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都市男女》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8-05 03:1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都市男女》观后感10篇

  《都市男女》是一部由尚敬执导,黄芳翎 / 王景春 / 佟悦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都市男女》观后感(一):25年来国产情景喜剧发生了什么

  大年初三无人问津,闷在家里温习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看到某些剧情突然很感动,很想与人交流点什么,遂刷了两遍知乎。搜到一个问题:《武林外传》的悲剧内核是什么?100多个回答,排头便是我尊敬的大V张佳玮,分析得在情在理。后面答案里有个姑娘,很想和我们聊一聊中国式情景喜剧,第一句话却有失偏颇,她说国产除了《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爱情公寓》其他就没有能完整看下去的情景喜剧了,答主是96年的,我虚长她3岁,很想来聊一聊自己记忆中的中国式情景剧。

  20世纪80年代,国产剧领域里本没有情景喜剧的一方天地,1993年,一个叫英达的人拍了一部电视剧《我爱我家》,虽然承袭了两年前赵宝刚导演的《编辑部故事》室内剧的影子,但是这部剧诞生意义不同于《编剧部的故事》——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情景喜剧由此诞生。从此英式情景喜剧通过小剧场模式沿袭了十多年,期间诞生了很多优秀演员、编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响了整个国产影视界的格局

  90年代初期,改革浪潮方兴未艾,那是新中国很有活力时代,政界、商界文艺界都诞生了许多不世之才。1990年之前有几个牛人刚刚拍了一部电影,在柏林电影节大放异彩,如果我活在三十年前,打死我都不信,这几个人一个会成了国民级影后(巩俐),一个成为了国民级导演(张艺谋),一个成为如今的华语电影高峰(姜文),还有一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此前这部片的导演还在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黄土地》里大搞摄影,洛迦诺电影节上他和陈凯歌也是大放异彩,他们年少就想在艺术电影上一战成名,没成想三十年后却总是再无法超越自己而被大众非议。与此同时,北京的某个大杂院里,一个北大中文系毕业作家也在为他的“诺贝尔文学奖”所努力,这个人名叫梁左,可惜英年早逝终年44岁。“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梁左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作为一个纯粹文人,他的梦想确是将自己的文采风流传于后世,为了成名,彼时他已经开始周旋于文化界各个领域,1987年他创作了《虎口遐想》交付于姜昆,使得这段相声成为历年春晚上最令人难忘回忆,梁左在喜剧上的天分逐渐显现出来。

  梁左其实家庭背景显赫父亲《人民日报》总编,母亲著名作家谌容,梁家三兄妹也都是才华横溢,彼时王朔莫言梁左刘震云这几个人,不仅身为作家,也为当时的中国影视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王硕1989年的本子《顽主》走出一个年轻人名叫梁天,其后这部电影的另外两个主演张国立葛优共同撑起了国产影视的半边天,而这个梁天便是梁左的弟弟,或许大家对他没啥印象,不过90后的朋友小时候一定看过苏有朋版本的《倚天屠龙记》,剧里的蝶谷医仙胡青牛便是他演的。梁天又有个妹妹叫梁欢,也是北大系的,这个妹妹也是个才女,但是我要说的是他的丈夫,中国情景喜剧历史上一个标杆,这人也是北大出身,那便是英达。

  英氏和梁氏家族背景一样显赫,英家是满族正红旗人,中国近代史以来出了不少厉害人物,英达的曾祖父英敛之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爷爷英千里据说12岁就去英国留学,在台湾编写了全系英文教材,连余光中和马英九都是他的学生,到了这第四代,英氏一族完全开始致力于文艺界,1993年的《我爱我家》虽然是情景喜剧的先河,但是在严肃题材作品流行的年代,他的剧情依然是厚重的,在梁左这样的文人执笔下,情景喜剧能释放出一种悲怆的悲剧内核,这种解构是新潮的,90年代初期社会变革悄然发生,人们价值观也在慢慢受到冲击,张佳玮张公子也曾总结过《我爱我家》的两段,那是非适应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所以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观众,这部剧亦庄亦谐,到现在都是无法逾越的国产剧高峰,当然和王朔的加盟也是分不开的。此前英达与宋丹丹结婚已四年,两人事如日中天蒸蒸日上,而另一个中戏毕业的年轻人才刚刚崭露头角,他在《我爱我家》中客串出场,却也成为了情景喜剧史上的一号人物,这个人叫吕小品

