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课室风云》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8-10 03:0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课室风云》观后感10篇

  《课室风云》是一部由劳伦·冈泰执导,François Bégaudeau / Agame Malembo-Emene / Angélic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课室风云》观后感(一):谁也不可能理解

  学生有学生的想法思维,老师有老师的逻辑原则,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能不能理解别人的,试图去包容比较好吧.

  每堂课都是一场激烈辩论赛, 学生们都很有想法,可能学到的东西不多,但绝对能发挥最大效用.那位法国老师也很辛苦啊,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每一个措辞都要审慎使用才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但是学生能当面指出老师的虚伪真的很棒,大多数老师乃至成人都以"我想了解你们每一个人"或"我会帮助你们"来敷衍孩子.

  这样的课堂氛围很有活力,每一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挺喜欢那个庞克族.

  年轻是有无限性,也很容易被毁掉和自毁.影片结尾那个女生说的"我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感觉她其实思考得很多,像这样的孩子应该更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吧.

  《课室风云》观后感(二):乱写

  这部片子看完很闷。色彩绚烂海报实际内容确实是无趣的校园生活。学生和老师永远墙壁之间,单一空间,每天重复一样行为实在不是一部引人入胜有趣影片。

  不过只要你耐着性子,就会不知不觉看下去。因为你会逐渐找到情感共鸣,似乎这些事情似曾相识,却又格外陌生。我不自觉地在想,这些生活自己不也经历过吗?那个13、4岁的叛逆青春期和无聊正直爱讲大道理班主任.....但是明明是同时初中课堂却又感到疏离,毕竟我们所处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看着他们矛盾重重的师生关系,我居然觉得很可贵,哎,中法课堂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因为在我们自己的年幼时期根本不会有同学在课堂上公然和老师唱反调,更没见过上课摔门而去的“坏小子”,他们的师生关系是以平等前提的,而我们是完全不对等的关系,老师是天,老师说得是最权威的,得到老师的认可就是一切,老师说你朽木不可雕也,学生就真的以为自己是块木头。老师误人子弟我们还说他特牛掰。多可笑

  师生关系是一个值得反复咀嚼的问题,但是怎么嚼也嚼不烂不透。老师和学生之间永远不能真正的相互理解,都觉得是对方是故意和自己对着干,这是个无休止的问题。

  老师觉得部分学生孺子不可教也,自己尽心尽力教书育人心平气和交流,为什么他们还会不断地找茬挑事儿?他们真的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吗?该怎么惩罚他们?他们真的能通过惩罚过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吗?奖励需要吗?该怎么奖励呢?奖励和惩罚都是为了让学生们变得更好,但是我们到底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呢?为什么他们总是问学得东西有没有用?难道我们只教学生那些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吗?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什么?我是不是已经跟不上他们的脑回路了?

  学生觉得老师总是一副冠冕堂皇样子,他根本不是真正的关心我们,只不过是装作关心的样子罢了。他是成人,他觉得我们说得都属于小儿科,所以就应该听他的话,我们才不是呢,我们也是有想法的人。他既然是老师,那我们就能不断地提问题,看看他是不是也有回答不出的问题!肯定有,我们一定可以把老师问倒!他说这么做,我们便不,我可以自己给自己做主!我们能证明自己有想法有能力!我们都明白你说得大道理,你不用说那么多!老子就是目空一切咋了?碍你事呢么?

