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债务美国》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8-13 03:0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债务美国》经典影评10篇

  《债务美国》是一部由帕特里克·克里顿执导,Robert Bixby / Humphrey Bogart / 沃伦·巴菲特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债务美国》影评(一):十年前8.8万亿时这么担忧美国的人现在的看法是什么呢?21万亿了。

  十年前忧患美国国债达到8.8万亿,占GDP60%,认为无法持续了。现在呢,国债规模21万亿了,占GDP104%左右,一般经济学家还认为美国经济强劲复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诚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不得不货币宽松政策,现在要结束了,那会是什么结局呢?全球货币宽松政策逐渐结束,钱紧的时候到了,而美国21万亿债务怎么处理呢?从特朗普的政策来看,他希望保持强势美元引导美元回流美国;还想减少贸易逆差,让大家多买美国货,而强势美元下谁会这么做呢?促进贸易和强势美元之间有一定的矛盾。而巨额债务也需要美元贬值来解决一下。所以特朗普就提出了各种要求增加关税,要求中国解决1000亿逆差,指责别国占美国便宜,要求各国货币升值。说白了特朗普就是便宜我占,活你们干。减税的同时增加财政支出,不知道他是理想主义者,认为一切都会按照他的要求来实现还是根本不懂治国理政,瞎搞一气。不怕美国强大,就怕美国再知道不再一家独大后,破罐子破摔,四下点火黑白夜折腾,我好不了大家都别好,世界乱成一锅粥利用底子厚撑到你们都垮下为止,我还是老大

  《债务美国》影评(二):罗马帝国衰落的三大原因

  在8月2日债务上线到期的最后一刻,美国两党终于达成一个暂时性协议,分两步延期债务问题,将难题拖延到年底,并削减部分赤字。

  很偶然,看到3年前拍的这个纪录片,当时美国赤字还不到十万亿,现在已经是14.3万亿。

  片中有句话值得回味。罗马帝国的衰落有多重原因,其中三个:

  一、国内道德价值政治制度的败坏,二、自傲和过度扩张;三、中央政策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次见面中,一位外资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这么分析中国在08年后推出的4万亿刺激和天量宽松信贷。无疑,今天我们就在承受高通胀、房地产泡沫融资平台银行坏账等风险,真是这一政策的恶果

  说到底,这个片子让人痛心美国政治的博弈拖延了问题的解决,可咱们没有他们那么质问体系,政策制定者一拍脑子,可全体百姓却来饱受恶果煎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ha5qln5ggw/

  《债务美国》影评(三):请反思自己消费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巴菲特报告,就像重温了一遍经济学课程

  债务美国,果真是债务重重。只是满怀中人情绪来看待这个问题,心情更多的是同情与反思,少了当事者的味道,当然抨击情绪也就少了许多。

  开头部分便是美国历届(并非全部)不同场合演说时涉及财政的部分语录。美国的债务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无关党派,无关政治立场,事实就是事实。

  言说中,美国的财政赤字有四大块:预算赤字,储蓄赤字,收支赤字和领导能力赤字。前三个在经济学课程中多少有过耳闻,第四个领导能力赤字倒是让我深感此片果真是美国人的纪录片,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展露无遗。

  像上了瘾的吸毒者,美国的负债规模持续增加中,片中有个形象极了的说法,我们现在用的1美元中,有22美分是借的。2007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8.7万亿美元,高达GDP的64%。而如此规模还在持续疯狂扩张中,镜头采访历史记录结合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两极化的一面,一方面部分经济学家或是社会人士如协和联盟组织积极向社会宣传赤字的现状呼吁改革,另一方面是镜头前有些茫然的美国民众,他们对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过多的思考无知主体。形象具体数据与图表充分表现导演用事实说话的方式,下一代实在不应为当代人的过度消费买单。

  是的,正如巴菲特所言不同人会被不同东西绊住,眼下的美国人被欲望牵引,下一代呢,或许就会因为偿还祖辈负债而失去机会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所幸的是,美国社会中还是有声音的。格林斯潘多次提及“没有未来的储蓄,人类可能活下去”,在提前消费、借贷消费已然成风气的美国,这样的警戒是否会晚些?答案否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思索的原因。

  片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言及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财政状况。07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第一似乎像一把尖锐尖刀刺伤了美国舆论的心,于是乎,镜头从有点久远的尼克松访华事件开始,反复述说着China,China,China。似乎是过分地渲染了中国威胁论了,明明美国对外赤字最大的是日本。只是也许中国勤俭持家传统美德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吓到了隔壁大西洋岸边的山姆大叔们,中美关系唇齿关系,他们如是说,至少在经济关系上。

