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里的萤火虫》是一部由Dennis Lee执导,瑞恩·雷诺兹 / 威廉·达福 / 艾米丽·沃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片表达的其实是个很常见的主题——亲情,瑞恩·雷诺兹饰演的男主角小时候显露出的写作的才华不仅没有得到父亲的肯定和鼓励,反而从小在父亲的责骂和体罚中长大,唯一疼爱他的母亲还要时常忍受父亲的威胁和打骂。当男主成长在这么一个极度缺少父爱缺少家庭带给他的安全感的环境中时,母亲自然就构成了他情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以至于后来又一次看到父亲要打母亲的时候,那时还是个瘦弱的孩子的男主人公会奋不顾身地反抗比他高几个头的父亲。后来当男主长大成人,母亲也终于能如愿以偿地完成自己的学位后,用我们的传统观点来看,也是母亲到了“该享福的年龄”时,夺取母亲生命的那场车祸就显得让人尤为扼腕叹息。
到这里可能本片的主旨大概就浮现出来了:男主成长在一个暴力又极度自私的父亲的环境中,如何面对成年后母亲的突然离去面对无法弥补母亲这些年的爱,从而去寻找一条放下童年阴影同时与父亲和解的路。
但是,lz不经看到主线背后的一个故事。从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母亲的角度来看,丈夫是个极其自私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无论对妻子还是对儿子都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电影开头就是一幕因为“一副眼镜引发的血案”,弄丢了东西在青少年阶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况只是一副眼镜,却引得父亲在车里反复厉声质问"do you know how expensive they were? Do you realize how much expensive those glasses were?" 当Lisa想缓和气氛给丈夫一个台阶下时,丈夫反质问妻子:"how, lisa? how can you possibly know much pressure I've under lately?"后来居然因为一副眼镜要把儿子放在大雨磅礴的马路边让他自己走回去。
在丈夫Charlie的眼里他就是家里的不能违抗的皇帝,妻子和儿子必须要对自己百依百顺,他不能接受儿子过早显露的才华和对他的不屑,甚至他可能也从来没有尊重过妻子,在他眼里从来没有把妻子当做有独立精神的女性。以至于后来当Lisa拿到学位两夫妻在去接儿子的路上他对Lisa说"I' proud of you"的时候引来妻子的怀疑,他反问"really. is that so hard to believe?" 可见在他们漫长的婚姻生活中他几乎从来没有夸奖过妻子,之前在Michael小的时候妻子多次想离婚,哪怕他们感情破裂是不争的事实哪怕他心里明白他从来没有爱过妻子,他也坚决不同意离婚,在他虚伪的内心看来,离婚是一件不光彩的“家丑”,会让同事让邻居质疑他极力在外人面前塑造的好丈夫好父亲的形象。
Lisa出车祸以前和Charlie在车里的对话可以感觉到,也许是经过了岁月的磨合,丈夫终于懂得赞美和尊重妻子了,然后悲剧就发生了。如果一个家庭的全部温暖都来自于妻子的话,实在是丈夫的悲哀和失败
lt;花园里的萤火虫>/
lt;Fireflies in the garden>2008
母亲与自己的妹妹 Michael与自己的妹妹 母亲妹妹的两个双胞胎孩子
他们来到这世上 都不是孤身一人
他们的姐妹是血缘的纽带 是与生俱来的关爱 更是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
我将童年阴影写成一本书
将自己的阴影用文字表达出来 并编纂成书 并不是一件易事
可是连她也不能理解
这么多年过去了
依旧有增无减
Michael并不愿意回到这个饱含他痛苦的家庭
只是母亲在一力促成这个家庭的团聚
Michael只得答应下来