  以上是我瞎写的师生的内心独白

  哎,其实说到底学生就是缺爱缺关注,老师就是缺方式缺理解。

  (补:回想电影中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哪个不是家庭关系有问题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导师,可见家庭和睦重要性。矜矜业业的老师们你们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呢?提高音量情绪发泄绝不能赢得人心。)

  最后,片尾的空镜头下的无人教室耐人寻味

  [看了影评后,发现自己认识还是浅薄了些,没有点出文化冲突、校园民主字眼,有在法国生活过的豆友就有深切感触傲慢偏见是法国文化的特点,多民族糅合居住的生活是法国的现状,从而衍生出很多社会问题。]

  《课室风云》观后感(三):傲慢与偏见

  以前上电影课的时候,法国老师说看一个国家的电影,那都是社会的万花筒。我们无法去经历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文化,停下来跟所有的人倾谈,但我们有几个小时时间,看他们的电影,看他们的社会关心的是怎样的主题,看他们的生活在如何的进行,看他们的文化有什么特色

  所以,老师说,在美国的电影里,黑人主角最后不太会跟白人主角成为一对(我后来观察了一下,发现至少在大一点的制作里这是金科玉律),而种族问题永远是一个敏感和值得讨论的问题,当然还有同性恋。

  而在法国电影里,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情节。因为在法国社会里,这些都不是矛盾,至少不是主要矛盾。长年在巴黎的生活后来见证给我看,这位老师的解读并没有错。

  纵观整个欧洲,法国并不是黑人阿人最多的国家,但只有他们的国家队看上去像一支北非雇佣军(我还亲耳听到过非洲来的人说他们的国家队就是法国队,哈哈哈),而同性恋不仅可以大大方方的结婚,还可以站在柜子外面当上巴黎市长..既然法国人不care颜色,不care性向,他们的电影当然也不会拿这个当主题,德纳芙在提到《断背山》的时候自然耸耸肩说“美国人未免太少见多怪”。

  法国电影人更关心一个生命的生活和思想胜过关心地球。这个社会似乎是建立人文之上的,这些年间,我看过的不下百部法国电影里,那简单的好像室内情景剧一样的背景,少的一只手就能数出来的演员,重复再重复的往往是关于人生命题...难怪把电影定义为“某种放松心情的娱乐活动”的人一般都比较难以忍受法国电影。

  但真实,亦是一种魅力。而这种魅力,通常要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得到。当我们在当中生活过,经历过,品味过,被误解过,很努力过,那些台词也好,背景也好,命题也好,不再是纸窗外的一个剪影

  这时,连最爱周星驰,几番年《东邪西毒》的小唐也会欣赏以说台词为主要内容的法国电影。

  我一直很惊异于法国电影的真实感,演员表现的生活化,一切都自然得好像发生在身边,在昨日,在多年前我们坐过的课堂上,带着骄傲自尊心踏上异乡的学生们,和带着同样骄傲的自尊心想要把法兰西文化传递给学生的老师们。

  文化冲突——这是我第二次在法国看到以此为切入点的电影。上一部是Roschdy Zem主演的Mauvaise Foi,不过那一部主要是说一个法籍阿拉伯人和一个法籍犹太人要结婚而在两个家族之间造成的冲突及最后的互相谅解,而Entre les murs要更为敏感和直率一些。

  虽然法国有很多外来人口,巴黎和马赛尤其是移民大城,我们同学间经常开玩笑说巴黎就没有纯种的法国人,但是法国从来都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原因在于它对于自己文化的固执已经到了一种让人发指的地步。那是一种把鼻子安在额头上的傲慢,自信就没有人能够侵略他们的文化,自信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anyway,我承认它跟中文并列美),自信我们这些外来人都将被烙上法国的印记,留下来就是遵守并继承他们的文化,回去就是将法兰西的精神发扬光大

  因为这种近乎于傲慢的自信,法国人很开得起自己玩笑,即使是自嘲的时候,都是一副高高在上表情 ——就像超人面对点三八一样,丫根本从来没有想过你批评他们吃青蛙,笑他们的英语烂,或者指着他们的鼻子说他们固步自封小鸡肚肠就能伤害到他们了。他们坐下来大方地承认缺点,心平气和地和你讨论,末了还送你两句恭维话,转过身还是一脸洋洋自得

