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8-18 03:29: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精选10篇

  《东京奏鸣曲》是一部由黑泽清执导,香川照之 / 小泉今日子 / 井之胁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一):跌入谷底也不要放弃

  可能因为在日本生活过,所以对日本的电影感到格外亲切。但日本的电

  影也是良莠不齐,有的绝对低级脑残,但这部电影随不能称为大作,但也是一部深入人心贴近社会中下层人们生活的好戏

  电影中一家人住在离电车轨道非常近的地方,每当电车呼啸而过时,家里也是一样声音。这个场景,就是日本穷人标志

  被裁员的爸爸,一开始只顾沉沦在自己不幸中,面对天才儿子非但没有鼓励反而暴力相向,不能说他不爱自己孩子,只是在自己的逆境中已经迷失了方向,好在他还是愿意自食其力双手劳动去继续支持家里的生活。最后被车那一撞,显然是把他彻底撞清醒了。

  主妇妈妈,面对大儿子离开丈夫困难还算冷静,并且支持小儿子追求音乐梦想,她只是迷失了一天,就又重新回到了生活的正规上,值得赞扬

  可爱小儿子,是个勇敢好孩子理解大人懂事,也是家里的希望之星。

  剧情和导演设计出这样的电影,无非是想鼓励人们,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面对已经无法再重新来过的生活,要多与家人沟通,多坚持希望与憧憬,加油!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二):《东京奏鸣曲》,人生奏鸣曲

  很久以前在心里就已经把日本电影划定为一派了,那代表着一种风格。《入殓师》是最近看的一部,是让我可以记住细节并且愿意去想的一部作品

  无意中看到有人推荐此部,开篇的场景总觉得很熟悉,后来发觉熟悉的或许不是场景,是那种色调,那种氛围,是日本电影的味道。当代日本年轻人,有许多已经开始远离日本电影。想想我们国家大概也是一样吧。很惭愧的回想,已经有很久没去关注过国产电影了,日本电影倒是看了两部。那种感觉是欧美与国产电影所不能给予的。并不是因为到过这个国家就特意关注它的作品,虽然也会有这个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喜欢它的风格,也许缺乏激情刺激,但看过后的感觉会在心里萦绕很久。

  失业,是难以面对,却在最近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品以主人公一家的爸爸失业说起。很有骨气的走了,然后开始游荡,想办法瞒住自己的现状家庭也是日本很典型不冷不热型。这时一个亮点出现了,他的同事。同为失业,原来失业也可以作为一种职业面子,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在这一阶段,从众与虚荣心理被全部展现出来,也许日本人认为那是理所当然吧,那确实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一种特性。就像LV包在日本已经远超过了一件奢侈品价值,那是一种阶级象征。还记得初到日本看到无论男女,满城尽背LV的情景时还很错愕,到后来已经不愿意再去侧目多瞟一眼的转变。因为经历过了太多从众的现象,仿佛没有了它,反而不自然。那种感觉真的很辛苦,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活给别人看,仿佛自己的价值就在于需要其他人去定义一样。

  人从高处落到低处,不适应是种必然。但适应能力也是人所具备的。爸爸从开始对体力劳动的挣扎,到最后接受了那份清洁工工作,而后又那么认真敬业的做着,是种转变,也体现出他的努力。与其好面子拖到死,还不如努力的重新开始。但这种开始又是伴有压力的,就像他最后看到妈妈后逃开了,疯狂的逃,直到被车撞到。虽然醒来后的表现有些无厘头,但仿佛那就是一种重生平静的做自己,去迎接今后的生活。演员最高境界大概就是你看着看着就仿佛不觉得那是在演戏了,一直都喜欢香川的演绎,本次更加不例外,他会让我觉得这个角色不应该再找其他人去诠释,那种茫然与挣扎的感觉,淋漓尽致

  作品中的几条线相当清晰。妈妈的那条开始感觉很平凡,也很普通。这种氛围的日本家庭应该还不在少数,所以并没有什么惊奇之处。她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感觉很“暧昧”,此处取模糊不清之意,也许大儿子临走之时说的是所有人在内心都想要表达的,可真正思考下,他们为什么要离婚呢?既无吵也无闹。暧昧。直到妈妈线的亮点人物出场。这里面偶遇,及说明偶遇的段落为以后的合理做了铺垫。妈妈的一系列行动都在说明着她的不平凡,或者说其实每个平凡人身体里都蕴涵着不平凡的力量。与男人行为不解中存在着合理,也对观众的心里是种冲击解脱。妈妈去寻找她的路,喜欢她走在海边的几个镜头,那是让观众思考的时候。最后,她回到了她的生活中,可屏幕前的你会觉得她其实不一样了。

