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们的大和》是一部由佐藤纯弥执导,反町隆史 / 中村狮童 / 铃木京香主演的一部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刚看完!
电影配乐比电影好
男演员长的比女演员好
总结:
鉴定完毕
《男人们的大和》影评(二):浪费了我7元钱
为啥不评价很差呢,应为觉得特技上还有一点看头,情节上实在是很烂很烂,在排除仇日的前提下个人觉得还是政治意图居多吧,整个电影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大道理满天飞,和中国某些题材的电影有一拼,既然是主要赚取日本人的眼泪的东西,所以从57分钟后就只看了打仗的部分。
《男人们的大和》影评(三):军国的武士道
等级森严的组织,竭尽全力而近乎疯狂的武士,但是日本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到最后几乎无还手之力。个人在这种风暴中实在是渺小,无法决定怎样去生,只能决定怎样去死。全日本应当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反思他,我相信这场战争使得他们明白通过武力和暴力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帝国时代已经过去了。
《男人们的大和》影评(四):有一点可以思考的
先不说什么军国主义,至少日本人在小小的岛国上造出了可以跟欧美进行决战的舰队,虽然最后舰队覆灭了,但是它的海军宁可同军舰一起下沉也不愿意投降。
回顾中国200年以来的历史,无论是对欧美作战还是对日本作战,有一点可以拿出来骄傲的地方么。。不仅是屈辱,而且是屈辱的没有一点脾气。
《男人们的大和》影评(五):大和 大和
无论电影好坏,纯粹从大和号这艘船来说(我是船舶工程师),大和号不得不说是大炮巨舰时代最完美的舰船,极具美感和视距冲击力。很完美的作品,它能早出世五十年一定是纵横大洋的无敌存在,电影里有一段从船艏到上层建筑的镜头,让人震撼至极。那时候没有电焊,只有铆接,却造出了这艘线条明朗流畅 优美自然的军舰,日本的造船技术令人心惊。。。
《男人们的大和》影评(六):大和号
当然,从质量上看,倒像是纪录片,,从手法上看,像是象征片,这
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因该知道,大型战列舰是需要护卫舰保护和空中支援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战斗力的,才是相对安全的。我想大和号上的军人都知道这一点,但他们没有畏惧,忠诚的履行着自己的使命,诠释了什么叫军人。看这部电影时我没有把他们当成那个国家的军人,他们就是纯粹的军人,有灵魂,有担当的军人,这里没有军国主义,只有不屈的战斗意识。观影结束后我只想说他们都是军人的骄傲。日本国民一定会为他们的军神们流泪。
《男人们的大和》影评(八):治愈式民族主义
现在日本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今人对包括神风特攻队在内的二战日本军队充满误解,这些人在影视作品中将原本残酷的历史浪漫化的同时,也在镜头中有意无意的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与当代社会衔接:大和号曾经沉没的海面上,日本少年继承老兵驾驶游艇前行;零式战机在东京的现代高楼间飞行;樱花树下的萤火虫化为特工队员的灵魂;追寻历史的当代青年登上早已沉没的武藏号……一系列所谓的“治愈式民族主义”与彼时日本的“时代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男人们的大和》影评(九):历史的传承?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片子的名字,最近偶尔在网站上看到,便在线仔细看了一篇,好像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血腥,或者战争带来的就是这样,毁灭还是新生?这的确是个问题。
不过,片子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作为片子整个主线的老中青三代人,片子的基调是通过中年女主人公的完成父愿而基于老年人的回忆而展开的,才作为一个在我们眼中作为祖国希望的青年人,我好奇,其中是否意味着某种信念的传承呢?
我不懂为何日本人是以日本人的眼光看这部电影,而中国人却是以中立的角度,甚至以日本人的角度来看,甚至有人把自己当做日本人,我只有愤怒两字,我除了《地道战》和《地雷战》从没认真看过任何抗日影视剧,但我无法忍受现在中国人的自卑感,和那种无所谓的感觉,抗战日军是强,但突出的是海军和空军,陆军从人数上完全没有可比性,为何我们需要美军来救济?,内忧外患,和中国人安于现状,妥协不抗争,难道没有关系吗?这段战争是中国人的耻辱,心中没有这种耻辱,却在赞扬给我们带来耻辱国家的为国捐躯和民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