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浪青春》是一部由周美玲执导,赵逸岚 / 房思瑜 / 白芝颖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漂浪青春》影评(一):当时年少春衫薄
少年时代的竹篙最好看,笑起来浑身上下都透出光来。哪怕负得一身不可名状的少年愁,也像那像台风天,呼啦啦一阵就过去了。冲凉时她脱下上衣,屏幕前的人也跟着呼吸不均起来。但镜头反而就在此时低眉敛目,终究只照见腰部那一寸哑光的微黑肌肤。后来她总算提起胆来试穿妈妈买的蕾丝胸罩,镜中赫然照出的一蓬粉茸茸的少女乳,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呵口大点儿的气,就漂散了。她登时不愿与自己相认了,孩子气的哇哇大叫起来,这么大,好恶。
连水莲都笑她,女孩竹篙,不喜欢自己身体的女孩竹篙。水莲不像竹篙,她戴假发,化浓妆,挺着那对熟透的热带水果在舞台上辣舞,沉甸甸的香砸向台下青衫少年。这对丰乳像深壑,埋得进爱人的头,也藏得下女孩儿家宝贝的小零碎(她不知道,这个习惯将伴她终老)。
从娇俏小绿,再到潋滟水莲,周美玲似乎要蓄意打破大众眼中关于女同志的想象——那些个生硬、尴尬的条条框框(短发?平胸?没男人爱?)。她们也可以很女人,生鲜热辣,情欲勃发。在小绿的故事里,性向的启蒙还得溯源至一段童年往事。而水莲干脆连理由都不再需要,只凭一份浑然天成,一腔原始激情,以有限的肉身,探索无限的女性爱欲疆界。
所以也是水莲,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但,谁知道呢,于她未必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地老天荒。青春再多一次,也且痛快失足一场,“以爱欲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
一部《刺青》骂声四起,我却爱它台味十足和俊俏小梁——那是西门町味道的艳异视觉系。《漂浪青春》更是将本岛情怀做足,台妹,酒馆,布袋戏,手风琴……菁菁的台语歌更是轻远悠长,配合延伸的铁轨和晃晃荡荡的老式车厢,将时光的影子无限拉长如同一场乡愁。菁菁又盲又弱,拖得整个第一段都走起了老套文艺戏路,但那隽秀五官分明是又一个小梁,周导演的口味呼之欲出。审美是一条细且亮的光之线,后面可能牵连着一小团八卦阴影。
除去乐师爱歌女,第一段里,还是邪气兮兮的小女孩妹狗比较令人玩味。被竹篙高高抱起来时,妹狗偷偷用手轻触她的胸,隔着薄薄衬衫。接着她满意并且幸福的笑了,邪恶的小种子,恣肆的小种子。
后来呢,后来么,管它会开出什么花。时间的汤汤大流里两岸茫茫,就这样漂浪而下吧。
《漂浪青春》影评(二):洞穿了。
并不急于说些什么,但是有总感觉必须说一些什么。之前知道一个词,同人女,我并不否认,并不这样否认我自己。
看了漂浪青春,红色的封面,红色的灯光,红色的延续。我不喜欢一些不懂的人用这样的电影来调侃,说什么这是一部关于嫖客和浪女的故事,TMD,别这么说个好!
之前看过这样题材的电影有蝴蝶,男孩别哭,刺青,叶子在唱歌,承认,
自己的经历和电影之间所存在的牵绊,曾经是觉得,这好像是一个秘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却会觉得经历了就好。
我曾经因为无聊看过周美玲的资料,她不是我想象中那样,但是她至少在坚持和努力,尝试在感动一拨人。比起刺青,这片要好很多,记得那首歌,那首箐箐唱着,香香,香香,有花香。
我好想已经抵抗住了一些什么东西,好像在漂浪青春里妹狗一样,天真的任性,其实那也是一种抵抗,抵抗一个事实,抵抗自己的感情无端的逝去。电影当中绵长的铁轨和忧伤的风琴,有人说,是啊,我这是要去哪里?