  这种似曾相识的虚伪态度曾经让我莫名地很是恨得牙痒。

  所以他们端起摄相机没什么想要隐藏的,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们,就这样直接地拍了,演了,把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一并大大方方地表现出来。他们把印象中的其他文化浓缩到每个学生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身上,放手让它们彼此冲撞。其中代表中文的是个名叫“伟”的男孩,如果说其他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我不了解因此没有发言权的话,这个“伟”还真是颇似个小洋插队。

  有关于伟的戏集中于三场,一次是他发言说他为自己的同学感到羞耻,因为他们上课不遵守纪律,对老师出言不逊等等(在中国这些都是“坏孩子”的主要特征么),然后Francois老师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你的意思是说他们不像你那么遵守秩序,这和羞耻感没有关系。还有一次是让每位同学写自我介绍的时候,他说自己非常喜欢玩电脑游戏,一天总有几个小时在玩,Francois点头说“这下我们总算多了一点了解”(中国学生不太爱在课堂上主动发言么)。另一次是家长会的时候,Francois针对伟的情况对他父母说这孩子很听话,很守纪律,数学非常好,很熟悉电脑(这是世界对中国人的一致评价)。

  总体来说,对于民族文化对于学生个体产生性格价值观影响算是方向不错吧。当然法国人没忘了虚伪一把,就是伟的妈妈因为没有合法身份而被警察抓住要押解回国时一位刚刚怀孕的女老师许了两个愿望,其中一个就是“希望伟的妈妈能留下”(这个设定非常有趣,一个妈妈刚刚诞生,另一个妈妈却将离开自己的孩子)。这种虚伪我很是感激...因为它曾经给过我那么多温情脉脉时刻。我一直以为法国人,尤其是巴黎人,很会照顾外来的学生或者移民,其热心关切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人招呼留学生。所不同的是中国人还会分对方的肤色及原籍国,对富裕国家来的肯定好过非洲兄弟

  电影一共有三次大规模的文化裂痕展示。一次就是作自我介绍那一段,一次是comba(不知道名字我拼对了没有)和Francois的冲突,最后一次高潮是在关于一黑人男生(名字我实在是不会拼)的开除事件

  这三件事的风波,在一般的公立或者私立学校的教室里是不会发生的。这是当存在文化误差时特有的现象。我们刚刚到法国的时候也曾经要求把名字写在纸上立在课桌上——因为法国老师一下子记不住这些奇怪的名字,我们被要求一遍遍重复自己的名字直到他们能模仿相似发音为止。我们也被要求写和念自我介绍,然后他们就会瞪大了眼睛问说“你们都没有兄弟姐妹吗”,或者“中国人的头发全都是黑色的吗”之类在我们看来实在有够二的问题。

  Comba在被迫向Francois道歉之后(起因是F叫她读Anne Frank日记的最后一段她不肯念),写了一封信给Francois说“尊敬是相互的”,这是每一个离开了自己文化,而必须要融入另外一个社会的孩子必然脆弱(电影有作暗示——Francois说他们上个学年还相处得很好,为什么comba今年一开学就抽疯了)。她很下劲地说“我以后再也不和你说话了 ”。当然这个誓言并没有坚持多久,似乎导演对于这种裂痕期的过去非常乐观

  其实法国的民族冲突远不止如此温情的。当年北部暴动的时候就很说明问题了。当然更说明问题的是当年的内务部长,现今的法国总统Sarkozy当时实行的铁腕镇压。加入法国国籍的时候宣誓当中有一条,就是尊重法国的文化。在这个保护赤贫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最大的矛盾不是来源肚子,而是来源于头脑

  《课室风云》观后感(四):墙壁之间影评

  于戛纳电影节斩获金榈最佳影片奖的《墙壁之间》,以仿纪录片形式将镜头对准法国其间一所校园内,在师生每日课堂课下之间捕捉细微客观真实的展现出了当下法国学生与老师共同生活在校园内的状况平实贴切生动活泼,那些看似简单平淡画面仍旧能引人思考镜头之外所延伸的问题。