  说起吕小品,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依旧陌生,不过作为情景喜剧爱好者,我提一部剧你可能就有印象了,新世纪初英达和吕小品合作了另一部经典作品《东北一家人》,这部兴起于互联网时代的电视剧没多久就因为片头曲火遍大江南北,雪村唱着那首略显土气但是不失幽默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迅速走红,也将沉寂多年的情景喜剧重新拉上台面,那几年本山大叔带来的东北味小品在春晚平台上红遍大江南北,盘活了东北民间艺术,也带动了东北味喜剧的蓬勃发展,吕小品作为导演之一,也在《东北一家人》里演了一个角色——好吃懒做的小痞子牛小伟,成为我儿时记忆里的一个经典形象。《东北》火的同时,吕小品英达厉兵秣马,同年响应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出了另一部情景喜剧《网虫日记》,然而这部戏却铩羽而归,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但这部戏的主角名字却非常有意思,一个叫宁财神,一个叫俞白眉。没错,这部情景喜剧的意义非同小可,这意味未来情景喜剧的巅峰鬼才宁财神上线了,十五年后,他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横空出世,上演了一出低成本情景喜剧捧红一班演员的逆袭大戏。同时《网虫日记》的另一名导演叫林丛,他后来也拍了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戏叫《家有儿女》。剧里面还有个演员叫代乐乐,后来嫁给了该剧的编剧之一俞白眉,两人如今创办了白眉工作室,在一档叫《欢乐喜剧人》的综艺节目上搞了几出“疯狂喜剧”,而饰演“俞白眉”的那个青葱演员叫黄晓明,这个就不用我多介绍了,有趣的是,2018年的今天,毕业于西安电子科大的俞白眉却和黄晓明的另一个朋友邓超关系密切,推出了几部票房颇高的喜剧电影,但因其剧情之烂俗却饱受观众诟病

  2001年,还有很多人物正在文艺界等待发酵,空政部有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名叫尚敬,此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小人物,年过四十的他正等待着一个机会,他耗时五年推出了一个剧本高原如梦》,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是在尚敬的内心深处,这一切还远远不够,次年,一部意义深远的电视剧《炊事班的故事》登上大荧幕,这是一部反映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虽然比起平民喜剧来说不太接地气,但是它的跨度时间很长,前前后后拍了三部五年,并且获得了很多奖项和好评,可谓是名利双收,同时,这部剧也奠定了神作《武林外传》的大半演员班底。《武林外传》的另一半班底姚晨、喻恩泰却是来自于我童年的另一部神剧《都市男女》,这部喜剧也是一部分人不可磨灭的回忆,如果不是因为没上星,该剧前半段的鬼才程度完全不亚于《武林外传》,在网络时代一定能红透半边天,还有主演佟悦不知是何原因没能赶上《武林外传》的末班车,我对他最深的记忆还是停留在娄烨《颐和园》郭晓冬的室友上。和英氏喜剧相比,尚敬的情景喜剧更贴地气,更先锋,更有深度,片头曲和片尾曲都体现了新世纪年轻人的一种诉求渴望,在这一点上,同样作为60年代的英达显然已经落伍了。此时宁财神、吕小品也加入了《都市男女》的创作团队,这部戏前前后后拍了300多集,只在江浙沪的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过,网上也已散佚了很多集数,因为剧集之多,因此编剧团队汇集了当时非常多的网络红人和版主,他们之中很多人都用自己的网名示人,这里面除了宁财神、何员外这些奇怪的人名之外,还有一个日后红遍大江南北的名字——邢育森。没错,便是《武林外传》里那个胆小怕事却忠肝义胆的邢捕头的大名,然而多数人并不清楚,邢育森是宁财神拿好友名字来开的玩笑,(这在无厘头的《武林外传》里屡见不鲜,比如制片人张守义也被拿来调侃,成为了剧里面从现代穿越到古代求死的“吴守义”),邢育森多年后笑称世人提到他的名字只能想起邢捕头,却完全忘记了他,他虽也曾在自己的剧本里调侃了宁财神的本名,只可惜他的剧并没有火起来,火起来的是宁财神的剧。邢育森其人也是高材生,毕业于北邮工程博士,和宁财神一样,兴起于网络时代,曾经是北邮BBS“鸿雁传情”LOVE版的版主,网名LOVER,新世纪初,互联网开始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然而比起如今屡见不鲜的网络视频游戏、聊天软件,当时的网络内容匮乏资源太少,有时连图片都加载不了,更主要的还是靠文字传递信息,那时的大陆网络游戏鼻祖《石器时代》还要靠大量的文字来交流,在这种环境自然而然诞生了“安妮宝贝”与所谓“网文三驾马车”李寻欢、宁财神、邢育森,那时的人们还热衷于文字,哪怕是到2010年初,百度大吧例如WOW吧和李毅吧、天涯豆瓣的神文还是层出不穷,如今的网文已日趋没落,更多的人只是在阅文上看看奇幻小说连载,看看没有太多营养的爽文打发光阴

