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吉岭》是一部由韦斯·安德森执导,欧文·威尔逊 / 艾德里安·布洛迪 / 詹森·舒瓦兹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越大吉岭》观后感(一):《KLIK3专稿影评》穿越大吉岭:出发吧,遵从心的方向
这趟乘坐火车穿越印度的旅行不是为了传说中的美景和异域风情,也不是为了放松疲惫的身心,而是三兄弟为了找回遗失的亲情和曾经的自己。大哥弗朗西斯、老二彼得和老三杰克自一年前父亲去世后,一直没有联系过。大哥出车祸后,发起了这次旅行并为它做了充足准备。可他的两个弟弟似乎不怎么领情,彼得和杰克起先对他充满抱怨,觉得他专断啰嗦,斤斤计较,没有做大哥的风范;他们都想着早些结束这趟旅行,因为一路上的折腾使得他们身心疲惫、狼狈不堪,而弗兰西斯之前所强调的“精神之旅”也没有起到效用。
弗兰西斯出车祸后,异常思念自己的兄弟和妈妈,所以他发起了这次旅行。为了在路上能够学习不同的东西,为了能够找到母亲。虽然他们身在路上,可心中仍旧有许多牵挂。彼得放不下即将生子的妻子爱丽丝,杰克总是偷偷去监听女友手机的留言箱。影片的基调虽然是欢快搞笑,可兄弟三人脸上写满了失意落寞。他们都是孤独的可怜虫,大哥满脸裹着纱布,二弟总是郁郁寡欢、打不起精神的表情,而老三更是和火车乘务员在轰隆隆的火车上,迅速开展一段异域恋情。
虽然我们不知道三兄弟是如何渐行渐远,疏离彼此的,但至少大哥弗兰西斯意识到亲情的可贵,意识到与两个弟弟的隔阂,他要重新凝聚起那股力量。弗兰西斯为旅行做了许多准备,可他们却被一路上的意外和麻烦忙得不可开交,看似一团乱的旅行就这样开始了。兄弟三个一路上的奇遇让人忍俊不禁,除了外在的不可控制因素,他们也因种种矛盾而起内讧,在火车上大打出手,出尽洋相。他们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尤其是在印度这样神奇的国度。
也许理想中的印度之行比这个要完美、顺利得多,不会遭遇火车中途迷路,不会因毒蛇跑出来而被赶下车,不会被小孩抢了皮鞋,不会稀里糊涂地参加一次葬礼,不会遇到那么多莫名其妙却有趣、难忘的事情。但这才是旅行的魅力所在,意料之外的事情才有可能成为以后珍贵的回忆。
三人的兄弟亲情是何时回来的呢?是他们义无反顾地扔掉包,去救三个落水的孩子?还是与母亲围坐在一起的谈话?抑或是最后三人潇洒地扔掉LV旅行包,大步追赶火车呢?也许这份亲情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它被时光暂时带走了,而他们要做的,只是拼命地追赶,就像弗兰西斯、彼得和杰克拼命地追赶那俩火车一般。始终对旅行充满期待,因为相信最好的时光始终在路上,相信通过欢笑和泪水并存的旅途,能在不经意间找到那个曾经的自己。
《穿越大吉岭》观后感(二):与兄弟的旅行
做为一个有哥哥的人,我印象深刻。我俩上初中后的经历完全不同,和老大的话语完全不一样,我知道他的世界什么样,他却不能理解,我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这种隔阂让我非常能理解电影中的对话。
不能不说电影的编剧弄的一手好台词,可能是在美国都是有兄弟姐妹的,在中国的年轻一代独生子导演们可能完全不能体会其中的东西。
举几个例子。
老大:I love you peter.老二:thank you.
老大:I love you jack 老三:I love you too.
老大:Let's make an agreement
老二:To do what 老三:Okey.
《穿越大吉岭》观后感(三):生活在路上
————本片色彩明丽,印度唯美的自然风光被摄影师罗伯特很好的捕捉,影片整体的黄色基调与影片的基本主题------温暖的家庭关系十分合拍。但是在这样一片充满智慧和神奇的土地上拍摄一部愚蠢的电影简直是不能容忍。
這個是我看到的關于這部片子的評論
但是我的感覺不是這樣
至少讓我感覺寧靜
片子的在印度黃綠的基調下
顯出一種生命力
試圖重拾三個人的情親
其實這個片子的框架很老套
三個人由相互懷疑不信任到最后找回作為兄弟的感動
完成靈魂的蛻變
評論家都是苛刻的
但是對我們來說
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感知
不需要很大的收獲
如果看完它
能在你的腦海中存在并且觸動你
就很好了。
《穿越大吉岭》观后感(四):This time tomorrow, where will we be?