  以一个学期的伊始为开端,学期的完结为结尾,在校执教四年的法语老师和他所任教班级孩子们生活、交流、互动了一整个学期。简明、直接的呈现一切。没有做作,只有真实,像你我经验中的那样熟悉亲切,因此感怀共鸣也伴之左右。

  刚一开始新老教师们相互介绍,新上任的教师跃跃欲试充满期待,老字辈的则是张弛有度。不难看出,咱们这位主角班主任也是在有了一定执教生涯之后已是老成稳重略显疲怠了。之后是一系列日常教课的细节,穿插少许教师办公室内的情景,主要对准那一间课堂内的形色。长镜头收放有度的铺展出师生间举止言行的细节,言辞争辩的生动。

  没有自己经历中的那些整齐划一的朗朗读书声,充斥的是生动活泼的教学生活。每一位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与个性,顽皮的、活泼的、易暴怒的、甩小个性的、内向的、话多的。。。。。。均丰富着那间装饰单调的课堂。并且和那位看上去温文尔雅实际内心早也是按捺不住对孩子们难以管教的烦躁的老师,展开了你来我往生龙活虎的拉锯战。说拉锯战似乎有些夸张,但从那些孩子们可爱的表情和提出的问题,只有尊重个人宣扬民主的国家才会有这等耐心和宽容度来从“娃娃抓起”。我们看到了面对学生们如潮的各种提问,班主任真的是连连接招应接不暇,基本上是最后的问答早已背离当初的提问,你根本就忘了最开始老师问学生的是什么问题了,估计老师也早已被孩子们带的此时不知身是处了。这帮可爱的孩子们就是如此的活跃不安分!遥想当年自己小的时候简直就是完全服从的傻乖啊。不过越是如此越是喜爱,因为这样才体现出人权的尊严和民主公平的成熟。这才是一个大国的风范,我可以通过那些顽皮天真的双眼看到多少年后他们是踏着怎样的一种平等民主教育下茁壮成长。

  当然一切并非如此这般风平水静。整部片子也在老师哼哼教导到忍无可忍的破口粗话带到了高潮。之前的口角相争观点矛盾因此事件掀到了一个戏剧冲突的顶点。依旧没有修饰的长镜头如实记录事态的走向,亦如整部影片不偏不倚只根植于校园内的一切琐事,没有野心,没有做作,更没有偏颇。这样一部电影与那些流于技巧追求炫目效果的影片有着鲜明的反差,犹如一股清澈的和风,我想当今在追求爆米花与可口可乐的刺激下永远也不要忘记温吞白水的反刍,我也相信人心底里还是喜欢那真实客观的声音,这就是纪录片与仿纪录片经久不衰并且方兴未艾的实证。

  矛盾冲突解决之后的影片也犹如冲过中游来到下游的船只,清朗大好的日子里老师给同学们上本学期的最后一课。之前的不快阴霾都随之消散,那位被侮辱的女孩也和老师用的那句词汇开起了心照不宣的玩笑;发誓不再理睬老师的那位女孩用西班牙语向老师展示自己本学期的成果。是的,这位同学道出了片尾将至的结束语——“快放假了”。最后在学校教师的带领下与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假前足球友谊赛以示本学期的完满结束。窗外阳光明媚喧闹依然,教室内则是人去楼空。四面墙壁已反射不出那些雀跃而又清脆的嗓音,曾聒噪了整个漫漫学期的屋宇此刻真的显得有些冷清了。

  孩子们永远是向往外面的广阔天地,屋内只剩下那些桌椅的影子,宁静的躺在地板上。绝妙的空镜为整部影片完满收尾。可是思绪依然停留在那间教室内不愿出来,是想起自己当年蹉跎荒废的少年时代?还是依依不舍那些真挚可爱的面容?美好纯粹的学生时代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心中回荡着那位最后离开教室,怯生生的向老师说出疑问的同学“老师我什么也没学到”。是的,老师的满眼诧异也无法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她满眼的茫然也很无辜,可这朴实的话语正道出了当年我相同的困惑啊!