  宁财神,大名陈万宁,毕业于华东理工,兴起于网文时代,不久他天马行空的创作能力很快让他从同时代的编剧中脱颖而出,从《都市男女》起,他署名编剧的剧集幽默程度和精彩程度便比其他人署名编剧的剧集高出一个层次,2004年,宁财神开始完全和尚敬班底合作,再次推出一部公益情景喜剧,叫《健康快车》,这部戏里闫妮的加盟也凑齐了日后《武林外传》的全部班底,自此,宁财神的创作能力已臻巅峰。2005年,就在《武林外传》即将诞生的时候,此前《网虫日记》与宁财神合作过的导演林丛,也推出了一部新时代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谁也未曾料到,其主演张一山杨紫如今的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武林外传》,同样也成为了90后的童年经典回忆。这部戏有模仿美剧成长烦恼》的嫌疑,和《都市男女》的《六人行》设定一样,已然充分暴露出当时的创作者本土模式探索后的瓶颈,以及向美剧高质量模仿的渴求,只可惜由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使得《都市男女》和《家有儿女》始终差《六人行》和《成长的烦恼》一大截,也暗示了后起之秀《爱情公寓》深陷美剧抄袭门的结局

  2005-2006年,尚敬和宁财神双剑合璧的新剧《武林外传》在央视八套播出,央视一贯作风是将主旋律和大戏放在一套黄金档,从八套联播就看得出来当时央视领导并不重视这部戏,毕竟没有大场面、大制作一线明星,充斥着鬼马和先锋的剧情,有些泥古不化的领导甚至都有些看不懂这部闹腾的剧,只是大佬们觉得《健康快车》和《炊事班的故事》口碑不错,对尚敬本人的能力还是认同,但很多人未曾想到,这部戏播出后不久,各大卫视纷纷向央视求版权,央视从中赚的个盆满钵满,尚敬宁财神以及一干主演也红遍全国

  《武林外传》势必要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英氏情景喜剧开创先河以来,由于情景喜剧的局限性,内景的局限性,总是走不出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格局都太小,再加上文氛围并不宽松,很多社会问题更难于摆上台面来针砭时弊,所以国产情景喜剧已经日薄西山,没想到《武林外传》剑走偏锋,来了一剂强心剂,你不是觉得内景局限吗?我适当加上外景,不再设置小剧场观众模式,也不加上强挠咯吱窝的笑声,还原一种表演话剧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放开了演员的演技;你不是觉得国产剧模仿美剧吗?我还是采用《六人行》的模式,但是我却选用了中国绝无仅有古装武侠题材,不仅大大扩展了创作范围,还规避了抄袭风险;你不是觉得情景喜剧不接地气、审美疲劳吗?我大胆采用《大话西游》式的无厘头,杂糅各类喜剧元素,不仅够先锋够解构,还体现后现代主义,当时的宁财神不知道有没有开始沾染毒品,其思维敏捷剧本扎实,写了好多集复杂逻辑却还被他圆回来的剧情,例如后期的几个长篇故事,他被删掉的六集剧本更是具有匪夷所思想象力和深度,可能太过于黑暗还是被导演改掉了,但是不得不让人联想宁财神是否在那时已经开始边吸毒边创作,才能有如此才思。

