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六发子弹的手枪》影评10篇
日期:2018-09-02 02:2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六发子弹的手枪》影评10篇

  《六发子弹手枪》是一部由马丁·麦克唐纳执导,布莱丹·格里森 / Rúaidhrí Conroy / David Wilmot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六发子弹的手枪》影评(一):绝对孤独

  这是一个拿了奥斯卡的电影短片。如果用一种无动于衷态度来讲这个故事的话,是一个刚丧妻的男人,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喋喋不休杀人犯和一对刚失去了儿子夫妻妇人伤心欲绝,杀人犯无心冷漠举动成了她轻生的导火线,最后她彻底地放弃了活下去的欲望,跳车自杀了,上来调查警官认出了被通缉的杀人犯,一阵枪战之后,杀人犯被击毙。目睹一切的男人心灰意冷,捡了杀人犯的一支枪,回到空空荡荡的家里,把枪对着家里唯一的活物——一只小兔子说:“我们俩,一人一颗。”结果,小兔头血肉横飞了,他的头仍然完好如初,因为枪坏掉了,想死都想不了。“What a fucking day!"

  电影如果是这样概述,大概没法动容得了奥斯卡的评委们,电影的叙事精妙在哪里呢?一开始画面就是让那个男人坐在妻子病床上,跟她说话,“亲爱的,你一定很孤单。”“我甚至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让他深深亲吻面容苍老的她,让观众想象得到他们曾经一往情深相濡以沫走过大半的人生,但她就这样走了,留下他一个人,没有儿子,没有女儿,在这世上,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的了。

  而那个杀人犯,一开始塑造得非常招人厌,说话很无厘头甚至有点智障人士嫌疑语速机关一样,噼里啪啦开个不停,不管是车上人的喜恶,还是车窗外羊的死活,无一不关他的事,他似乎生来就是为了用噪音折磨他人神经的。讲了一大通后,他还意犹未尽,对那男人说:“给你讲个故事好吗?"。“不想听。"快被他烦死的男人直接说。

  但被这杀人犯的直率嘈杂逗笑之后,慢慢会发现他的有别样吸引力,在这几个心灰意冷的人中,他显得特别生气勃勃活力四射,同时又张扬,冷血,有着逗乐的神经质和可爱天真烂漫。他去餐车时,会热情招呼大家“你们要什么?”会大大咧咧,干干脆脆地说“我会为了钱给你跑一趟吗?不要你的钱,请你的!”

  在妇人自杀事件中,这个胡说八道少年杀人犯是个导火索,他对妇人说:“一定是因为孩子长得丑,所以你把孩子往墙上撞死了。”妇人愤怒地走开,被绊摔时无意把孩子的照片撕烂了,最后导致伤心欲绝的她跳车自杀。这年轻人看着血从车窗流下来,自语一句:“我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他只是这么一刹那地反省一下而已,然后又完全无动于衷了。但最后对于这个冷漠家伙的死,仍然会让人有揪心感觉,因为他太像个孩子,而且是个脑子有点问题的孩子,他不是为名为利地犯罪,他更多的是麻木不仁和冷血地故意捣蛋。

  而且在少年杀人犯对丧妻男人讲完那个奶牛爆炸的故事之后,可以看出他背后的可怜。为什么他那么坚持说,做妈妈的都这样,肯定是你们把小孩往墙上撞。因为这就是他的童年,一个丑小孩,得不到爱的心越来越像核桃一样坚硬伤害痕迹深深地刻在上面。影片一直没有明白叙述他的童年,他为什么亲手杀母,在最后才提示,这使整个故事的叙事非常有悬念,也使少年杀人犯的形象慢慢地立体和丰富起来。男人在目睹妇人的悲剧之后,悲痛难以抑制。少年杀人犯满不在乎地问:“你哭哭啼啼什么?”男人回答说:“我妻子昨天晚上走了。”他听里后,眼里竟然出现泪花:“我母亲也是昨晚走的。但是又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眼里还有泪花,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母亲和儿子的故事呢?怎样的母亲会让孩子长成个如此冷漠暴力的人,去弑母,去让自己孤零零地成为一个通缉犯?这里面埋藏着多少悲痛?