  大儿子开始参军的部分不是很喜欢,可能与反战心理有关,不过最后他的信还是很舒心的。而且也有种在迷茫中终于找到方向之感,我想大概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吧。对大儿子的描述都是通过第三方,也通过那些报道,我们看到了一些日本人的想法对错且不说,我还是相信本作要表达的是大儿子最后信中对妈妈说的那些话。

  还记得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就很震撼,且不说结尾,是1900的气场让我感叹,原来音乐是可以有生命的。二儿子的眼神,他对钢琴的执着,虽然稚嫩,却印在我心里。他的体内也一定像妈妈一样蕴藏着不平凡,最后的独奏,能够使所有听众站起来的音乐会拥有着怎样的分量特别是还加入了之前的小对比,还是那句话,音乐是可以有生命的。结尾的处理很喜欢,也很自然。一家人,曾经人偶般的一家人。相信整个过程是一个注入生命力的过程,是寻找希望的过程。

  一切的一切,更多来源自观众的自身想像,思考,与体会。人需要有这种机会去做这些事情

  绝望过后是希望,关键是努力去寻找。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三):东京物语

  时间:2008年10月12日19:45

  地点:Imperial影院

  事件:蒙特利尔新电影节(Festival Nouveau Cinema)

  为什么?为什么又是日本片?

  继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我把心中最爱的电影那一票投给《入殓师》之后(http://www.douban.com/review/1479367/),我再次被日本电影的细腻折服。

  开场的那个镜头就很有意思温馨的家中,除了静物,还是静物,但从外面刮进来的风雨昭示了这个家庭将要面临的气候

  丈夫被解雇,无法面对家人,遂装作照常上班,实际上每日却是到处晃荡,这样的桥段并不新鲜,我们在中、日、韩近年的电影都早已看过。而《东京奏鸣曲》却能在压抑的氛围中找到一个搞笑的突破点,让观众们稍微喘一口气,然后再次利用他人的故事将你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之火扑灭。

  家中四人,虽然戏份有重有轻,但对于主题的阐发都同等重要。在这个绝对遵循东方传统家庭等级礼仪(从父亲啤酒的那段可以看出)的四口之家中,孩子的自主与反抗却是一天都没有停息。

  虽然主角们只是日本社会的普通一家,但经济政治对升斗小民生活的影响却非常巨大中国雇员对日本雇员的冲击、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军事、经济)等等。。。

  在日本温情文化的背后,总有一些特别漫画、特别夸张的角色,在这部电影中,担任这一角色正是老戏骨-役所广司。片中他那一角,让人喷饭之余,更是让人心酸。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四):无处可逃

  《东京奏鸣曲》讲的是一个压抑的故事。

  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佐佐木因为担心失去家长权威以及影响家庭的稳定,不敢将自己失业的消息对家人如实相告。每日清晨他照常西装革履出门,在公园里吃着别人发放的免费便当,出入在一个又一个求职场所。明明是无所事事的一天,深夜回家还不得不做出忙碌状。一切没有引起妻子怀疑。小泉今日子饰演的妻子是个贤惠温柔有内心独立想法的女人,身为全职主妇的她却不声不响地考了一张驾照,这个没有实质意义举动让人窥见其想要从沉闷单调的家庭生活中探头呼吸愿望

  大儿子阿贵是城市里最常见的那一类青年,无一技之长打工也只能发传单,深夜里他和朋友将发不出去的传单通通扔到河里,就好像扔掉了一无是处的自己那样。念小学年级的小儿子在学校里是一个沉默乖张的少年,他想要学习钢琴,不料遭到父亲反对,于是偷偷将午餐费挪用去交钢琴教室学费

