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是一部由莎拉·华特执导,William McInnes / Justine Clarke / 安东尼·海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望》观后感(一):美丽的画面,欣慰的结局
穿插在其中的水彩彩铅画很惊艳
每一格画面都有着天气很好,很好的感觉
故事散碎,但都串在了一起,结局在意料之中,但也让人舒了口气
这是一部讨论死亡的影片,但它并不悲观,也没有假惺惺的道德教育,更没有自以为是的心理分析
一种无害的态度孕育出来的影片
细节丰富
推荐:)
《回望》观后感(二):"深刻"的伦理片
也许是我的平庸
又或许是这部伦理片的深奥
我实在觉得它---很无聊
影片的英文名是<LOOK BOTH WAY>
这应该是道路上的路牌,意为两头都要看
导演以此作为片名
并设置了较为丰富的人物,也许仅仅是数量上
每个人都是焦虑的,临近死亡边缘的
其中男女主人公更是厉害
不断的闪回镜头
女主角想象自己一次次地被杀死
男主角一次次地回想起自己死去的父亲
有人愧疚,有人烦躁,有人消沉
好象所有人一抬脚
都会落入死亡的深渊
突然
一场大雨
奇怪的是
人人都释怀了 笑了 没事了
也许导演想表达的是生活并不是仅仅只有死亡与消沉
看看另一方
那里有阳光笑容希望爱情
但这样一个人人都懂的问题
在一次次恐怖的幻想中推进
在一场大雨后莫名其妙地推出主题
这部电影实在对不起那些买了票进电影院的观众
所以当电影才过了一半 观众也空了一半时
也不足为奇了
或许伦理片就是如此
看似嘘头十足的深刻主题
不过是几跟木头撑起的破烂倒草人
《回望》观后感(三):站在死亡的深渊回望-死亡意象
arah Watt - Look Both Ways
从来没有电影敢这么干,用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篇幅来讲述死亡。
女主角是画家,死亡就变成了一幅幅揪心的画作;男主角是摄影师,死亡就变成了一祯祯快速切换的照片。两人都被死亡笼罩,于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彻头彻尾变成了对死亡的艺术再现,更致命的是他们谁也无力挣脱,直到彼此相遇。
男主角的癌症摆脱不了,女主角丧亲的巨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平复,是死亡的阴影让他们嗅到了彼此的气息。他们接近,取暖,想要彼此安慰,可是就算做爱,眼前也不断闪过各种死亡的画面。
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永恒,还在所有其他辅助人物身上体现了出来,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死亡话题,报纸和电视也对死亡连篇累牍地报道。与之对比的还有生,出生一样给人带来恐惧。
于是影片就成了全景式的现代人死亡感受的集成。主人公只是千万普通人中的一员,只是他们离死亡更近,所以心灵的伤痛与打击也就更深。每个人都有那么一天,所以他们代表了我们每一个人。
而真正的解脱,穿越死亡阴影的微笑和握手,来自于坦诚。当男主角终于坦白:我不能当你男朋友因为我有癌症,我不能让你再次失去亲人。这时天降大雨,仿佛我们也和女主角一样得到了救赎与新生。
10元包邮,多买八折,我的网店:
《回望》观后感(四):不要錯過
quot;Look Both Ways" 是澳洲電影節(Australian Film Festival)的開幕電影, 中文譯作"向左看向右看"(好一個毫無性格又充滿商業味道的譯名...)
電影是2005年的製作, 是導演Sarah Watt第一部執導的長片, 以前製作過多部短片. "Look Both Ways"去年獲澳洲電影學會(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 Awards)七項提名, 結果連奪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及最佳男配角等大獎, 而澳洲影評人David Stratton更形容電影"this is a close to perfect movie"("一部近乎完美之作") 可見電影是如何技驚四座, 在當地大受歡迎.
quot;Close to perfect", 不錯, 這個我也十分同意, 無論故事, 創意, 音樂運用等各方面都配合得天衣無縫, 是一齣有關人生, 生命, 死亡, 哀悼的電影, 意義深遠, 令人回味.
quot;一個關於生者活在逝者暗影下的故事", 有家人逝世, 意外的, 突然的; 有面對惡疾甚至死亡的; 有面對可能要迎接的新生命; 有為人父母面對下一代的未來. 每一段, 每一個人物, 或多或少與一宗火車意外連貫著. 故事發生在Adelaide, 意外帶來嚴重的傷亡, 死傷眾多, 亦有人失蹤, 失去令人更珍惜生命, 珍惜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 包括家人, 孩子, 關係.