在那片雨后的清晨,竹篙说,我一定要找一个我爱的女生,另一个女生说,我一定要找一个爱我的人啊。
这句话多简单,洞穿了。
我在不经意间选择了我喜欢的生活方式,选择了眼下一切,云淡风轻。
《漂浪青春》影评(三):青春
先承认自己的无知。不知道导演居然是和刺青同一部。看过资料才晓得。顿时觉得为什么同一个导演,导出来的片子感觉却毫不相同。
个人比较喜欢漂浪。刺青总觉得哪里有点问题。虽然情节还历历在目,但是始终不及漂浪的效果好。
或许是因为时间的关系,看过一些,想过一些,才觉得有的东西也没有那么重。
喜欢影片中一直出现的老式火车。在轨道上缓缓行进,不知道去哪里,车上也空空荡荡的,似乎只有影片中的这些人存在。
时光在这个片子当中有点错乱,但是并不影响。这必然不是一部纪实性的电影。反而是在这样略带错乱的时空当中,才能够更加清楚的照见事实,过去,现在,以及还是未知的将来。
故事分三段,彼此都认识。这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讲故事的方式。拿来讲关于感情的种种,算是比较好的方式。线性就流入了好莱坞经典模式,有点恶。
菁的歌声很动人。有一种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美感。虽然她看不见,但她的心里是澄明的,眼眸中有光亮。家庭的负担,她要扛起,妹狗的早熟和叛逆也让她不安。但是,生命中有的事情就是这样注定了,妹狗会在那一瞬间喜欢上竹篙,进而改变了自己和菁的命运。竹篙的小心翼翼,是一种温柔。而这样的温柔,改变了姐妹俩的生活。菁在妹狗执意离开自己之后,唱歌都哽咽了,她是舍不得的,但是有的事情,关于青春和成长的事情,是身不由己的。自己给不了,自己会心痛,但是也希望妹狗能够有一个更加安定的生活。只是妹狗的早熟,太早了,早的令身边的人不安。她会欺骗菁,骗她去庙口,为的只是和喜欢的竹篙在一起多一点。妹狗在面对感情上,也是勇敢的,她会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不管结果是怎样。比如,她高中时对一个女生告白,她就很勇敢的面对班级里同学说出,喜欢了就是喜欢了,男生女生又有什么关系。被告白的女生吓得拿起书本落荒而逃,可她还站着。这是一种决绝的姿态,一种面对自己内心勇敢而又决绝的姿态。这样的勇敢,也令她不安,不知道未来在哪里。面对男生写给自己的情书,妹狗在乘坐火车时撕掉了。让那些字迹工整,情感充沛的纸片随风飘逝。她的内心也有痛苦,喜欢的,不会喜欢自己,不喜欢的,却又在身边。
青春有时候就是这样,用决绝的姿态去面对内心狂妄不羁的情感。即使痛,也努力的走下去。
看到竹篙和菁站在喜宴的舞台上,深情的唱着歌,有一种熨帖的平和,有一种如同甘蔗般的甜在胸口荡漾。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但是她们两个,很努力的在一起生活,直到妹狗长大。
而喜宴上,是一个形式婚礼。水莲和张国彦。水莲有深爱的阿海,国彦有深爱的John。一切都只是形式,真正的婚礼躲在幕后进行。
只是时光疏忽而过,他们都老了。阿海离开了水莲,国彦染上了艾滋。水莲在得了阿兹海默症之后,一个月没用说话。国彦的到来,影响了她。虽然她一直认为国彦就是阿海,但至少,有一个人能够触动她的心里,让她有所反应。她一直叫国彦阿海,国彦很不高兴,说阿海已经离开了。但怎样都无法改变水莲内心离固执的认为。
John说过永远不离开国彦。但是当他得了艾滋之后,他却有了新的伴侣。国彦在面对药物治疗的痛苦反应时,还要面对John的背叛。
什么永远,最初的时候谁都说永不分离。可是事实呢,不是天人永隔,就是血淋淋的背叛。国彦的心,被伤的血淋淋。
