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4》是一部由迈克尔·艾普特执导,(teenagers from 7 plus Seven)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七年4》影评(一):就这样
eil在这一集好可怜,其他人除了小小的那个,基本都结婚了,有自己的家庭。不得不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英国和现在的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的主人公们和我现在的年龄相仿,他们遇到了很多我现在也遇到的选择,也对未来感到迷茫。这一集里,多数人都觉得钱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尽管有些出身相对来说不太好的人,曾经并不看重钱。这个社会里能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的几率远比我们想象的低,绝大部分的人都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成为自己当初并不想成为的那一类人,或许这才是生活的本真。
《人生七年4》影评(二):七年,数个七年
七年,数个七年
从7岁到14、28、35、42、49
好几个七年啊,人生就这么一跳一跳,过来了!
比如,你不会挤入社会主流,不会成为人民瞩目,不会得到平均收入
当然,另一些东西,你哪怕不刻意对待自己,也会一定到来。
比如铁匠的儿子是铁匠、农夫的孙子是农夫!对,个别会成为核物理学家的,但这个比例可以忽略,大概和物理学家的儿子成为农夫一样微弱。
人生,几个七年呢?
十个?一百个?老妖精了。
活着吧!
《人生七年4》影评(三):28岁的大家
就知道Tony会过的还不错,小时候的戾气被岁月磨平了,希望之后不要被打脸;
ick,本以为会更希望回馈社会,和21岁的他相比,谦虚不见了;
eter感觉之后会离婚;Paul感觉有些孤僻,是和小时候生活的背景有关吗?;
好可惜,富家三子只看到了一个;担心21岁的Neil,和小时候的活泼差好多,28岁的Neil会更包容,理解自己理解父母,期待35岁的他;
ue好包容啊,好随和;
Jackie还是和以前一样,横冲直撞;
Lynn有点酸;
imon生五个也是可以的。
《人生七年4》影评(四):初入社会
ruce是一个高尚的人。
uzie结婚了,改变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她对家庭、亲人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eter继续着他普通中产的生活。这一集中,除了精英和富裕阶层,其他的人也能听到更到关于工作、生活平衡的琐事,以及钱的问题。
John、Andrew依旧走在他们成为精英的路上。
Charles则去了BBC卧底!
eil在流浪。。。
Jackie、Lynn、Sue、Simon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人生七年4》影评(五):给五年后的28岁的自己的建议
影片里的小伙伴们大部分都发福了……肥胖真的会显老的样子 当然上层人士好像都木有变胖 所以不能放任自己啊~
2 不要被家庭被另一半被孩子绑住
影片里的人基本上不是生儿育女有稳定的家庭 就是有找对象的念头 诚然 婚姻使28岁的suzi比21岁的她更幸福 另一个去澳洲烤袋鼠尾巴?的那个 也是有个对他贴心的妻子 婚姻可以带来重生 对于原生家庭有离异的孩子来说
《人生七年4》影评(六):人生七年4
7岁时虽然有差别,但都是开心快乐的小孩子;14岁,也没看出很大的不同;21岁,开始有差距,大部分人都迷茫、不知道未来;28岁,差距更大了,能感觉到他们变得更沉稳、现实、平和了。
虽然节目的初衷似乎是研究阶级(很多影评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但是我觉得里面几个小人物活得很开心啊。托尼、保罗和赛蒙对自己的生活都很满意,生活能有这个样子就挺好的了。节目组问问题的时候略尖锐,还被好几个人怼了。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很好了,不一定非要提升阶级、出人头地才是幸福。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阶层,做个幸福的小人物有何不可。幸福的关键是不要有超出自己能力的欲望,如果能力不够,还整天担忧、愤恨,可能就真的和幸福无缘了。
我现在24,在看他们的28岁。
看前三个up的时候能感同身受,看28up,就有一些不够理解了。不知道我的28岁会是什么样子。有点不敢看35up,感觉他们老得好快。
《人生七年4》影评(七):从7岁到28岁
这个周六一口气从第一部的7岁看到了第四部的28岁。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疑是巨大的,但是坏境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人生。
其实宏观上比较,可能确实不那么公平,不同的人生来得到的资源就不一样多。
但是个体上比较的话,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整体上,懒惰的人平庸,自律的人优秀,简单的人快乐,知足的人幸福。
大家都迷茫过,有的人迷茫一小会,有的人迷茫七年又七年。
七年的时间浓缩在纪录片60分钟的片长里未必能展现全貌,可是片子还是让人挺感慨。
站在个人视角,也会反思如果是自己,那在不同的阶段里都在做什么,都会做什么呢。
你更接近他们中的哪一个,更喜欢他们中谁的人生,所以你接下来要怎么做呢?
