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双面胶》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8-03 02:5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双面胶》经典影评10篇

  《双面胶》是一部由滕华涛执导,海清 / 涂松岩 / 潘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双面胶》影评(一):一直是冬天

  不知道是剧本拍的顺利一个冬天就搞定了,还是导演故意要在冬天取景。整个剧情笼罩着一层寒意

  上海小姑娘金贵,在胡丽娟这里压根就没怎么发出来,她还是挺好的姑娘,尤其是她笑的时候,她就是这么没心没肺的乐呵。没事挣整那么多烦心事做什么?没事找抽型的,就像亚平他妈。

  丽娟不会说话是真的,但是她是真的爱李亚平,珍惜这个家。不然就不会为了李亚平一次次的去娘家要钱,最后还把老娘给气中风了。这些怎么你李亚平不为你老婆想想,你老婆是万能的,要几万有几万,你以为你老婆是银行提款机啊?

  说也没啥好说的了,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胡丽娟扮演者海清是个不错演员,南京小姑娘好好加油!呵呵:)

  《双面胶》影评(二):随想~

  忽然想到半年之前的一个清晨,冬日些许冷光下的空调房里,和母亲重温过一遍喜福会,第一次观看的母亲良久无言,说了句自己上辈给予我们的压力只有等他们死后才能消散。当时觉得母亲并没有很好的说出我想要的感觉,半年来仔细咀嚼越来越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 . 作为一个生在不大不小家族的独生子,从小敏感焦虑冷眼旁观周围的人事,也经历过一些生生死死,才知道这部剧里的人物故事是多么的真实,虽然故事性略显不足,蔡这条线对于主线之后的融合非常草率,后半部冲突因为篇幅问题有些狗血,但是六六对于人物的塑造真的是非丰富鲜活,演员的演技也是拿捏的很到位,不过说到底六六和谭恩美,刘震云等还是有很大差距整体太过市侩,主角也最终没有脱逃所谓的宿命,也不过是六六对于真人真事加工叙述,讲清楚了问题却没有对于问题的反思和人物未来尝试万物自生自死,死生非虐仁,本是天道,只是人非草木。 遥想多年前第一次踏入重症病房,探望一个不远不近的亲戚医院味道合着病人呻吟家属的嗟语,如同死神镰刀上布满的锈迹,让人窒息,一直不知为什么那一刻要强忍才能止住眼泪暗涌曾经以为那一刻亲情是那么的贯穿生命,直到此刻才知道,可能那只是我作为一个年幼傻逼,对于死的敬畏和对于人的怜悯

  《双面胶》影评(三):若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1

  看国产片一大好处就是轻松,不像看日剧美剧,要费力去听台词语言。有时基本能够听台词脑补画面。对摄像、布景、视觉艺术音乐、特效,结构方面基本没啥奢求。若一部国产片能做到人物形象鲜明特色,台词带味儿有嚼劲,没有狗血泡沫情节,还能稍微结合时代背景,那还是喜人的。

  《双面胶》算的上一部带劲的国产片,以婆媳关系地域差异主题,台词幽默生活,海清(饰胡丽娟),李明启(饰婆婆),潘虹(饰妈妈)的表演可圈可点,形象鲜明。一直不明白一句话“生活本身矛盾密布”,看了双面胶后在感情上也体验了一把,还挺强烈

  2

  剧本背景设定在大上海。胡丽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长的不错,任性勤奋工作,不干家务喜欢情调享受需要丈夫宠爱同时平等对待丈夫,单纯没多少小心眼,人格独立。胡丽娟可以说是很多城市女孩代表,有着新一代姑娘的价值观。婆婆生活在东北,崇尚节俭,以夫、子为天,有生活的老道经验,擅长“唱戏”。丈夫李亚平是凤凰男的形象。

  小两口原本在上海生活的挺滋润,剧情以公婆儿子家暂住为转折点,胡丽娟生活的平衡被打破。公公患上癌症、借给姐夫的十万块钱打水漂夫妻感情破裂,将剧情推到高潮。被犬牙交错的生活龇出来的人性清晰的叫人心寒。