水莲怕国彦离开,因为她固执的认为他是阿海。国彦赌气的想出走,结果打电话给John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和新欢住在一起,并且不打算再理他。在面对现实之后,国彦接受了现实,决定哪里都不去了,依然待在需要自己的水莲身边。而水莲,却以为阿海要离开自己,拼命的跑出去找她。在看着淡水河的时候,水莲的眼里,是一层疲惫的光。爱了那么久,相处了那么久,可到了最后,依然还是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国彦跑去警局报案找水莲,说自己是水莲的先生,水莲依然不清醒的说,嘘,不要在外人面前这样说,我们只是好姐妹。警察的目光是疑惑的,这就够让国彦忍受的了。水莲陪国彦去回诊,督促他吃药,要好。国彦内心有感激,至少水莲还是愿意关心他的,即使认为他是阿海。水莲固执的将国彦打扮成女人的样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彦被三个年轻的男生羞辱,被打到在地爬不起来。水莲大叫救人,推着其他阿兹海默症的看护们,看着热闹,然后冷冷离开。这是事实,是现实。是所有人都逃不开的一个关卡。水莲挥舞着手里的直柄伞,赶走了三个男生,国彦痛哭,说都是你害的。水莲像是明白了什么,又并不明白的哭着走开了。那样的背影,让人凄然。
但也就是如此,国彦才明白,最后只能是彼此依靠彼此搀扶着走完最后的人生。他写下了一张救急卡片。写联系人的名字的时候,他顿住了。最后,他写了自己的名字,张国彦,有打上了括号,阿海。这样的温柔,怕是阿海也无法给予的。他任由水莲把自己打扮成水莲希望的样子,只是希望水莲好。当把带着卡片的五彩缤纷的水晶手链送给水莲时,水莲举起手臂,开心不已。当有个小女孩来问国彦你是阿公还是阿妈的时候,国彦只是笑,不再像之前那样了。
而竹篙,她的青春也是充满了不甘愿。她有歌仔戏的天分,但因为是女生,就无法和自己的哥哥争抢家产继承歌仔戏。母亲给她买了内衣让她换,她对着镜子换上,却无法接受自己这个模样。她和年轻的国彦是好朋友。两个人说着如果的事,却只是如果而已。如果永远不会成为现实。
水莲家的歌仔戏班和竹篙家的打对台,竹篙被拖上舞台一起表演。于是也看到在台下愤愤离去的水莲的女友,便明白是同样的人。面对哥哥的冷嘲热讽,竹篙想从喜欢的小君身上得到安慰,小君却兴致勃勃的说起和男生约会的过程让她无法承受。而和同样失落的水莲交换了真心话之后,热烈的接吻,是一种释放,一种对自己的认同和对现实的接受。在雨过后的沉静时空中,她们说出了自己的希望。
而这样的希望,在之前的两个故事中,都得以实现。
青春有很多种,但永远离不开关于感情的点滴。漂浪的青春,在轨道上前进,看不到未来在哪里,只能站在车厢尾端,看着已经逝去的往昔。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青春的可能性,已经呈现了。并且将在她们的身上延伸开。
知道有痛会一直的存在,但是还是坚决的选择着这条路,是青春的过程所能够给予的礼物。而我在看完这部影片后,有一种温和恬淡的心态,进一步的了解到关于成长的事情。
不论未来是怎样,在已经可以看到的过去并且凝固成型的现在中,依然还是可以继续向前的。
悠然的雨后天空下,一种对生命做出的选择。无论飘荡去哪里,流浪去哪里,都是甘之如饴。
《漂浪青春》影评(四):你性我性
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导演的前两部电影是《艳光四射歌舞团》和《刺青》,也是同性恋题材,因为导演本身也是,并不避讳。《刺青》看过已经没印象了,两位主演倒是美女。这部电影分为相互关联人物关系的三个小故事(故事情节并无关联),每部故事都叙述了一段有点心酸的历程,也许同性恋的朋友们都是要经历很多人世间不平的事情。前两天,在msn上与一个很优秀的女人聊过几句有关的话题,我还是惊讶当前,很多人对于同性恋的认知的不足,不过也许是认知不多,相对来说,国人对此事的宽容度还是较大的。看过这类题材的电影也有很多了(蓝宇?东宫西宫?游园惊梦?),我倒是越来越不喜欢它,觉得很多电影在借此炒作,又或者没有说到重点。而能做好的,《断背山》算是一部了,还有就是《魂断威尼斯》。
《漂浪青春》影评(五):青春绵长但总是过往
同一个导演,《刺青》可以那么的言之无物,而《漂浪青春》却让人看到千帆过尽
我想起一位朋友
但后来,她因为第三个女孩子转身离开了
第三个女孩子为那个女孩自杀过一次
也为后来的男友堕胎一次
而我的朋友从纠缠其中再到一路看着这一切发生发展成为过往,10年就过去了
所以我看《漂浪青春》的时候,感觉重点不在于“同”字,在青春二字
可以调查一下,“拉拉”这个称谓在中国究竟出现于何时,还有T和P
应该不超过10年吧
青春呢,青春在你心目中是多长的时间范畴,又或是到老亦有的心态?