終於看了一直很想看的The Darjeeling Limited!片名台灣翻作《大吉嶺有限公司》怪怪der,《大吉嶺特快車》更貼切些。這是一部在公路 (其實是鐵路) 電影架構下,描述一對親情疏離、各自遭遇人生難題與低潮的三兄弟,共同踏上一場心靈之旅的故事。整部電影都是瑰麗而濃郁的暖色調,充滿異域風情,Wes Anderson鮮明的個人風格無所不在,例如:對細節的執著、置中強迫症、平移鏡頭....幕後花絮中有提到團隊如何精心打造主要片場之一的列車車廂 (車廂不是原地不動而是真的在鐵軌上行駛),大至車廂外的彩繪,小至車上的器皿、擺飾,都是純手工或是精心設計挑選過的。片中印度的風景及風土民情美得像畫,彷彿都能聞到空氣中的香料味。
主角三兄弟個性完全不同,大哥Francis (Owen Wilson飾) 那種叨絮計畫狂的性格與Owen在《脫線沖天炮》裡的腳色有些類似,三兄弟的互動總是令人莞爾,彼此都愛對方卻同時也被彼此搞到抓狂,矛盾的情感張力是本片最扣人心弦的部分,相愛相殺的打架橋段令人爆笑噴飯 (這部片有非常多悶騷型笑點),被扔下火車後三兄弟不服氣地對揚長而去的火車丟石頭根本是一群長不大的男孩XD
原本三兄弟都遵循大哥Francis排定的計劃表 (雖然兩個弟弟並不是那麼熱衷,都有想中離的念頭),但反而是種種意外讓他們體驗到所謂心靈之旅的真諦,直到搶救落水印度男孩那段,二哥一聲"GO!",三兄弟終於團結了起來,而二哥沒能保住自己懷中小男孩的性命,那自責的模樣,看得好心酸,AB的憂鬱眼神詮釋悲傷詮釋得真棒,這場意外後,三兄弟的感情變得更為緊密了。
三兄弟雖然親情上是疏離的,但心底仍渴求父愛與母愛,他們帶著父親的遺物旅行,雇用密探也要找到歸隱山中修道院的母親,最後雖然見到了母親,母親還是又一次逃避了他們,最後三人拋下了亡父留下的行李箱 (都是LV做的皮箱啊~~),再次躍上了火車,暗喻著受傷的靈魂,終於學會丟下包袱,迎接新的人生。片尾三弟Jack跟哥哥們分享了他寫的故事的結尾,那串對白正是《騎士飯店》裡他與前女友的對白,本片一開始他一臉不在乎地說故事情節都是瞎掰的,而到了片尾,當他想再次說出同樣的話時...卻再也隱藏不住心思...而Jack故事中裡的男主角,不會去義大利見前女友了。
三兄弟與母親心靈交流時,鏡頭帶出了一串挺有意思的畫面,列車車廂裡住著各式各樣的人:與三弟***的女服務員、把玩毒蛇的男服務員、二哥Peter即將臨盆的老婆、穿著與三弟相同的飯店浴袍藕斷絲連的前女友 (Natalie Portman飾)、片頭沒趕上火車的老人...etc,象徵著每一節車廂,乘載著不同的人生,很意象化也很美的呈現手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人生的大吉嶺特快車上找尋自我。
本片的配樂非常優秀,除了不可或缺的印度音樂外,也選用了六七零年代的音樂如The Kinks、The Rolling Stone、Jack自帶BGM的Where Do You Go To My Lovely,歌詞還隱隱約約地呼應著劇情,片尾的Les Champs-Elysees配著畫面看別有一番風情,德布西的月光配上三兄弟圍繞營火的畫面簡直不能更美。
當然本片還有一大看點就是三位男主角的風采,三人都好帥又好萌!!特別是演二弟的Adrien Brody,西裝、長腿、亂亂的黑髮,瀟灑地不行,開頭躍上火車那幕簡直帥到要窒息了,此外無論是戴著父親的墨鏡、抽著菸、戴眼罩穿睡衣,或是隨便一個困惑表情都魅力值破表!Jason Schwartzman一整個很適合演么弟,夜晚探出車廂抽菸 (然後與女服務員天雷勾動地火) 那幕也是畫面很美而且很帥。演大哥的 Owen Wilson 幾乎全程纏繃帶,但依然帥氣,藍眼睛很美,喜歡歐文總是自帶靦腆的氣質~~ 此外,三兄弟講話聲音都很好聽 (死),看三位男神同台飆戲好幸福。
三兄弟穿越大吉岭的精神之旅。