  3

  无论看电影、视剧还是看书,全身心投入进去,然后问问自己假如是你碰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你怎么看待这个人?是什么原因将他带至此,此后他又将走向哪里?嗯,看时看完都会问问我自己。《双面胶》里出现的几个矛盾点让我觉得有点意思

  婆婆初来上海,刚开始媳妇还算满意,可是慢慢的她越来越看不惯她大小姐式的生活作风,开始嫌弃并在儿子面前不动声色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而丽娟也依然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能出于丈夫的面子答应忍耐,但马上受不了,显本性。一方面是从小娇声惯养,不习惯忍;另一方面也有着家庭和上海人的优越感。因为一些小事矛盾就愈演愈烈

  看到婆婆甩心机各种唱戏的时候,心里也替丽娟抱不平,会带出哪个小时候看武打片问妈妈哪个是坏人的我,作为观者,我更贴近她的想法,她的价值观也更能为我所接受。但后来越看心态越平了,只问为什么她为什么会在这种情况下做这样的选择,不再是简单批判和责难。

  看见里柴静提过过宋医生事情。三岁之前,母亲把她寄养在别处,带着姐姐生活,重逢后觉得母亲不亲,觉得母亲更喜欢姐姐。五十年过去,她养两条狗来修复自己的创伤,因为那个不公平的感觉一直都在。原先养的叫小妹的狗总是让她抱,新来的流浪妞妞在旁边眼巴巴的望,她想放下来抱妞妞,但小妹不肯让出位置,她放不下来,也就体会了当年一直跟着母亲长大突然加进一个成员时的姐姐的难受劲,她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原谅了她母亲。我看到后心里咯噔一下。婆婆不正是那个闹别扭的姐姐吗?可能看电视时很多人会想这小姑娘忍一下不久好了,等婆婆走了,就自由了。但我觉得是可以忍受,但不应心里塞满委屈,否则内心只会越缩越紧,何况亲人之间。那就要去感受,去体会,真正明白了,忍受就不单单是忍受了,不会是假惺惺的没有温度的对一个人好。而对方自然能感受到这种善意流淌。也会明白婆婆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已经将近半个世纪,有着她的时代给她的印记,不会妄图说服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会包容谅解

  了解,体会可以避免偏见自以为是

  4

  双面胶,两边都可以粘东西,试图将两个事物黏在一起。剧中李亚平就扮演者这个角色。他为人努力本分,工作不错,相貌也可,也懂得珍惜。但他忽略了一点,两个性质差异巨大的事物不是费尽心力去粘合,还应当给予一定的距离。连岳在《伦理道德数学分割法》中提到“她爱你,不是爱你的家族,她愿意嫁给你,是想得到快乐,而不是成为慈善家”。李亚平这个中间人物没给出一定的界限,相反把自己一方和妻子一方因经济利益关系团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够理智。当不可测事件发生时,矛盾一下子迸发,本来已受到波澜的感情,破裂在所难免。或许表面看起来冷血无情,但在很大程度上能规避风险保住感情。

  5

  电视剧中除了胡丽娟一家外,还描述了另外一个家庭,里面的父亲在经历挫折后,跟因无意大中别的同学而被老师同学排斥而要转学的孩子有这么一段对话

  “爸爸相信健健,就像健健相信爸爸一样”“可是,爸爸,我去了新学校,万一他们知道我以前打过人怎么办?他们嘲笑我怎么办?”“人做过的事情,就要为此负责,哪怕是无心做的,哪怕已经意识错误,我们都要为此负责,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沉沦了。”“什么是沉沦?”“沉沦就是因为自己犯的错误,害怕别人责难,害怕继续生活下去,害怕无别人交往,一个人躲起来,把自己的心像一扇门一样关起来,不让人进去,从此一个人孤独,这就叫沉沦,更可怕的沉沦是,从此不再像以往那样的相信别人,爱别人,这样的人就叫懦夫,这样的做法就叫逃避。我们可以犯错误,也允许犯错误,但犯了错以后不要跑,要勇敢面对,要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爸爸也要走,健健也要走。。。。”