  此时还真的有点想念那个被退学的坏小子了,是已经被遣返回国还是另谋他校?不知道他现在过的是否还好。

  这个假期,阳光一定很耀眼吧。孩子们,假期愉快!

  《课室风云》观后感(五):后写实风格的法国电影

  补了去年暑假一直想看却没时间看得片子,不出所料的法国风格, 以真实的社会历史背景作为一个电影的背景, 进行创作, 非常有意思, 这似乎已经成为这几年法国电影在美学上得主要风格了, 电影更重视导演本身对自身所处的社会所表明的态度, 看似简单平淡其实蕴涵哲理, 看似自然不加修饰,其实经过个人创造加工.

  在法国也生活多年了, 学院的老师可比中学的老师严厉多了, 不过低年级的老师就像在求学生好好学习一样, 有时候觉得老师好的和自己亲姨一样.学校的老师都觉得中国人聪明, 用工, 敏感, 而我们也要反思如何可以和学校社会的环境互动, 法国文化真的一辈子都学不完,,,,如何在这里更好的自由生活呢~~

  《课室风云》观后感(六):无奈中的前行

  题目取得有些消极。其实是想说说这部电影于我积极的意义的。所谓的无奈也只是与理想状态相比的现实罢了。但从现实到书稿,从书稿到电影,François Bégaudeau 实现、记录以及演绎着的不过是四面围墙之间(entre les murs )发生的故事,无褒无贬,也无谓积极与消极了。

  然而理想总是用来与现实作比较的。相信很多人无法接受电影展示的也是真实得不能再真实得巴黎。而在这样的想象里,François也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于很多人,当然也于他自己。面对学生的质疑,无论是不懂事的还是合理的,这位老师所表现出来的多半是惊讶, 是触动,是无奈,然而也免不了法式的诡辩。

  毫无疑问,Bégaudeau面对的是一帮问题街区里的困难学生,又是处在那样的年纪。这样的无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其中却总有一种前行的力量。很难说这种力量源自何方,是Bégaudeau本就有的,是学生的触动,还是教室所带来的,但我想也正是这种力量激励着Bégaudeau记录下教室里的点点滴滴,辛酸或是期望。这未尝不是给生命加注一些意义。

  去试着在无奈中前行,去做无谓的改变,而不去抱怨,希望自己和周遭可以有这种力量。

  《课室风云》观后感(七):《The Class[墙壁之间]》思辨或情绪

  http://axinlove.com/2009/05/the-class/

  《The Class[墙壁之间]》思辨或情绪

  y @xinl.ve 090521

  费里尼嘲笑影评人的时候做了一下他并擅长的数学题:假设一个影评人平均每天看两部电影,四十年的工作时间,可以看到两万八千多部电影,按胶片长度就是xx万米的胶片。他感概,“这是多么可怕的长度,几万米的影像在人脑海里晃来晃去。”,言下之意是讥讽影评人都已经被影像充填成神经质,他们的意见不值得一哂。我不是影评人,费里尼嘲笑影评人的时候,我把自己伪装成影迷。文章标签里的影评不过是个标签,非影评人的我同样遭遇了影像重叠、反复的问题。

  《Die Welle[浪潮]》实在离得太近,经常清洗记忆的人都不能做到完全遗忘前一部电影再开始新的一部。一样的教室、课堂,同样把大部分镜头集中在课堂上的老师和部分特别的学生身上,电影的地点从《Die》的德国搬到了《The Class[课堂]》的法国。情节、故事和主题,《Die》且要更完备、连贯和突出一些,《Class》则是在某处戛然而止,被人追捧的特殊之处在哪儿?