虽然现实里的七年不会像短到像纪录片里的一小时一样,可是,时间真的是很宝贵的。
《人生七年4》影评(八):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28岁的Neil
上一部21岁的时候,Neil辍学去工地当临时工,让人唏嘘并且好奇七年之后他的境况。
28岁,他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拿不错的收入,没有结婚没有生子。他拿着救济金生活,到处打零工、搭便车流浪。
他是所有人物中最让我心疼的一个,不是因为物质或者感情方面的缺失。而是,能感觉到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他快乐,就像他放弃了自己一样。
他说小时候自己在智商平平的人群中长大,一直被称赞聪明。但等换了大的环境,周围人比他更优秀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不过如此。有的人能接受自己的平凡,有些人难以面对,比如他。于是要么牛津,要么辍学。既然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那么就随便什么吧。失业也无所谓,反正已经是最坏的境遇了,还能坏到哪儿去呢?
我并不觉得Neil差劲,不论是对自己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他都有自己的思考。在我看来,他是很棒的人。
不知道35岁的Neil会怎样?如果他能接受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得开心。那对于观众我来说,也是一种希望和安慰。
《人生七年4》影评(九):你曾是少年。
#人生七年#看完28up算看到一半了。14个不同阶级的孩子14种不同的人生。 Tony参加了赛马比赛,七岁的梦想终于实现,28岁做起了出租车司机。"我是不会变的,如果我变了,过去的我就是虚伪的"。 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伦敦教书,"我对自己的成就很满意"。 Suzi的人生因婚姻而变得充满信心。 Nick是众人中最强逆袭,乡村学校出生的他,28岁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物理学。"如果我不能有所成就,我会有些失望,但我并不太担心,我只需要尝试着让一切发生"。 Paul,Simon,都是从小没有完整家庭的有色人种,七岁的眼神中充满忧郁的神色,没有大的目标,希望家庭幸福。 Neil有着最失败的命运,不努力争取自己的人生,靠着政府的救济度日,将自己的一切现状归功于自己的家庭阶级背景。 John,Charles,Andrew。真贵族的三人,从小有着标准的口音,读金融时报有着高于同龄人的眼界,七岁时候都把目标剑桥大学三一学堂,虽含着金钥匙长大依然都非常的努力,使得家庭赋予的好背景继续扩大,每个人都按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地成长到28岁,并相信自己的信念。 对于《35up》,期待Tony,Nick,剑桥三才子。
《人生七年4》影评(十):龙生龙 凤生凤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男生是智商一流,念了牛津数学 转去美国任教。(神奇的是他七岁就有独立意识:主持人问你有女友吗,他道我不想答这个问题。)他生在乡村,兄弟是位残疾人。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我只能将他定义为天才。
另外的女生是情商高,乐观,不起急。虽然作为穷人区三人组女孩之一,她也经历了离婚独立带孩子 领救济熬日子,但四十岁高龄的她竟然到高校做行政工作,一步一步脚印的升职逆袭了。这位mm可以定义为后天修炼。
其他人,则严格复制了穷人 富人的道路。其中有几位女性的伴侣 连出镜都不愿,也很难感受到尊重。他们似乎很安于英国阶层壁垒森严的现状,也很会为自己找安慰。一位子孙满堂,却没一个念过大学的男生说: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在本片里属于混的好的。我儿女绕膝,天伦之乐。夫妻相守,其乐融融。我觉得自己比片中大多数人幸福。
其实这就是穷人的尊严。请不要拆穿。
我姐?她有我幸福?她就是个财奴,几亿财产又如何,她能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她能想睡几点睡几点?她能像我老婆一样想去哪旅行去哪旅行?
后面重复xxoo。
一辈子穷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