  男人下车的时候,少年杀人犯突然说句:"对于你妻子,我很抱歉。”他亦非铁石心肠,小小短片,做到如此细腻刻画人物,真是难得。“谢谢。对于你母亲,我也很抱歉。”他倔强摇摇头表情千言万语:“那个,没什么。”

  在丑恶东西毁灭时,感受会是喜的,在美好的东西被毁灭时,感受会是悲的。但在一个这样的年轻人被警察击毙之后,感受却不是单纯大快人心,因为这个丰饶的故事给人的感受不是简单的,而是非常的多层与丰富。

  少年杀人犯是有罪的,当他和众警察的枪战开始,已经知道他是弑母杀人犯的男人仍想救他,因为他看到了杀人犯还没完全灭绝人性的泪花,更深的原因是,在面对残酷对待每一个人的命运和死亡前,这个孤独男人宽恕了他。在相同悲哀面前,他起了悲悯。

  可是没有谁悲悯这个孤独的人,连死亡的安慰他都要不到,枪战之后,他回到家,枪杀了宠如儿女的小兔子,也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但最后的一枪是哑的,只有小兔子可以被上帝召见。从此,在这世上再没有任何生命和他相关,绝对的孤独。

  绝对的孤独,生活还是要继续,就是这么残忍。看不见血是吧?这部《六响枪》是在五脏六腑里面闷响的。

  《六发子弹的手枪》影评(二):有种快感

  在《2005年奥斯卡短片全集》里看的。看完不咸不淡的前面四个短片,到这个的时候有种浑然一震的触感。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假如我是评委,也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Martin McDonagh~ 不仅仅因为他的演员出色情节时髦,最主要,还是因为他狠耐人寻味

  主题很难说,但是同样与人之将死有关,也关乎到历经生死-------不能相信你看到的,因为不能想象接下来可能发生的。

  整个短片弥漫了血腥、荒谬恐怖,故事很反常演技让人投入,有一种失控般的紧张感。很喜欢看这种电影的体验,总有不好预感,但是不会如我们所料。

  它给你展示生活中超乎常理,超出想象的一面。足以反思我们平时判断事物常识.....究竟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补充导演Martin McDonagh70年生人,08年之前,总共只有Six Shooter的执导经验。而他的第二部电影,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片,是扣人心弦、紧张感十足、众明星领衔的《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es。

  2008.6.20补

  《六发子弹的手枪》影评(三):《六发子弹的手枪》一个关于“故事”的故事

  森森大军影评人 讲师 编剧

六发子弹的手枪

  回答影迷提出的以下问题

  1 为什么本片叫做六发子弹的手枪,究竟是哪六发,一共死几个人 ?

  2本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大量剧情的阐述,以及相关道具猩猩,兔子,牛……在本片的作用

  4列车员在本片所起到的作用,如何解读这个人物?

奥斯卡金像奖(2006;第78届) 获奖:1

  获奖·奥斯卡奖-最佳真人短片

  【奥斯卡获奖短片】六发子弹的手枪(2004)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www.bilibili.com

  女:这电影绝,故事还算精彩,就是让人说不出道不出,到底啥玩意?奥斯卡越来越走偏锋,总拍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东东!

  还是那句话,真没人懂它也获不了奖!《三块广告牌》能看明白不?人家评委心里可都跟明镜似的,好就是好,艺术就是艺术!看完了就犯晕,一脑子浆糊的肯定,也只能是观众!

  女:这么说本片跟《三块广告牌》差不多?也是讲”情绪”的?

  本片并非讲情绪,但手法还真的有点像。主题思想需要深挖,挖出来你才觉得这电影有高度智慧

  女:那我可要请教几个问题了,咱们算一下,这六发子弹到底打死多少人?您看,在医院医生说昨夜两个婴儿死了,一个女人被儿子打死了……如果说车上那个毒舌仔把他母亲打死了,车上夫妇的儿子夭折了,那请问另外一个死了的婴儿是谁的……这对不上号啊?……

  呵呵,我就说你不会看电影,当初在《三块广告牌》你也在纠缠这些问题,谁是凶手,到底谁放的火……?本片导演想表达什么思想,你怎么不去深究呢,你能否发现剧情和人物之间的联系呢?