但这三兄弟的旅行中,在找寻自己,抛弃包袱的释放过程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诙谐。
印度+火车+音乐。
你还能激动什么。
在印度菩提梵音人仰马翻的车流街景集市的咖哩黄色调背景下,镜头上一出现横冲直撞的汽车,我知道,我会再看第二遍,第三遍。。。
在拥挤错乱的火车车厢里人头攒动,钻过一节一节不同class的车厢,经过别人诧异注视研究的眼神,穿过一年未见的生疏,逃过死结般凝住的关系。
你还能观望什么。
一切都会是明朗的黄色。
老大Francis
包裹着纱布看起来像不瘫也痪的脑袋,帅帅的鼻子上一个滑稽的狗皮膏药。
他的固执甚至延伸到2个弟弟身上,可以说是控制欲。
老二Peter
他时常无可奈何的耷拉着脑袋,摆着一副让人忍俊不禁的无力屈服。
老三Jack
一袭亮黄的长袍睡衣
写着半臭极短的短篇小说
固执的用第三人称来否认其实主角是自己。
父亲过世一年后,他们重逢在开往大吉岭的特快列车上。找寻一个答案,为什么母亲不参加父亲的葬礼。火车上,他们讲话,斗嘴,调侃,抽烟,漠视,吵架,喝酒,睡觉。所有经历着的压抑在吵闹中带着小丑的面具压抑着。各自藏着自己的伤口和不安。若无其事挑起争端的面具下是他们对自己的茫然。有人想念已经分手的女友,有人对自己的感情维持度很没把握,有人对计划之外的旅程还是不如表面上的胸有成竹。
半路被赶下火车似乎是一个契机,一个终于可以不用带着面具嬉笑的契机,这个时间点上的沉默,伴随而至的是愤懑的爆发。
他们终将面对自己,在一年后的另一场葬礼中,回忆起不敢回想的那个葬礼。
伤疤暴露在印度热力的阳光下似乎不是那么的可怕,至少你敢揭开他。懦弱的是再次转身就逃的母亲。母亲的再次逃避,很讽刺的是,原来宗教并没有救赎她,只是变成了她的庇护借口。
不惊讶,谁找到了自己。是投奔于宗教事业当了修女的母亲。还是抛掉行李,再次跳上火车的三兄弟。
不甚特别的心灵之旅,甚至略微温情。因为赋予了多种标签而醒目。印度。梵音。逃离。寻找。放下。自我。火车。陌生。忧郁。冲着这些标签,这是部值得看的电影。
偶尔顿住的镜头,跳跃式的环视中,印度白袍的懵然,三张不知所以然的呆楞表情。如同1、2、3木头人似的幽默。多么讨喜和善的一部电影。
飞扬过身的尘土,黄得很和善。
(因为印度,因为大吉岭,链接到了这一部片。。惊讶的发现,老二是Andrien Brody饰演,那个总是忧郁着眼眸,沉重着身躯的Andrien,我的惊讶迅速的转变为惊喜。用眼神在演戏的演员越来越少了。)
印度。啊。印度。也是必行的一站。
穿越喀喇昆仑入巴基斯坦到印度。听起来多么美妙。。当梦想越发美味的时候,你越憎恨时间只是短暂的2个月。
《穿越大吉岭》观后感(六):《小西天的午夜》
加班时,会去朋友joker家住。晚上10点多从单位出来,坐在公交车站吸尾气,吸多了车就来了。在车上想着又是一个屌丝之夜,然后下车走过长长的不夜街,买几罐啤酒去和joker品尝。在小区里迷路一会儿,然后坐上电梯,站在防盗门前故意不把声控灯弄亮,想吓唬人,最后开门却没做出恐怖的表情来。进了屋大家寒暄几句,开窗吸尾气然后喝酒吃鸭肠听琴声看电影片段,睡前joker念一段《绝伦暴徒》。午夜时分的小西天总让我当做一种特殊的锦囊。当你偶尔放空时,神情一恍惚,好像还处于joker家的小床上,旁边joker穿着睡衣拨弦。妈的人的青春太短暂了,所以当你到达一定年龄,而并没有随着年龄而变得事故与精明时,我不得不说这样的人一头儿是傻逼,一头儿是总算没和生活苟且。“24小时热水的家”将是一句金句,存留我心。
《穿越大吉岭》的贱,不用多说。韦斯·安德森的冷幽默全世界都无敌。本来我想说电影,但总是思绪无法从小西天挪开。买蜡烛的那个晚上,不到11点我就躺床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joker可能醒了可能没醒,我洗漱,然后事儿妈地喷喷补水喷雾,装作正派面带笑容走出小西天去坐车上班。到了单位立刻就把夜晚的那股惆怅抽走了,此刻我家猫在我旁边和地上一粒尘土较劲。我一到21点准睁不开眼,但老子坚持到22点就点了天灯一般精神。这臃肿的大肚腩和怪异不协调的身体,加上唯唯诺诺的天性,孩子竟然能长这么大,着实是人伦的奇迹。一个人的生命里有几个小西天这样的午夜?哦,夏夜的风把我直接吹醉了……
