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传》是一部由胡明凯执导,黄海冰 / 聂远 / 林子聪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隋唐英雄传》观后感(一):只忆当年李世民
2003年我才刚刚上小学,在隋唐英雄传如火如荼的在各大卫视播出的时候,我没有爱上剧中任何一个英雄,相反,我爱上了秦王李世民。记得他发现大哥和三弟和皇妃私通,顾全大局,却遭陷害,面对父皇的质问,他说他无话可说,那般胸襟,仁义,着实令我着迷。十年后,我已经成年,同样的演员,同样的题材,再次在网上得到李世民的消息,我很激动,因为我想经过10年我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李世民,一个成为唐太宗的李世民。可是当我看隋唐3的时候我已经失望了,世民当年的睿智,仁义,惜才都不见了,隋唐3变成了一部下三滥的言情,为博观众的眼球不择手段,我不想说什么,有些心痛,默默地翻出当年的隋唐英雄传,只忆当年李世民。
《隋唐英雄传》观后感(二):我觉得比《说唐》好看!
虽然比说唐一些人的戏份少了一些,熊阔海、伍天锡、伍云召、魏文通、尚师徒、新文礼等,但是情节更精彩,人物形象更好。
比如裴元庆再说唐里面是被新文礼设计杀死,我觉得电视剧里的更精彩。不惧李元霸的英名,扔掉黄巾出战元霸结果被杀,让人为他感觉遗憾,这表现了裴元庆少年英雄的特色。
《说唐》里面很多武将都是杀人如麻、让人感觉很不真实,本剧没有这个特点。
《隋唐英雄传》观后感(三):罗成——永远的心痛
说起隋唐英雄,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罗成。在《隋唐英雄传》的热浪渐渐消退之后,在愤怒激动悲伤渐渐平复之后,才发现原来在内心深处,还是在痛,也许是永远的痛。
我也一样每日在等片尾曲,在绞痛的歌声中,每日看那万箭穿心、双臂垂落的人影;每日看那夕阳西下、银枪孤立的镜头。一遍遍的看,一遍遍的心痛,无论他在荧屏上怎样的欢笑、怎样的幸福,但心里知道他最终是要这样悲壮、这样悲哀的离去的,所以他越是笑得欢愉,我就越是感觉心碎。
无论是在小说、史书、评书或是电影电视中,只要一提到罗成的名字,一想到那“冷面寒枪”的英姿,我就会悸动,就会黯然,就会心痛。我无法认真的去分析、比较、思考,在不同的演绎下他有些什么不同,谁把他表现得更好,谁把他的形象毁容。我只知道他就是罗成,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他就是我心中的那个永远的罗成。
他不是忠义的楷模,不是道德的雕塑,他英俊、洒脱、高傲、狂放、虚荣、狡猾、机敏、狠毒……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俊、他的狠、他的邪性和正气,还有他英年早逝的遗恨,才使得千百年来赚尽了女子的芳心和春情。比起英雄迟暮的凄清,即便是心痛,我仍宁愿他毁灭在最美好最灿烂的时刻,因为只有这样的毁灭,才最刻骨铭心、才最痛入髓骨;只有这样,才在日渐灰暗的岁月中永远夺目。
很多对聂远罗成的批判,可是我爱屋及乌,因为极爱罗成,便也极爱聂远了。看《隋唐英雄传》,只为罗成,不管里面有多少不足,我仍爱他,爱他炯炯的双目,爱他迎风的飞驰,爱他软弱的缠绵悱恻……无论多么的心痛,还是止不住一遍遍的去等那曲末,一次次的去看他恨爱交织的最后的时刻。心里一千次的说不敢不敢,可眼睛总要一万次的去捕捉。
对我而言他不是英雄,他只是我梦中绽放的——最短暂、最灿烂的——烟火!!!