  女:我就是在找联系啊,到底死几个人,谁被谁干死的……

  瞎联系,你这样分析有什么依据?医院死的人多了,怎么可能都聚在列车上?

  女:倒也是!那您说这电影讲的是什么?

故事!本片通篇全是围绕两个字展开,“故事”!

  总之,关于故事的一切,说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以及听者对故事的各种反应,信与不信,甚至绝望自杀……

由故事引发的事故

  女:哈,这解读倒是新颖,赶快给我分析分析。

  咱们先说列车上那“臭小子”,不但嘴臭,而且冷血,在别人眼中,他是典型一个玩世不恭社会渣滓。

  你有没有发现,他对好莱坞明星的八卦韵事如数家珍,还提到奥斯卡影帝绯闻,包括同性恋什么的……

  女:没错!好莱坞,奥斯卡,电影人……这些可都是生产制造故事的地方

  明星八卦题材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谈资,听故事的人都喜欢这些奇闻和爆料。所以本片,我们让这个冷血小子代表电影导演,也就是故事的制造者。

  我们分析他的状态,是为了摸清导演想表达什么思想,导演如何来阐述“故事”这种东西,另外,这家伙也承载了本片故事的一切……

  女 :哦,明白了,原来这个臭小子还很有代表性呢!

  是啊,故事的制造者找到了,那我们再看看列车上几位听众吧!

  咱们说,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你看,本片男主,片头在医院,哪怕妻子死去,他还不忘打听一下医院为什么这么忙,听到死了两个婴孩和一个母亲被儿子杀死后,默默沉思,或许以此慰藉一下苦闷心情……

  女:确实如此!

  这里强调: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但是在列车上,那对夫妇就不爱听臭小子讲故事……

  女:当然,人家孩子夭折了,心情不好

  对!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很重要,包括讲故事的人。极度悲伤的人是不愿意听你讲八卦和喜剧的……

  女:哈,有道理!确实这些情节都是围绕“故事”再兜圈子

  那您说,本片为什么叫六发子弹的手枪?明摆着剧情和题目没关系啊!

  导演起这个片名,就是在传递一个思想,引发观众思考以己度人,看完电影,琢磨琢磨自己是不是片中说的那种人。

  女:这怎么说?

  你看,听故事的人,最爱将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素材放在一起瞎捉摸,一通分析,然后自以为是的向世人宣告,我查清真相了,绝对是大爆料啊……

  女:哈哈,这说的就是我!

  何止是你啊,是谁谁心里明白,影评圈里其实有不少这样的人!

  女:哈哈,对号入座,我记得片头男主一上车就对号入座了!

  确实,这些亮点都值得玩味,但只有准确找出主题,探究到艺术层面,电影才能越看越有滋味

  还真是有意思,继续说继续说。

  你要把这节列车当成电影院,那个臭小子就是导演,其余都是听众,这就有feel了……

  女:恩,有时候我也觉得,影视圈很多导演大多挺冷血的,玩世不恭,可能是对于生活中太多故事已经麻木了。他们无所谓真假,只在乎噱头离奇夸张的,血腥暴力的,真真假假,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别说听众,有时连自己都不信!哈哈。而且,也只有导演才总是在意别人愿不愿听他讲故事,臭小子的状态和影视圈那些故事大王真的很贴合。

  是啊,你刚刚说的这些在片中都有所呈现吧,导演为了增加真实性和画面感,那头牛,记得吗?把臭小子的os都拍出来了,血腥暴力……

  女:对,片尾也是,兔子的脑袋都被打掉了……

  女:要说那头牛的故事真不错!本片故意将这个部分演绎出来,更加精彩纷呈,难怪那臭小子一定要讲出来与男主分享,呵呵,确实好故事!

  有画面,有剧情,更像真的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以假乱真的往往是那些合情合理引人入胜段子……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尤其那些传播速度快,最精彩也最富有情趣的,我们谓之,“好故事”!