2013年6月23日
《穿越大吉岭》观后感(七):在旅程中走下去
在寒假最后一天,终于看了一部吸引我的电影,美国独立制片,《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下面有剧透,尽量不要动:
来自美国的三兄弟自从父亲去世后没有任何联系,而母亲远在喜马拉雅山麓当修女。老大决定安排一次乘火车穿越印度的心灵旅行,为了能够修复兄弟间的亲情,找回自我。老大很老大,什么事都要管,有点急不可耐的想要重拾兄弟情义,最近出了车祸,心痛加身痛。老二很老二,婚姻濒临破裂,总是郁郁寡欢。老三很老三,被女友甩了,写蹩脚的忧伤小说,一路想泡印度女孩儿。在旅途中,三兄弟打架被赶下了火车,流落荒野;三个孩子落水,兄弟仨救起两个,死了一个,然后参加了孩子的葬礼。之后,他们赶往母亲的修道院,可惜母亲已经超然于世,给兄弟仨讲了一些大道理,便悄然离去。最后兄弟仨终于悟出了道理,扔掉所有的行李和父亲的遗物,趴上下段旅程的火车。
其实这种电影是最难看懂的,到底要表明个啥?丧父、车祸、离婚、分手,再加上母亲不闻不问,这足够让人极度迷离。各自郁闷各自的,渐渐自己迷失在不如意中,亲情疏离于悲痛中。老大曾打算在印度的宗教氛围和风土人情中寻回亲情,最终还是母亲点醒了他们:忘掉悲伤,放下过去,从阴影中走出来,继续生活下去。三兄弟看清了自己,发现原此是彼此是命运共同体,就如同一趟列车的乘客,继续的生活下去。如此简单的道理,在导演的预谋下,变得拐弯抹角,妙趣横生。
这部电影很是诙谐,诙谐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对比。三兄弟性格迥异,再加上亲情的疏离和各自生活上的不如意,好多矛盾都集中到了狭小的火车包厢中。三个美国人深处神秘莫测的印度次大陆,格格不入,忍俊不禁。这种幽默是非常隐性的,藏在三兄弟不太搭调的沉默言行中,藏在印度迷人风情的忧郁中,实在是有点忧郁,但是远非绝望;你会察觉到自己的不愉快,但是可以很明确的预计到,接下来会好起来的,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这部电影于2007年10月放映,讽刺的是在之前的8月底,扮演老大的好莱坞喜剧演员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因情所困,割腕自杀,所幸未遂。萤幕上的欢乐谐星,私底下也不过是俗辣的凡人,在现实中经历着电影里的人生,但是却未能像电影中那样领悟人生的道理。不过还好,威尔逊已经从情伤中走了出来,今年三月重返影坛,继续拍喜剧。
http://www.hengcuo.net/articles/the-darjeeling-limited.html
《穿越大吉岭》观后感(八):又见安德森
如果不是里面浓浓的美国口音,我真的会以为这是欧洲电影,甚至是法国电影,因为在我印象中很少有美国导演能够拍出如此有味道的电影,淡化了一切故事情节,只是突出一种状态,一次旅行,可能计划再周密,也比不上变化更突然,一切的一切,就是生活吧?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不得不承认,我是看完了之后搜豆瓣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的导演安德森也拍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两部电影刚好最近都看过,而且都非常喜欢。如果放在一起比较,真会发现出自一个导演之手不足为奇了,因为其中的电影手法和人物安排都有很强的相似性,虽然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节完全不一样,但是里面都有火车,都有很荒诞的人物,甚至可以说都有很相似的“故事”,那就是淡化了一切的“故事”,电影本身是一个故事,如果说有故事的话,但是安德森想告诉我们,故事本身是一个电影,如果没有电影的话。。