《隋唐英雄传》观后感(四):不只是童年回忆,绝对是8分以上的好剧
这部剧绝对是我等九零后的童年神剧,当年讲述隋唐历史瓦岗英雄的电视剧并不多,40集的剧在当时完全算得上大制作,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情节丰富,加上重播率也很高,使得我现在一听到秦琼罗成陈咬金的名字脑海中自动浮现剧中的人物扮相。豆瓣评分苛刻,7.6其实不算低,但我个人认为本剧值得8分以上。
这部剧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其中的众男神,第一男主角秦叔宝,男二号罗成,剧集中后期出现的李世民,反派隋炀帝,各型各款的美男子应有尽有。将近而立之年的黄海冰遇到了这个年龄段最适合的角色,把秦琼的稳重、智慧、温柔、睿智、侠义等等特质都表达的十分到位,太年轻流于浮躁,太成熟偏于老成,这部剧的造型、服装、人物塑造和彼时的介于男孩和男人之间的黄海冰十分契合。除了年轻的帅哥们,老年组也是实力派帅大叔,第一集客串的秦彝,靠山王杨林,靖边侯罗艺,唐公李渊演技出色,还有宇文化及,虽是绿叶却令人挪不开眼。女性角色不多但是选角都十分贴合角色,两位主要女性角色塑造虽然有点套路化但也可圈可点。
虽然剧有40集,但是从隋朝建立一直到玄武门之变,按照如今电视剧的拖沓程度说不定都能分两三部了。而这部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香港导演执导的缘故,很有港剧的风格,不考究细节,矛盾冲突激烈,节奏很快,甚至有些枉顾逻辑性。比如在两集之内可以包括秦母寿宴,咬金入狱,众人劫狱,大战魏文通,聚义造反,走马取金堤等等情节,令人目不暇接。虽然有时候不免处理粗糙,转折突兀,但整体看下来令人有着酣畅淋漓的感觉。
男人的群戏自然少不了打戏和骑马戏,当年少有电子特效,不会一剑出去都是光波,都是实打实的上阵对打。当时剧组请了许多优秀的武术指导和武术替身,力求打戏精彩。演员也足够敬业,据说当时裴元庆大战秦琼罗成的戏,三个人都沉浸角色做了不少自由发挥。关于义气的表达,演员们完成的也很好,最起码他们能够让你相信,让你动容。瓦岗诸人因义而聚,因天下苍生而投唐,其中展现的乱世兄弟情,各为其主忠义难两全的无奈,以及英雄惜英雄的豪情都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期间穿插着各种诙谐的笑料,也让剧集多了些轻松愉快的氛围。本剧被诟病的战争场面寒酸,史料改动问题也着实存在,不过瑕不掩瑜,在我看来这部剧绝对值得一看,并且评分可以比现在更高一些。
《隋唐英雄传》观后感(五):唱给瓦岗英雄的挽歌
(旧文,05年写的。)
昨晚看《隋唐英雄传》,看到李密众叛亲离,瓦岗诸将纷纷离开,金墉城最终落入王世充之手,不禁万分惆怅。这班草莽英雄们,以瓦岗为舞台,曾上演了一出出多么惊心动魄的好戏:秦叔宝走马取金堤、罗成勇破长蛇阵、徐茂公计赚裴元庆……而如今,曾经的风云际会,只落得凄凉收场,令人无限神伤。
虽然我很喜欢李世民,也承认他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但对隋唐中的政权而言,我更偏爱瓦岗,那一个热热闹闹、不分大小尊卑、像一个大家庭多于一个政权的瓦岗。瓦岗鲜活的生命力在于它鲜明的民间色彩,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程咬金,这个即使穿上龙袍也扮不像皇帝的混世魔王。虽然他头脑简单,言语可笑,举止荒唐,但是,正是他,以对繁文缛节的深恶痛绝,以毫无帝王体统的平民本色,以最真切最朴素的民间立场,构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人平等兵民一体的理想王国,相比之下, 李世民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以民为天”只不过是一句苍白的口号。