  这一点,我绝对赞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国间经济合作更加紧密,往来的加强势必会在各自的贸易板块书写不一样篇章。于今于未来,道理同在。现代的发展纵横有致,历史经验借鉴,邻国教训也是一般。

  突然想到最后一点的领导能力赤字,可怜的布什说自己在经济课上只得了个B,从2000年接任时的5.6万亿赤字到2004年连任时的7.4万亿负债,不折不扣地在布什总统带领下美国平均每人就要担负17万5千的债务,里面不乏多次的降息和伊拉克战争的加催作用婴儿退休之日就是支付狂潮之日,只怕累积的负债会让美国政府直喘不过气。

  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大到眼下中国人的消费观点,中国已俨然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勤俭持家的高储蓄率现象已在慢慢引导下变成一股强大的消费能力刺激市场。小到自身的理财,即便眼下是位置尴尬的无收入人群,对自己的理财能力我深感抱歉。回想自己借钱过日子的生活实在是难受,没有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习惯最终会让自己一文不值。而身边像自己一样的人又有多少,回忆前几天翻阅的《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还是让我倒吸一口冷气月光族的生活方式势必让自己没有发展的空间,因为社会的现实要求我们在几分程度上靠钱度日。

  而美国有着相对公开透明政务,有着随时提醒的债务表,有着可以直言不讳的社会批判机制,这一些都是我们需要去提高学习的。经济上的不稳定势必造成政治上的不稳定,如何思考当今我国的消费投资观或是自身的理财方式,需要的不光光是金融知识足够,更需要的是一种危机意识与提前预防的处理方式。由大及小,这个片子某些程度上都值得我们民族或是个体去深思去借鉴。

  不知道导演是否有些共和倾向,片尾时谈及的总统换届寄托了无限希望。当然不可否定的是,领导人物的精神树立与行动指向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但更多需要的是政府和人民的合作无间。公众意识流向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Wake up American!Don't buy the things you can't afford!这是美国人的呼吁,而如此教训对于自己的消费观念亦是当头一棒

  《债务美国》影评(四):杨白劳的幸福生活

  首先这片子的音乐实在不错,没有局限于无聊的传统背景音乐库,每一首曲子后面似乎都有那个年代故事,几乎让我忘了这是个金融类纪录片,不是一张精选专辑……

  再者就是华丽的图表和动画,不但完美的做到了清晰简明的基本要求,居然还十分有趣,不管有没有经济学基础绝对都能轻松理解那一大堆一大堆的数字

  讲到中美债务储蓄状况对比那一段,如果我是个美国人一定要夸做得好,现在美国的债务状况的确很严峻,这里并没有一句假话,当他们欠日本、中国、产油国的钱还不上的时候美国真有可能会被“勤俭村”插上小旗旗;但身为中国人我只能可惜的说这样的描述未免有点夸张了,中国的高储蓄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社会保障,一个家庭主妇如果是月光的话,这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生病全家就只能上街讨饭了,从客观上讲高储蓄率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但这并非只有益处,这一点即便美国人不用关注,中国人自己必须有清醒认识更何况我们的经济社会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相比之下高储蓄率这点优势很快就被抵消了。

  此片拍于2008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自然只关注了财务方面,并没有提到债券市场上的隐患,但巧合的是,在今天次贷危机的余波渐渐过去了,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却是财政悬崖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短板,即便超级大国也不例外,USA大佬们真得好好想想怎么还钱了,不然黄世仁的日子不好过啊。

  《债务美国》影评(五):请反思自己的消费观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巴菲特报告,就像重温了一遍经济学课程。

  债务美国,果真是债务重重。只是满怀中国人情绪来看待这个问题,心情更多的是同情与反思,少了当事者的味道,当然抨击情绪也就少了许多。

  开头部分便是美国历届(并非全部)不同场合演说时涉及财政的部分语录。美国的债务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无关党派,无关政治立场,事实就是事实。

  言说中,美国的财政赤字有四大块:预算赤字,储蓄赤字,收支赤字和领导能力赤字。前三个在经济学课程中多少有过耳闻,第四个领导能力赤字倒是让我深感此片果真是美国人的纪录片,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展露无遗。

  像上了瘾的吸毒者,美国的负债规模持续增加中,片中有个形象极了的说法,我们现在用的1美元中,有22美分是借的。2007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8.7万亿美元,高达GDP的64%。而如此规模还在持续疯狂扩张中,镜头以采访和历史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两极化的一面,一方面部分经济学家或是社会人士如协和联盟等组织积极向社会宣传赤字的现状呼吁改革,另一方面是镜头前有些茫然的美国民众,他们对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过多的思考,无知是主体。形象具体的数据与图表充分表现出导演用事实说话的方式,下一代实在不应为当代人的过度消费买单。

