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人》是一部由沃纳·赫尔佐格执导,Timothy Treadwell / Amie Huguenard / 沃纳·赫尔佐格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夸张自己
而赫尔佐格只是帮忙剪辑一下
你是你生命中的导演 也是主演
《灰熊人》影评(二):太搞笑了
成为发生在该区域第一幕灰熊吃人的惨剧。种种迹象表明,他们遭到灰熊的攻击,肢体已经残缺不全。至此,崔德威尔终于将生命祭献给了穷尽一生的恋熊之爱。
====
这是爱?还是什么 ?
一些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说受不了他被熊撕裂的现实。其实对于他本人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归宿。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归宿。
《灰熊人》影评(四):愿谁安息?
屏幕上的图片,也不过是成百上千个像素点纵横排列到一起,却能成为各种让人喜怒哀乐的模样,由此我们也得以在一块像素点不断变化着的屏幕上,体会到各自体会到的东西。
在内心祈祷着已经消失在世上的某个人能安息,说到底,能听到的和所希望听到的人,只不过是那个“自己”。
《灰熊人》影评(五):"I'm the only protection for these animals"
一个男人13年来在阿拉斯加从事灰熊的观察和保护,最后反而命丧他热爱的动物之手。自然的冷峻、生命的无常以及人类的激情得到充分的展现。
这是为男人而拍,带有动物纪录色彩的人物传记片。相比之下,《 Peuple migrateur, Le 》、《March of the Penguin》显得“小资”和女性化一点,也没有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而这才是当今自然界或世界的现实。
《灰熊人》影评(六):一个可怜的人
与其说他是疯子,不如说他很可怜。只有在远离人类的地方,他才能找到他想要的生活,一种英雄般的生活。他是个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对棕熊的研究做出很大贡献的人。基本上,他追寻棕熊的目的不是为了科学研究,而是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的探询,当然也掺杂着他希望借此机会实现他作演员时不能实现的梦--拍摄自己的电影。
他是疯狂的,偏执的,自恋的,痛苦的。但是哪个天才不是这样呢?
《灰熊人》影评(七):导演说
这里的冲突是人与动物。
结论是:崔德维尔与灰熊看待关系的不同,决定了崔德维尔的悲剧。
通过使用这种关系的年代表作为情节,赫尔佐格营造出了一种冲突,情节总是将人带向主人公的目标。
………………………………………………………………………………………………………………………
《灰熊人》影评(八):嗝,终于吃了那厮。
代熊说句话:
试想有一个打扮得像只苍蝇一般的疯子,天天拿个摄像机跟着你屁股后面,偷拍你吃饭,睡觉甚至做爱,赶都赶不走。在不受法律约束的情况下,拥有熊一般的力量的你,能保证自己哪一天不会兽性大发把眼前的这位干掉吗?
这个故事教给我们:如果你口口声声尊重动物,也请同样尊重他们的私生活。
《灰熊人》影评(九):归宿
我们所理解的大自然的和谐是不是过度美化,过度诗意化了,从而过多的停留在其平静的一面。和谐本身自有其秩序。对于他而言,只有这种选择才能激发他生命的激情,那面对恐惧时的颤栗,那面对安宁时的惬意,对于他带有无限吸引力。一个人越过了那界限,向往达到最原始,野性的存在状态,无疑,最终他的归宿只有一处。他内心深处是清楚这一点的,命运把他引向这条路,那么就毁灭吧。
按他的信念来看,他是绝对不愿人们干掉那头老熊的,他的血肉会化作熊身体的一部分。讽刺的是,一个致力于守护熊的人,饲身于熊,而熊死于人手。
《灰熊人》影评(十):死的一文不值
Treadwell和他的死一文不值,因为他打着动物保护的旗号却自己享受着行为主义的满足,他在片中表现出的强烈的被关注的欲望,报复冲动和支配欲让人可以从中窥知他的心态。
Treadwell时刻表现出他是一个他想成为而又永远也成为不了的人或熊,而丑恶就在这种“假装”和“真实”之间表露无疑,想想看,为什么黑猩猩显得特别丑和滑稽?就是因为黑猩猩“像”人。
Treadwell想被关注和想死,他的愿望通过入侵熊的领地,侵扰熊的生活,和夺走一只熊的生命完成了。可怜那只被杀死的熊还要背上“卑鄙”,“凶残” 等等人性化的罪名!它是一只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