  女:还有,同性恋也是编故事的好素材!

另外,太离奇的故事,很多人都不信,其中包括那些不愿意信的人,哪怕故事本身是真实的!

  比如臭小子说,你媳妇从车上跳下去了,头撞在车窗上……他丈夫都不信呢?!

  女:那肯定啊!看那小子的状态,好像一直在放屁,更不会信他这些话……

  这就是本片分析的另一个角度,讲故事的人要以一种什么状态,以什么样的方式取信于人!

  咱们看本片这个女人,也就是丧子的母亲。当她听完臭小子那几句话,就产生轻生的念头……跳车自杀!

  女;因为她此时只能被安慰,根本无法接受任何冷漠与戏谬。

  还有片尾,男主也开枪选择自杀……可以说,列车上发生的故事已经影响了他对世界看法,对生死的看法……

  女:那这些剧情想说明什么呢?

可见“故事”这种东西,杀伤力有多大!

故事演变成事故,事故再演变成故事……

  女:哦,原来导演想表达这么个意思,真是新奇的呈现方式!

  你记不记得这个情节,当丈夫对男主说,他家里的孩子死了,妻子马上抱怨,你干脆告诉有人吧……

  女:没错,那女人是说过这样一句话,啥意思?

  这其中另有目的。其实这女人不想成为别人的谈资,家里发生这样的事情,谁愿意说给别人听,被人议论?于是只能自己默默抽泣……

  女:恩,有些故事确实是隐私,不足为外人道!但是,这女人后来自杀了,而且死得有些离奇,她肯定也没有料到,自己居然也成为下一个“故事”的主角……

  说的太对了!这就是故事典型特征。

任何一个人或者物,都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

  无论,牛,兔子,还有那个玩偶猩猩,其实都有意无意成为故事的焦点,而且是最引人联想,难以忘怀的!

尤其那些血腥,离奇,最富有画面感,还有最能让人伤感,令人移情的素材……

  女:对了,我相信臭小子的那只猩猩肯定也会有它特有的故事,因为臭小子最喜欢它……

  怎么样,谁都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想逃也逃不掉吧?!

  绝!真的是这样!就说明星,谁也不想绯闻缠身,但真的不得已,只要是同性恋,大家都关注。平常人希望低调再低调,可是如果真遇到那些离奇的死亡事件,电视记者也会找上门……就说剧中人物跳车和爆头这些自杀方式,有多么刺激离奇,怎么可能不被人议论呢……?

  对啊,想听故事,和挖掘故事的人真是太多了,毕竟人都有好奇心嘛!

  女:还有一些问题,关于上帝,马术师,命运……对了,还有那个卖东西的列车员,这些内容和本片主题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根据四维一体拉片分析法,电影四大要素,剧情,人物,主题和高潮都是有机的整体。

  你有没有想到,列车员这小伙子要是站在另一侧门,或者来回走动一下,他肯定能避免一起自杀事件。

  女:嘿,真是的呢!那女人就是从另一侧门,在没人的时候自杀的!而且我注意到,男主和丈夫都问过他:你为什么不推着货车走一走呢?

  这就是重点!说明这小伙子对眼前的工作非常不屑甚至厌恶,对不对?

  女:是啊!他一定在慨叹命运不济,为何自己只能从事这样的工作?假如他站在另一个门,或者来回走动走动,就会听到多少有意思的故事,关键还能救下一个女人啊!

  人生何必感叹命运,听听别人的故事多好!我问你,为什么最后男主不信上帝了呢?

  女:因为上帝夺走了他心爱的女人,上帝没有给他和妻子带来好运!

  于是得出结论,也是导演想诠释的思想:

我们不相信命运,也不用相信上帝,因为,我们才是故事的主人!

  女:哈,对了,臭小子提到的高个子做不成马术师,也是这个意思吧……?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无论生与死,自己总希望是握住扳机的人,当然,也意味可能会被打死。不过,

你主动死也好,被动死也罢,都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成为别人的谈资……

  而你的故事很可能会被广泛流传,令人瞠目结舌,也可能黯然泪下,甚至还会想到自杀……

  女:对,这就是你刚刚说的,故事的杀伤力……

  现在明白了吗?不信上帝,因为你才是故事的主人,

哪怕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命运,是生还是死,但你足以承载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角色……

  女;原来如此,再给我解析一下片尾吧!