  法国新浪潮导演的一员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他的作品没有革命,没有创新,但他温婉的个性呼应他一贯如一却隽永朴实的艺术精品,这也是新浪潮诸将无法企及的气质和涵养。侯麦那么喜欢希区柯克,他的作品却没有任何紧张悬疑或高度表现化得角色与环境张力。角色们常常长篇累牍地交谈、倾诉或争辩心中的想法。”《Class》无疑正是这种“思考而非行动的电影”,魅力来自于人物对白的语言及其所附着的文本意义。

  在被当做语文课教授的法语课堂,语言首先已经被鎏金一层—-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因为法语的发音。而当其再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语言的文本意义,关注于角色台词的电影具有了文学、教育和艺术等多维度的美。电影人物讨论或解释着某个晦涩或多意的词汇时,正是编剧炫耀“国学”功底之刻。大众以为明了,但实际并不清晰地概念,被主角教师用极为通俗的语言道明,譬如口头语与书面语的使用场合差异,动词的时态等。语文,同时是“知识分子”和普通人划分界限的碑石,关注法语课堂的电影具有思辨启智的特质。

  但电影不足之处在于缺少了情绪的变化。情感和剧情让位于电影的文学气质,教师通常所应该具有的关怀情谊,电影有但并非重点、全部或者大部分。《Die》里的实验性主题及青年的狂热,都是狂奔突进的预定设置,《Class》没有这一切,甚至连文学电影的主题其实也存在于电影的前半段。由故事性的缺乏而导致的观众情绪的缺失(可以想象的“坏学生”惹麻烦,教育工作者从而展现包容),是否是本片的瑕疵或者缺陷?这样又回到某个宏大的问题上:电影应该具有怎样的功能?《Die》叙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并向社会提了一个问题,还用死亡加深了观众印象。《Class》关于语言和坏学生的教育等话题的思辨真就不如么?

  本片里非专业演员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争辩场景,对学生表演也是对导演掌机的考验。

  ———————————————-

  2008年第6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

  关于思辨与情绪,连岳博客http://www.lianyue.net/blogs/rosu/archives/133480.aspx:

  以下内容为来函照登

  ——————————————————————————–

  连岳:你好!

  我是你《我爱问连岳2》中P365页《这孩子说得对》中那孩子的老师。也许你可以再看看这孩子。

  箍牙下的力量 - [学生]

  他箍着牙。每天你都会看见一口口箍着的牙在你面前晃着。你甚至都已经丧失了对牙齿的审美感。

  可是那些被箍着的牙的小嘴每天上课都在不停的讲话,以致于影响到你无法上课要请他们去教室后面的小房间反思。

  有一天他带了本《xxxxx》回来,你吓了一跳,不是惊有人批评共*产*党,而是惊讶他才14岁。你把他的书没收了,他又露出那口钢牙,笑嘻嘻的问我为什么没收他的书,我说你才多大,看这书。他又吧叽吧叽讲一大堆,你只能走了算了。

  有一天他在下面讲话的声音盖住了你讲课的声音,你提醒了他几次都无效,你的尊严被大大的伤害了,狠狠的骂了他一顿,大意是你以为你是谁啊,其实你什 么都不是,在家里有人宠你,在这里没有人会宠你的,醒醒吧。他终于沉默了,其他孩子也沉默的看着我,看着他们,我沮丧的要命,每次骂了他们,我都极其厌恶 自己,为什么不能耐心点呢,他们的身体里,荷尔蒙在横冲直撞,也许他们自己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2009年新年前,学校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卡片,让他们写给老师、父母,结果,几天后,我收到了他的卡片,我没想到他会寄给我,想着他肯定是指责我 的吧,心虚的都不敢拆信。后来拆开一看,居然是祝我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快乐,青春永驻。我羞得想钻到地下去。晚上,我给他回了一张卡片,具体写什么 记不清了,可能是说老师是多么希望能看到你们能懂事,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说话,什么时候不能说话之类的吧。