然而,在那个人们需要一个偶像来顶礼膜拜的时代,程咬金这样的人注定不能成就帝业,瓦岗这样的政权也注定不能一统天下。于是,随着李密的到来,瓦岗逐渐走了调,变了味。终于,众将离散,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反运动烟消云散,瓦岗寨寿终正寝。理想国破灭了,英雄们何去何从?有的死了,剩下的都陆陆续续投顺了大唐。他们渐渐褪去了草莽英雄的征袍,换上了忠臣良将的外衣,臣服于一个有着强烈的儒教背景的君主,依附于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纪严明的朝廷。在他们身上,那种民间的气息和力量一点一点地黯淡下去。这些昔日的反贼们脱胎换骨,终成正果,成了凌烟阁上一个个呆板的名字。
历史的烽烟散尽,尘埃落定,大唐一统江山,天下太平。这是一个喜剧的结局,但不知为什么却有股悲剧的味道。千载之下,更加沉重的是女作家丁玲在面对共和国开国元勋的画像时发出的一声叹息:“他们曾经是兄弟,现在却成了君臣。”
本来以为会在看书时候的激动心情全释放在了这部剧里。电视剧比起《说唐》在人设和情节上改动了许多,多的那些人情味让人几番动容几番澎湃。
剧末守潼关,下圣旨召回曾经的秦王旧部,散落民间的兄弟重揽刀枪并肩杀敌,忽然鼻子里几丝酸楚。那个画面让我想到《少林足球》里周星驰为了组建足球队去找当年的少林师兄弟,当年的一代翘楚们在这个社会上沦落到底层。
回到剧中,虽然在日后的乱世中生死离散,从瓦岗分道又重新在李家军重聚,在唐王朝分遣故土之后又在箭雨里挥鞭共战。时过境迁,上阵兄弟,一眶热泪。
英雄见面,意气相投落地兄弟;兄弟惜别,绿水青山来日方长。英雄肝胆两相照,江湖儿女江湖老。
《隋唐英雄传》观后感(七):最经典的一版,只认这版
隋朝末年,隋文帝次子杨广欲谋篡位,把朝内重臣视为眼中钉。李渊为了避难,准备携全家离京返乡。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因为正在和长孙姑娘热恋,不想离开京城,而长沙姑娘是位极有远见的姑娘,她劝李世民暂回家乡,用功读书,静观世变,李世民听从了她的劝告,离京返乡。途中,李世民遭到杨广“收买的,号称“洛阳第一杀手”廖无极的袭击,危难中正巧碰到押送囚徒的秦琼。秦琼击退廖无极,救出李世民后,得知杀手是杨广派出的,又怕多事,不辞而别。为了报答秦琼的救命之恩,李世民为秦琼立庙以示纪念。
我童年的男神秦叔宝,罗成,简直帅到炸裂。历史没学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尊重历史,但是那个啥蓉蓉肯定是加的角色,给她的角色定位太惨了,反正我不喜欢,程咬金多年之后变成茂茂◝(⑅•ᴗ•⑅)◜..°♡
《隋唐英雄传》观后感(八):这真的是我的隋唐英雄入门剧了
小时候看了好多遍,虽然里面美化了一些人物,但是我觉得算是比较正规的历史剧了,李渊我一直不太喜欢,李世民这里偏美化了,杨广。。简直就是个。。草包昏君啊,黄海冰的秦叔宝,聂远的罗成。。太帅了,还有李蓉蓉的柔弱红颜单冰冰的灵动,虽然单冰冰很惨了哎。。。这真的是我第一部隋唐英雄入门剧了,二哥的英勇但被人迷惑,真的是让人又气又伤,王伯当。。真也是悲剧。
还要靠山王和秦叔宝之间的。。额恩怨吧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好坏人之间的难以辩驳,靠山王很忠义对弟子很好,忠义自古难两全,挺为他们悲哀的。
还要程咬金,这真的是最可爱的程咬金了,以至于我后来看什么程咬金都觉得不好。
《隋唐英雄传》观后感(九):隋唐英雄传---我们的英雄梦
十四年前(2003年),一部《隋唐英雄传》横空出世,相信很多人对于隋唐的认知也是由这部剧开始的。这部剧由于非典的影响, 战争场面稍显局限,布景微显粗糙,选角略显偶像化,但是却不妨碍说它一部好剧。多年以后,你是否还记得那些经典的角色?