  电影在一段宁静的钢琴曲里开始,主妇静静地打扫房间微风从挂着白纱的窗口吹进来,她偶尔停下手中的事情看看外面的世界。房子是一栋棕色的旧楼,色调偏冷,整个画面有小津安二郎的风格,是非常典型的日式风。我常看的日本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温和缓慢的长镜头很多的,二是怪诞的暴力的视觉冲击大的。前一阵看的《告白》和《被嫌弃的松子》都算是后者。《东京奏鸣曲》的导演黑泽清曾以恐怖片作品闻名,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这部风格明显转变的电影里始终隐藏着一种将要爆发出来的暴戾之气,家庭成员们各怀秘密毫无沟通的生活让它看起来像一张脆薄无比的纸,它仿佛口罩紧紧蒙着他们紧张面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现实忽然戳破。

  佐佐木在公园里遇见同样失业的高中同学黑须,并从黑须那里得到许多失业者应具备的常识:关于遣散费的领取和保险金的申报,对家人如何撒谎,手机一个小时响五次铃,让自己看起来仍然很忙。黑须滔滔不绝的传授和佐佐木发自内心崇拜让这一情节显得非常荒凉,公园里坐满了等待发放免费便当的人,其中有老人,更不乏和他们一样的壮年男子。失业的恐慌天空乌云那样低低地压在城市的大厦顶部,人们面无表情如同一群群不吉祥的寒鸦排队蹲守着自己的下一餐饭、下一份职业。

  大儿子阿贵有天拿回家一份参加美国志愿军的表格,从阿贵的口中可以得知日本的安全要全赖美国军队保护,作为年轻人阿贵认为参加美国志愿军也是保护家庭实现身价值的方式,但父亲对他的参军志愿表示直接反对,他说“这个家由我保护。我养你是希望你过得幸福。”这话从业已失业的佐佐木口中说出来是无力悲哀的,事实上不能自保的社会环境萧条的经济现状使人们如同站在一条条行将断裂的独木桥上,佐佐木临近崩溃。

  同学黑须终于难以承受压力,开了瓦斯和妻子双双死于家中,黑须的死亡使佐佐木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立即接下一份卖场清洁工的工作,决意无论如何也要扛下去。拖着一身疲惫的佐佐木夜里回到家中,在邮箱里收到钢琴老师写给他们建议让小儿子健二去报考音乐附中的消息。知道自己被欺骗了的佐佐木怒不可遏地打了儿子,他感觉自己的权威扫地,妻子却愤怒地驳斥道,早就看见过他在公园里吃免费便当,早就知道他失业。正是为了维护他的面子而没有将事情说穿,而现在这权威没有也罢。

  仅有的一层保护膜戳破,几个家庭成员纷纷陷入茫然中,像在海上失去方向的小小船只,被生活的海浪推着四处飘摇。健二在放学途中遇到离家出走的同学,协助对方逃跑一段之后,同学终于被赶来的家长抓回去,同样也想离家出走的健二藏在大巴车行李舱里,被警察发现带走,拍下人生中第一张留案底的照片

  妻子被入室抢劫的强盗挟持着开车走上离家的路,中途下车去卖水,与一身清洁工打扮老公撞个正着。碰面时,男人仓皇失措地逃跑,也许是他不想面对现实懦弱使妻子深深受伤,她亦驾着车和强盗一起直奔海边,直到没有路。

  “前方是什么?陆地,还是船?”女人问。

  “我什么都看不到。”强盗说。

  相比从一个失败的锁匠变成一个失败的强盗的抢劫犯来说,女人的问题多多少少还带着一点对未来的盼望,就像她曾经在夜里的沙发上两手伸到空中发出虚弱呼唤:“谁来拉我一把?”谁来将他们拉出无望的生活。小泉今日子的脸沉静温婉,犹如平静的湖水下慢慢破碎涟漪,她绝望的表演让人尤为心动

  女人躺在沙滩上,海水一潮一潮蔓延,黑色的海水,犹如黑色的生活,如此绝望。与此同时,她的老公在阗寂无人的公路上等待被一辆车碾过,她的大儿子怀着对杀人的恐惧和对选择的质疑回到军营,她的小儿子则被囚禁在肮脏湿冷的警察局地下室。这个夜晚他们都试图完成一次对生活的叛逃,女人和强盗做爱,男人求死,健二在警察的质问下固执地保持着沉默……有几个分镜头是奔跑,佐佐木逃避妻子的在路上奔跑,妻子开着偷来的跑车和强盗奔跑,健二拉着同学的手在街道上奔跑。他们跑着,却都没能跑掉。

