漂生活。崔健的演唱会穿插其中。脏话连篇的北京杂种们:我操,傻B,妈的。
⑵摇滚,绘画。艺术的困境。艺术青年的愤怒。黑夜的恐惧与孤独。青春的不羁与寂寞。胡同里玩闹的孩子身上是否藏匿着北京城未来的模样?
⑶脏乱的出租房里的艺术青年们。那弄堂里形状明晰的敲打声。“由着性子活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都是社会的异己分子。”
《北京杂种》影评(九):张元最好的电影
国内这么多反映摇滚乐的电影中,北京杂种最好,他不酷,不过真实,他很糙不过真实,他太生活化,他真实,真实的其实就象你我自己要面临的问题和选择,或者我们的朋友面临的问题。没有具体的故事,琐碎的象记录片,不过看着特舒服。你别指望这在这部电影里看到放荡不羁,帅气酷酷的普通民众想象中的摇滚人,也别指望着这些人身上会发生什么牛比的事,他们面临的问题跟每个年轻人一样,在舞台下面同样是生活的压力。没别的,就是一个所谓的故事,就象你有一个哥们儿是玩摇滚乐的。
《北京杂种》影评(十):那个那个~~
这片子怎么样我就不赘言啦~
诶呀。
看不明白。。。
在里面发现叻6块钱一盒的骆驼香烟,包装和现在是一样的。那时候的骆驼肯定特别爽!看着看着,我口水都留下来啦。。。
键盘湿叻~
o(∩_∩)o
还有还有,在片子里发现破旧new balance男款球鞋一双~
嘎嘎~
哈哈,那个年代也有很多好玩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