没想到在回来的第一天 甚至还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就被宣告 母亲已经离世
母亲的爱 是他对这个家唯一的留恋
如果没有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他也许挺不过父亲管教下的童年
他痛斥自己的孩子 不要将手放到车窗上
在磅礴大雨之下 将自己的孩子赶出车内 让他步行回家
仅仅因为Michael在众人面前
导致年幼的Michael当天晚上 甚至举不起饭勺
而从更早些时候的录影带里来看 他却是擅长这一切的
不仅体谅妻子 还爱护孩子
痛苦积累得越多
曾经 面对父亲突然而至的脾气和责骂
Michael并不懂得反抗
他 默默选择承受
直到自己无法承受 也无法目睹母亲一味地屈辱承受
他选择了反抗
Charles做到了
当Michael问他 “我们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Charles无法应答
他错得太多 已经无从追溯
甚至在母亲葬礼后的晚餐桌上 他依然用命令的口吻对Michael布置“任务”
一如多年前他让Michael手写一份“家庭守则”
让来家里寄宿的母亲的妹妹 “守规矩”
当痛苦积累得越多
我们也会慢慢地丢失爱人的能力
以前母亲会说“I Love you big”
Michael会回复“I love you bigger”
后来母亲仍旧会说“I love you big”
却再也听不到Michael的回复
我们知道 是心中的一点爱和希望 消逝殆尽了
他仍旧爱他的母亲 爱他的妹妹Ryne
但他对于这个家 再没有了爱和留恋
花园里 / 萤火虫 / 童年
影片其实并未过多出现 关于人的欢笑
不时闪现的童年阴影 更是打消了这种甜蜜氛围
如花园里捕捉萤火虫 池塘边用鞭炮钓鱼 不开心时屋顶的“庇护所”
可是他不希望 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而自己母亲Lisa的去世 与他无关
他懂得男孩躲在车内 不敢参加葬礼的自责心理
他给予男孩信任 让他自主选择
影片有这样一幕 在麦田里 静立着两人
已经长大的男孩Michael 和正迷茫的男孩Christopher
这难道不像一个长大的自己 试图在告诉年幼的自己
事情都会好起来
原谅自己 原谅他人
这也是为什么 Michael最终烧毁了自己小说的手稿
没有选择给父亲Charles看
可以看做是对父亲的一种原谅
影片最后Michael为自己的孩子取名Max
是为了纪念母亲 也是为了给自己以希望
光xiu的公众号
欢迎你 不时来打探 hhhha
一束热热的光xiu
OR xiuxiuxiu_light
《花园里的萤火虫》影评(三):== Fireflies in the Garden == (花園裡的螢火蟲) ˙美 2008
【關於家庭......是很奇妙又複雜的群體】
Waechter (Willem Dafoe 飾) 標準的在外失志,而想在家獲得掌控權的父親
Lisa (Julia Roberts 飾) 則是介於兒子與丈夫中間,一心想維護家庭溫馨的母親
或許 Waechter 是愛之深責之切
或許 Lisa 真的是為了家庭的完整而忍氣吞聲
然而對於年幼的 Michael (Cayden Boyd 飾)
不管是不留情面的責罵、抄寫家規或體罰
看到母親不斷的包容父親
都很難不怨恨父親和母親
恨父親的病態
恨母親的懦弱
原以為說會改變的父親Waechter 是不會改的
原以為成年的 Michael (Ryan Reynolds 飾) 將會憎恨父親一輩子
想不到全因母親Lisa 車禍身亡
也漸漸看見父親的軟弱
母親的秘密
原諒
似乎變得那樣自然而然
而且簡單......
也不須藉由出版 "Fireflies in the Garden" 來抒發了
【關於電影......】
今昔的剪接
看得出來有其關聯性
但有點薄弱
而從過去的Michael 剪接至外甥 Christopher (Chase Ellison 飾) 衝出田野
或許特別
但頓時有點錯愕
除了 Lisa 的秘密外
年輕的 Jane 和 Michael 似乎有一段過去
Jane 和 Jimmy 婚姻似乎也有問題
Kelly 和 Michael 的婚姻問題似乎因為懷孕而迎刃而解 ?