  大多数时候,现实生活中,这家人的命运不过如此了。看到这里我在想,如果故事到此结尾其实很不错人性天生的软弱让他们在生活中根本逃无可逃,每一个曾经深陷困境的人都能体会那种绝望,那种哭天无路。在黑暗的甬道里摸索着的人们,很难真正相信所谓希望在转角

  天亮了,健二回到空无一人的家里,一切像电影开始时候的画面,平静,微冷;女人在海边的空屋子里醒来,海滩上两条孤独的车轮印表示着强盗开着车冲进了大海;佐佐木也在公路边的杂草里醒来。他们都没有死,前一个夜晚像老天开的大玩笑,他玩弄了你却忽然放过你,所以纵然有再多的绝望,也到了必须振作起来面对的时候。

  电影的结束是健二去考音乐附中时的一场现场演奏,他果然如同钢琴老师所说,是有天分的小孩,精彩的演奏让在场的人都为之默默动容。在众人的目送下,一家三口离开了考场,阳光静静地照进来,仿佛昭示着救赎的完成。但谁知道,故事只是在这里告一段落,它在别处又继续发生着,一样多的喜怒哀乐。

  这个结尾于我而言是乏味的,于一部电影而言也过于平淡。它有可能在极大程度上抚慰了画面这厢受着伤对现实有着无限质疑的人们,但同时人们也清楚知道,它不过是儿童临睡之前的那一则童话故事,是一剂短暂的安慰药,让他们有得以怀着希望入睡的借口,哪怕明日还是让人绝望。

  电影里只有一个作为反光面的存在,就是钢琴老师。她显然婚姻不幸,但以主动镇定的姿态结束婚姻,并将生活经营得有条有理,自己也是十分优雅美丽。健二路过钢琴教室时流露出来的向往神色,就是我们所有平凡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向往之所以是向往,不过因为我们总在一些无奈何的状况中深陷着。对于生活,我的态度是,既然死不了,就好好活着吧。反正你注定无处可逃,反正你迟早都要离开。这也是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说的全部。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五):国境,小小东京

  15岁时我遇见星野和莲见,看他们的雪白衬衣逐渐染上暗红堕入阿鼻。诗织的手机挂件一直在高压线上吟哦,就像阳子后来一直戴她的帽子弹《月光》——也许,德彪西要等到老去才有和她一样的光头。

  那年我找到自己的以太只跟自己对讲。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仅只关于我一人而已。

  那年恨不得与全世界对峙,沉沉浮浮反反覆覆一时如溺水之鱼无处皈依。

  那年不再能听古典的醇厚绵长。

  一晃经年,真真是梦里花落知多少。

  再听见一个少年在阴影里奏响《月光》,万籁寂灭,只一小块明亮映射在琴旁。

  而我这里,则晨鸣啾啾,将是日出东方。

  全剧终了,卡司表覆盖最后的人声鼎沸和琴盖阖上的沉闷声响。我甚至想象离开琴房的佐佐木一家,连同准备从战场归来的阿贵欧尼将,都在仰头迎向太阳照耀的方向,表情淡漠清和。

  无论经历过怎样的波澜壮阔,终还是要风平浪静的。

  当理想照进现实,老徐坐在门口整夜整夜诉说。我尚不能上升至那种高度,只看到现实侵入理想后大部分人的沉默。临界点在哪儿。

  年少时我最想看到黑夜与白天交汇在何处。后来一直找寻一本叫“DAY MEET NIGHT”的书,意欲窥探如何落幕。我始终很唯心的相信两种事物间必定存在第三空间。就像有那么多人,迷失于理想与现实的国境。找不到平衡两者的天平。国境外,很可能正战火纷飞。

  国境。从大子房间一直延伸到二子房间的直线。向南是消极寡淡,向北,只能决绝。

  佐佐木家,就是个小小东京。是切成四分的圆。爸爸代表墨守成规的上班族和哥哥代表不顾一切的追梦族分据两端,妈妈和弟弟是在现实与理想中摇摆的人们。只是大多数人最后都将不得不屈从于现实,有道是:一文钱逼死英雄。

  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做不到某句名言的坦然豁达,至少还可以承担以及忍受。

  但周国平说,我们的接受已经包含着反抗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忍耐也的确是人最大的挑战。即使面对现实。