  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先向他道歉,说老师之前的话太伤人,请他原谅,然后把卡片送给他。之后,他上课好多了,不会再接无聊的话,幸好回答问题还是会回答,也没有因此跟我疏远。

  接着是寒假,春节。

  开学第一天,我们发书,正准备把绑书的绳子丢掉,他说:“老师,今天很多人没带书包来,绳子留住,等会肯定有同学要的。”我吃惊极了,过了一个年,他这么懂事了,我感动的看着他,点头。

  他对历史很感兴趣,每次讲到历史,我就要请他来给同学们讲。他的练笔作文,永远是在批评共*产*党的历史做法,我就算再怎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也没法跟一个14岁的人讨论这些问题啊!只好说,我这是语文作业,你能不能写点别的?

  在这晚上的灯光下,我在想着他们的生命力,他们最朦胧的对国家的想法,在讲邓稼先时,他们都说老师他是研究可以杀死那么多人的核武器的人呢,为什么 要赞美他呢?我都无言了。在这样的体制下,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思想在慢慢倔强的生长起来了,虽然还是那么烦人的一群孩子,但是,多么希望那些生命、思想可 以继续长大,直到他们有力量去改变很多东西。

  The.Class.2008.LIMITED.DVDRip.XViD-ESPiSE

  《课室风云》观后感(八):墙壁之间:璞玉无华,雕琢有方!

  故事的男主角法文老师马林尽一切努力想要做一个好老师,但是课堂上的棘手局面他越来越掌控不了了。每次当他试图把我们眼中正面的、有益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时,总会遭到意想不到的麻烦——这座位于巴黎移民聚集区的公立学校的学生并不买它的帐。即便这种抵触不是冲着马林本人发作的,它的存在感和侵略性竟使观众压抑到悲伤:这根本就是个看似无解的社会问题。

  我们对严重缺乏多元化的高中生涯多么的满怀眷恋,同一个时代的西方中学所面临的文化冲突和价值冲突就有多么稀松平常。这正是它的破坏性所在,你几乎无法把这些戏剧冲突锁定在一个特定的学校中,事实上它的普遍性让它可以在同类学校、整个巴黎、法国全境、乃至整个欧洲爆发。更可怕的是,从这部电影甚至你看不到一丝夸张或者不合情理:这个班级的学生里,相当可观的数目是来自各个大洲的移民后裔,那么来自中国的Wei认为同学们的表现很恶劣,来自非洲两个国家的同学因为非洲杯比赛而互掐,本地女生的一副玩世不恭和哗众取宠嘴脸,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真正让这部影片焕发光彩的则是出类拔萃的制作水准。《墙壁之间》的剧本写得跟纪录片剧本别无二致,但看起来不仅担负了不俗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充满了超乎一般剧情片的艺术表现力。在朴实有力的故事骨架上,以精雕细琢的戏剧加工和了无痕迹的拍摄掌控构成一副栩栩如生的课堂写真,让它成为一块特殊打磨的棱镜,在狭小的教室里准确地折射了种族摩擦,教育体制,价值观更替等各方面的现实,并不难由此引发观众“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中学教育,怎样实现理想的中学教育”的思考。

  例如,在剧本的编写上,本片加入了一些戏剧感十足的细节。马林在黑板上写一个例句时使用了Bill这个白人名字,这竟然也能遭到那些非裔学生的不满;学校教师代表开会,女老师特别关心咖啡机的问题,这是教师作为学校雇员的现实面;脾气火爆的苏勒曼最终还是被投票这种简单粗暴的机制逐出学校,批判性不言而喻。更高的层面上,马林这名正面的、观众情感上更容易接受的好老师,这名角色体现出了他与那些长期工作在这所学校的、或麻木不仁或愤世嫉俗的同事的巨大反差,却仍然化解不了令人头大的课堂危机;他的给力和无力构成了整部电影的主线,颇具悲剧色彩。这些刻意为之的元素,使得本片从根本上区别于一部纪录片,并且十分自然、可信。