  片尾,男主自己的故事也很离奇劲爆,本来要和心爱的兔子分享两颗子弹,却只把兔子爆头了……

  女:哈,他作为这个自杀故事的主角,真的很有意思,也很传奇啊!

  是啊!他还说了一句话,fucking day……多么操蛋的一天!

  其实这是大部分故事和小说在结尾通常用到的一句话,以此来做总结。

  女:听完您解读这个电影,我真是感慨颇多!每一个人或许都能成为故事的主角或别人的谈资,嘿,真的是至理名言!

  对,因为我们都是有好奇心的爱听故事的人,至于如何编织你自己的故事,想被人如何评论,请自便吧!

  森森大军:全面解析:《三块广告牌》到底是谁烧的?zhuanlan.zhihu.com森森大军:《老男孩》镜头语言全解析zhuanlan.zhihu.com森森大军:影评 《低俗小说》 到底导演想说明什么?zhuanlan.zhihu.com

  《六发子弹的手枪》影评(四):玩偶猩猩与弑母少年

  在一部27分钟的电影短片中,玩偶猩猩一直伴随着主要人物——弑母少年,看起来应该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为什么要设置一个镜头有限又不怎么起眼的玩偶猩猩呢?以下是个人不负责任的推测:

  1.纯粹凑数的动物形象,如同兔子、狗、绵羊、飞鸟、胀气奶牛。六种动物,一种罗列。

  2.玩偶猩猩即是弑母少年的投影。长得丑的孩子,从小遭到母亲嫌弃,被抱着撞这撞那,渴望有陪伴。在目睹向胀气奶牛捅刀后开始折腾,强硬对待自己并不好的母亲,在一次矛盾后枪杀母亲。

  3.玩偶猩猩是弑母少年的弟弟。猝死是父母「撞死」丑孩子后对外人谎称的死因,父母害死孩子的案件非常少见。电影开端时医生透露有两个孩子和一个女人死掉了,鉴于其中一个孩子及其父母在稍后的电影中出现,难免会猜想另一个死去的孩子与女人是否有关系,如果是弑母少年的亲弟弟(又一个丑孩子的可能性极大),那么其母必然十分崩溃,失手杀了孩子,弑母少年更加崩溃,枪杀了母亲。

  4.与另一个死去的孩子无关,也与母亲无关,只是一个玩偶,被弑母少年需要而已。行为怪异逾矩、口无遮拦、同性恋倾向、有两把左轮手枪、刚刚枪杀母亲……可仍是一个少年,需要继续活下去。没有任何朋友,那就用玩偶猩猩吧,即使生活变成了死路,无处可逃,弑母少年还是(迫切的)需要新的陪伴。

  无论有无隐喻、究竟是何隐喻都要基于电影本身来理解,不过,电影语言所表达的毕竟有限,像海面上被看到的冰山一角,至于冰山之下是何状况,冰山全貌究竟什么样,就需要观影者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了。

  《六发子弹的手枪》影评(五):自由观影意识的奠基

  开始先卖个关子,很多人看了之后都 不太懂这片毛意思?想说什么?有人推荐,还有个奥斯卡奖的? 本人在此做了一些分析(纯属个人见解)

  这是看了马丁的第二部片,第一部是七个神经病,从中看出了很多一反常态的电影表现方式,当然这些反常态都是基于已经发展成形或观众赖以喜怨的叙述方式,通过打破好莱坞商业剧作、黑帮、暴力等已走向成熟的戏路狠狠的讽刺了一把,从而展现了一种自由意志的电影形式。

  反过来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主流电影大多已经轻车熟路脱离不了商业套路,通常剧情架构都早已被剧作拆解重组,包袱、矛盾、冲突、笑料等设置都已有了他们的位置,不管原作中以后没有,只需凑齐、按照电影剧情的时间段一一放进去就准牵着观众的眼睛走了,