  (据说黑泽清是拍惊悚片的,果然这类导演对光影的掌握炉火纯青到能用其变化作导索,纵以我这等LEVEL E的分析水平也能稍稍说出些门道。明明灭灭间又是几个起承转和。)

  佐佐木一家其实都很能忍的。

  比如佐佐木这家伙,极看重自尊这回事。倒不是好面子。他也只对家人如此。觉得喊他去别的科室重头做起是侮辱了身为总务课长的自己,所以自动离职。向家人隐瞒失业的事实是基于自己一家之主要养家糊口的大男子主义和责任心。恼火于大儿子的不逊,对小儿子管教甚严,说“说出来的话就轻易不能改变”“在孩子面前没有做家长的尊严那还得了”这样的话,更加不会道歉。

  不能否认佐佐木算是个勤勤恳恳的老实人。事事皆不如意的时候还是忍下来,甚至做了最嫌弃的工作。而认识的人中有相同境遇的,已然不堪重负自裁往生。

  如果没有捡到那笔钱,如果没有遇到妻子,如果没有遭到车祸,后来的佐佐木是怎样的?

  他跌进垃圾堆里哭着说“我想要重新开始”时是真的绝望吧?教育儿子要“诚实不欺瞒”的自己却拿了不属于自己的钱,往高里说那就是对灵魂的鞭笞叱责对自我价值的否定,更妄论是在妻子震惊的目光下仓惶逃离?!

  或许那车将从他身上呼啸而过时他真以为自己死了。活着,是不是真的太辛苦

  然而当他醒来看见依旧晦涩的天空,很多东西却不一样了。死都可以了,还有什么不可以?那一信封的万恶之源丢进失物处,身上那身橙黄工作服也KIRAKIRA得多。恶俗的讲,他经受住道德的考验,自尊得以保全。抗战胜利,从此天高海阔,贫穷也贫穷得自由。

  (由此请让我再次膜拜导演驾驭光影的功力。恰到好处的时间恰如其分的感情,画面明亮度得到提升,整个一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说句题外话,不知道为什么,香川照之这张老脸明明看起来穷凶极恶,为毛气场无比正直捏。。。)

  当然假如佐佐木家的妈妈不是那么淡定,佐佐木家兴许早就翻了天。其实阿贵大子劝妈妈离婚真的没错啊。这个女人,为人妻则善解人意贤淑通达,为人母则和蔼可亲宽容耐心,且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又有儿子支持,哪里需要委屈自己和个老刻板讨生活,又何愁不觅得好人家再嫁。可她笑的温温柔柔说“这个家没我怎么行啊,而且家庭主妇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光啊”,眉眼满是知足。是不是到了那个年纪的女子,大多能反而超越了接受而变得享受起柴米油盐的生活?甚至不介意欺骗,替丈夫圆了对自己的谎言。

  其中有多少伪装。她大部分时候一个人来来往往,买菜,煮饭,打扫,假装没有愿望,任由生活将自己从如花美眷磨到春去人老。或骗骗自己说是南柯一梦,醒来自会有别样人生灿烂华年。但其实,她要的,也不过是一辆能自动开合的车,予自己一时半会的解脱就很好很好。

  如果没有小偷没有入室抢劫案没有劫持她上贼车;如果她没有见到丈夫最落魄的样子,后来的佐佐木妈妈会怎样?

  她终于有机会抛开一切做回自己。敞开车篷油门踩到底,她要一路奔去尽头。忍耐了太久太久。她一直想有什么可以救她出水底,觉得自己快要窒息。她在黑暗里看到海的那头有条很低很低像星星的亮带。那是她的救赎。第一次,她终于能卸下冷静失声痛哭。

  然后太阳逐渐从海平面升起,打在她脸上的每一寸明亮,都将带她出离长久的灰色世界。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说起来这组长镜头很漂亮,镜头,光线和OST完美COMPLEX!!)