一、秦叔宝
黄海冰,为人熟知的角色是《武林外史》的沈浪,但是小编更爱秦叔宝。 集忠、孝、仁、义于一身的秦叔宝,战场上披荆斩棘,战无不克;情场上痴情专一,不离不弃;名利场上,不贪恋权力,尽职尽责。
他有俊朗的容颜,他有一身的武艺,他有容乃百川的胸怀,他的眼里闪烁着日月星辰,他的心中牵挂着黎民百姓。从历城名不传的小捕头到赫赫有名的开国将军,我们看到了他的成长,更看到他一生不变的初心---这天下不是杨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二、罗成
罗成是聂远的众多角色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角色。冷酷俊俏,却又时而萌萌哒。客观的来说,这部剧的罗成并不是历史上的罗成,但是却是一个别具一格的罗成。战场上他英勇杀敌,无所畏惧;情场上却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两者对比,这个罗成是可爱的,聂远把这个罗成做到了真正的“唯一”。
三、李世民
李世民,也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彼时年少的郑国霖把年轻的仁慈的李世民诠释的很到位。为了吸纳贤才,不惜受胯下之辱,这等心胸是他的其他兄弟所不及的,所以最终成为九五至尊的也只能是他,是偶尔也是历史的必然。
四、单雄信
这是小编很喜欢的一个角色,有情有义,一身是胆的好男儿形象,只可惜命途多舛。最终无奈的病死,真的让人心疼。任山把单二哥演的很到位。
五、王伯当
同样是命运不济的人,比单雄信更可悲,一朝跟错人,从此踏上不归路。曾经的“白衣神箭“终究死于乱箭之下。
六、程咬金
历史上的程咬金是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但是林子聪的程咬金却独树一帜,幽默诙谐,看着就好生有趣,拿起斧子的那一刻,让我真的相信历史上可能真的有一个这样的程咬金。
七、裴元庆
骁勇善战,本可光明一片,偏偏少年意气,争强好胜,最终惨死于他人之手,可悲可叹。
八、杨林
大隋江山最后的靠山,一生誓死效忠杨家,无奈隋炀帝昏庸,不得善终。最让人动容的还是他的爱才惜才,他对秦叔宝以及其他义子的爱,每每都让人感动不已。
九、罗艺
罗艺的存在大概和”燕云十八骑“一样,誓死效忠,尽管有他们的不得已,但是他们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人性本来的善良,为单家保留骨灰,是他抛却身份的善良的本真。
十、李渊
着墨不多的一个角色,但是老戏骨杜志国的演技杠杠的,这个李渊小编很是喜欢。
十一、尉迟恭
存在感不强,但是差点让李世民受了胯下之辱,娶了黑白夫人,应该是本剧中最幸福的人吧。
十二、杨广
这是一部英雄传,本来不该写昏君杨广,但是杨广实在太过出彩,不得不写。谢君豪不愧是影帝,杨广在他的演绎下活灵活现,谢君豪之后,再无杨广。
《隋唐英雄传》观后感(十):影评
隋朝末年,隋文帝次子杨广欲谋篡位,把朝内重臣视为眼中钉。李渊为了避难,准备携全家离京返乡。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因为正在和长孙姑娘热恋,不想离开京城,而长沙姑娘是位极有远见的姑娘,她劝李世民暂回家乡,用功读书,静观世变,李世民听从了她的劝告,离京返乡。途中,李世民遭到杨广“收买的,号称“洛阳第一杀手”廖无极的袭击,危难中正巧碰到押送囚徒的秦琼。秦琼击退廖无极,救出李世民后,得知杀手是杨广派出的,又怕多事,不辞而别。为了报答秦琼的救命之恩,李世民为秦琼立庙以示纪念。 我童年的男神秦叔宝,罗成,简直帅到炸裂。历史没学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尊重历史,但是那个啥蓉蓉肯定是加的角色,给她的角色定位太惨了,反正我不喜欢,程咬金多年之后变成茂茂◝(⑅•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