  商业电影嘛,不牵着你走也就没什么钱赚了,就像不奴役人们的思想就不能控制人们一样,据我个人观察,3年以前的商业大作基本在剧情上都沿用着 一群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生旦净末丑)→套上一些背景(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历史科幻魔幻题材,通常这里非常好做文章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今作家的想象力、点子可谓天马星空比如环形使者那种新影想法却枯枝烂叶的片子)→套上一些事与矛盾(这里无非是些爱恨情仇的事情)→然后朝着一个目标出发(当然最终一定会达成 约定好 的目标无论中间发生了什么情况),

  从十几年前第一部类情片的成功再到三四年前一直如此,观众们也是乐此不疲,毫无新意,观众犹如一大波一大波的僵尸一样粉着这个那个的向前走着,习惯了跟着电影里的主人公一边说剧情一边往下看,思想早已僵化,看电影不再是一个自己感到快活的过程,而变成了一种是大片让你快活的过程。 这是相当可悲的,于是就出现了马丁这种奇葩导演。

  题外话(什么?你又想起姜文了?别闹了,人家只是会选剧本且改的好罢了,什么你又想起诺兰了?诺兰剧本确实写得好,编的好,但人家会玩矛盾啊,黑暗骑士三部曲哪部不是玩危情抉择把你弄的高潮不止啊?不同的是大家在近几年内学会卖关子了,比如设计个伏笔啊、指东打西啊、来个小插曲啊~ ,看看盗梦空间、碟中谍4、,各种好点子好牌,但人家就是不按套路出了~先给你约定好剧情怎么走,然后顺着走一半就不走了!然后搞得你那个心理纠结啊、紧张啊, 最后愣还是没把结走坏了,虚惊一场 皆大欢喜~,所以说 就是加了个小环节照样玩的你团团转)

  说的有点多 有点远,但这都是铺垫,主要还是想说此片在最初为什么会被奥斯卡给看中,看中的到底是什么呢? 自由观影意识,真正的打破常规,激烈却不会影响你对于问题、矛盾、剧情发展的思考,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关键。

  用常规体系内的语言来去分析此片,就显得无从下手,因为此片不同于一般影片那样 都会有一个看似是好、是坏、还是圆满与否的结尾,更没有一个看似清晰的前因后果,让人难以理清情感和道德伦理的边界,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观众早就习惯了顺应剧情的需要,电影塑造一个坏人就要对坏人恨之入骨,塑造一个悲剧就要感到痛不欲生,就像开始时主人公等都是那么的不幸,有着伤感的情调,于是观众也就跟着有了同情感,而这时导演一下给你丢了一位佯风诈冒小青年,大家都知道那种场合不应该谈论别人的不幸,更不应该激怒别人,可是为什么呢?是谁规定的呢?如果你偏不呢?如果是我的话我可不会干这种傻事,片中显得颇不知趣的绿衣小伙就偏唱了个反调给大家看看 会怎样。

  看过七个神经病之后我搜了关于马丁的一些事,发现他还写过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个个都诡异怪诞,但又不无道理, 前因后果都非常的微妙,就如同这部短片,说它无厘头但又好像有些道理,有伦理道德、有人情事故、有悲痛欲绝、还有大彻大悟,但总体看来还是对于人性薄弱与生命脆弱的讽刺。并且使用一种调侃讽刺的手段。

  片里通过对于人性的理解、处世的观点的不同表达衍生出了大量的矛盾。

  对于人性的理解:人死了这事儿不悲伤就过不去了吗?有些事非得用愤怒才能表达出来吗?个子高与个子矮和能不能当马术家有关系吗?信不信上帝和死人有关系吗?买不买酒和几点有关系吗?你的情绪波动就一定要跟着周边的事态而起落吗?大家探讨探讨嘛~何必认真呢,但有的人就是这么较真,搞得自己浑身上下都不舒服,动不动还发脾气,这多难受啊,人活着快快乐乐的活着不是最简单最直白的人生之道吗?老婆死了不是还有只兔子吗? 孩子死了不是还有老婆吗?不行还能在生一个嘛,什么?担心下次生的时候有心理阴影?那么还是你的问题,不是说猝死的吗?又不是你抱着孩子给碰死的,这是命该如此哎,绿衣小伙都说了他妈也不是最好的女人,而且我们还得继续活着呀。