  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才终于懂得妥协其实也是种抗争。健二却在他六年级时就已经明白。说着“大人真自私”这样孩子气的话,还是黑犬黑犬放弃了不吃饭也要学习的钢琴,这少年老成的小子,老早就知道这只是战术,叫蛰伏。他始终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做自己认为没有错的事情。他第一个穿越过国境,不曾混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比其他家人都更早习惯过程中需要作出的牺牲和忍耐,并且似乎不看重后来。而后来的事谁都不敢说。

  我自己难得好兴致,看完电影还能胡说八道乱写一气。仔细想来已经很少会认真去看去写这些东西,事实上,离认真已经好远好远。佐佐木家不过是东京一角,是用着我最欢喜的倔强认真在生活。

  然后我想到我的国境好像被丢在了过去。如今端坐在两极,不成气候。也罢也罢。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六):生活的真实

  据说《东京奏鸣曲》是一部被遗憾地忽视了的电影

  因为那一年出了拿奥奖的《入殓师》

  也因为全世界经济低迷,人心荒芜

  急需《入殓师》这样,尊重第一个生命的尊严的电影

  《东京奏鸣曲》这样一部揭开罩在真实生活上的美丽面纱的电影

  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人有时就是这样,需要一个永恒的谎言

  在自我欺骗,自我逃避,在向他人表演幸福与美满中

  获得“幸福”与“成功”

  只是,

  当一个人静静地望着飘飞的落叶

  听雨打窗台的嘀嗒声时

  会有偶然袭过的高空坠地感吧?

  许多家庭很“幸运”

  他们在掩饰与自我麻醉中平安度过了一生

  而佐佐木一家是不幸的

  这种伪装性的生活在长期的发酵后

  某一天终于全线爆发

  面对这一切,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逃跑

  拼命地跑

  但是除了死,已经无路可逃

  爸爸、妈妈、哥哥、健二在触到死亡之墙时全部被弹了回来

  必须要真正面对生活的真实了

  虽然残酷,但卸下了心上的枷

  可以轻松地弹一曲月光奏鸣曲了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七):anyway 我们都要活下去

  很多时候,都觉得无路可走,被扑面而来的压力逼迫的喘不过气来。

  一个日本的中产家庭,因为父亲的失业,改变了一切。电影的后半段很曲折离奇,爸爸被车撞到在路边,妈妈开着车拉着劫匪到海边,在海水中准备死去,健二因逃票被带进警察局。我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还好,一切阴霾都过去了。

  如果死掉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我们还会想到去死呢,也许因为对眼前的一切束手无措吧。 今年的元宵夜,我自己独自一人呆在房子里,听着窗外的鞭炮声,感觉被整个世界抛弃。 默默的煮了元宵,默默的睡觉,因着凉而感冒,默默的发烧。 当时觉得就这样死掉也不错,因为没有人关心你的死活,大家都无视你的存在。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样想死又活下来之后,你会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你只是钻进了牛角尖而已,可是在那一刻,如果没有人开导,你真的会感觉活不下去了。

  我发烧躺了五天,看完了两部电视剧后,又活过来了。 比起失去自我,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完全被一个人牵制住思想和生活。

  只要活下去,就有转机,生活本来就是百转千回的事,死掉就这么的什么都没有了。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八):好像走了一段前前的隧道,終於見到了陽光

  最近在讀川端康成的書,筆觸是細膩的,像緩慢的電影鏡頭,不會露掉場景裏面頭的一絲絲細節,從文字的角度來講,這是很高難度與極需耐心的,可是日本很多文人似乎都是這種風格,用細描的方式來書寫生活,重點就在細膩兩字。

  於是,放棄我常看的韓國輕喜劇,開始想看點日本電影。

  開頭,和天氣一樣,總是陰天,壓抑極了。在麻木的日夜交替後,突然中年失業,發現自己什麽也做不了了,無法創造價值,不敢跟老婆講,天天繼續上班。工作比想像中難找,體力活不屑做,畢竟曾是大公司管理層了,於是每天都在閑混中度過,遇見某個舊友,也是同樣的境地,那人叫黑鬚,更放不下身段,電話定時響,自己就假裝是公司的人打來的,開口就是某單生意已經談下了,正在客人這邊之類的演戲,怕家裏人懷疑,還請男主角在家中做客,假裝是同事,其實,在這樣的鬧劇背後,黑鬚的家裏人早已經知曉,只是不忍拆掉他的自尊而已。黑鬚的小女兒在男主角飯後洗臉時,輕輕說,你也很辛苦。意思是,配合演戲也是辛苦的了。