  是的,正如巴菲特所言不同人会被不同东西绊住,眼下的美国人被欲望所牵引,下一代呢,或许就会因为偿还祖辈负债而失去机会,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所幸的是,美国社会中还是有声音的。格林斯潘多次提及“没有未来的储蓄,人类不可能活下去”,在提前消费、借贷消费已然成风气的美国,这样的警戒是否会晚些?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思索的原因。

  片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言及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财政状况。07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第一似乎像一把尖锐的尖刀刺伤了美国舆论的心,于是乎,镜头从有点久远的尼克松访华事件开始,反复述说着China,China,China。似乎是过分地渲染了中国威胁论了,明明美国对外赤字最大的是日本。只是也许中国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及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吓到了隔壁大西洋岸边的山姆大叔们,中美关系是唇齿关系,他们如是说,至少在经济关系上。

  这一点,我绝对赞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国间经济合作更加紧密,往来的加强势必会在各自的贸易板块书写不一样的篇章。于今于未来,道理同在。现代的发展纵横有致,历史经验可借鉴,邻国教训也是一般。

  突然想到最后一点的领导能力赤字,可怜的布什说自己在经济课上只得了个B,从2000年接任时的5.6万亿赤字到2004年连任时的7.4万亿负债,不折不扣地在布什总统的带领下美国平均每人就要担负17万5千的债务,里面不乏多次的降息和伊拉克战争的加催作用。婴儿潮退休之日就是支付狂潮之日,只怕累积的负债会让美国政府直喘不过气。

  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大到眼下中国人的消费观点,中国已俨然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勤俭持家的高储蓄率现象已在慢慢引导下变成一股强大的消费能力刺激市场。小到自身的理财,即便眼下是位置尴尬的无收入人群,对自己的理财能力我深感抱歉。回想自己借钱过日子的生活实在是难受,没有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习惯最终会让自己一文不值。而身边像自己一样的人又有多少,回忆前几天翻阅的《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还是让我倒吸一口冷气,月光族的生活方式势必让自己没有发展的空间,因为社会的现实要求我们在几分程度上靠钱度日。

  而美国有着相对公开透明的政务,有着随时提醒的债务表,有着可以直言不讳的社会批判机制,这一些都是我们需要去提高和学习的。经济上的不稳定势必造成政治上的不稳定,如何思考当今我国的消费投资观或是自身的理财方式,需要的不光光是金融知识就足够,更需要的是一种危机意识与提前预防的处理方式。由大及小,这个片子某些程度上都值得我们民族或是个体去深思去借鉴。

  不知道导演是否有些共和党倾向,片尾时谈及的总统换届寄托了无限希望。当然不可否定的是,领导人物的精神树立与行动指向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但更多需要的是政府和人民的合作无间。公众意识流向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Wake up American!Don't buy the things you can't afford!这是美国人的呼吁,而如此教训对于自己的消费观念亦是当头一棒!

  《债务美国》影评(六):还什么,怎么还?

  我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不过对于这么基础的经济学原理,还是比较了解的。从大学上经济学的课程开始,一直到master读的微观宏观经济学,再到金融之类的东西。传统经济学原理可以说烂熟于心了。对没读过经济学的人来说,看这片可以当成补课。

  但是,这个纪录片除了呼唤美国普通民众要储蓄以外,还有什么其它意义呢?

  1.我们看到从联邦政府成立以来,赤字率是成波浪形变化的,虽然一浪更比一浪高,但比例其实没有太大变化。我不仅很恶毒的想,美国总有办法解决他们的赤字问题,比如从南北战争到经济大萧条到一战到二战到冷站时期到21c,美国总有生财之道,那个看似傻冒其实鬼精的国家对财富有惊人的嗅觉以及创造力。这不是阴谋论,也不是崇洋媚外,这是事实。

  2.美国人的自我校正能力十分强大。不仅仅是在经济金融领域,而是方方面面,美国都有自我校正能力。从和政府唱唱反调的媒体,到各种监督fed的民间组织,再到这种传播很广的各个领域的纪录片,美国人总是在质疑政府,质疑他们的领导。所以,好领导上台,坏领导下台,期限不长,总是short run,short run的错误,错能错到哪里?