  若生活本身矛盾密布,那就勇敢一些耐心一些包容一些理智一些,走过去,别害怕。

  《双面胶》影评(四):有了爱做滑剂,我们都不需要做双面胶。。。

  看完了,越看越觉得难受,

  越看越觉得庆幸,

  庆幸我没有什么同感

  庆幸我们家不存在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我,我妈,我婆婆,

  三个急脾气女人,三个好强的女人,

  庆幸的是,同时也是三个会做人的女人。

  因此,我和LG2001年认识,就去过他家,

  到现在8年了,每次来来往往,从来没有过任何不愉快

  我妈那么好强,我婆婆也那么能干

  可是她们却能相处得很好,因为她们都是特别善良的女人,

  特别特别好的母亲,从来不愿给我们添任何麻烦

  也不会去为什么娘家婆家计较

  因为我们俩,把两个家庭联在了一起,

  可是在特别容易引起冲突和摩擦的各种关系面前,

  她们的身份却达成了简单的一致,那就是母亲,

  只要儿女过得好,我们俩个幸福,她们就非常满足

  所以我们从来没有为钱的事情不愉快过,

  两家都希望我们的小家庭好,买房子都尽力帮忙,

  婚礼时都没有对对方提过任何要求,只要我们过得好就行。

  我们俩个也非常知道感恩,对她们很孝顺

  我觉得我们俩个是非常知道感恩的孩子,

  我们对现在拥有的一切都非常知足,也非常珍惜。

  昨天我们闲逛到徐家汇,一处长椅坐下,看来来往往的人,

  有一对好可爱小孩子,可是推婴儿车的父亲转身走路的时候,

  却发现他的腿是跛的。

  有相亲相爱的小情侣,也有一对人儿在我们旁边的长椅上吵嘴,

  我们只是静静拥在一起,看着灯火流离的城市里这些匆忙来去的身影

  LG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哦。我默默点头,心中感慨

  半晌后起身时,LG说了句:平安是福啊。

  是啊,我们什么都好好的,有健康身体,有相亲相爱的人儿,

  有那么好那么好的父母

  在这个城市里有自己一手一脚打造的漂亮的家,

  我们衣食无忧,爱对方,还爱对方的父母家人

  因为我常常感谢,是他们给我这么好的一个他啊!

  我觉得,我也是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

  独生女,妈妈娇惯得我不得了,所以我并没有多无私高尚

  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爱。爱他,所以才会由衷地爱他的父母

  而他的父母家人又是那么好,那么值得被爱,

  慢慢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每次回家离开时,我和她妈妈都会抱在一起,

  掉眼泪。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啊。

  双面胶里,如果每个人能多想想爱,少想想自己的利益,

  其实每个人不就都可以多得到更多的爱了么。

  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地难。

  我再次庆幸,有了爱的润滑剂,我们,都不需要做双面胶。

  《双面胶》影评(五):李亚平,你去死好了。

  让我发麻的场景

  1儿子不回家吃饭,儿媳剩菜去!

  2老太婆看到化妆品价格,恨不得把儿媳撕了。说实在人家一天都窝办公室打稿挣钱也不容易也不花你儿一个子嚷嚷什么!

  3,前一刻骂最歹毒的话,下一刻为了钱求爷爷奶奶求丽娟

  4玉喜与丽娟对战,气得丽娟发紫,婆婆竟然在背后阴笑,笑的那个爽,比死了老公还爽。得了吧你老太婆,回头跟街坊相声去吧!爽爽,爽歪歪去!