動畫的摻入令電影更有感染力, 亦有點黑色幽默. 動畫大部份是女主角Meryl腦海裡的影像和思想, 父親的突然離世及親眼目睹火車意外令她總聯想到不詳的事又會發生. 這正是許多喪親者在家人逝世後常會有的不安心理狀態, 經歷過的人都會有所共鳴.
電影中人物對話的巧合及諷刺, 既有現實感又極其幽默, 帶來不少笑位. 悲喜交集, 電影如是, 人生也是如此吧.
很喜歡很享受的電影, 如有機會, 不要錯過.
《回望》观后感(五):兩面睇 Look Both Ways
前些日子在這裡對獲多項 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 Awards 提名的澳洲片 Wolf Creek 大肆批評﹐還說如果 Wolf Creek 真的得獎﹐我大可不必再看澳洲片了。幸好﹐Wolf Creek 全軍覆沒﹐一個獎都拿不到﹔而於多個獎項一起提名的對手 Look Both Ways 卻一舉拿下了最佳電影﹑導演﹑劇本﹑男配角等大獎﹐男女主角就給 Little Fish 的 Hugo Weaving 和 Cate Blanchett 包辦了。
Look Both Ways 上畫已久﹐但一直都提不起興趣去看﹐很大可能是片名和宣傳的定位模糊﹐海報是路牌一個﹐印著鯊魚和火車﹐究竟是荒誕笑片﹖是劇情片﹖鯊魚咬人的驚慄片﹖主角是誰呢﹖名字不是十分熟悉﹐好似是電視劇演員。如果不是得到獎﹐實在不能吸引我入場。
不過看完之後﹐發覺比自己很喜歡的 Little Fish 拍得更加好﹐手法也更新鮮。如果宣傳策略做得好一些﹐也許會更賣座。Wolf Creek 收五百多萬﹐Little Fish 三百多﹐而Look Both Ways 只收二百五十萬而已﹐可見宣傳的重要性﹐Wolf Creek 被大吹大擂﹐質素卻令人大失所望﹐氣憤難平。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電影以南澳 Adelaide 市郊的普通人為背景﹐女主角是沒名氣的畫家﹐目擊了一個男子被火車撞斃的情形﹐男主角是報館的攝影師﹐和負責採訪的男配角記者被派到場拍攝情況。男主角剛剛發現患上癌症﹐女主角則是剛剛奔了父喪﹐兩位主角都要各自面對死亡的威脅﹐而別人的死亡卻把他們拉在一起﹔男配角則剛剛發現當助產士的女友意外懷孕﹐因為與性格不合的前妻當年也是奉子成婚﹐他竟然擺出一副冷淡態度對待女友﹐與主角一樣﹐配角的一對同樣要面對威脅﹐不過卻是來自新生命的威脅。
當然﹐生與死的問題不是容易解決的﹐但如果細心看﹐細心經歷﹐也許能夠明白和參透。
原來 Look Both Ways 是如此﹐要將生命的兩端看清楚﹐而也與交通意外現場的路牌語帶雙關。把男女主角連在一起的那個被撞斃男子是自殺﹐還是一場意外呢﹖如果是自殺﹐look both ways 之後還要衝過路軌﹐而如果是意外的話﹐他的死﹐就是沒有 look both ways 的後果。
電影枝葉也很豐富﹐報館編輯與女兒的冷淡關係﹐火車司機的無限自責﹐死亡男子妻子的悲痛﹐眾人的映襯令到影片的人物很立體。值得一提的是﹐男女主角都各自有不同的 flashback 鏡頭﹐代表了他們腦海的思維﹐目睹意外後﹐女主角不斷想像她身處環境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出軌﹑失事﹑地陷﹑鯊魚﹑洪水﹑崩塌﹐每一次都以她畫家的筆觸畫出來﹐表達了她的極度不安。男主角卻不斷憶起他已逝父親在病榻中的痛苦﹐在他自己的絕症陰影裡回響。
和 Little Fish 不同﹐Look Both Ways 看完有一種正面的餘韻﹐就像魚肚白的天空﹐黎明將至的那種感覺。
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原文來自個人網誌﹐各位如有回應﹐請到原文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