所有同性相吸的人们,大抵青春年少
反之则不然且令人哗然,“所有青春年少的人们,大抵同性相吸”
因此我说,G 和 L们,他们是千姿百态的青春之一
他们的爱情当然亦是千姿百态的爱情之一,这是一般和特殊的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中见到,把女同生活表述到老死层面。
而一旦谈及殊途同归的“死亡”,所有人无论国界阶层抑或性取向便没有分别了
爱情是不是地老天荒至死不渝,古往今来有千千万万的正方反方
而中国拉拉们的爱情是否长相厮守不离不弃,的确就处在有待检验的时期
因为,恐怕还甚少有人去到天命之年
无论男女,40岁都绝对还有追逐爱情的精气神儿,也绝对有可能轰轰烈烈
但,50岁、60岁呢?
作为女孩子,你和你的爱人50岁的时候,面对着彼此,依旧可以谈笑风生,依旧可以出入消费场所吃饭唱歌喝酒打台球
60岁的时候,即便只是每天起床后一起吃早餐看报纸然后出门买菜散步赏花晒太阳聊天,依旧可以出双入对,并且浓情蜜意地笑谈20岁时纠结于彼此之间的、如夏花般绚烂的女孩子们
是这样吗?有可能的。我相信有人可以做到。
可能也有一部分人会说,她们将在27岁或是30岁自杀升天
我有时会想象自己面颊凹陷、皮肤松弛、头发稀疏花白、身体布满老年斑的样子
其实《漂浪青春》里,不过只有水莲这一幕在讲述老年拉拉的境况
妹狗、竹篙、菁菁,她们这些角色就和其它所有关于拉拉的影视作品一样
无非是being以及will be拉拉的青春年华的女孩子们
在现如今,这样的女孩子浩如烟海,还有更庞大的队伍处在不确定的中间地带
可是,会不会有一个“将来完成时”的时间点,这些女孩子终究与旁人无异,只是在她们自己心里,回想过往的青春时,她们会用上一个过去式的“was”。
我说的是现实,而不是电影。
电影里,只有水莲这个老年角色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从一而终
即便如此,我们看到她从一而终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她的爱人先行一步
这是命运之不可控的部分,又或者,是导演无法找到一个可以饰演老年T的人
又或者,当T活到老年,皆不似T?