  5这是网上最恨的一个:当奶奶的,教着1岁不到的孙子说:妈妈坏。我说你这快两脚一伸的老太婆,积积口德好不!!为什么教一个这么没长性的孩子当炮灰!!你还觉得这样孙子能铁定跟你一辈子,送你终。然后孙子一个都不亲亲妈,跑过来和你一起作战打架儿媳吧!什么坏心眼,坏得肚子发霉吧!臭老太婆,实在可恨,其实最讨厌婆媳矛盾拿孩子当炮灰,当小兵。。。。因为我从小就是这万恶婆媳大战的炮灰!实在很可恨,不管是奶奶教孩子说妈妈坏话,还是妈妈在孩子面前一直数奶奶的不好

  6,我个人觉得最真实感受的是,自己也真的试过。“我一碗肉切了28,你吃了8块,你爸吃了7块,她一个人就吃了13块!”。。。。。。丽娟夹一块,他妈就捏一下眉,嘴角邪一下,巴不得从丽娟口中抠出来不行。。。。呀呀呀,这过得什么日子,钱不缺,房子还满高级,用的碗说不定能吃上10顿肉,付的公寓管理费说不定是他妈一个月的生活费。。。至于吗?哎呀,行了吧,人心肉做了,别掰着熟肉吃,人家媳妇还不是没吃过肉的。。。。看着心酸

  李亚平,你死了得

  大家说得好,婆媳大战最大的过错男人中用!!!

  你干嘛发生啥事都“对,你就是对”“你就歇歇气”“她就这样你就大人不计小人过”你有点主见好不好!!谁对就谁对,谁错就谁错。。。。烂货,就知道动拳头,就知道要老婆跑娘家要钱,就知道我妈我爸。。。我妈我爸。。。大男人主义。。。。臭男人,真把女人当生育工具。。。。

  你丫去生孩子去,,,,去来月经去。。。。。去嫁到别人家里去。。。。

  《双面胶》影评(六):让人心寒的电视剧

  最近一周入迷的看完了电视剧《双面胶》,一开始觉得蛮温馨的,虽然有小的矛盾,但爱情是真的,亲情也是暖的,生活也是美好的。但是接下来看下去,就发现不和谐的因素太多了,说到底还不是钱在作怪,如果都是有钱人,哪有那么多的担心。仅仅是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处世观念,怎么会有那么的的问题呢。

  其实说到底家务事很难分的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做媳妇的呢,凡事要忍让一些,不要太随着自己的性子,嘴要甜一点,老人一辈子不就图个舒心么,等到自己熬成婆了,才能从一个外姓人变作真正的家里人,否则要时刻弄清自己的身份,作媳妇哪能像当姑娘那样呢……丽娟最大的错就在于过于图嘴痛快,心太直又没有心计。

  老人呢,要看的开,孩子们成家了,就不仅仅是你的孩子了,两口子是最亲的人,他们幸福你们不也就幸福了么。儿孙自有儿孙福,该放手时要放手,不要一味的家长制,只有老的做出个榜样来,一家人也有一家人的样呢。本来是同情老太太的,但是到后来她怂恿玉喜气丽娟,不把丽娟当人看,专门挑拨离间的时候是恨死这个老太婆的,太有心计,太狠毒,太会做戏了。

  亚平是里面最失败的人,没有自己的立场,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想着两面讨好,两面和稀泥,如果他会处理一些事情这个家是不至于闹到这个地步的,最后想当孝子而不孝,相爱的老婆竟然动起了手那是伤心伤到底的。我最受不了的就是打老婆的男人,最痛恨那种人,老婆是用来疼的,怎么下得去手呢?

  本来一开始还是觉得丽娟有点任性的,对她公公婆婆也过分了点,他们关于钱,关于生活的纠纷也不过是习俗的差异的,但是越到后来,就越发现她的透彻,亲戚之间最怕的就是出现利益纠纷,有好处还好,一旦出事是连亲戚都做不成的。但是她的话是没有人看重的,无论她做什么,都会觉得她没良心,没人情,不像个媳妇的样。这种要求就有些过分了。尤其到了亚平爸病了以后,她根本连人都很难算了,不过是为李家传宗接代的生殖工具。鄙视李亚平为了要一个孩子所表里不一做的一切,电话,接送,送花,开房,健身,还有那些假惺惺的情话,让我好恶心。这样的一个男人已经不爱你了,可怜的丽娟还心存幻想……可怜的女人啊。不知电视剧是不是过于夸张东北人的儿媳观了,但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实让我知道这是存在的,想想就害怕,但愿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小蔡看似母老虎实则有一颗温柔的心,王启东不懦弱的时候还是比较有魅力的,其实家庭生活么,就是一团乱麻,要善待才不至于更加混乱。什么没有了都不可怕,唯独感情没了就没意思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但是一定不要让人太寒心。心是脆弱的,一旦伤了就难以恢复。