  再後來黑鬚夫婦自殺了,原因不詳,可能無法面對這種的生活處境吧。男主人公開始放下身段,找了份商場清潔員,洗廁所開始。下班後,繼續裝着西裝回家,換衣服時,發現同事也已經西裝筆挺地換好衣服了,原來大家都是淪落人,都想在家裏人面前維護着那一份自尊。

  其實,他妻子某天路過公園,不小心看見他在領救濟食物,已經明白大概了。

  大兒子不顧他的反對,到美國參軍,臨走前,對他媽媽說,還是離婚了吧。可見,孩子跟父親基本没有什麽交流,也談不上感情。電影中,有一個很微小的細節,一家人,坐到飯桌前,準備吃飯,全部就緒後,都坐着,父親去冰箱拿了瓶啤酒,打開,倒入杯中,喝了一口,滿足地嘆一聲,好喝,繼續倒,再喝一口,然後才說,開動吧!在這過程中,其他三個人都靜靜地看着他,等他說開始。這就是所謂的家庭尊嚴,也是他所維護的東西,没有任何溫情的交流,没有笑聲,你看不見溫暖,除了母親身上所散發的熱量。

  小兒子某天路過一個鋼琴教室,被琴聲吸引,不禁駐足張望良久。之後,在飯桌上提到想學鋼琴,父親没有一秒思索便說不行,小兒子問爲什麽,他說已經過了學鋼琴的年齡。小兒子不語,後來,偷偷把學校的午餐費拿去交鋼琴學費了。碰巧,他就是有鋼琴上的天份,彈得很好,老師想推薦他去鋼琴專科中學讀書,他知道家裏人會反對,所以讓老師不要聯繫自己的父母,但是後來,老師還是給家裏人寫了封信。父親看完信後,大怒,覺得小兒子這種態度簡直是忤逆,公然反對自己,於是大打出手,結果,小兒子從樓梯摔下,撞傷了頭。母親問他這是做什麽,他就是父母的尊嚴,說過的話,不好反悔,妻子說,那種尊嚴不要也罷,然後問他是否已經失業?父親震驚了,他在公園領飯的事情被發現了。之後,小兒子不再彈琴。

  對於這個家庭,生活像走了一個陰暗的死胡同,父母們突然發現,以前其實是麻木在生活在一個夢中,現在夢醒了,發現處境之糟,想重新來過,可是不知出路在哪裏。

  也許是導演想給觀眾一個希望,最後,父親在商場工作的時候被太太碰見,自尊心受損,狂逃,醉酒,被車撞倒在路旁。太太被打劫,被劫持到海邊小屋,躺在海水上,對生活失去希望。小兒子坐車逃票,送到警局後一言不發,被送入監獄。然後,清晨,母親走在陰暗的海邊,突然,面前亮了起來,陽光降臨這個世界了。。。她走回家,小兒子已經被放出,正坐在餐桌前,父親在路邊醒來,咦地一聲,發現自己没有事,穿着清潔工人的衣服,走回公司,把撿到的一個裝滿錢的信封放入失物處,然後回家,和家裏人大口地吃着早餐,窗外,陽光燦爛。

  最後的最後,小兒子去參加音樂中學的面試,一曲柔美的鋼琴曲震懾了全場,父親眼眶滿含淚水,觀眾一個個呆住了。曲畢,父母走上前,摸摸孩子的頭,一起在眾人的目光下退場。

  劇終。

  好像走了一段前前的隧道,終於見到了陽光。。。。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九):奏鸣曲自己谱

  写实的日本电影又带有非常具有日系特点的隐约励志感(影片最后)。和以往看过的治愈系日本电影很不一样,更加真实更接近我们吧!

  中年失业,家庭矛盾什么的,其实全世界都差不多,尤其遇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什么的。即使在那些所谓的拥有高福利高社保的发达国家,人们还是要恐慌啊!这个故事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可能都有机会碰到。只是还好,能在自己还没遇到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有这样的电影来表达。

  看了还是有很多体会,按照欣频老师的电影观看教导,触动自己的地方记录下来吧!

  ▲电影一开始,男主角就被公司裁员,期间他的上司跟他说:办事处没了,你还能干什么呢(大致意思)╱还有一场戏:男主角去其他公司面试,HR直接问:你有什么能力呢你?你能为这个公司创造什么呢?