我们也可以说阿彦也代表了从一而终的G
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看到她那位爱人先生的背叛行径
且,若非把这一切比对现实,艾滋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代价
若非把这一切比对现实,一位老年痴呆的L和一位被劈腿且患上艾滋的G,因曾经假结婚,而携手陌路……这结局如鲠在喉
人都是这么矛盾和不纯粹的,我、你、周美玲皆是如此
自己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周美玲清醒之中,也一定有着困惑
她鼓励青春的纵情,同时也用苍老来恐吓我们
放浪形骸或是洁身自好,飞蛾扑火或是谨小慎微,青春再如何千变万化都有意义、都不枉此生、都无需遗憾、都不该怨恨,都是漂亮的一笔
漂浪青春,随波逐流
只是那随过的波、逐过的流,即便绵延至死,也终将是心底的海,只供自己澎湃。
《漂浪青春》影评(六):爱情,爱情,爱情
“我,我是她先生。”
多年后那个男人瘦得好像他被榨干了爱情的心,千里迢迢回故里只拖着一只空姐出更的小行李箱。他的五官凄苦。两道修得过细的眉,媚也媚不起来,眉峰尖利只伤自己的福分。如果我是他男人,我亦不爱他。看新欢那饱满得随时要外溢的青春,唯独爱情永远不老。
那个男人一辈子为爱而生,临死了却只有一个女人在身边。女人也老了,忘了他是她“先生”,只记得“永远在一起”的爱人。女人把他打扮成一个女人,他仅剩的自尊也可以视而不见了。他一心只想反正他要死了。
爬出电视机的贞子,有没有比这更可怕?我甚至都担心起饰演这个男人的演员来。所幸这不是电影的结尾,电影的结尾讲的是过去,爱情还在年轻人的憧憬之中,不可能不美好。而在人生的结尾,美好的爱情成为了那个女人一生的慰藉,还有那个男人求生的愿望。
曾经感到过一丝沉闷,为什么同志片总是爱情片。同志的生活里难道就没有别的部分。可是回头想来爱情不就是这样的东西,倘若它不霸占你的生活,那还算什么爱情。爱情它不管你已经年老色衰依稀也不可辨当年的倜傥风流。
《漂浪青春》影评(七):所有人,都是在一列不停行驶的列车上。
1 妹狗 May
-我们一直在等你回来。
-我一直在等你们回来。
橙色雏菊。摇曳。
简单的爱恋,单纯而直白。
爱过,就不曾遗忘。
2 水莲 Lily
-没有人会一直在你知道吗。
-你说你会永远在我身边。
铁轨。延伸。
隐忍的爱与坚持。
爱,与被爱。从来都是身不由己。
想走的人,你如何能够令其留下。
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3 竹篙 Diego
-爱就爱了啊。
-我本来就喜欢这样啊。那有什么要紧。
高架桥。高速行驶。
澄澈且充满激情的爱。
我们都需要表演。
我们必须扮演好这角色。
and so on
-有我在啊。
-有我在啊。
轻柔舒缓的音乐,不经意间荡入心房。
真挚的情感流露。如同发生在自身。
所有人,都是在一列不停行驶的列车上。
是的。我们必须前行。
《漂浪青春》影评(八):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
少年竹蒿
我一直在想。要从哪里开始说这个电影。
导演很巧妙的把少年的部份放在了结尾部份,第三段。而不出所料。
每个看完的人都喜欢这一段。
第一段看完其实还未来得及做任何思考。
第二段看完满心满眼的苦涩堵在心里。
只有第三段是让人欣喜的。
我们的少年时光。
大概就是因为充满对不可知的未来充满了期许。
少年里那一些故事都在黯淡的天空里灼灼发光。让人满心喜爱。
少年时的竹蒿的造型极像蓝色大门里的桂纶镁。
晒得挺黑的皮肤。
剪得很短很短的短发。
平平的胸。
对于自己的取向带着迷惑不解,微微的罪恶感。
却对现实对于未来有着莫大的期待。
她不开心时的抿着的嘴角。她大笑时露出的牙齿。
她害羞时微微垂下的头。
细微末节里,渲染着一段耀眼的青春。
“阿彦。我们在一起好不好。”
“啊?”
这段少年时光从火车上这一段对话开始。
阿彦是一个gay。娘娘腔的受。
他问竹篙为什么喜欢和他在一起。
竹篙答:“因为你比较像女生。”
似乎是这样的。很多人一开始就发现,自己比较喜欢和谁呆在一起,男的。或女的。
可是。她们也会困惑。我为什么会不喜欢男人?
所以她问阿彦,
我这样到底算男生还是女生?