太多而且複雜的線索
或許能勾起觀眾的興趣
但最後直接以Happy Ending 為疑惑畫下句點
總有鬆散、草率的感覺
不過
對於其中兩幕一直很有感觸
父親Waechter 跑到廁所,開啟水龍頭,偷偷痛哭
Michael 抽著菸,面無表情的懷想母親
往往表面越強悍或樂觀的人
他們都會躲起來自我療傷
Rating:5.6 / 10
《花园里的萤火虫》影评(四):人生不过就是这样
我没经历过这样的人生,所以我猜测,人生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吧。会有优美的景色和悠扬音乐,有暴力的冲突和愤怒的不甘,有陪伴和安慰,但没有一个非要说明白的故事。
男主角和表姐之间到底曾经发生过什么,和她的两个孩子有什么关系、
男主角的前妻又成长在怎样的家庭里才习惯酗酒,两人是如何相爱、
年轻时桀骜不驯的表姐怎么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的婚姻有什么矛盾、
男主角的妹妹如何长大,和妈妈是什么样的关系、
表姐的儿子未来会长成什么样,表姐的女儿长大后还爱不爱打棒球……
这不是一部商业片,也不太能算一部剧情片。
这就是把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平淡时光全部抽掉,浓缩出来的九十分钟。
没有有头有尾严格符合叙事逻辑的故事,有的只是生活中有的一切。
美景,音乐,或悲伤或愉悦的情绪,朝夕相处的陪伴,昨天和明天。
《花园里的萤火虫》影评(五):花园里的萤火虫
对于这部音画出色却饱受剧情庞杂和苍白诟病的电影,我有不同意见。
家庭电影始终是喜欢的类型。这部电影与之前一部相当喜欢的[In My Father’s Den]有些相似,关于一次回归,往事,还有父子之间。
有人嘲笑,隔阂深黯的父子之间,是不会只因一段旧时温馨的家庭录影带就冰释了的。那他也许没有看到Michael含泪问父亲“我们之间怎么了,以前不是这样的”。他也许忘了在息怒后渐暗的房间里,小Michael对已经离去的父亲说晚安。而母亲的意外离开,给出了父子间妥协与和解的最后答案。
影片在回忆与现实之间的穿插转换表现得非常流畅。更是有一个相当巧妙的衔接,那是在小Christopher跑出家门奔向麦田之间插入的回忆段落。段落的开始,Christopher的背影消失,镜头移动到门廊前儿时的Michael和Jane。段落的结束,驾车的Michael看到了迎面跑来的儿时的自己,而后后视镜中出现的已是现今同样年纪的Christopher。
读到的不少苛责是针对人物缺乏挖掘和深入,我认为没有必要,至少这不是另一部[American Beauty]。成年的Michael是剧情唯一的主线,在这部电影中回忆的片断更为出彩,并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其他人物作为闯入者,着色并无不妥。比如Michael前妻的出现,需要我们看到的只是两人的重新相爱(与影片趋于happy ending的走势吻合),也就没有必要再追究其间两人的裂痕。而Michael和Jane(与他年龄相仿的阿姨)之间几度暗示却又未明确解释的暧昧关系,在我看来也许是这部电影的唯一败笔。
正如那次有些失控的对话中Jane说的那样,Michael写书的真正目的是要向父亲证明自己。Fireflies in the Garden,不再会是让父亲蒙羞的袭来之作。我想,这本书也是Michael写给母亲的,依赖而又想去保护的母亲。最后,母亲去世,父亲已经懂得自己,付之一炬便是合理而宽慰的结局。
《花园里的萤火虫》影评(六):性格可以要命
YSS NOT RECOMMEND
有些人的人生是从小到达都是悲情的,有些人的世界从头到尾都是励志的;有些人把生命中的无奈当成段子一笑而过,有些人把生活中的乐子当成无奈付之一炬。这片子里就展示了这两种类型:一边是苦逼的父子俩,互相用负面的情感折磨着对方,另一边是轻快的姐妹俩,拿得起也放得下,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要么说性格决定命运,你的性格不仅决定了你的命运,还决定了你儿子、你老婆、你身边种种角色的命运。为啥?性格也有遗传,更会传染,即使再乐观的妈妈和姑姑都阻止不了男猪脚继承他暴虐老爹衣钵长成了低调悲催忧郁男,说明负能量更强大也更致命,性格不好的人,快点醒醒吧,江山不用移,命运可要改。
《花园里的萤火虫》影评(七):冤冤相报何时了
不是冤家不聚头,世间有多少家庭,父母被子女伤透了心,或者儿女被父母深深伤害(身体伤害的不多,但我说的是心灵上的)。可悲的是,伤害人的一方,往往被充分的“正当”理由蒙蔽了双眼而不知道对方被伤得深。被伤害的一方,又往往“正当防卫”,结果大家都拥有“真理”却两败俱伤。
电影里的儿子被一向要求严格的父亲深深伤害,故意抄袭名诗《花园里的萤火虫》让当教授的父亲当众出丑,长大成名后的他正想再刺激一下老窦时,在小外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忽然明白到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部巨星云集的闷戏不适合用来消磨时光,但如果生活得不太和谐,它就是一盘很好的冷水。