  《双面胶》影评(七):关于家庭关系中的底线

  ·

  ·

  底线是很隐秘的东西

  轻易不显露

  但一定是明确的

  ·

  在家庭关系中

  坚守底线显得尤为重要

  所说的底线包括:金钱,话语权,各自在家庭中应处于的位置等

  ·

  夫妻间的关系往往影响着婆媳关系

  在婆媳矛盾中男人的态度

  其实是决定家庭走向的关键

  ·

  当然

  如果男人不懂调节不会两边摆平

  那只能祈祷你遇到了一个明事理的婆婆

  ·

  再苦逼一点

  男人嘴笨婆婆难缠

  那只能辛苦你自己

  一个家庭中总有人要妥协(底线之内的妥协)

  ·

  如果是真爱的人

  那便是幸福的妥协

  自然也不会成为困扰你的情节了····

  ·

  《双面胶》影评(八):双面胶不好当

  我是在“赶紧大结局吧”的念头下,看完的《双面胶》。

  故事的背景在上海,说的是夫妻双方的婚姻以及背后两个家庭牵涉的生活,一主一辅对比的两个家庭。

  主家庭是一对年纪30以里的小两口,女的是上海人,男的是东北人。谈恋爱的时候,女方家坚决反对女儿找了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子,女儿扯谎以怀孕相要挟最终得以成婚,由女方家付房子头款男方负责供房。本来相安无事自从男方父母来儿子家小住以后波澜接二连三,天然不可调和的婆媳矛盾、女方母亲借款10万给男方姐夫到单位买断后姐夫单位负责人卷款外套而引发的债务纠纷、因小两口不慎导致的流产事件,以及男的父亲因肺癌晚期要么找最贵的医生治被宰一刀要么钱花光了就不治而最终去世,仇恨就好像种子,生了根发了芽就没办法回头,婆媳的矛盾延续到了第三代的孩子身上,婆媳两人都想尽办法让孩子跟自己亲跟对方不亲,最后以分居收场。

  辅家庭是一对年近40的两口子,都是上海人,祖孙三代局促在一套房子里,女的是杂志的编辑,和主家庭的女主角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精明能干;男的是大学教授,除了会搞学问什么都不会,窝窝囊囊。婆媳两代人之间偶尔因为观念不合有些小矛盾,但总算相安无事,风波从男的交女友不慎被诬嫖娼开始,男的先被扣押在派出所要钱去赎人,随后被单位请辞,孩子因为此事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后误伤同学,不得不进行赔偿,一个导火索引发一连串事件,几乎拖垮了这个家庭,后再女的的斡旋和努力下,一切迎刃而解。

  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双面胶说的是夹在老婆和妈妈之间的男的,为了讨好两边而不断的网两边贴。有几点感触吧,无则加勉,有则改之,如果还来得及的话。

  1.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不如找一个不会打人的。主家庭的小两口样貌、职业、性格看起来都还挺配的,但是一着急就露底,东北的大男子主义,不管他自己的妈对不对都维护,甚至可以因为自己的妈妈去打老婆和老婆的妈妈。因此有总结说到,还是要考虑大环境、大背景,例如南方人找南方人,北方人找北方人。

  2.不要以为倒贴人家就会心存感激。就经济条件来看,主家庭的女的是比男的强一点,但是在男的母亲看来,儿子能找到比自己强的女的正说明了儿子的手段。因此,要倒贴就无怨无悔的倒贴吧,千万别指着对方会对你心存感激,那都是他的手段厉害啊。混得比老公好的姊妹们,自己想得开比什么都重要。