阿彦也不知道,阿彦答她,要是你真是男人就好了。
竹篙很无奈的说。对啊。所以小君去找了一个真正的男朋友。
自己喜欢的女生却喜欢真正的男人。
这是所有少年的t里觉得最悲哀的一件事了吧。
少年时的竹蒿还有一件事很在意。
就是自己的身体。
妈妈买来许多内衣,担心她的发育。
其实她并不是发育得不好。
穿上bra后。还是很像女生的。
但是她很厌恶这样的身体。
“这次还买了蕾丝的。”
“哇。这么大,好恶!”
她扔掉了bra。拿出了抽屉里的白纱布。
这一幕,怎么看。怎么真实。
到后面她和水莲在卡车里躲雨的时候。
两人试图第一次亲热,水莲的手刚触到她的衣服。她一把扯回来。
“不能脱”
“我不喜欢我的样子。”
可是等到水莲问她。那你喜欢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她犹豫了一下。
说,还是喜欢自己是女生。
当两人亲吻过后。她笑得很纯粹。很开心。
竹蒿发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是人和她一样。还是有女生喜欢她这样的女生。
清晨她和水莲坐在卡车后座上。背后是蓝色的早晨的天空。
她说
“我以后会离开家。找一个我爱的女生。”
说这话时。她的神情带着期待向往还有少年时倔强的坚定。
那一瞬间。我简直太喜欢她了。
水莲啊水莲。
老年的水莲演的入木三分。
这个一晃而过的镜头。几乎却成了开启众人回忆青春的钥匙。
她曾是那么美艳的水莲。
第一段完结时,是成年的竹蒿和自己的爱人菁菁在台上唱歌。
那似乎是一个婚礼。
镜头很自然的移到了婚房。
新娘和别人在亲吻。
那人明显是一个t。她叫她阿海。
门突然被打开。进来了新郎和伴郎。
新郎竟是阿彦。第三段里的少年阿彦。
在第二段是水莲的新郎。
看完两人在亲吻。
阿彦笑着说:“哦,你亲吻我的新娘,来我们也亲。”
说罢,两男作势要亲热。
看到这里晃然大悟。
那是许多同性恋走的过程。找一个gay结婚。满足现实社会对自己的要求。
私下却和相爱的人住在一起。
一开头就给出这样的结局。导演明显是给甜头再给棒槌的。
果然。
镜头马上就出现了老年的水莲。还有阿彦。
这时候。阿海已经死了。水莲耆耆之年,思念之甚。患了病,直把回来找他的阿彦当作了阿海。
阿彦得了爱滋病。相守多年的男伴却已耐不住寂寞。重新寻找了小亲亲。
年老色衰的阿彦赌气出走,回到法定妻子水莲的身边。
他的确是一个别扭的受。动不动就甩手走人。却又忍不住想给爱人打个电话。
在电话这边却听到那把年轻的声音。
他终于彻底死心了。
那一幕很是惊心。老残病弱的他抓着电话说不出话。
而脑中是黑暗那两具鲜活的肉体。
如果爱,只是为了情欲。不是为了相守。
那我们老了怎么办。
我和宋小queen为此感慨了很久。
我说,以前别人听见我说我不愿意结婚总劝我。说年少夫妻老来伴。你总得找个人陪,我不当一回事。可我看到这一段时。我骨头都冷了。
水莲在警察局里阻拦阿彦说他是她老公。因为她以为是阿海。
她说:“不要在外头这样说。会让人非议的。”
接着对警察陪笑说:“她是我的好姐妹,来接我回家的。”
还有她非要把阿彦打扮成一个女人。她说,这样我爸看到你,就不会说你是男人婆了。