《穿越大吉岭》观后感(九):旅行的意义|千山万水,都只为那转身回程的一个背影
首发于公众号“河畔电影院”。
2017-10-21 CHRISTAN 河畔电影院
◇ 标题取自豆瓣网友艾小柯对电影《穿越大吉岭》的评论 ◇
《穿越大吉岭》是最不韦斯·安德森的一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熟悉韦斯·安德森的朋友都知道,这位美国著名导演的作品,往往带有很强烈的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和特色,比如《布达佩斯大饭店》,单构图而言,就足以让无数强迫癌过把瘾,随便一帧截图,都可以用来当壁纸,分分钟收割一众粉丝。▽
以后,我们会单独用一期的篇幅来介绍《布达佩斯大饭店》,下面进入今天的电影推荐。
▷ 第38期
故事讲述了美国一家仨兄弟在印度的心灵救赎之旅。
不得不说,主题是老套了一点,因为这样的电影真是太多了,而且美国人一言不合就去印度的电影也不少,好像自己国家的宗教不灵验,去印度用恒河水点化一下、接受一番洗礼就能荡涤灵魂了。
但是旅行嘛,路上总有各种各样的意外,这也是旅行的魅力之一,如果拍成电影经荧幕放大后,更有赏玩之趣味,也说不定有某个景点就刺激到观众的神经末梢了。
自从父亲的葬礼后,仨兄弟有一年没有来往了,彼此间也构筑了很深的隔阂。于是,老大弗朗西斯主动带头安排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旅行,企图让兄弟三人在印度会聚,坐大吉岭号列车穿越城镇,找回自我,联络感情,寻回心灵。
为了这次旅程老大可谓煞费苦心,行程详细周密,甚至专门雇了私人助理,将每天要参观的庙宇打印塑封(要是以后出门遇上这样做攻略的小伙伴那真是福祉啊),可见其用心良苦。
但是这样无微不至的行程安排终究没有让兄弟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旅途中他们各怀鬼胎,神经质的老三皮特偷偷买了机票准备去意大利找藕断丝连的女友,而且在火车上背着其他俩兄弟和列车员来了一发,但是转身甜青柠列车员又跑去和列车长xx,列车圈真乱,后来皮特再次要求但是被甜青柠以有男友为由而拒。
看,下面这位就是老三念念不忘的女友,够大牌,不过只在末尾出现了几秒,说到底娜塔莉·波特曼只跑了个龙套。不过,在韦斯·安德森的短片《骑士酒店》里,可以看到他俩的戏份,这部片子里老三身上穿的那件黄色浴袍就是从《骑士酒店》里的过来的。
再说说老二杰克,这货买了一条响尾蛇准备带回去当纪念品,但是在火车上装蛇的盒子破了个洞,最终三人被列车员赶下车。
被列车员踢下火车后,计划可谓全乱套了,助理也辞职了,在沙漠里徒步穿行了一晚后,他们第二天救了几个落水的孩子,但是其中一个不慎挂掉了,当地村民要求他们留下来参加小孩的葬礼。
印度少年的葬礼实属剧情的转折,也开始接近了他们所谓的“心灵之旅”。同时也穿插了父亲的回忆,让旅途的起因和背后的四分五裂的家庭关系得以展现,这段剪辑也推进了影片的主题,三兄弟也开始从内部分裂走向难得的统一。
当然了,还有抛弃他们的妈妈,他们去找母亲,试图询问她没有参加父亲葬礼的原因,但是我不能往下叙述了,否则要剧透了。总之啊,人生没有必要一直背负过去,那真的没有意义。(可是臣做不到啊!)所以,最后三兄弟趴火车准备走向归途的时候,连行李都扔掉了,回归生活才是影片的主题,至于那些咖喱味的风景画,只不过是旅途终结时回头的背景而已,生命有始有终,旅行亦是。