  3.找一个有担待的难,不如找个事事和稀泥的。“这个家只能有一个女主人”这个话在主家庭闹矛盾的时候出现了N次。其实有时候如果男的站出来很多问题是能在恶化之前就解决的。主家庭的男的是工程师,看起来蛮有手段的,但是一旦发生什么事情总是躲在老妈后面、姐姐后面,辅家庭的男的在外面虽然不与人争长短些,但是和稀泥的本事却是一流。

  4.什么时候都要明算账,尤其是牵涉到两个家庭的钱财的时候。主家庭的矛盾激化,很多时候都是因为钱财。男的家里团的太紧,姐姐弟弟父母亲钱全部绞到一起,欠了钱可以因为大家是亲戚还不起就不应该追讨。当然,加上发生在上海的这个背景,最终成为了两个大家庭的矛盾激化点。

  5.如果可以,不要跟上一代人一起生活。且不说两代人观念差异大,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入侵。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方法,老一辈都难免觉得自己孩子太苦,看另外一个不顺眼,所以不如眼不见为净。

  6.说不通的时候不说,甚至是忍。辅家庭的女的可以说形象几近完美,料理家务、侍奉公婆、照顾孩子……家里家外大包大揽,但是这个也许是上一代人的优秀品质也许是电视剧假设的完美,至少在我,是绝对不可能做得到的,不管我是20岁还是30、40岁。

  总而言之,还是要感谢,因为这部剧又一次感受到了婚姻生活的恐怖,能自由多久算多久吧。

  《双面胶》影评(九):双面胶=0

  很好的剧名,很具有冲击性的题材,看完后,禁不住对婚姻产生了恐惧,怕了这种婆媳关系.这种僵持不下的婆媳关系导致了家庭的破裂,最后归零了,奈何,奈何啊......

  我觉得矛盾的根源在于观念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是的,东北人中男人是天,亚平妈觉得媳妇就是使唤的人,家务什么的就该媳妇去干,要勤俭节约,要攒钱之类,她用这些传统的观念去规定,约束甚至束缚丽娟;但丽娟这个强势的上海小女人就觉得我爱干吗就干嘛,人生就该享受,未来的日子还长,与她婆婆的观念根本就差远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导致双方的关系直至破裂.

  剧中,谁也没错,错就错在谁都不肯妥协.一个家庭,不就是要和和美美吗?

  《双面胶》影评(十):《双面胶》:亚平,愚孝的儿子,不合格的双面胶

  取名双面胶,我想是因为想说亚平作为儿子和丈夫应该将母亲与媳妇黏在一起,但是在这部影片中,亚平是一个不合格的双面胶。尽管很多人认为亚平父母和丽娟母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觉得如果回顾一下这部戏,就会发现造成的几个重大矛盾最终都是由亚平造成的。

  先说说亚平父母和丽娟父母,一个是东北的农村人,一个是上海的小市民,片中对丽娟母亲的描写不多,虽然对亚平有诸多不满,而且还是十分爱财,但这并不是什么大毛病。戏里关于亚平父母的描写比较多,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并不是说这老头老太太人不好,而是由于农村的大环境造成的。他们所作的事情如果是在当地,也许是应当应分得,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这种地域文化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产生了。亚平父母认为媳妇就应该是自家人,种情况山东好像就是这样认为的,我的同学娶到的山东媳妇,那就是完全是他家的人了,有什么事情娘家是不管的。而上海人则认为即使是夫妻,双方都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有着自己的地位,该AA时也要AA。这情况南方恐怕比较常见,不说结果如何,但是至少经济纠纷比较少,不至于说出谁花谁的钱。这样的两家人住在一起,不发生矛盾是不可能的,他们住在一起本身就是错误。

  至于丽娟,尽管很多人都鄙视她,说她如何如何过分,但是我认为贯穿全戏,丽娟没有做错过什么,她虽然对自己的婆婆不满,但是她为了亚平家尽心尽力,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但是最后十几万没了,母亲疯了,唉,只能说她当初选老公的眼光不好,不符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最后承担了苦果。