只短短两幕,就知道,不管怎么掩饰,两个喜欢同性的人都不能光明正大。
这一点,在阿彦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心甘情愿打扮成女人陪水莲出外散步被几个年轻人取笑变态,还被推倒在地彻底的暴露了出来。
是的。不管是什么年代。人言可畏。所谓的道德观。社会观,都像一条无形的罪恶绳索。紧紧箍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他们自以为活得很洒脱。一直到脖子的绳突然被扯紧时。才发现自己对抗的无力。
第二段很苦。苦得说不出话来,每一个镜头都带着可以触动难过神经的气味。
轻轻一碰,就会觉得心酸。
导演的第三段里。把年轻时的水莲演绎了出来。
那是一个为讨生活。和父亲搭戏班唱歌舞戏的女孩子。
她一出场就香艳万分。
把少年竹篙叫上台来合唱。大跳贴身舞,笑得很妩媚。
台下一个女生。和竹篙一样的女生生气的扭头而去。
水莲的笑容凝在了脸上。
竹篙打电话给自己喜欢的女生想一诉难过,却被对方兴奋的告诉自己
她喜欢的那个男孩约她去看电影,还说他们有亲热举动。
竹篙失落的放下电话。然后便遇到了难过的水莲。
她说跟朋友吵架了。
她说。舞台上就是演戏。就是讨生活。为什么要当真呢。
这一段台词可以看出来,就是跟之前那个站在台下冷冷看的女生吵的架。
她们去飚车。
夜里的风和路灯,显得她们很快乐。
当大雨他们躲在卡车里,我一直在想。他们不会是要发生什么故事吧。
当她们亲吻时我有些微微的失望
大概在我道德观里。不管是同性恋或还是异性恋。
都要有起码的忠贞。水莲明明这时有女朋友。
我并且还一厢情愿把她当成阿海。
那这样和见了一面的人亲吻算什么呢?
可是看到后面我才明白。
水莲是竹篙的启蒙老师。她只是让竹篙明白。原来两个女生之间是可以两情相悦的。
她并且也告诉了竹篙
“你当然是女生。你只是一个不喜欢男生的女生。”
那一个亲吻过后,两人很纯真的开怀大笑。
让之前那一些旑旎变成了释怀。
竹蒿:“可是,女生可以爱女生吗?”
水莲:“怎么不可以,爱就爱了。”
她犹豫了一下又说:“可是你会喜欢我这样花枝招展的女生吗?”
竹蒿点头说,“会啊。---可是,你会喜欢我这样半阴阳的女生吗?”
水莲笑笑,温柔的说:“当然,我本来就喜欢这样的”
然后她们亲吻了。
她听到竹篙说会离开家去寻找一个真爱的时候。
也很坚定的说,我也要找到一个爱我的女生。
如果她知道她的老年将在思念和慢慢失忆中度过。她还会选择这一条路么。
或许不那么宿命。我想,她还是会。
她是一个那么勇敢坚定大胆热情的女孩子。
也许和相爱的相守相知的那一些时间已抵得过晚景凄凉。
妹狗及菁菁。
妹狗后面也喜欢女生。
百度里说,她变成了一个很理直气壮的P。
爱就爱啊。有什么不可以呢?
她站在班里这样对那个t说。
年幼的她。
爱慕竹蒿把她高高抱起擦试墙上的粉笔字。
初见竹蒿时,还学她抽烟的样子,把铅笔叨在嘴上。
因为姐姐和竹蒿亲近而不开心。
以为姐姐把她送到寄养家庭是为了独占竹蒿。
她有一个盲人姐姐。所以她有一颗过早成熟的心灵。
可是在感情认同上。
她没有丝毫犹豫,因为没有人教过她,女生就一定要喜欢男生。
为什么女生不可以喜欢女生呢?