  本片主角弗朗索瓦马林的扮演者曾以自己为原型创作了一部教师自传,这一次得益于他的大力配合,中学课堂上发生的一幕幕故事被原汁原味的搬上银幕,无疑他的表演是如鱼得水的。拍摄耗时一年,所有的角色都是真实出演,这种原生态的表演质感同时也得益于精确简练的镜头。总而言之,《墙壁之间》的最闪亮的一点,就是它把一个原本严肃的故事,以看似朴实的手法,精雕细琢地再现。影片在桌椅狼籍的教室静景和教室外马林与同学们欢乐的球赛动景中结束,波澜起伏的一个学期终于结束,但是不久之后,很有可能相似的场景会在许许多多的墙壁之间继续上演,并且你什么都改变不了。

  《课室风云》观后感(九):如果这是“风云”,那是他们没见过“海啸”

  如果这就是他们的“风云”,那当年我读书的那个学校,可就是有“海啸”了。

  我想起自己读初中时,有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爆粗口甚至推搡老师。老师管束学生时,学生对老师翻白眼那是常有的事,学校里也常冒出学生打群架的事。

  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个班大概20个学生。教师办公室不是单个的像公司白领那样的有隔断,而是一张办公桌,便于老师围坐讨论问题。老师遇到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同样是交由教导主任处理,主任协助管理课堂、学校,而并不是凌驾于老师之上,对老师摆官腔呵斥。老师要经常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

  学校对学生给了最大的宽容。上课时,学生说说闲话、做些小动作,老师不会厉声呵斥。但老师有课堂上的底线,要求学生对老师要尊重有礼貌,对老师讲话时要用敬语表示尊重。

  20多个学生,来自移民家庭,不同种族。学生又处叛逆期,个性极张扬,怕是只有里边的中国学生,是所有老师都满意的。

  真佩服弗朗所瓦老师好脾气,在怎样闹腾的班里,他都耐心应对。可看得出来,很多时候,他有深深的无力感,所以,最后,那个叫苏莱曼的学生,浑身戾气的学生送到教导主任那,后被学校开除。其实老师一开始很努力,他努力发掘这些所谓“烂学生”的优点,但最后他还是无力改变现状。

  《课室风云》观后感(十):课堂中的人性

  中学琐事能这么好看,青少年成长原来这么多层次和故事呀。零配乐,镜头一直很有集中力,有DV的现场感又一切精彩都抓到了,演员本色演出,也要好本子好故事来编排和凝聚成密度呀,太正了!看完立即又看了第二遍,一样非常正~ 关于故事的编排,发现的几个点:一开始的defeated样,到课堂上为牛为马,也许是最为学生的一位,欲扬先抑的手法?Souleymane的激励法做到一半无奈有些境状无法控制、精英或平均教育、种族个性以及适应、始终不肯敞开心扉、无礼但有思想你怎么形容他/她、上课松散随便问问题的好坏处、尽管如此还是对读书迷惘、不服你质问你但还是尊重你听你、师生没有隔夜仇……这个本子也写得够精彩了,展现了一个现实中的图景,复杂而有喜有无奈,不得不让它去,涵盖很广了,没想到能精缩在俩小时,还考虑了老师形象的接受问题。 影片的最后一幕,作为班导的老师要秋每个学生回顾一下一个学期以来学到的东西,无论来自哪里,关于什么,看到这里会很开心,这群尽管不被别人看好的孩子,还是在学校里学到了一些,相比而言可能不多,但那已经足够,教育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习性,修养会在一点一滴的收获中慢慢显现,直到能够独自站立在这个社会上。 片子结束在一片足球赛的欢声笑语中,不那么完美的学校,不那么完美的学生,同样可以有可追求的未来,同样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爱好,同样可以在群体中如鱼得水,这些就够了~不够完美才有上升的空间。不是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课室风云》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