  《武林外传》的一班主演在也在非常宽松的演绎氛围下将自己的演技爆发出来,沙溢的表情包,闫妮的风情万种,姚晨前一秒还在笑后一秒就哭,尤其是导演艺术博士毕业的喻恩泰,堪称本剧台本担当,动不动就要飚各种诗词和英语,怪不得在《大秦帝国2》中他能演好能言善辩的张仪,和富大龙老师对戏完全不落下风。总而言之《武林外传》一直火了好几年暑假才开始降温,真正打了那个时代大制作、大场面烂戏的脸,尚敬情景喜剧达到巅峰,而英氏情景喜剧已经走了还几年的下坡路。2007年,英达推出了一部不温不火的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虽然已经不可能掀起太大波澜,但是我却觉得这部剧和《武林外传》一样精彩,没有做作的台词,剧情紧凑表演完美,并且也是完全原创,但只是在小众的范围内传播,很多人并没有看过这部剧。只可惜不管是《武林外传》还是《地下交通站》,出世便是巅峰,在此之后国产剧真正走入了低谷期。

  2010年,在《武林外传》热度已经消失的几年后,江西卫视播放了的一部小成本情景喜剧《爱情公寓》,这部戏的导演编剧汪远韦正此前名不见经传,但同样是高材生——上海交大毕业的,他俩既不属于英达系,也不属于尚敬系,作品风格也与英达和尚敬迥然不同,就一个字“潮”,充满了2010年初年轻人的一种时代感,而且剧本也很幽默扎实,在小鲜肉开始崛起的初期,这帮年轻人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的。2011年寒假《爱情公寓2》再次推出,这次在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影响下,才真正捧红了爱情公寓的主创们,掀起了又一波情景喜剧的浪潮,此后美剧《生活大爆炸》走红中国,爱情公寓却深陷抄袭门。

  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很多人可以一夜成名,也是最坏的时代,不管多红的人也会一夜之间深陷丑闻,《爱情公寓》以及他们的主演同样逃脱不了这般命运,人们开始发现爱情公寓里有大段对《六人行》、《老爸老妈罗曼史》、《生活大爆炸》的抄袭,人们恼羞成怒,感觉被深深欺骗了一般,将这部剧又狠狠踩在脚下。即使这是一部饱受争议的剧,依然在90后甚至00后里面大火,总有一天他们也会相继去看美剧,发现自己从前喜爱的《爱情公寓》里充斥着模仿和抄袭的桥段,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将《爱情公寓》踩在脚下,但是却永远无法抹掉《爱情公寓》在国产情景喜剧中的地位,可以说从《爱情公寓》开始,国产影视剧文化真正开始了娱乐至上的年代,不管我们多么怀念《我爱我家》那种文才辈出的时代,他们终将成为记忆,我们也终将成为别人的记忆。

  国产剧在如今缺乏资源,盲目效仿美剧的瓶颈期已经彷徨很久了,我们都在期待这个时代的结束,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烙印,它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在幻想,在不久后娱乐至死流量第一的时代尾声,是否可以迎来中国影视复兴的光辉时刻。

  最后我还想说一个小小的点,不要小看情景喜剧的创作者们,作为情景喜剧的导演、编剧、演员都需要高情商和丰富的知识储量,看看这些人,不是北大清华就是上交复旦,不是中戏话剧出身就是博士毕业,要想在各行各业混下去,还是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才是王道。

  《都市男女》观后感(二):职场启蒙课

  《社交网络》是部很棒的电影,但它所呈现的是天才之间的碰撞。对于我们大多数而言,情况多是身处一家问题多多,麻烦不断,前途不明的小公司,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却只有很快就会用完的薪水。创业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又有更多的人想都不敢想。

  某种程度上,职场生活就像这部电视的缩影:一群各怀梦想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有烦恼有欢乐,为着生活打拼,以期在这个有着无数可能的大城市里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最早看这部电视的时候,还对职场一无所知,可以说这部电视在那时基本塑造了我对职场的印像。

  虽然这部电视算不上优秀,几个演员在表演上有些青涩,对职场的展现过于轻松。不过它却很好的展现了大城市里草根阶层生活的形形色色。雄心勃勃的女CEO安娜、才华横溢桃花不断的英雄、八卦的恨嫁女苏青青、懵懵懂懂的TOM、机灵的白话王JERRY、胆小怕事又鸡贼的老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原型。而且经历过几年职场生涯后,重看这部电视,对其中的一些故事也不禁会心一笑:TOM与JERRY因为月光没法交房租,只好向老大借钱、安娜与员工们斗智斗勇,让大家接受不加薪乖乖续约、苏青青相亲时亲友团不断闹笑话……