  ☻从这些看,其实联系以前看有关职场教导及欣频老师的演讲中,在整个职场生涯中,我们必须明白,不是一开始进到大公司就能怎样怎样,一辈子万无一失了。永远得记得:如果我没有这个工作,我,还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来谋生。这是获得真正平淡幸福的前提!这样即使中年碰到什么金融危机,一被公司裁,也不至于完全崩溃。

  ▲人还是不能太ging,否则可能都得像男主角的朋友那样,失业就得夫妻双双自尽。要活着,真是得能屈能伸啊!就好像男主角最后还是得干清洁工作,这对于曾经的管理人员来说真的。。。可是要生存( ⊙ o ⊙ )啊!其实highlight的部分当属那个男主角做清洁工作的带他的头了,那头儿也应该是失业人群,可是他就充分表现日本人菊与刀的精神了。能屈能伸就是他了!我们真的是不能看不起钱啊,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告诉自己:这分工作无关梦想无关美好,但关系到我的生存,我们能用工作收入来真正的“生活”。这样想的确会比较敬业。以后对工作厌烦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谢谢工作吧!---即将踏入社会真正要开始工作的娃真是颇有职场理论感想( ⊙ o ⊙ )啊!

  ▲以后如果真的为人妻为人母,日系太太真是学习的典范啊,看她们吃饭时的端正,对待孩子态度,维护自己的先生,真的感人哪!片中的女主角也很有气质,这是由内而发的!PS:还是得自己工作,万一老公事业,全家也不至于那么惨那!

  ▲影片后半部有点荒诞,可是我想,影片还是想告诉大家:生活都是会好起来的,我们都没有那么无处可退,都没有到绝境。我们心里觉得差只是和我们美好的幻想的从前有点距离而已。所以即使没有奇迹,我们还是会好一点的,即使只是好“一点点”!

  不是所以的日本人都有菊与刀那样的性格的,但是还是有的。那位清洁先生!所以即使我们身处不同的时区,不同的半球,但人那种好的本性和坏的本性是全人类共同的!SO,按你想的样子去生活吧!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十):即使经过几多幻灭,还是要活下去——寻找人生价值

  有一种论调,说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没本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这样的的。香川照之演的父亲,在公司混到46岁,除了“能够圆滑地处理人际关系”,没有一技之长。被裁员是理所当然的事。即使没外包给大连人(俺家怎么躺着都中枪),也要外包给印度人。可惜的是,在公司多年,依靠终身聘任制,他早失去了居安思危的那根弦。

  日本男人不好做。父亲失业后,首先想到居然是保住面子。于是我们看到了《开往春天的地铁》里的一幕:人模狗样地出门,混一天,回家。黑须深得此道精髓,1小时5词的电话,让谎言更加完整。可是谎言不能让人活下去,于是黑须和妻子自杀了。男主角没有自杀,他接受了自己回不到过去的现实,接受了清洁工的工作,却无法在家里敞开心扉。于是他固执地坚守“家长的权威”,只因他知道自己早已没有权威。

  妻子是典型的主妇。每日和家人的交流,最多的就是“吃饭吗”。每个人都需要感到自己有用。作为家庭主妇,她的生存价值只能依托于家人对她做的饭的需要。所以她一声声唤,只为不感到孤独无助。最好她还是经历了崩溃,在夜晚的海边,她希望人生重来。重来的话,会不会选择这样无趣的人生?最后她回归了家庭,不知道是接受了这样无奈的现实,还是想以别的方式和生活抗争。

  大儿子找不到工作,和机车朋友一起闲逛,最后居然参加了美军。最令人想不到的是,美军撤军时,大儿子选择了留在中东某国,和当地人一起寻找和平?找不到工作是最让人觉得自己没用的事情之一了。所以他不会日本,不是不愿,是无奈。每个人,都需要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这个电影想说的事情。

  小儿子是他们的希望。他的价值,体现在他的音乐天才。即使只有一架不能出声的电子琴,他还是完美地演奏了曲子,让所有人为他停留。家里其他人纷纷想要人生重来,可是他们不明白的是,重要的走好现在开始的每一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以前的成功失败,而是在于现在。

  这片子可能有些无趣冗长,如果你不能体会他们的苦痛,你会觉得很无聊。可能只有经历了人生挫折的人才会原因看下去吧。不论如何,愿你我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从幻灭过的以往,而是从崭新的现在开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东京奏鸣曲》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