•END•
差点忘了说,还有个大龙套,在开头。
▼
往期佳文
浅谈新浪潮
电影是我唯一能握手言和的朋友
关注河畔电影院
否则你没好电影可看
《穿越大吉岭》观后感(十):跟着影片坐火车
难得一见的好片。
Total Film给了五颗星,这么短评:
quot;A tall tale of mishaps and misadventure that settles into a thoughtful ,moving, journey.By turns funny, smart and poignant, it’s one of the most satisfying film of 2007"
剧情并不复杂.在父亲去世一年以后,大哥Francis(Owen Wilson)集结了弟弟Peter(Adrien Brody)和Jack一起进行一次穿越印度的心灵之旅(欧文威尔逊一直在强调的一点).
影片开始Peter在追着Darjeeling limited时候,就可以看出影片的音乐很是用心(不过我不很在行音乐就不多加评论了),摄影亮黄色调也颇为轻快.另外,比尔默瑞的露脸也让人惊喜了一下.上车以后,三人在餐车的谈论算是第一个小小的高潮,Peter的老婆怀孕了,但是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去承担责任;Jack写了很多短篇小说,但主要是关于家庭里的一些愚蠢的小事,Fransic就比较惨,出了车祸满头包着绷带.虽然是些很烦恼的事情,但三位主角叙述之下却显得格外有趣.然后影片就一直持续着这种让人莫名其妙就因为某句话笑出来得轻松气氛中.这种有趣的事情一直持续到看见三个印度小孩落水,后来被邀请参加葬礼.气氛变得有点让人不这么的轻松,而后对于父亲葬礼的回忆,最终见到自己的已经是nun的母亲,离去,直到最后三人甩掉自己所有的行李,跳上另一班列车事.故事结束.三个人真正的经历了他们的心灵之旅后,找到了他们的方向.
当最后三人跳上那趟车的时,眼泪终于忍不住流出.可惜没有在电影院里面看,不然当列车缓缓前进时电影院亮起灯的那一刻,真的会是最美好的片断.我们都想在旅途中寻找到宝藏,但最后,真正获得的一定会是方向.任何喜剧的都有着哀伤的潜台词.其实只是因为身处与绝望深处的人才会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表现,或许你可以叫它做搞笑.这也可能是最自然的一种笑料,比起硬想出来的笑话更加让人觉得开心.这就是现实的一个讽刺吧.能够让人觉得开心的人,通常一定一直处于绝望之中吧.影片中的三兄弟也是如此,各自埋藏在自己深深的内心.做事都有自己偏执的规律.亲情本来只是增添烦恼的要素.可以从开始时候关于护照问题的喋喋不休看出,同时也为了一些小的物件比如皮带,刮胡刀产生争执.直到最后,三人终于互相信任,原来把护照都放在大哥的手里,继续这次心灵之旅.其实他们已经找到了终点.
若是遇到什么不顺利,可以在这部片子中找到怎么样摆脱悲伤.生活本来就是辛苦而绝望的,很多痛苦怎样也无法忘记.其实摆脱痛苦的方式并不是要去遗忘,而是接受.就像影片中的兄弟一样,参加了印度的葬礼,还是会想到父亲葬礼的那天,终于寻找到了母亲,却无法再在一起生活.没有什么能掩饰住生命本来的样子,我们只能随他转动.事情已经无法改变,只有选择了去面对,才能抛下过去,去寻找自己新的方向.以往是那趟大吉岭特快(the darjeeling limited),可现在应该登上新的列车(没注意名字),既然如此,那以往沉重的行李也可以丢弃了.
顺带一句,欧文威尔逊犯贱已经习惯了,只是难得遇上好片子.不过贵为影帝的布洛迪猥琐起来还真是惊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