当她半夜醒来,看到姐姐和竹篙在亲吻时,她只是生气姐姐真的和竹篙在约会。
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就像我一直关注的,网上的一个叫三男一宅的博客。
两个男人一个儿子。
那的小男生肯定会觉得,两个男人在一起生活也没什么不对。
很自然的认同了这一种关系。
竹篙这时候已经成年。(我比较喜欢她少年时的样子。)
她长大后,变成了一个温柔细心有担当的女人。
她会慢慢靠近她喜欢的女生。搀扶她。
会在菁菁难过的时候,抱住她,对她说:“你还有我啊。”
会在她惊慌无措的时候,及时出现。紧紧的拥抱她,给她力量和依靠。
当已经是高中生的妹狗告白被人拒绝后回到寄养家里。
她看到是数年过后的自己年少时喜欢过的竹篙和自己亲爱的姐姐
双手仍然紧紧的握着。
那样的坚定,牢固。
她眼睛红了。
这是第一段里最大的闪光点。
--------------------------
这个片子比刺青好太多,我差点都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导演导的
那感觉就像陈凯歌导霸王别姬和无极一样。
《漂浪青春》影评(九):南地烟火
竹篙真是年少时喜欢的少年模样 白衬衫 凌乱的短发 不太精致 却干净又阳光 懵懵懂懂 喜欢 又不敢说出口 对未来的世界憧憬又无望 多像那时我爱的你啊 长大了的竹篙 还是没变 还是喜欢女孩儿 还是男士打扮 只是原本的阳光更加的沉淀 多了丝忧郁 喜欢的人就在身边
即使有些窘迫
你拉琴她唱歌
也是人们所说的神仙眷侣吧
她们的青春也是大多数人的青春
她们的人生也是大多数人的人生
简单却不单调 烟火气
三个故事打乱时间轴 却很有新意
喜欢这样朴实无华 却让人忍不住回忆的电影
《漂浪青春》影评(十):你的青春在何处飘零
台湾电影《漂浪青春》的英文为Drifting Flowers,意为:飘零、漂泊、漂浪。电影向我们展示的是两个对自己性别不明确的人的故事:水莲、竹篙。而影片的叙述却是从三段的模式逐渐展开,通过倒叙的手法。是的,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或者说性别有着模糊的认识,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社会性别,这些社会学的概念真切而实在地在他们身上凸显。
竹篙身为女儿身,却不认为自己是女性,但也不认为自己的男性,这就发生了上述的矛盾。家人对其施加的是生理性别而不是其自身的性别,母亲让其带上胸罩,家兄不允许给她遗产。而那些表面上具有社会性别特征的性别特征如胸罩,也是外界的强加。试想,难道给男生戴上呢?她在庙会上遇见了水莲,水莲作为一个女性,喜欢的却是不男不女的人,他们相遇了,故事就此发生了铺垫性的介绍,各自的性取向对后续故事的发展。
竹篙只能选择离开,水莲却留在了村子。竹篙找到了自己爱的人,菁菁。却与菁菁的妹妹妹狗产生了矛盾,他们在酒吧卖唱,需要把妹狗寄养在别人家中,一直等到其渐渐长大。当妹狗长大的时候,有女孩子对其说,我喜欢你。这个时候,影片不再着墨,只是把漫长的镜头送给坐在长长列车上的妹狗。
水莲选择的是阿海,阿海是属于不男不女的人,选择什么只要不伤害其他人即可。但知道很久之后,阿海才回到水莲身边,那时阿海已经染上艾滋病。因为阿海在外面还有男人,约翰。可以说,水莲对阿海的爱恋是持久的,更是永恒的,墙上挂的相片,在晚风中两人逐渐相坐向晚的场景,在心中,对自己说,这只是一部电影。
刚开始,被感动的是菁菁与竹篙演唱的歌曲,闽南语的调子和着对生活的期望和命运的抗争。还有,我还在为竹篙的性别做着猜测,是男还是女?当然,我说的男女,只是生理上的性别。而现实中,这样划分是不科学的,有的人生理为男却心理是女,或者相反,这样的人会选择去进行变性手术改变性别特征。
可以说,这样的一部描写同性恋的影片,剧中还穿插着电影《刺青》的海报,得到不是眼光的狭隘,应该是多元、宽容。最后,妹狗在列车上与水莲和阿海擦身而过,妹狗的性别呢?影片并没有交代。竹篙和菁菁,水莲和阿海,这样的同性之间的爱恋,为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不解,看不习惯的原因是差异,其实,差异并非错误。
喜欢影片的原因是三段式的介绍只有看到最后才能看到故事的来龙去脉,同样,还有第一部分的内容丰富的歌曲,同性之间同样具有那般强烈的爱恋关系。之前的影片,《刺青》很平实,《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结尾很草率,其它的片子,关于同性之间,不是很多,但它们至少给我们开启了另外的一扇窗口。