  处世观点:既然一切都是注定好的干嘛还要难为自己呢?天生个子高咱就去马戏团骑马不也一样吗?要看你针对的是舍呢么了,如果你喜欢赛马就去干比赛,但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喜欢马呢?去马戏团也是一样的嘛,这就涉及到了 观点 问题,绿衣小伙明细是前者观点,而主角很有可能是后者观点,所以绿衣小伙就表示了 主角解答的方法似乎行不通, 绿衣小伙还认为夫妇的孩子不是猝死,一定是他们给撞死的,不然干嘛这么悲伤(没办法小伙世界观太乐观)? 还有火车上卖食品的小哥,谁规定买东西就一定要来回走了?你们觉得是我觉得还不是呢,小哥还觉得早上喝酒不好呢,就讽刺了句才早上X点,主角还不乐意呢,我想几点喝酒几点喝,这影响你卖酒了? 孩子爹觉得绿衣小伙是个智障,但主角还不这么认为呢(请注意大家对话时的用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大家都偏激了),孩子妈说了孩子是猝死,但绿衣小伙就是说是撞死的,以上看来所有人都有了对话,而且性格鲜明,出发点观点各异,同时产生了强烈的矛盾,使其剧情不断激化。

  直到后面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是绿衣小伙的问题,但导演又做出了解释,那个牛爆炸的事件,影响了小伙的世界观,在常人看来一头牛快胀气死了(胀气可以潜涉生气),却来了个陌生人了乐呵呵的上去猛戳了它几下,帮助牛放气,围观的人都觉得是在救那头牛,还表示欢迎,儿时的绿衣小伙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于是他看见有人生气了就像那个陌生人一样要去戳戳那人,肯定能帮助那人排除不适呢,就算炸了大家起码还图一乐呢~

  (导演绝对是认同儿童心理学的,因为他的文章中大量充斥着儿童因成人事件的影响长大后做出各种诡异的事情,讽刺成人无视、或忽视儿童世界观的问题。)

  这里反应了绿衣小伙的成长问题 同时也解释了 畸形的成长世界观 和 造成弑母的可能性,但是在枪战之前大家可能又对绿衣小伙的通情达理乐观阔达而产生好感,这又让观众感到惋惜,这前后的变化彻底让观众把立场占了个遍,对于观众的情绪调动有很大影响。

  最后说下缺点,就是观众看这种片很有可能不买账,觉得十分没意思,同时觉得乏味更不爱动脑子联想了,但对于喜欢仔细观察的人来说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最后最后主角自杀我想作为一个串联事件来说说,

  就是上帝可没时间捉弄你们玩,因为上帝早就把剧本写好了,你们只不过是其中的演员,想不想死不是你说了算的,你以为两把枪就能杀更多的人了?老子片让你一个都打不中,告诉你66不一定大顺!跳车那人也是从出生就决定了有今天了!

  那个谁!你不信上帝了是吧?好!那我今天就让你喜怒哀乐都尝一个遍!

  问世间那个凡人能经受得住这种打击?

  主人公拿上枪就回家寻死,上帝还就是没让他死成。

  不按老子的戏路来演 就给老子滚粗!

  还有你说不信就不信啊? 牛都还会爆炸呢!(笑,悲催的人 被好好戏弄了一番)

  《六发子弹的手枪》影评(六):打飞人尊严的手枪

  有感而发,信手拈来,连开六枪。

  短短30分钟,人物如此立体,情节完整,没有一句废话。

  马丁处理过的黑色幽默,会让人感觉“黑色”之庞重能完全碾压“幽默”,但后者又不可思议地轻巧地撑起了一切。编剧和表演无需赘评。简单的故事,视点和立意才是感染力的源泉。

  主题一开始主角就对着死去爱人说出了口,但只说了一半“…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我不知道你去哪儿了”。随着故事深入,下一半也隐隐道来:“我再也不相信上帝”。