  3.美国欠了那么多钱,普通美国人又少有储蓄习惯,那钱花在哪里了?美国真的穷的?我一直都觉得美国整天哭天抢地的喊穷简直就是个笑话,矫情,得色,谎言。看看美国生产生活一系列基础,再看看那个大洋彼岸的最大债权国的基础。你们还好意思说自己穷?以中产美国家庭为例,家庭年收入净值4-10万美元,同学们,这是什么概念啊?这个概念就是住house,1.5个人可能就一辆车,过年过节有钱出去旅游,以各种名义开party,看病不怎么太花钱,孩子上学还有免费午餐吃。能发展个性的兴趣爱好。举个例子,美国人在健身上花销的人占人口很大的比例,也就是说,美国人已经有钱到把花钱吃长出来的脂肪再花钱消耗掉了。中国人可以么?中国除了少部分城市人口可以,几亿的农民,一两个亿的城镇人口,可以么?

  美国fed government 用强大的债务建立起来了强大的社会基础,美国人担心这么多债务需要让儿子,孙子还了,却不说儿子孙子也在享用着已经建成的社会基础。却更不说美国人有各种阴招转嫁债务,汇率不是变了么,你不是最大债权国么,我让你货币升值好了。

  4.美国的经济基础真的转移到海外了么?说到经济发展,不如说说产业链的问题,众所周知,我们处在什么位置。大家也知道美国处在什么位置。美国国内一直有各种声音说,我们的传统工业都没有了,我们都不炼钢了,日本的汽车比我们成本低了,亚洲的轻工为我们加工衣食住行了,美国人简直就依靠太平洋那边生活了。这倒是事实,可这只是片面的事实。有一种水果叫apple,美国只研究怎么种apple,就可以把钱赚的happy,happy.apple的股价就可以$340+per share。除了这个苹果,还有那个google,除了这个google还有深马Facebook, 美国有多少看起来没什么实体基础却可以敛财的工具啊,美国的大学一直都在培养可以创造新财富的人才,不,应该说,全世界培养的可以创造新财富增长点的人才大部分都跑到美国创造财富了。

  5. 政府会在政治上被挟持?can we? 我们作为债权国的“主人”,我们太了解自己的特性了,咱们挟持过谁呀?咱们最多也就谴责谴责。咱们除了成吉思汗那时候,还是个少数民族远征欧洲,咱们一直都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民族啊。别说挟持,咱们能把钱要回来,老百姓都得觉得挺高兴了。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看似没有道理,却是事实的民族特性。有时候,真不得不怀疑,美国鬼子是不是摸透了咱们脾气了?这和经济学也没有深马关系啊。

  6.关于储蓄的另一种观点,因为我是chinese,所以我要站在chinese的角度去考虑储蓄的事,我们祖祖辈辈都有储蓄的习惯,但因为现在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经济增长的太快,所以我一直都在想saving 和 devaluation&inflation之间的关系,想想我们10年前存1万块钱,就算annual interest rate 是8%,实际大家都知道,哪有这么高。现在连本带息才21,589。可十年前的一万是什么概念,十年后的两万又能干点啥?或者换一种投资,在沪市3000点的时候入仓,那大家也是知道结果的。除非,10年前你在北京3环边买了房子,不过那时候能在三环边买的起房子的也一定有比投资房产收益率更高的赚钱门道。所以,我们的情况是:省吃俭用攒了点钱,不知道投资到什么地方。怎么着,都不可能赚回来抵消通胀和贬值的收益。这事公平不公平不说,只不过相对于美国那种有钱没钱使劲花的经济理念,我倒觉得咱们这种更诡异,不过也更无奈,而且憋屈。所以前几年一直说拉动内需,拉动内需,我倒是真觉得,老百姓确实应该花钱,倒不是为了gdp做贡献,而是省吃俭用的攒钱等贬值,太土鳖了。

  7.关于saving和美国fed最大的财政开销医疗保险之间的关系。拿美国的情况来说,美国政府是不会让你生病了没钱看病病死的,哪怕花个几十万美刀给你医死,政府也一定要尽力。另外前几天看到日本经济医疗部分,知道日本医院深马的是不可以赢利的,咱们这儿就不说了啊。那么再说到中国人的saving,中国人saving的目的无外乎养老,医疗,给儿子取媳妇,我们可以当养老和医疗是一个部分的,也就是说,中国把自己那点钱得涩出去给大洋那边养老,医疗了。自己人却得听天由命,呃,也不对,是自己人攒了钱,去给医院创收,增加了国家的gdp,然后把钱借给那边的人享用养老和医疗政策。yes!也就是说,这边的人是gov的爹,chi-gov是usa-gov的爹,usa-gov是他们老百姓的爹。所以等于我们是美国人的祖宗,按中国人的说法,攒钱为子孙,那就等于我们攒的钱都给咱们曾孙花了,只不过咱们一边攒,曾孙一边花,隔着太平洋,同时进行。