2009.10.4 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12d7d29a
《花园里的萤火虫》影评(八):Fireflies in the Garden
舒缓的节奏慢慢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父亲、母亲、儿子、表姐。我不知道多少人的童年盘恒过阴影和眼泪。那么幼小而无助的时候,只有接受成人的惩罚和安排,而他们谓之爱。真的是父亲么,硬朗的脸部线条,铁青的脸色,仿若冬天结冰的湖面,只感觉到寒气。
Michael小时候一定曾经在心里追问过无数次,我真的是你儿子么?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你知道我有多无助多痛苦么?你曾经说过要改变的……
Michael知道孩子内心的渴望和憧憬,带着表姐的孩子去钓鱼、在宁静的黑夜抓萤火虫,那闪亮的点点精灵,却有着无穷的魔力,轻易带给孩子快乐和向往。我从来没有抓过萤火虫,但是很小的时候,会有小伙伴或是堂哥把抓来的萤火虫放在口服液的小罐子里,看着他们在眼前闪闪烁烁,心里便会有极大的满足和难以言喻的快乐,会觉得那小小的光亮里面藏着阿拉丁神灯里的神祗,静静的,静静的倾听我内心的愿望,在光阴的流转间带着我长成我想要的模样。
护着他,并且挚爱他的母亲在若干年后死于车祸,现实和回忆就这样交织并行,孩提时受到过的伤害,若干年后发现的隐情,面目可憎的父亲也终究老去,他在回忆中看到自己对父亲说恨他,他看到生日录像中父亲抱着他舒心的展颜,他把刻画童年痛苦经历的小说和记载着母亲秘密的文件袋一起焚毁。
Fireflies in the Garden,我们都曾期许过,都曾在那个弱小的年代相信着什么,憎恨着什么,无比真切的。可是,那么多年过去,生命中那些妥帖细微入纹理的细节,让我们也慢慢开始明白,有些苦痛不只是我们在承受,有些沉默背后的悲哀是另一颗心在经受和面对,有些生命的角色我们不曾扮演便不曾有此担当和感受。
漫长而短暂的人生当中,遗忘也是一种能力,学着去宽容,学着去善待自己的亲人和爱人,少一些争吵、指责和惩罚。
有些错误已经铸就,可是,我们可以让此后的余生变得更温情些,可以努力不重复悲剧,不让新的生命再去体尝一遍自己的苦痛和憎恨。
请你静静的安心的看一场蜕变,就着优美灵动的ost,很多的细节都真实的让人感动。这个父亲想必是不善于表达感情的类型,他们最后站在庭院的过道里道别,儿子说,“我们很快就会回来,很快”,儿子终于开始释怀。他们握了握手,以成人的方式,而当他们的车开出家门的时候,父亲拄着拐杖又忍不住向前一步。
我们始终是彼此依恋和依靠的家人。
《花园里的萤火虫》影评(九):父子关系是个永远的话题
这部片子是随手点开的,字幕放到一半就看到了Ryan Reynolds的名字,忍不住吐槽了一下看片名这不是都市男女爱情题材啊。。话说俺以前很心水这娃的,但是从哪部片子开始有点烦他了,好像是从前任女友?那部片子俺都没忍心细看,只是匆匆拖了一遍,当时内心呼啸的是帅哥您还要带着那副无辜的表情演多少部类似题材的电影才算完啊。
这部萤火虫看到Michael和老妈出轨对象面对面的时候,俺问老弟:这俩你觉得哪个帅?老弟说:没胡子的。俺内心忍不住喊话:大哥,您通过胡子改变自己小生形象的目的终于达成一半了,起码帅度大大减分啊。留一把大胡子还能依旧帅的就是真正的大叔了。老弟观影期间还问俺:为啥这个男人这么大了还要去抓鱼?俺的OS是:帅哥不管您怎么伪装,也改变不了您永远是个大男孩的事实。。
吐槽完Ryan,再叹息下大嘴茱莉亚,额,女人年纪大了果然就只能演别人妈了么。不过还好这个角色不纯粹是一个不存在对异性吸引力的母亲。俺弟很纳闷的问:为什么她那么老了还出轨?对象还这么年轻?俺答说:出轨不出轨跟年龄没太大关系。这就是人家的魅力啊~印象中最近茱莉亚同学的另外一部演母亲的片子情人节,也还是有帅哥追的~
言归正传,片子的主要笔墨显然放在父子关系上。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西方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譬如Ryan帅哥那部假结婚,以及最近看的美剧,不管是算是部严肃题材的性爱大师,还是超级扯淡的废柴联盟,作为儿子跟父亲的关系,都直接决定了男主角asshole的程度。当然,所有的影视剧里,这种曾经无比敌对的关系,都在儿子长大成人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和解。这部片子里,俺老弟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个当爸的为什么对他儿子这么凶?俺其实无法确切回答,只是暗自庆幸还好老弟无法理解。虽然在他成长过程中,俺一直担心爸妈对他过分严厉,但现在看来他跟老爸的关系并不算紧张。
额,最后莫名一下,请问Michael和Jane有过一腿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吧?