  信不信不重要,除了孩子气的自暴自弃,沉重的孤独和哀伤那时根本再找不到安放之处了。这短片就是描述人们那一刻的狼狈模样。

  痛苦相较于快乐,是更积极的因素。少年穿着可爱的绿衬衫逼逼叨了一路。但这积极因素仅仅是指,人感受痛苦是更主动的。没有过多的褒义了。少年持双枪狂怼警察不是要展现他的嗜血模样,这是一个懂得花式马术的悔恨的丑孩子在幼稚地自我毁灭。这点和跳车的女人以及打算崩掉自己的主角,没有什么不同。

  还记得那头牛吗。

  给予你爱或恨的人,被你爱着或恨着的人,这些生命一旦逝去却总是以如此简单到荒诞的方式。被一颗追悔莫及的子弹把脑袋打掉下来;没见到带着“儿女”照片的爱人便在病床上咽了气;因为可能那么一丁点小小的失误死于生命的最开头……这和被一个逗逼心血来潮地掏出火机引爆又有多大差别。

  然后爱也好恨也好,突然找不到安放的地方,简直仿佛它们根本就不该存在似的。

  对此,人感受不到任何的尊严和意义。

  神并不存在,就算存在,反正他现在是没在这里。想着想着,那困扰着所有人的巨大的虚无感再次以熟悉的方式向自己袭来。

  要么自毁要么move on。就连到了这里,其实人都没多少选择的权力。就像被老爸崩掉脑袋的可怜的戴维。也因如此,滑稽的事情发生了。最后主角情不自禁的吐槽起来“今天还真尼玛的操蛋啊”

  听了这话,我相信他应该是能挺过去的。用蹩脚的技术把戴维的脑袋缝回去,打算将其和爱人埋在一起,然后哭起来?哭累了之后开始想着,是不是该给谁打个电话什么的……?

  这时电影早已结束。完美。

  懂点黑色幽默,能大幅降低自己被自己怼死的几率。不不,这不是个笑话。

  买自己最喜欢的蛋糕吃,能吃5个你就买8个;毁掉所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后想起来还是有点小后悔;回想在大巴上泪如雨下的自己,那张脸该是有多让人倒胃口……这些之后,兴许你就不会自杀了呢。人能简单地怼死自己也就能简单地不怼死自己。这不很简单么。

  大部分时候,人都是简单到如此没有尊严的生物,认命吧。

  《六发子弹的手枪》影评(七):six shooter

  故事紧凑,最具震撼力的应该是绿衣男孩小时候看到胀气的牛爆炸的一幕,血肉横飞。貌似是在车上给Donnelly讲的一个无关的故事,而实质是荒诞人生的开始。这件事对绿衣男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牛爆炸那一刻,镜头缓缓的移到小男孩,他是微笑的。在火车上当他讲这个故事时还是那么的兴奋,他是偏离与正常人的,在常规的价值体系中脱轨的,从那写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头脑中的信息几乎都是杀戮,死亡以及对世界的绝望,当他说”妈妈总说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想成为他想成为的料,可这对于想当赛马手的高个子来说还是真的吗”时,我感到这个穿着充满青春色彩的绿色衬衫的男孩对这个世界的执拗,他当然对于donnelly的回答“他可以表演马术”是不满意的。

  导演在层层的铺垫中, 将三个刚刚失去各自亲人的人们安排在了一个人生列车上,戏剧性就在这,绿衣男是孩他们的纽带,点燃了失去孩子的女人跳车身亡的导火索,他的手枪又成了donnelly想自杀的工具。在故事的推进中,是他们对于死亡的感受,对于人生的疑问,当donnelly看到刚刚和自己坐在一列车厢的女人已经死去时,他说出了自己再也不相信上帝的话,当最亲近的人离开之后,我们的生活到底还剩下了什么?绿衣男孩似乎更加理性的说出了无奈:“我们不是还得活着吗”

  结尾也出乎意料,当donnelly想要自杀时,手枪却走了火,这是上帝的旨意吗,还是该相信上帝的力量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六发子弹的手枪》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