  最后不得不说到本戏的男主角,所谓的双面胶,亚平了。我对其评价是有一面胶水少的双面胶,甚至是透明胶,他是一个不合格的丈夫,愚孝的儿子,可以说正是他在关键决策时的种种错误,造成了这个家庭的破碎。

  尽管从第一集起,丽娟就和婆婆开始冲突,但是矛盾并没有激化,直到三件事情发生后,一是十二万的借款,这十二万借款还造成了亚平家和丽娟家的大打出手。二是亚平父亲的病,三是孩子的问题。

  先说这十二万,我觉得这部分编的有点假,因为在东北的乡下,如果一个家庭不富裕,就是亲兄弟姐妹,别说十二万,就是两万也都不会借给的,即使借出去钱,也是要立字据的,利息至少要一分。亚平当时刚毕业也没几年吧,家里一下子就要求拿十二万,这简直就是扯淡。虽然是扯淡,但这钱丽娟是不想接,最后亚平又是出卖色相,又是哀求,才让丽娟从家里拿到了钱。如果说这钱是救急用,比如说后来他老爸治病,或者是家里出了什么家破人亡的事情,这钱倒也借的心安理得,只不过是自己的老公的姐姐的丈夫的工作需要集资,就倾尽全家之力去支援,这只能说亚平太不是东西,丽娟太善良。

  再说说这个亚平爸治病,为什么没钱,还不是亚平得瑟的拿出十几万打水漂了。没钱也就算了,你得认清现实啊,非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治好,尽管这话不符合实际,但是情有可原。你得找到一个好地方啊,先不说哪个大头得病就非要往北京上海去跑,就是不差钱,到了北京上海,你得找专家啊,结果找到了一个骗子,榨取了他家为数不多的钱,结果又没起到什么作用,等真到了肿瘤医院,人家说晚了,产生抗药性了,治不了了。你说这事情怪谁,选择错误的治疗地点,错误的治疗方法,错误的医生,结果弄死了自己的父亲,同时还让家人背上了一大笔债。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亚平妈要求丽娟陪护,但是亚平在干什么,你妈不知道心疼媳妇,你不知道心疼么。他只是知道他妈一说什么,就立刻劝丽娟,他自己怎么不想想他怎么就没有为媳妇劝过母亲呢?对于丽娟而言,照顾病人,一个保姆就都搞定了,这种即省钱又省事的方法,亚平妈不明白,亚平怎么可能不明白呢?还有,要是真心疼父亲,就应该他自己陪护,而不是让母亲和媳妇陪护。

  再说最后孩子的事情,这我真是彻彻底底的被干败了。现在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孩从没出生恨不得就开始胎教了,结果他儿子生出来都不让妈妈碰,而是让来自农村的奶奶看护。诸位请想,这要不是脑袋坏到了和谢亚龙一个程度的事情的份上,他能做得出来么。

  他怎么不把孩子送到伊拉克去呢。最后教育出了个知道说妈妈坏的孩子,一方面我得佩服孩子的智力,另一方面真是佩服他家人的教育方法。他这也太不为自己的孩子负责了。

  可以看到,这个家庭破裂的几个主要原因,亚平都要付首要责任,除此以外,我认为隔代人尽量不要住在一起,双方的生活习惯,性格等存在着太多的不同,老人可以忍受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但是对于媳妇或女婿就无法忍耐,这最后容易产生较大的矛盾。

  最最让我鄙视亚平的是他打老婆,还打岳父岳母。欺负女人说明这个人没有能耐,打老人是不孝。

  可以看出来,亚平这个人是一个不为自己家庭负责,不为父母负责,不为孩子负责,只会欺负女人的没能耐,而且还不孝的这么一个人。

  我觉得亚平要想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一是必须得有钱,二是得找到一个符合他家生活习惯的媳妇,最重要的是,不让老人和他们住在一起。

  最后我得指出一下,编剧忽视了亚平父母在上海的孤独感,我爷爷和奶奶都没出本市,从乡下来到我家,没有人说话,没有人陪,也不认识路,呆了三天就受不了了。

  .这时发现亚平几乎没怎么去过岳父母家,不孝的家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双面胶》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