《花园里的萤火虫》影评(十):真的苦难与假的救赎
路加福音里说,若懊悔,便宽恕。
一个表面风平浪静的大家庭在女主人去世后即将分崩离析,影片想表达的是宽恕和救赎。父亲查理的懊悔、儿子麦克的宽恕,他们只是救赎了彼此;而死去的母亲丽莎呢?她的存在注定要成为一面温柔的背景,包容在她面前上演的一切苦难和罪恶。
丽莎——大嘴茱莉亚罗伯茨带着慈爱而圣洁的微笑,在影片开头不到20分钟就撞车身亡。不论她眼角的纹路、不论她渐渐失去锋芒的慈祥眼神……罗伯茨还是很美很高贵的。据说她正饱受“奥斯卡影后衰三年”诅咒,去年期待凭借《查理•威尔逊的战争》翻身却效果不理想,终于意识到温情炮弹才是硬道理——用隐忍的完美主妇形象来刺激人们心里最脆弱的地方。
当年的风月俏佳人如今是三个孩子的妈,所以演绎起完美主妇来更加轻车熟路。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一次罗伯茨收起了她十多年不变的招牌笑容,反而神态举止充满了东方女性的含蓄味道。这或许是因为丹尼斯•李。
导演丹尼斯•李是第二代韩裔美国人,也是在亚洲享有盛名的韩国小说家崔人浩的外甥。《花园里的萤火虫》是他的电影长片处女作。影片名字取自弗洛斯特的短诗,故事却是关于这个一点也不诗意问题家庭:父亲暴躁、母亲隐忍、儿子叛逆。父亲生气时把儿子在大雨中扔下车,事后母亲摸着儿子的头安慰他“Your father loves you very much”。看起来很像封建时代家庭的翻版:父亲如同君王、他的威严不容挑战、他的感情从不轻易表露,他孤独自私而强悍;母亲则是无私又柔软的,辛苦维系着这对冤家父子以及整整一个大家庭的和谐。儿子呢?偶尔小聪明,也会倔强地对抗父亲的羞辱责罚,更多的是沉默。
这就是童年阴影,父亲长期的暴力镇压以及儿子长期非暴力不合作的产物。
影片从作家麦克的童年回忆开始叙述,时光不停交错,像脑海中的记忆一样跳跃反复杂乱无章。如今功成名就的作家,就是当年抄袭弗洛斯特的诗句而让爸爸丢脸的儿子小麦克。他要回家参加妈妈丽莎的大学毕业典礼。当他越来越接近故乡、越来越努力压抑童年阴影带来的痛苦时,妈妈居然在去毕业典礼的路上因交通意外身亡。
当劫后余生的老查理在病床上痛哭,麦克站在门外背对着他。丽莎的离去让查理一瞬间苍老了——对于他来说这就叫君王意气尽,这就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瞬间倒塌的惊惧和悲痛。照顾了自己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再没有人替他与其他家庭成员交流感情、再没有人替他的暴戾行为收拾烂摊子。他将彻底成为一个孤单的倔老头,被家庭抛弃。
麦克当然无法原谅老爸的苛刻和残暴。然而生活要继续,他们一家人总不能就此散伙走人各过各的。从为丽莎筹备葬礼开始,他们都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的过去,然后寻找到一个对自己和彼此间关系的全新的理解方式。
在导演看来,这是一个家庭重新建立沟通、理解、重新认识彼此的救赎过程。他们解开心结原谅了曾经的自己、宽恕了对方的罪恶。然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丽莎的死——他们都是被迫的。查理像个失去了国土的君王一样不得不以普通人的姿态生活和思考、失去了母亲的麦克不得不珍惜还活着的父亲。如果非要真正遭遇苦难才能懂得珍惜,那么最美好的结局也不过是亡羊补牢。
这两父子曾经挥霍丽莎的温柔和忍耐、挥霍彼此之间的亲情,最终相互宽恕。此时该失去的都已经失去,两人不过是找到一个让自己心安的理由继续生活下去。爱,本来就是我们生命里最暗的夜和最亮的光;有光便有阴影,与其等时过境迁再像夸父般死命追赶太阳求得光明,不如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背对阴影、面向阳光。因为苦难与救赎本身就是恶性循环,亡羊补牢的Happy Ending,永远是自欺欺人的圆满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