  8.关于实业投资,也就是房产投资。房地产市场无论在什么国家都被看做是实体经济的风向标。自08年以来,就是黄金海岸永不掉价的加州房子,也跌的稀里哗啦的。我见过本市一house,从09年第一次要卖到2010年10月,跌了足足有一半。但是,我要说的但是是,我们都知道咱们在东方是买不起房子的,可是却有好多人可以来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炒底。咱们且不说为哪个国家gdp做贡献的事,仅仅说那些在中国卖房子的,为什么要到美国买房子呢?美国的经济不是摇摇欲坠么?中国那些赚了钱的聪明人已经告诉我们了惟一答案,那就是美国的房子比中国的房子保值。前两天我也和教授探讨过这个话题,教授说,的确美国在美国投资非常的安全,而且保值。既然美国人都这么说了,咱们也没必要为他们杞人忧天了。

  一个经济学名词:baby boomer,指的是二战之后相对比之前的人口增长率较低而言,人口增长率瞬间增加,baby boomer是世界性的,从美国到中国,都有baby boomer,随着那一代人的出生,成长,读书,就业,触动了经济总量的增长。比如在40,50年代有很多新的婴幼儿用品企业,60-70年代,新增了很多学校,依此类推。baby boomer 为经济增长做了40-60年的贡献,那代人开始老了,开始由创收到支出了,这也就是片中所说的巨大的医疗赤字。

  《债务美国》影评(七):不同的人被不同的东西绑住

  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当ta完全受惯性指挥的时候,ta离危机就很近了。

  美国是一个有节俭传统的国家,但长期的借贷消费让他们无视了随之而来的种种威胁,同时,人们习惯于这样的经济状况而怠于去了解相关知识。片中展露的普通美国人对于财务和财政知识的无知,与一个经济大国的形象并不相称。

  但国内的人们却处于另一个危险的境地。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之后,国内民众的理财意识整体上并没有得到提高:在我所在的商学院,很多学生甚至老师视股票市场如大敌;我们的父母仍然在将钱存进银行,享受着长期的负利率;我们仍然认为一份良好的工作就可以保证大半生的衣食无忧。当个人习惯了由别人决定自己的财务状况时,ta离财务困境已经不远了。

  《债务美国》影评(八):常识

  几年前中国人很热衷于欧洲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意大利冰岛国民们每年度假几个月同时还能维持高水平的生活。不乏作者出书以表达对这种生活的仰慕,我记得《行者无疆》里余秋雨在写意大利的时候就传达过这种意思。很不幸的是,违背常识的事情终究不能长久。欧债危机,懒散惯了的欧洲人集体指望着兢兢业业的德国救援,他们的生活最不浪漫最没情调,德国国民从来都被贴上细致踏实甚至有些刻板的标签。

  同样,次贷危机以前每个人都感觉良好,所有的衍生品开发和风险计量都遵循了现代金融理论,写这些理论的人都得过诺贝尔奖。好像进入了新时代,良好的风险管理可以通过精巧的技术刨除风险只剩下高额收益。罗杰斯在接受采访时候没说什么高深的东西,只说了一句话:一个所有人都赚钱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市场的运作就是一部分人胜利一部分人失败。

  这样的例子不需要更多,市场的非理性疯狂源于人们抛弃基本常识认为存在什么点石成金术,但是就像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永动机那样,财富和高水平的生活从来不可能唾手可得。 70年代美国股市经历了一场通过MA做大企业翻倍炒作股票的浪潮,管理层和媒体天花乱坠般的解说让大众兴奋不已,结果实质只不过是利用一个财务漏洞做出的表面文章。90年代末的因特网浪潮,你能相信amazon的市值比全美国所有实体书店加起来还要大?

  欠债还钱,量入为出,适当举债,说了85分钟其实说白了就一条常识。

  《债务美国》影评(九):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强有力的改革

  美国遇到的问题正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将来会遇到的问题,美国的财政政策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美国人所花费的每一元里都有0.22元是借来的,所以大量的发行信用卡和鼓励借贷,中国正走上这样的道路。虽然一些人会有储蓄的习惯,但是通货膨胀让大家恐慌,自己手里的钱正逐步缩水却毫无办法。

  平衡预算,增大储蓄,扭转贸易逆差以及强有力的领导能力是减少赤字的不二法门。这部美国纪录片用通俗的方法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面临的经济形势,中国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一部忠实记录的片子?

  希望每个人都学习一些经济知识,能依靠数字对当前的形势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任社会上随意的专家的评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债务美国》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