  这部号称要拍365集的电视,后来还是面临了剧情质量的严重下滑,并最后无疾而终。TOM、JERRY和苏青青在《武林外传》中继续这段故事(我始终觉的武林是都市的穿越版),英雄在某部敏感电影中出演了一个陪角,王蓉曾经火过一小阵,安娜和老蒋则淡出了演艺圈。

  它曾带着一些人启迪和欢乐,这就够了。

  《都市男女》观后感(三):留给回忆的都市男女们

  偶然翻到回忆中的电视剧,看了第一集,

  还是被那些无厘头的笑点戳中了。

  依然觉得过去的剧集不该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和评论。

  记得这是初中全家人每天必备的电视节目,带给我太多的回忆。

  也许情景喜剧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但在每日紧张的工作学习之后,

  看点无厘头轻松搞笑的节目就是莫大的享受了。

  那时羡慕上海人潇洒的都市生活,

  更想自己快快长大去工作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生活,

  没想到多年后自己去了上海上大学,还在一家3A广告公司实习了半年,

  当然真实的工作生活不会像剧中那么欢乐,

  最终我也没用继续留在上海而是回到了家乡。

  剧中每个角色都像是本色出演,

  欣喜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活跃在荧幕上的他们还能看到当年的影子,

  记忆犹新的英雄的个人广告语 “英雄出品,必属精品”,

  苏青青那句苏到家的“去死”,

  Tom and Jerry 这种梗,

  还有布什乔安娜那集全程高能,

  当年的王蓉创作的曲子还那么好听。

  365集,可惜百度说有再也找不回的残缺,

  也许残缺才是美,毕竟没有人会再从头到尾的看一遍了吧。

  《都市男女》观后感(四):出现在错误年代的好剧!

  我最初看这部剧的时候,是在大学,我是在极度无聊的状态下点开了它,我需要承认,最初的几集我觉得很无聊,但因为无聊我看了下去,后来感觉到这部剧渐入佳境,后来我去搜索它的DVD,但很遗憾,没有完整的。过了几年的现在,我来补漏,因为我遗漏了很多。现在看和以前看感觉差很多,可能是因为看过了吧,很多笑点我笑不出来了,但我看到了很多笑点意外的东西。

  里面印象最深的恐怕是跟在替代沙溢的朱小小(女Jerry),很man的女子(当时没有女汉子的说法),其中有一集名叫《奶奶你听我说》,里面表现了女jerry的恋爱观,女jerry居然是个双性恋,她不在乎另一半的性别!!导演、编剧的胆子蛮大的,现在和过去的能播出电视剧中敢这么搞的我没看到过。

  一个印象比较深的片段是白瑞洁的老乡因家乡发大水想要发广告搞募捐,蒋文彬在听说对方只有200块准备金时,说出一番骂人不吐骨头的话,极其难听(现实如此啊)。

  还有一个小片段,安娜在一次会议结尾喊出“信誉第一”的口号,但汤姆喊出的是"xing欲第一"(有无鼻音差距很大的)。还是那句话,编剧和导演胆子很大。

  (其中很多有争议的剧集没有在c*tv播出。)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很多领先于走在前沿的时尚元素,虽然只是浅尝辄止,比如男高跟鞋、男同性恋、富二代、抠门的土豪等,非常多。

  但是这部剧的缺点也很多,就像许多人说的那样,后期质量严重下滑,我想很大程度是由于资金不足,后期连群演都没有几个。

  这部剧没有火起来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当时网络的不发达和尺度比较大,两个原因导致电视剧传播不广,现在去看,人物造型较土,剧集节奏慢,笑点不集中,但这也是这部剧需要细细品味的原因,可能有一定职场经验的怀旧者才看得下去吧。

  都市男女,出现得太早,有着领先的意识却没有领先的包装,在当时因过于前卫而受众不明白......在我看来它是一部好剧,一部出现在错误年代的好剧,在朱小小离开之前它是的五星的。整部剧是喜剧,但它却是个悲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都市男女》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